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74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防风70~90份、诃子肉60~80份、沙棘55~75份、马鞍藤50~70份、地锦45~60份、山枝根40~55份、百合35~50份、冬凌草30~45份、牡蒿25~43份、龙胆草22~40份、枳壳18~35份、胜红蓟15~30份、胆木12~25份、干地龙8~20份、乌梅5~16份、苍耳子3~12份;本发明选用药材符合君臣左使之理,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有祛风散寒、温肺补肾、止涕通窍、健脾利湿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过敏性鼻炎治愈率较高。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腺体分泌增加以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缓解期可恢复正常,反复发作,可引起黏膜上皮层增殖性改变,导致黏膜肥厚及息肉样变,如合并感染,可表现为黏脓涕或脓涕。[0003]在临床症状上,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阵发性的喷嚏、清水样鼻涕、间歇或持续性鼻塞、鼻内强烈痒感,确诊时需确定属于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或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依据个体特异性可选择药物疗法、免疫疗法和外科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鼻内给药也可以全身给药,常用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色桐类药、鼻内减充血剂、鼻内抗胆碱能药,以及中药组方;免疫治疗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采用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诱导临床和免疫耐受,可能会出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对经药物或免疫治疗无改善、鼻腔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异伴有功能障碍、合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等特殊情况,适用外科手术治疗。
[0004]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过敏性鼻炎是由机体卫阳不固、肺气不宣、肺肾虚寒、肾阳虚损、风寒侵扰、气虚血郁等致病因引发,辩证施治,当以祛风散寒、温肺补肾、止涕通鸾、健脾利湿为旨,合理配伍中药组方,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宣肺利湿,增强呼吸系统功能,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具有祛风散寒、温肺补肾、止涕通窍、健脾利湿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07]—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08]防风70~90份诃子肉60~80份沙棘55~75份马鞍藤50~70份
[0009]地锦45~60份山枝根40~55份百合35~50份冬凌草30~45份
[0010]牡蒿25~43份龙胆草22~40份积壳18~35份胜红蓟15~30份
[0011]胆木12~25份干地龙8~20份乌梅5~16份苍耳子3~12份。
[0012]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3]防风80份诃子肉70份沙棘65份马鞍藤60份
[0014]地锦52份山枝根48份百合43份冬凌草38份[0015]牡蒿34份龙胆草30份枳壳26份胜红蓟23份
[0016]胆木18份干地龙14份乌梅10份苍耳子8份。
[0017]一种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18](I)将诃子肉用武火炒至表面呈深黄色,取出放凉后,与干地龙一并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0019](2)将地锦、百合用蜂蜜拌匀,文火炒至表面亮黄色且不粘手,取出放凉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0020](3)将防风、沙棘、马鞍藤、冬凌草、牡蒿、龙胆草、胜红蓟、胆木、乌梅、苍耳子放入容器中,加入八倍量的水,煮沸后浸泡8~10小时,取煮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六倍量的水,煮沸后浸泡6~8小时,取煮液;合并两次所得煮液,加热蒸发浓缩为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5的稠膏,备用;
[0021](4)将山枝根、枳壳放入容器中,加入四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浸泡3~4小时,取煮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三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浸泡2~3小时,取煮液;合并两次所得煮液,加热蒸发浓缩为60°C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0022](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细粉,与步骤(3)、步骤(4)制得的稠膏混合搅拌均匀,速冻成粉后制备为片剂产品。
[0023]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24]防风:味辛、微甘,性微温;归肺、膀胱、肝、脾经。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昏眩,寒湿腹痛,泄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破伤风,目赤,疮疡,疝瘕,疥癣,风疹。《日华子本草》载:“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痪,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防风能显著提高急性脑缺氧的耐缺氧能力,显著抑制体外诱发的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具有抗氧化活性,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0025]诃子肉:味苦,酸,涩,性平;入肺、大肠经。涩肠敛肺,降火利咽。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药性论》载:“通利津液,主破胸脯结气,止水道,敛肺,五膈气结。”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诃子肉富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之效,水煎剂对多种痢疾杆菌有效,对绿脓杆菌、白喉杆菌作用显著,醇提物具有抗菌作用,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0026]沙棘:味酸、涩,性温。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
[0027]马鞍藤:味辛、微苦,性湿。祛风除湿,拔毒消肿。用于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外用治疮疖,痔疮。《福建民间草药》载:“消痈散结,祛风除湿,解毒益气。”
[0028]地锦:味甘,性温,归肝经。活血,曲风。主治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偏正头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溃疡不敛。
[0029]山枝根:味甘、苦,性凉。补肺肾,祛风湿,活血通络。主治虚劳喘咳,遗精早泄,失目民,头晕,高血压病,风湿性关节疼痛,小儿瘫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载:“活血通络,解痉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骨折,小儿麻痹后遗症,产后风瘫,心胃气痛,牙痛。”
[0030]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治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日华子本草》载:“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癫邪啼位、狂叫,惊悸,杀蛊毒气,燏乳痈、发背及诸疮肿,并治产后血狂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祛痰、镇咳作用,对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延长耐缺氧时间,此外还有镇静、滋阴润肺、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功效。
[0031]冬凌草:味苦、甘,性微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咽喉肿痛,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风湿关节痛,蛇虫咬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本品全株粗制剂对食管癌、贲门癌、肝癌,乳腺癌、直肠癌有一定缓解作用,也可用于防治放射治疗的副反应,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等。
[0032]牡蒿:味苦、甘,性平。清热,凉血,解暑。用于感冒发热,中暑,疟疾,肺结核潮热,高血压病;外用治创伤出血,疔疖肿毒。《陆川本草》载:“驱风发散,解表退热。治感冒身热头痛。”
[0033]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药品化义》载:“龙胆草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惊痫邪气,小儿疳积,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其气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湿热,若囊痈、便毒、下疳,及小便涩滞,亦能除胃热,平蛔虫,盖蛔得苦即安耳。”
[0034] 枳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日华子本草》载:“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
[0035]胜红蓟:辛、微苦,凉。祛风清热,止痛,止血,排石。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胃肠炎,胃痛,腹痛,崩漏,肾结石,膀胱结石;外用治湿疹,鹅口疮,痈疮肿毒,蜂窝织炎,下肢溃疡,中耳炎,外伤出血。《福建民间草药》载:“消痈,逐瘀,解毒,杀虫。治鱼口便毒,筋骨扭伤肿痛,喉蛾。”
[0036]胆木:苦,寒;归肺、大肠、胆、膀胱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肠炎,痢疾,胆囊炎;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脓肿。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胆囊炎,下肢溃疡,脚癣感染,疖肿脓疡,皮炎湿疹。”
[0037]干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主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本草纲目》载:“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干地龙含有地龙素、地龙解热素、维生素B族复合体等成分,具有利尿、镇痛、平喘、降压、解热、抗惊厥等作用。
[0038]乌梅:味酸,性平;入肝,脾,肺,肾,胃,大肠经。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呕吐。《纲目》载:“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乌梅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零乱弧菌和各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刺激腮腺荷尔蒙的分泌,澄化血液,增强新陈代谢功能。
[0039]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有小毒;归肺、肝经。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主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癣。《本草备要》载:“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苍耳子有明显的抗炎、抑菌、降血糖和短暂的降压作用,此外还有缓解惊厥症状、增强呼吸功能的效用。
[004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1]本发明选用药材符合君臣左使之理,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有祛风散寒、温肺补肾、止涕通窍、健脾利湿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过敏性鼻炎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43]实施例1
[0044]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45]防风80g诃子肉70g沙棘65g马鞍藤60g
[0046]地锦52g山枝根48g百合43g冬凌草38g
[0047]牡蒿34g龙胆草30g枳壳26g胜红蓟23g
[0048]胆木18g干地龙14g乌梅IOg苍耳子8g。
[0049]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0050](I)将诃子肉用武火炒至表面呈深黄色,取出放凉后,与干地龙一并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0051 ] ( 2 )将地锦、百合用蜂蜜拌匀,文火炒至表面亮黄色且不粘手,取出放凉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0052](3)将防风、沙棘、马鞍藤、冬凌草、牡蒿、龙胆草、胜红蓟、胆木、乌梅、苍耳子放入容器中,加入八倍量的水,煮沸后浸泡8~10小时,取煮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六倍量的水,煮沸后浸泡6~8小时,取煮液;合并两次所得煮液,加热蒸发浓缩为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5的稠膏,备用;
[0053](4)将山枝根、枳壳放入容器中,加入四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浸泡3~4小时,取煮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三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浸泡2~3小时,取煮液;合并两次所得煮液,加热蒸发浓缩为60°C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0054](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细粉,与步骤(3)、步骤(4)制得的稠膏混合搅拌均匀,速冻成粉后制备为片剂产品。
[0055]用法用量:成人每日3次,每次250~400mg,饭后一小时温开水送服,重症者鼻塞时加服一次,剂量150mg,12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4个疗程治愈。
[0056]实施例2
[0057]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58]防风75g诃子肉65g沙棘60g马鞍藤55g
[0059]地锦50g山枝根44g百合38g冬凌草35g[0060]牡蒿31g龙胆草28g积壳23g胜红蓟19g
[0061]胆木15g干地龙IOg乌梅8g苍耳子5g
[0062]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63]临床资料:
[0064]1、病例选择:
[0065]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2.6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41.4岁。两组资历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0066]2、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成人每日3次,每次口服300mg,鼻塞涕流不止或涕而不出时,加服I次150mg,12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予以抗过敏药雾鼻腔喷施,辅以口服广谱抗过敏药物治疗。
[0067]3、疗效判定:
[0068](I)痊愈:阵发性喷嚏停止,流涕症状消失,鼻腔通畅,痒感消退。
[0069](2)好转:喷嚏、清涕、鼻塞、鼻痒症状减轻或好转。
[0070](3)无效:症状同施治前无明显差异。
[0071]4、结果:
[0072]治疗组中治愈27例,好转9例,无效4例,治愈率67.5%,总有效率90 %。
[0073]对照组中治愈8例,好转11例,无效21例,治愈率20 %,总有效率47.5 %。
[0074]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075]典型病例举例:
[0076]1、陈X X,男,23岁,学生。患者自述,因在校走读,冬季起床较早,两年前就患了过敏性鼻炎,每天起床时最少要打10多个喷嚏,流鼻涕,整天迷迷糊糊的,易瞌睡,身体乏力,有时还会头痛,为此不知去了多少诊所,只看医生和买药就花了一万多块钱,但不见丝毫好转,反而有恶化的趋势。因近日出现头晕症状,来院就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嘱其服用本发明所述药物。经跟踪询问,两个疗程后已基本控制鼻炎症状,现正服用第三个疗程。
[0077]2、沈X X,女,38岁,教师。患者自述,三年前家里装修后,出现鼻痒、鼻堵、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到当地医院检查为过敏性鼻炎,给予鼻喷激素治疗,效果很差。两年前,开始在鼻痒、鼻堵、流清涕、喷嚏症状之外,出现脓鼻涕,并且经过鼻后向口腔倒流,夜间喘憋,经诊断已发展为过敏性哮喘。经服用本发明所述药物3个疗程后,鼻痒、鼻堵、清涕、喷嚏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鼻炎症状已基本痊愈,偶发间歇性咳嗽,对日常生活无影响。
[0078]3、苑XX,男,43岁,职员。患者自述患过敏性鼻炎4年余,反复鼻塞、流鼻涕,每天早晨必狂嚏阵作,自行用药治疗无效果,反复发作两年后,仍是鼻涕如清水,严重鼻塞,伴有头痛症状,并且已经开始有轻微的哮喘出现,常处于感冒状态。近三天症状明显加重,到院就诊后,遵医嘱服用本发明所述药物,在正常剂量基础上加服一次,3个疗程后清涕、鼻塞、头痛症状明显缓解,现正持续治疗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防风70~90份诃子肉60~80份沙棘55~75份马鞍藤50~70份 地锦45~60份山枝根40~55份百合35~50份冬凌草30~45份 牡蒿25~43份龙胆草22~40份枳壳18~35份胜红蓟15~30份 胆木12~25份干地龙8~20份乌梅5~16份苍耳子3~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防风80份诃子肉70份沙棘65份马鞍藤60份 地锦52份山枝根48份百合43份冬凌草38份 牡蒿34份龙胆草30份枳壳26份胜红蓟23份 胆木18份干地龙14份乌梅10份苍耳子8份。
3.—种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I)将诃子肉用武火炒至表面呈深黄色,取出放凉后,与干地龙一并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2 )将地锦、百合用蜂蜜拌匀,文火炒至表面亮黄色且不粘手,取出放凉后,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3)将防风、沙棘、马鞍藤、冬凌草、牡蒿、龙胆草、胜红蓟、胆木、乌梅、苍耳子放入容器中,加入八倍量的水,煮沸后浸泡8~10小时,取煮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六倍量的水,煮沸后浸泡6~8小时,取煮液;合并两次所得煮液,加热蒸发浓缩为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5的稠膏,备用; (4)将山枝根、枳壳放入容器中,加入四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浸泡3~4小时,取煮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三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浸泡2~3小时,取煮液;合并两次所得煮液,加热蒸发浓缩为60°C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细粉,与步骤(3)、步骤(4)制得的稠膏混合搅拌均匀,速冻成粉后制备为片剂产品。
【文档编号】A61K36/8967GK103520461SQ201310533603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3日
【发明者】李勇, 孙立新, 纪晓, 李彬 申请人:李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