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嗳气的中药混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094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嗳气的中药混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嗳气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菖蒲10-20份,郁金10-20份,当归10-20份,白芍20-40份,川芎10-20份,云苓10-25份,白术10-20份,泽泻10-20份,胡黄连10-20份,茵陈15-30份,麦冬10-25份,内金10-20份,五味子10-20份,地榆10-25份,瓜蒌15-30份,乌药20-40份,百合15-30份。本发明具有疗效显著,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且标本兼治,治愈后不易复发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嗳气的中药混合物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嗳气的中药混合物。
[0002]【背景技术】:
嗳气为中医名词。俗称“打饱嗝”、“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嗳气,在中医讲,属于“气机上逆”。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为噫气。亦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
[0003]中医认为此病的成因多是因为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过食辛热,从而导致,脾胃阳虚、脾胃虚弱,或是脾胃湿热,致使脾胃运化失司,使得气厥逆从下而上,出于口而为嗳气。
[0004]目前,西医对于此病的治疗还没有对症的药物,多是使用促进消化的药物进行治疗,所以治疗效果不佳,一旦停药脾胃消化能力下降病情又会复发。而使用现有的中医方剂治疗嗳气也多存在着,疗效不明显,疗程较长等缺点。
[0005]
【发明内容】
: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嗳气治疗的不足,提供对于一种嗳气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标本兼治、副作用小,且治愈后不易复发的中药混合物。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嗳气的中药混合物, 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菖蒲10-20份,郁金10-20份,当归10-20份,白芍20-40份,川芎10-20份,云苓10-25份,白术10-20份,泽泻10-20份,胡黄连10-20份,茵陈15-30份,麦冬10-25份,内金10-20份,五味子10-20份,地榆10-25份,瓜萎15-30份,乌药20-40份,百合15-30份。
[0007]本发明所用的中药原料的优选重量份数为:
菖蒲12份,郁金12份,当归12份,白芍30份,川芎12份,云苓15份,白术12份,泽泻12份,胡黄连12份,茵陈20份,麦冬15份,内金12份,五味子12份,地榆15份,瓜萎20份,乌药30份,百合20份。
[0008]本发明所使用的各中药原料的药理作用如下:
菖蒲具有:开窍宁神,化石和胃的功效,对于化湿浊,醒脾开胃,进食消胀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与行气解郁的郁金同用疗效更强。研究表明:菖蒲还具有中枢性镇静、抗惊厥、促进消化、制止肠胃异常发酵等作用,而郁金则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强消化功能的作用。
[0009]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等功效,与川芎、白芍同用有极好的补气血、护肝保肝等作用,对于气血瘀滞、虚寒腹痛都有独特疗效。
[0010]云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且与白术配伍对脾虚泄泻等有较好的疗效,同时泽泻与云苓相须为用对水湿停滞、泄泻等有较好的疗效,在佐以内金又可起到消食健胃的功效。
[0011]胡黄连具有: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的功效。研究表明:本品还具有保肝、利胆等作用。
[0012]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研究表明:本品善于清利脾胃、肝胆湿热,又可理肝胆之郁,有显著地利胆保肝作用。
[0013]麦冬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与五味子配伍使用耐养阴佳品。
[0014]地榆具有:凉血等功效。
[0015]瓜萎具有: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散结消痈,润燥滑肠的功效。
[0016]乌药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研究表明:本品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和抑制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0017]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补中益气等功效。特别是本品对于清痰火,补虚损有较好的效果。
[0018]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基于中医五脏阴阳辩证理论,以健脾胃复运化、清利虚热的药物为主,在辅以养阴行气、温肾散寒的药物。使得本发明在具有疗效显著,标本兼治的特点,由于从根源上消除病因,因此使用本发明治愈后不易复发,且本发明使用的都是纯天然中药原料,所以还具有无毒副作用以及治疗费用较低等优点。
[0019]本发明人使用本中药混合物于2004至2012年对137例嗳气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男性78例,女59例,年龄最大为66岁,最小为11岁。
[0020]治疗标准评判如下:
1、治愈:各症候完全消失,且停药后一段时间后无复发。
[0021]2、有效:各症候有一定改善,且随着疗程的继续各症候也持续改善中。
[0022]3、无效:各症候与治疗前,没有任何的改善。
[0023]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使用常规中药煎煮方式制备,每日一副,分早中晚服用,十日为一个疗程。
[0024]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
饮食忌生冷及不消化之物,对于甜食,酸食亦要注意少好,因甘能填中作满,易于引起嗳气。生活上要注意防寒防潮,不能受凉,特别要保护好胃脘,使中阳不受损伤。此外,注意性情调摄,不能生闷气,注意性情开朗,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烦琐事务,要注意排解开,不要老是闷在心里。
[0025]在使用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治疗的患者中,有87例痊愈占总人数的63.50%,有44例有效占总人数的32.11%,有6例无效总人数的4.37%。
[0026]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张某,女,46岁,患者患有嗳气多年,且一直伴有腹胀,特别遇冷或食用寒凉的食物后,则会出现反酸、胃部不适,以及腹痛等症候。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两个疗程后,各症候都有明显好转,继续服药六个疗程后痊愈,后经随访一年来无复发。
[0027]病例2:魏某某,男32岁,5年前开始时常嗳气,且伴有腹胀,腹痛,反酸,溏便等症候,特别是使用寒凉或大量食用油腻食物后,症状就会加剧。服用本发明两个疗程后,各症候有明显好转,特别是便溏,腹胀等症候消失,又继续服药四个疗程后痊愈,后经随访半年来无复发。
[0028]病例3:辛某某,男,14岁,喜吃寒凉、油腻性食物,一年前逐一出现腹胀、溏便、厌食等症状,家长以为是偶发性着凉所致的消化不良,服用健胃消食片即可消除症状,所以没有引起重视。近两个月来,患者频繁出现嗳气,且开始伴有腹痛等症状。家长带其至发明人就诊,确诊为脾胃虚寒,且有湿,造成脾胃运化失司,使得气厥逆从下而上。患者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两个疗程后,各症候有明显好转,特别是腹痛症状消失,有继续服药四个疗程后痊愈,后经随访一年来无复发。
[0029]【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30]实施例1:一种治疗嗳气的中药混合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菖蒲12份,郁金12份,当归12份,白芍30份,川芎12份,云苓15份,白术12份,泽泻12份,胡黄连12份,茵陈20份,麦冬15份,内金12份,五味子12份,地榆15份,瓜萎20份,乌药30份,百合20份。
[0031]实施例2:—种治疗嗳气的中药混合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菖蒲20份,郁金20份,当归20份,白芍40份,川芎20份,云苓25份,白术20份,泽泻20份,胡黄连20份,茵陈30份,麦冬25份,内金20份,五味子20份,地榆25份,瓜萎25份,乌药40份,百合30份,仙鹤草25份,五倍子25份,乌梅炭25份。
[0032]实施例3:—种治疗嗳气的中药混合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菖蒲10份,郁金10份,当归10份,白芍20份,川芎10份,云苓10份,白术10份,泽泻10份,胡黄连10份,茵陈15份,麦冬10份,内金10份,五味子10份,地榆10份,瓜萎15份,乌药20份,百合15份。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嗳气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菖蒲10-20份,郁金10-20份,当归10-20份,白芍20-40份,川芎10-20份,云苓10-25份,白术10-20份,泽泻10-20份,胡黄连10-20份,茵陈15-30份,麦冬10-25份,内金10-20份,五味子10-20份,地榆10-25份,瓜萎15-30份,乌药20-40份,百合15-30份,仙鹤草10-25份,五倍子10-25份,乌梅炭10-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治疗嗳气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是:本发明所用的中药原料的优选重量份数为:菖蒲12份,郁金12份,当归12份,白芍30份,川芎12份,云苓15份,白术12份,泽泻12份,胡黄连12份,茵陈20份,麦冬15份,内金12份,五味子12份,地榆15份,瓜萎20份, 乌药30份,百合20份。
【文档编号】A61P1/00GK103623343SQ201310570043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6日
【发明者】王纯治 申请人:王纯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