头花蓼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文档序号:126089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头花蓼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头花蓼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与用途,属于中药有效组分提取领域。它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a、取头花蓼药材,加水进行提取,得水提取液;b、将所述水提取液上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c、上样后的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先用水洗脱,再用70%~95%重量比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Ⅰ;d、将所述洗脱液Ⅰ上聚酰胺层析柱;e、上样后的聚酰胺层析柱,回收流出液,再用40%~95%重量比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Ⅱ;f、将所述流出液和洗脱液Ⅱ合并后,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头花蓼有效组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合理的提取、分离手段,得到具有较强抗菌作用,可用于制备抗感染药物的头花蓼有效组分。
【专利说明】头花蓼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有效组分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花寥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0002]头花寥(Polygonum capitatum)又名石莽草、四季红、红酸杆、省丁草,属于寥科(Polygonaceae)寥属(Polygonum)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贵州,是贵州道地药材,收载于2003年版《贵州省中药、民族药质量标准》,具有清热解毒、散瘀、利尿通淋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结石等症的治疗,对急、慢性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有较好疗效,临床使用安全性高(苗药-头花寥研究综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6): 383-384)。目前,贵州省已建立规范化的头花寥GAP种植基地,以头花寥为原料药已开发并上市了多个中药制剂,涉及多家药品企业,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头花寥产业,头花寥已成为贵州省“六大苗药”和贵州省中药现代化重点培育发展的品种之一。
[0003]现涉及头花寥的相关专利和研究报道已有多个,有文献用15倍量55%乙醇对头花寥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头花寥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2815-2816)。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481832A公开了头花寥水和醇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CN1570134A公开了头花寥及其提取物和制品微生物活性测定方法;CN102441041公开了头花寥水提物制备口服制剂的方法;CN102526219公开了一种水提取物用75-85%乙醇提取制备头花寥提取物的方法;CN202772497公开了一种用50-90%乙醇回流提取制备头花寥提取物的方法;CN102526218公开了一种水提取物用76-84%乙醇提取制备头花寥提取物的方法。然而,已有的这些文献只是针对头花寥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或应用,或者仅对其中的水提取物用高浓度醇溶液进行了提取,而头花寥的这些提取物所含成分复杂,往往有效和无效成分共存,不利于药效的发挥。CN101940625公开了一种水或水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水或低浓度醇洗脱后用高浓度醇洗脱获得的组分的制备方法,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从我们的研究来看,本方法不以去除没食子酸类和鞣质类成分为目的,没有相关的质量控制手段,所得组分由于含有鞣质类化合物和2%以上的没食子酸及其类似物,不利于头花寥药效的发挥,有效组分的制备工艺尚需进一步优化。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花寥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
[000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头花寥有效组分的用途。
[0006]本发明的头花寥有效组分,其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07]a、取头花寥药材,加水进行提取,得水提取液;
[0008]b、将所述水提取液上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
[0009]C、上样后的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先用水洗脱,再用70%?95%重量比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I;[0010]d、将所述洗脱液I上聚酰胺层析柱;
[0011]e、上样后的聚酰胺层析柱,回收流出液,再用40%?95%重量比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II ;
[0012]f、将所述流出液和洗脱液II合并后,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头花寥有效组分。
[0013]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加水提取的次数为I?4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0.5?4小时,每次提取的加水量是所述头花寥药材重量的5?20倍。
[0014]作为优选,所述步骤b中大孔吸附树脂为D101、D201、H-103、SIP-1300、DU D2、Diaion HP20、HPD100、HPD400、AB-8、MD、DM130、CAD-40、SP820 或 SP700 中的一种。
[0015]作为优选,为有效去除没食子酸类成分,所述步骤c中用水洗脱上样后的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洗至水洗脱液FeCl3反应显阴性;为有效洗脱黄酮类成分等有效成分,所述步骤c中用70%?95%重量比乙醇洗脱至洗脱液I的盐酸-镁粉反应显阴性。
[0016]作为优选,为有效去除鞣质类化合物,所述步骤d中聚酰胺为锦纶6、锦纶66、锦纶46、锦纶11或锦纶1010中的一种。
[0017]作为优选,为有效洗脱黄酮类成分等有效成分,所述步骤e中用40%?95%重量比乙醇洗脱上样后的聚酰胺层析柱,洗至洗脱液II的盐酸-镁粉反应显阴性。
[001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f中浓缩为减压浓缩或常压浓缩中的一种;所述步骤f中干燥为减压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中的一种。
[0019]一种头花寥有效组分为活性成分制成的药用制剂,所述头花寥有效组分加入药用添加剂按照药剂学允许的制备方法制成药`用制剂。
[0020]一种头花寥有效组分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0021]进一步地,所述抗菌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泌尿系统感染常见菌有抵抗作用。
[0022]本发明制备头花寥有效组分中,以最易获得并最为安全的水作为提取溶剂,通过两次操作简单的柱色谱后得到头花寥有效组分。其中,头花寥的水提取液首先通过非极性或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在富集黄酮类成分的同时,去除了没食子酸类成分;再上聚酰胺层析柱,经40%?95%重量比乙醇洗脱,得到去除鞣质含有大量黄酮类成分的有效组分。
[0023]本发明中,FeCl3反应用于定性检测水洗脱液中的没食子酸类成分是否去除完毕,显示阴性时,说明已完全去除。盐酸-镁粉反应用于定性检测洗脱液II中的黄酮类成分是否洗脱完毕,显示阴性时,说明已不含黄酮类成分,洗脱完毕。
[0024]本发明制备的头花寥有效组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为了证明本发明所制备的头花寥有效组分的活性及制备方法的必要性, 申请人: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0025]分别将实施例中所述水提取物、水提取物中仅除去没食子酸类组分的组分、鞣质类组分及没食子酸类组分及本发明有效组分进行了抗菌研究,发现本发明有效组分的抗菌活性显著,能够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00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7](I)本发明有效组分制备方法,除了最后一次洗脱液浓缩外均无需浓缩,可大大提高效率,采用本技术可获得以黄酮类成分为主要成分的有效组分,可以用于头花寥相关药理和药效研究。
[0028](2)本发明制备方法,利用合理的提取、分离手段,依据没食子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鞣质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去除了头花寥中没食子酸类组分和鞣质类组分,大大地提高了药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效果,下面以具体的生产实例来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应用和技术效果。
[0030]实施例一:
[0031]将2kg头花寥粉碎,用10倍量水分别煎煮2次,每次煎煮的时间为2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得水提取液;
[0032]将水提取液上DlOl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后,用水洗脱,至水洗脱液FeCl3反应显阴性(TLC (氯仿/甲醇/甲酸=9/1/0.1),没食子酸类成分与FeCl3M蓝黑色)。收集水洗脱液,加入60%重量比乙醇,沉淀水洗脱液中的多糖和蛋白质,浓缩,干燥,得没食子酸类成分。
[0033]水洗脱完毕后,DlOl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上余下部分再用80%重量比乙醇洗脱,至盐酸-镁粉反应显阴性(黄酮类成分与盐酸-镁粉反应显红色),收集洗脱液I。
[0034]将所述洗脱液I上锦纶6聚酰胺层析柱,回收流出液,再用90%重量比乙醇洗脱,至盐酸-镁粉反应显阴性(黄酮类成分与盐酸-镁粉反应显红色),收集洗脱液II ;将所述流出液和洗脱液II合并后,回收乙醇,减压浓缩,减压干燥,即得头花寥有效组分。
[0035]锦纶6聚酰胺层析柱.余下部分用100%丙酮洗脱,收集该洗脱液并回收丙酮,浓缩至浸膏得鞣质类组分。
[0036]实施例二:
[0037]将2kg头花寥粉碎,用12倍量水分别煎煮3次,每次煎煮的时间为1.5小时,合并二次提取液,得水提取液;
[0038]将水提取液上D201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后,用水洗脱,至水洗脱液FeCl3反应显阴性(TLC (氯仿/甲醇/甲酸=9/1/0.1),没食子酸类成分与FeCl3M蓝黑色)。
[0039]水洗脱完毕后,D201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上余下部分再用70%重量比乙醇洗脱,至盐酸-镁粉反应显阴性(黄酮类成分与盐酸-镁粉反应显红色),收集洗脱液I。
[0040]将所述洗脱液I上锦纶66聚酰胺层析柱,回收流出液,再用95%重量比乙醇洗脱,至盐酸-镁粉反应显阴性(黄酮类成分与盐酸-镁粉反应显红色),收集洗脱液II ;将所述流出液和洗脱液II合并后,回收乙醇,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即得头花寥有效组分。
[0041]实施例三:
[0042]将2kg头花寥粉碎,用8倍量水分别煎煮3次,每次煎煮的时间为2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得水提取液;
[0043]将水提取液上AB-8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后,用水洗脱,至水洗脱液FeCl3反应显阴性(TLC (氯仿/甲醇/甲酸=9/1/0.1),没食子酸类成分与FeCl3M蓝黑色)。
[0044]水洗脱完毕后,AB-8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上余下部分再用95%重量比乙醇洗脱,至盐酸-镁粉反应显阴性(黄酮类成分与盐酸-镁粉反应显红色),收集洗脱液I。[0045]将所述洗脱液I上锦纶11聚酰胺层析柱,回收流出液,再用60%重量比乙醇洗脱,至盐酸-镁粉反应显阴性(黄酮类成分与盐酸-镁粉反应显红色),收集洗脱液II ;将所述流出液和洗脱液II合并后,回收乙醇,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即得头花寥有效组分。
[0046]为研究水提取物、水提取物中仅除去没食子酸类组分的组分、鞣质类组分及没食子酸类组分及本发明有效组分的抗菌作用,本实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其提取物和各组分对泌尿系统感染常见菌的抗菌作用。
[0047]实验材料
[0048]1、实验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
[0049]2、试验菌液的制备:MHA平皿上挑取菌落接种在5mLMH肉汤培养基中,经36°C培养4?5小时,比浊至0.5麦氏单位(约含I?2X 108CFU/mL)。
[0050]3、含药纸片的制备:将待检药液分别加入30张无菌小圆滤纸片(直径6mm)中,
0.3mL/ UII。
[0051]实验方法与结果
[0052]实验方法:
[0053]纸片琼脂扩散法。从MHA平皿上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菌落分别接种于5mLMH肉汤培养基中于36°C培养4?5h,比池至0.5麦氏单位(约含I?2X 108CFU/mL)。将比浊好的菌液`接种于置于平皿中的MHA培养基上,每一种菌株接种三个平皿。接种后的平皿置室温片刻,待稍干后用无菌眼科镊将含药纸片贴于琼脂表面。各纸片中心距离>24mm,纸片与平皿内缘距离>15mm,将平皿置于36°C培养18?24h,测量抑菌圈的大小。
[0054]结果:
[0055]结果见表I。没食子酸类组分的抗菌活性最弱(在所测条件下没有活性)。并且,水提取物中仅去除没食子酸类后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抗菌活性比水提取物的强;本发明有效组分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水提取物仅去除没食子酸类后组分以及鞣质类组分的抗菌活性,说明鞣质类组分和没食子酸类组分混合于水提取物种,不利于头花寥的抗菌作用。相较于鞣质组分而言,本发明有效组分的抗菌作用更强。
[0056]表I本发明所制备的各组分对受试菌株的抑菌圈直径(mm)
[0057]
【权利要求】
1.一种头花寥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取头花寥药材,加水进行提取,得水提取液; b、将所述水提取液上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 C、上样后的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先用水洗脱,再用70%?95%重量比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I ; d、将所述洗脱液I上聚酰胺层析柱; e、上样后的聚酰胺层析柱,回收流出液,再用40%?95%重量比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II ; f、将所述流出液和洗脱液II合并后,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头花寥有效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花寥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加水提取的次数为I?4次,每次提取的时间为0.5?4小时,每次提取的加水量是所述头花寥药材重量的5?20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花寥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大孔吸附树脂为 D101、D201、H-103、SIP-1300、Dl、D2、Diaion HP20、HPD100、HPD400、AB-8、MD、DM130、CAD-40、SP820 或 SP700 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花寥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用水洗脱上样后的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柱,洗至水洗脱液FeCl3反应显阴性;所述步骤c中用70%?95%重量比乙醇洗脱至洗脱液I的盐酸-镁粉反应显阴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花寥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聚酰胺为锦纶6、锦纶66、锦纶46、锦纶11或锦纶1010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花寥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用40%?95%重量比乙醇洗脱上样后的聚酰胺层析柱,洗至洗脱液II的盐酸-镁粉反应显阴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花寥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浓缩为减压浓缩或常压浓缩中的一种;所述步骤f中干燥为减压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中的一种。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头花寥有效组分为活性成分制成的药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头花寥有效组分加入药用添加剂按照药剂学允许的制备方法制成药用制剂。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头花寥有效组分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头花寥有效组分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抵抗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704GK103432214SQ201310407743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廖尚高, 王永林, 关焕玉, 刘俊宏, 李勇军, 孙佳, 王正, 兰燕宇, 王爱民, 郑林, 黄勇 申请人:贵阳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