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7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它包括内服药和外贴药;所述内服药由下述原料制成:人参、百合、山药、枸杞子、白术、陈皮、大枣、麦冬、熟地黄、黑芝麻和红糖;所述外贴药由下述原料制成:党参、黄芪、紫菀、川贝母、百合、桑白皮、细辛、五味子、黄精、生姜和蜂蜜。将内服药煎煮后制成颗粒,将外贴药煎煮后搅拌均匀贴附在两侧肺俞穴、两侧丰隆穴和两侧尺泽穴共6个穴位上。本发明采用内服加外贴的方式,从两方面入手,不仅可以调理小儿的肺脾肾,同时驱寒、宣肺、化痰生津,从而有效治疗哮喘。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专门用于1-3岁的婴幼儿,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学习、生活及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不少儿童哮喘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最终发展为成人哮喘而迁延不愈,肺功能受损,部分患者甚至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严重哮喘发作,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以致命。
[0003]目前,西医常采用舒喘灵、普米克等进行治疗。中医有常用方剂如通宣理肺丸、贝母止咳丸等,该药物的治愈率欠佳,同时许多药物不适宜于小儿尤其是1-3岁的幼儿使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该药物通过内服加外贴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治疗哮喘,同时无毒副作用,非常适合1-3岁的婴幼儿患者使用。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它包括内服药和外贴药;
[0006]按1-3岁的婴幼儿每日服用量计,所述内服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人参Sg、百合7g、山药8g、枸杞子5g、白术5g、陈皮5g、大枣5g、麦冬5g、熟地黄5g、黑芝麻3g和红糖6g。`
[0007]按1-3岁的婴幼儿2天使用量计,所述外贴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党参10g、黄芪10g、紫菀Sg、川贝母10g、百合10g、桑白皮10g、细辛10g、五味子10g、黄精8g、生姜8g和蜂蜜15g。
[0008]制备及服用方法:将除红糖以外的其它内服药用加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煎煮液,浓缩后得到浸膏,然后加入红糖经制粒干燥后制成颗粒剂服用,每日分三次服用,7天为I个疗程。将除蜂蜜以外的外贴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煎煮液,浓缩后得到浸膏,然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后平均分成6份均匀涂抹在无纺布上备用。使用时,贴附在两侧肺俞穴、两侧丰隆穴和两侧尺泽穴共6个穴位上,每个穴位I贴,每贴2天,7天为I个疗程。一般2-6个疗程后即可治愈,三伏天时贴敷效果更好。
[0009]注意:3-5岁的幼儿患者服(使)用量为1-1.5倍,5-8岁以上患者服(使)用量为
1.5-2 倍。
[0010]药理作用:
[0011]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赢,惊悸失眠,阳痿宫冷。[0012]百合:甘,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0013]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0014]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经;肾经;肺经。养肝;滋肾;润肺。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不清;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
[0015]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0016]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017]大枣: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0018]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0019]黑芝麻:甘,平。归肝、肾、大肠经。功能与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用于头晕眼花,耳呜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
[0020]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0021]红糖:入肝、脾。功效:润心肺,和中助脾,缓肝气,解酒毒,补血,破瘀。主治:心腹热胀,口干欲饮,咽喉肿疼,肺热咳嗽,心肺及大小肠热,酒毒。
[0022]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功能与主治: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0023]黄芪: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与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0024]紫菀:辛、苦,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0025]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
[0026]桑白皮:甘,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0027]细辛: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牙痛、风寒温痹、痰饮咳喘、鼻塞鼻渊、风眼目翳、耳闭咽痛、口疮口臭。对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抗惊厥、解热镇痛、麻醉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具有强心作用。
[0028]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0029]黄精:甘,平。归肺,脾,肾经。功能主治:滋肾润肺,补脾益气。
[0030]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0031]蜂蜜:甘,平。归肺、脾、大肠经。功能与主治: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解乌头类药毒;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0032]中医学认为,小儿哮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有伏痰,而伏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素体肺脾肾功能不足,即先天决定的肺脾肾功能不足的这种体质状态是哮喘发生的主要基础。本发明采用内服加外贴的方式,从两方面入手,不仅可以调理小儿的肺脾肾,同时驱寒、宣肺、化痰生津,从而有效治疗哮喘。同时本发明内服药均采用药食两用的材料,非常适合1-3岁的幼儿使用;外贴药无毒,且加入较多量的蜂蜜,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上述药物组合治疗幼儿哮喘,有效率为100%。
[0033]以下结合临床数据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0034]一、临床数据
[0035]1、临床资料:取自2009.6-2012.6医院门诊收治的1_3岁的婴幼儿哮喘病人95例,其中男53例,女42例。
[0036] 2、诊断标准:凡年龄〈3岁,喘息反复发作者计分原则:①喘息发作>3次(3分);②肺部出现喘鸣音(2分)喘息突然发作(I分);④有其他特应性病史(I分);⑤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I分)。
[0037]评分原则:总分>5分者诊断婴幼儿哮喘;喘息发作只2次或总分<4分者初步诊断为可疑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可进一步试验诊断以确诊。
[0038]3、治疗方法: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
[0039]4、疗效评定标准:(I)痊愈:停用对症治疗药半年以上,无临床症状及体征;(2)有效:发作症状减轻,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3)无效: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0040]5、治疗结果:上述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83例,有效12例,无效O例。治愈率为87.3%,总有效率为100%。
[0041]二、典型病例
[0042]病例1:张某,男,1.5岁。咳嗽喘鸣,痰少色多泡沫,流清鼻涕。诊断为小儿哮喘。通过内服加外贴本发明的药物I周后,症状减轻;继续服药2周,症状消失;继续巩固治疗I周,痊愈,随访I年无复发。
[0043]病例2:李某,女,2.5岁。气紧,咳嗽嘯鸣频发,久治不愈,肢冷形寒,少汗。诊断为小儿哮喘,通过内服加外贴本发明的药物2周后,症状减轻;继续服药2周,症状消失;继续巩固治疗I周,痊愈,随访I年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44]实施例1
[0045]内服药配比(I日药量):人参8g、百合7g、山药8g、枸杞子5g、白术5g、陈皮5g、大枣5g、麦冬5g、熟地黄5g、黑芝麻3g和红糖6g。
[0046]外贴药配比(2日药量):党参10g、黄芪10g、紫菀8g、川贝母10g、百合10g、桑白皮10g、细辛10g、五味子10g、黄精8g、生姜8g和蜂蜜15g。
[0047]配制及服用方法:将除红糖以外的其它内服药用加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煎煮液,浓缩后得到浸膏,然后加入红糖经制粒干燥后制成颗粒剂服用,每日分三次服用,7天为I个疗程。将除蜂蜜以外的外贴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煎煮液,浓缩后得到浸膏,然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后平均分成6份均匀涂抹在无纺布上备用。使用时,贴附在两侧肺俞穴、两侧丰隆穴和两侧尺泽穴共6个穴位上,每个穴位I贴,每贴2天,7天为I个疗程。一般2-6个疗程后即可治愈。[0048]注意:此药量为1-3岁的婴幼儿患者的使用量;3-5岁的幼儿患者服(使)用量为1-1.5倍,5-8岁以上患者服(使)用量为1.5-2倍。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其特征是,它包括内服药和外贴药; 按1-3岁的婴幼儿每日服用量计,所述内服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人参Sg、百合7g、山药8g、枸杞子5g、白术5g、陈皮5g、大枣5g、麦冬5g、熟地黄5g、黑芝麻3g和红糖6g ;将除红糖以外的其它内服药用加水煎煮,煎煮液浓缩后得到浸膏,然后加入红糖经制粒干燥后制成颗粒剂; 按1-3岁的婴幼儿2天使用量计,所述外贴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党参10g、黄芪10g、紫菀8g、川贝母10g、百合10g、桑白皮10g、细辛10g、五味子10g、黄精8g、生姜8g和蜂蜜15g;将除蜂蜜以外的外贴药加水煎煮,煎煮液浓缩后得到浸膏,然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后平均分成6份均匀涂抹在无纺布上备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内服药和外贴药均煎煮2次,每次30分钟。`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479867SQ201310423139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王静, 曹乃清 申请人:山东省立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