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42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白鲜皮10-20份、苦参10-20份、黄连2-5份、苍术5-15份、百部10-20份、川椒5-15份、生地10-20份、麦冬10-20份、白芍10-20份、地骨皮10-20份、白蒺藜5-15份、五味子5-15份、当归5-15份、防风10-20份。本发明疗效确切,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在用于治愈皮肤瘙痒症时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皮肤病主要包括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和银屑病。皮肤瘙痒症,中医称为“痒风”。荨麻疹,中医称“瘾疹”,俗称“风疹块”。神经性皮炎,中医有“顽癣”、“干癣”、“牛皮癣”等。银屑病,又称牛皮癣,中医有“白疮”、“松皮癣”等病名。皮肤瘙痒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无原发皮损的慢性皮肤病,尤其在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皮肤瘙痒症患者皮肤无任何丘疹,肤色正常,可发病时却瘙痒难忍,可表现为局部性或全身性,呈阵发性,每次可持续数小时,尤以夜间为甚,患者苦不堪言。
[0003]目前,治疗皮肤瘙痒症的西药,一般采用含有人工激素的外擦药,虽然药效显效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瘙痒症状,但较容易耐受,复发率高,且常伴有一定副作用。特别是外擦用药部位容易发生色素沉淀、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皮肤角质层增厚等现象,临床疗效尚难令人满意。有些治疗皮肤瘙痒症的内服中药,服用后虽然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但其显效慢,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副作用小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
[0007]白鲜皮10-20份、苦参10-20份、黄连2-5份、苍术5-15份、百部10-20份、川椒.5-15份、生地10-20份、麦冬10-20份、白芍10-20份、地骨皮10-20份、白蒺藜5_15份、五味子5-15份、当归5-15份、防风10-20份。
[0008]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
[0009]白鲜皮15份、苦参15份、黄连3份、苍术10份、百部15份、川椒10份、生地15份、麦冬15份、白芍15份、地骨皮15份、白蒺藜10份、五味子10份、当归10份、防风15份。
[0010]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要求制成的散剂、胶囊剂、汤剂或丸剂,优选为蜜丸。
[0011]蜜丸制备时,按配方重量配比取各组份中药原料,粉碎至120目细粉,制得散剂或装胶囊;或将过筛后的粉剂于100°C灭菌处理30分钟,按每100g粉剂加中蜜20g,加热至.60°C与适量开水混匀,精炼3次后,制成每粒重约0.2g的蜜丸,蜜丸60°C干燥。
[0012]本发明涉及的治疗手指麻木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合理、疗效确切,配方中使用的中药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配制为蜜丸服用和携带较方便。[0013]配方中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凉血,通顺血脉,祛风止痒,滋养肝肾之功效。
[0014]其中,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
[0015]白芍具有通顺血脉、养血柔肝、缓中敛汗的功效;地骨皮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
[0016]白蒺藜具有平肝解郁,祛风明目功效;
[0017]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
[0018]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0019]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的功效。
[0020]本发明疗效确切,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在用于治愈皮肤瘙痒症时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
[0024]白鲜皮15份、苦参15份、黄连3份、苍术10份、百部15份、川椒10份、生地15份、麦冬15份、白芍15份、地骨皮15份、白蒺藜10份、五味子10份、当归10份、防风15份。
[0025]蜜丸制备时,按配方重量配比取各组份中药原料,粉碎至120目细粉,制得散剂或装胶囊;或将过筛后的粉剂于100°C灭菌处理30分钟,按每100g粉剂加中蜜20g,加热至60°C与适量开水混匀,精炼3次后,制成每粒重约0.2g的蜜丸,蜜丸60°C干燥。
[0026]用法用量为:一天两次,饭后半小时服用,一次10丸。
[0027]实施例2
[0028]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
[0029]白鲜皮10份、苦参10份、黄连2份、苍术5份、百部10份、川椒5份、生地10份、麦冬10份、白芍10份、地骨皮10份、白蒺藜5份、五味子5份、当归5份、防风10份。
[0030]蜜丸制备时,按配方重量配比取各组份中药原料,粉碎至120目细粉,制得散剂或装胶囊;或将过筛后的粉剂于100°C灭菌处理30分钟,按每100g粉剂加中蜜20g,加热至60°C与适量开水混匀,精炼3次后,制成每粒重约0.2g的蜜丸,蜜丸60°C干燥。
[0031]用法用量为:一天两次,饭后半小时服用,一次10丸。
[0032]实施例3
[0033]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
[0034]白鲜皮20份、苦参20份、黄连5份、苍术15份、百部20份、川椒15份、生地20份、麦冬20份、白芍20份、地骨皮20份、白蒺藜15份、五味子15份、当归15份、防风20份。
[0035]蜜丸制备时,按配方重量配比取各组份中药原料,粉碎至120目细粉,制得散剂或装胶囊;或将过筛后的粉剂于100°C灭菌处理30分钟,按每100g粉剂加中蜜20g,加热至60°C与适量开水混匀,精炼3次后,制成每粒重约0.2g的蜜丸,蜜丸60°C干燥。
[0036]本发明中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0037]1、一般资料[0038]临床观察病例共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
[0039]2、诊断标准
[0040]全身性皮肤瘙痒症:周身皮肤痒无定处或泛发性皮肤瘙痒,夜间为重,皮肤干燥,抓痕明显。
[0041]局限性皮肤瘙痒症:痒感多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如肛门、女阴、阴囊等处,患处由于长期瘙痒而见浸润肥厚,苔癣样变及湿疹化。
[0042]阴虚风盛症诊断:主症:1、皮肤瘙痒,入夜尤甚或/及此起彼伏;2、舌质红或偏红,苔干或花剥;3、肌肤灼热或/及干燥。次症:1、抓痕累累或呈苔癣样变;2、烦热;3、咽干口渴;4、大便艰难;5、脉弦细或弦细数。
[0043]3、服用方法
[0044]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一次10丸,15天为I疗程,一般2-3个疗程。
[0045]4、疗效评定标准
[0046]临床痊愈:瘙痒完全消失,其他临床病变症状消失。
[0047]显效:瘙痒症状基本消失,继发皮肤明显改善。有效:瘙痒减轻,偶遇诱因有可忍受的痒感,病变区缩小,皮肤呈淡红或红色;继发皮损有所改善。无效:瘙痒及继发皮损改善不明显。
[0048]5、疗效结果痊愈28例占47 %,显效17例占28 %,有效9例占15 %,无效6例占10%,总有效率达90%。
[0049] 申请人:声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上述实施例某组分的具体含量点值,与
【发明内容】
部分的技术方案相组合,从而产生的新的数值范围,也是本发明的记载范围之一,本申请为使说明书简明,不再罗列这些数值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 白鲜皮10-20份、苦参10-20份、黄连2-5份、苍术5-15份、百部10-20份、川椒5-15份、生地10-20份、麦冬10-20份、白芍10-20份、地骨皮10-20份、白蒺藜5_15份、五味子5-15份、当归5-15份、防风10-20份。
2.按照权利 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 白鲜皮15份、苦参15份、黄连3份、苍术10份、百部15份、川椒10份、生地15份、麦冬15份、白芍15份、地骨皮15份、白蒺藜10份、五味子10份、当归10份、防风15份。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为蜜丸。
【文档编号】A61K36/904GK103566259SQ201310554060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8日
【发明者】孔红艳 申请人: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