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夏季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16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治疗小儿夏季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治疗小儿夏季热的药物是以中药为原料,经过煎熬,灭菌,封装等步骤制造而成。本发明着重于清肺胃,泄内热,同时兼顾助中气,养肺胃;而且还温肾阳,清心火,固涩生津止渴,温下清上治疗小儿夏季热的效果非常好,而且无任何副作用。
【专利说明】治疗小儿夏季热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小儿夏季热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其病在胃,消化不良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但是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市场类似的的中成药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按照中医药理论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夏季热的药物。
[0004]本发明治疗小儿夏季热的药物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0005]芍药15份,黄连9份,黄柏6份,牡丹皮6份,连翘6份,厚朴9份,砂仁6份,生石膏15份,桅子9份,地骨皮9份,半夏9份,乌梅15份,莱菔子9份和黄芩6份。
[0006]本发明着重于清肺胃,泄内热,同时兼顾助中气,养肺胃;而且还温肾阳,清心火,固涩生津止渴,温下清上治疗小儿夏季热的效果非常好,而且无任何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一种治疗小儿夏 季热的药物,由下列原料药制成:
[0008]苟药15g,黄连9g,黄柏6g,牡丹皮6g,连翅6g,厚朴9g,砂仁6g,生石膏15g,桅子9g,地骨皮9g,半夏9g,乌梅15g,莱菔子9g和黄芩6g ;
[0009]第二步:将上述原料药混合后,加水浸泡,加水量为药物总重量的10倍,浸泡时间为I小时;
[0010]第三步:浸泡I小时后先加热至71~80度煎煮20分钟,再加温至95~100度煎煮30分钟,然后降温至60~70度煎煮40分钟后过滤取滤液;
[0011]第四步:将上述滤液装入玻璃罐加盖预封装,然后送入排气箱,保持16~20分钟,使玻璃罐温度达到70度,然后封装。
[0012]第五步:密封后进行杀菌,使杀菌温度达到100度,杀菌时间35-40秒,杀菌后冷却至37度以下即可。
[0013]诊断依据:
[0014]多见于2~5岁之体弱儿童。夏季发病,发病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0015]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入夏以后,长期发热,伴有门渴多饮,多尿,无汗或少汗。随气温降低或在阴凉环境下能自行缓解。体格检查及实验字检查常无明显异常。
[0016]证候分类:
[0017]暑伤肺胃:发热,口渴,多尿,无汗或少汗,烦躁不安,口唇干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0018]上盛下虚: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次频,汗闭,精神萎靡,虚烦不安,面色淡白,下肢欠温,胃纳减退,或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簿,脉细数。
[0019]临床试验:
[0020]根据上述诊断依据选取100例患儿,年龄2~5岁,口服实施例制得的药液10~20mg,每日3~4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然后进行临床观察。
[0021]疗效评定标准如下:
[0022]1.治愈:体温正常,口渴,多尿等症状消失。
[0023]2.好转:发热减轻,口渴,多尿等症状改善。
[0024]3.未愈:症状无变化。
[0025]服药期间临床疗效观察分析结果如下:
[0026]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夏季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芍药15份,黄连9份,黄柏6份,牡丹皮6份,连翘6份,厚朴9份,砂仁6份,生石膏15份,桅子9份,地 骨皮9份,半夏9份,乌梅15份,莱菔子9份和黄芩6份。
【文档编号】A61K33/06GK103585556SQ201310595330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武汉鸿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