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436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包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M-CS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10(TL10)。本制剂提供一种富含丰富的营养因子的组合物,能够帮助加速伤口愈合并且不留瘢痕和色素沉着。
【专利说明】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特别涉及伤口愈合。
【背景技术】
[0002]皮肤创伤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伤害,皮肤愈合过程慢,处理不当还会发生感染、溃烂而经久不愈。各种原因造成的深度皮肤挫伤、擦伤,外科手术、妇科手术、美容整形手术的伤口在愈合过程中都容易形成瘢痕,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忧虑和烦恼。如何在加快伤口愈合的同时使得皮肤愈合平整,一直是医学科研人员试图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富含丰富的营养因子帮助加速伤口愈合的组合物。
[000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包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M-CSF)Jf细胞生长因子(HGF)、血小板衍生因子(TOGF)、白介素2 (TL2)和白介素10 (ILlO)。
[0005]其中,bFGF的生物学作用十分强烈,是重要的促有丝分裂因子,也是新生皮肤细胞形态发生和分化的诱导因子,能促进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促进组织再生。在皮肤再生的过程中,bFGF能够改善细胞生长的微环境,促进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使肌肤富有弹性,使皮肤处于滑嫩的状态。bFGF还能够降低皮肤细胞中黑色素和有色细胞的含量,减轻皮肤色素的沉着。bFGF具有很强的刺激皮肤肉芽组织的形成和促进肉芽组织的上皮化,调节胶原降解及更新,从而缩短创伤愈合时间以及减少疤痕形成的作用。
[0006]VEGF是最有效的促血`管生长因子,是一种选择性促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它能增加血管通透能力,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并通过受体的结合数量调节血管的发展,促进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为皮肤创伤修复过程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被认为是组织再生的基础。
[0007]TGF-β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其生物功能是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还在胞外基质形成、组织形成和重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TGF-β还特别在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0008]GM-CSF不仅是一种多潜能的造血生长因子,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创伤愈合。由于创伤愈合是一个包含免疫以及血管生成的过程,GM-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刺激其向外周血释放,可维持造血祖细胞的存活。近年的研究已表明,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因此,GM-CSF通过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促进新生皮肤细胞和组织的生成及发育。
[0009]HGF是刺激肝细胞的DNA合成,在肝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种蛋白激活因子。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报道表明,HGF不只是作用于肝再生,而且对许多组织和细胞的生长、分化起重要调控作用。HGF具有强大的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作用,作用明显强于bFGF和VEGF。HGF还可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而促进受伤组织的血管新生。[0010]PDGF是多种细胞的主要有丝分裂刺激原,特别能刺激邻近的结缔组织细胞生长。这些结缔组织细胞是重建受损组织、愈合创口的先锋队。实验表明F1DGF在创面愈合的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加强肉芽组织的形成,促进伤口愈合并缩短愈合时间。PDGF还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使得新生皮肤具有良好的弹性。
[0011]TL2和TLlO是白细胞介素因子家族的两个重要成员,它们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它们还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反应,在创伤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本发明的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包含上述生长因子帮助加速伤口愈合并且不留瘢痕和色素沉着。
[0012]本发明通过发明人科研人员的组合上述生长因子获得了一种速伤口愈合并且不留瘢痕和色素沉着的组合物。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浓度为50ng / 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为20pg、转化生长因子(TGFi3)350ng /ml、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M-CSF)浓度为65ng / 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浓度为
0.65ng / ml、血小板衍生因子浓度为(F1DGF)ISpg / ml、白介素2(TL2)浓度为40pg / ml和白介素IO(TLlO)浓度为45pg / ml。
[0014]由于上述的各种生长因子有着很强的生物活性,本发明组合使用这些组分只需使用很低的浓度就可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发明效果实验生理盐水对照组皮肤创伤愈合后组织切片图。
[0016]图2本发明效果实验实验组创伤愈合后组织切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实施例1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制备
[0019]配制出如下的溶液IL以生理盐水配制并过滤除菌,得溶液A。
[0020]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浓度为50ng / 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为20pg、转化生长因子(TGFi3)350ng / ml、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M-CSF)浓度为65ng / 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浓度为0.65ng / ml、血小板衍生因子浓度为O3DGF) 15pg / ml、白介素2(TL2)浓度为40pg / ml和白介素IO(ILlO)浓度为 45pg / ml ο
[0021]1、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于动物实验
[0022]皮肤创伤模型制备:选取大鼠20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麻醉大鼠后,将其四肢展平俯卧位固定于板面上,将背部正中左侧1.5cm、尾部向上8cm的区域,共计3cmX8cm的臀背部区域作为手术区。术区体毛要尽量剪除、剔净,同时避免造成皮肤受 伤异常。在备好的皮肤区域用紫药水进行切口标记。切口设计在其臀背部,分别标出1.5cmX2.0cm大小的矩形创面,然后全背部用酒精反复消毒3次后,用手术刀片去除全真皮,但不损伤肌肉表面的深筋膜,去除组织量使初始创腔容积均达到1ml,以保证每个伤口的初次用药量达到一致。后用止血海绵填塞创腔并充分压迫止血,后为成模动物。[0023]治疗给药:制作与皮肤创面大小相一致的消毒棉球,每个棉球能饱吸Iml的治疗用液体,即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溶液A(A组),制成治疗棉球分别填充于创腔之中,注意操作时切勿让治疗液被挤压溢出,影响药量。
[0024]皮肤病理和创面组织学观察:在手术后21天牺牲20只动物,取创面周围皮肤组织用于组织病理研究,包括组织包埋,切片制作,HE染色和病理观察拍照和半定量评价。评价指标包括:
[0025](1)炎性反应:白细胞浸润。
[0026](2)肉芽组织
[0027](3)胶原纤维束数量和排列(半定量)
[0028](4)表皮细胞分化程度及分层情况
[0029]根据病变轻重程度,依次半定量为轻度“ + ”,中度“++”,重度“+++”,或无病变样。
[0030]2、动物皮肤创面组织学观察
[0031]空白对照组:本组中3例(其中一例组织切片如图1)皮肤均可见局部表皮上覆盖痂皮,出血(+),表皮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中度变性、坏死、糜烂(++)。真皮层见少量炎细胞浸润(+),真皮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皮肤附件明显减少(++)。4例皮肤均可见表皮复层鳞状上皮,真皮层见少量炎细胞浸润(+),真皮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皮肤附件明显减少(++)。。
[0032]实验组:本组皮肤均无可见局部表皮上覆盖痂皮(其中一例组织切片图如图2)。仅I例表皮鳞状上皮细胞中度变性(+),真皮层见少量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真皮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皮肤附件明显减少(++) ;1例皮肤均可见表皮复层鳞状上皮组织结构,真皮层见少量炎细胞浸润(+),真皮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皮肤附件明显减少(+)。
[0033]3、对愈合速度影响
[0034]取健康成年sD大鼠,190~220g,SPF级,雌雄各半,每只动物臀背部用手术刀切出1.5cm x2.0cm大小的矩形创面,去除全真皮,但不损伤肌肉表面的深筋膜,制成一侧重度皮肤损伤模型。将皮肤损伤动物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将饱蘸生理盐水的棉球填充于创腔之中。“b”组为治疗组,将饱蘸1.0mL的实施例1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填充于创腔之中。2天后,每两天用透明有机玻璃置创面上方,描画其形状,观察创面情况,并将其图形复制到透明玻璃纸上,在图像分析仪上精确测量出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速度。实验中主要观察指标为大体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及平均愈合时间和速度。实验持续到a组实验动物的伤口完全愈合为止。结果如表1。
[0035]表1各组动物皮肤创伤愈合时间和速度
[0036]
【权利要求】
1.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白介素2和白介素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帮助伤口愈合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为50ng / 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为20pg / ml、转化生长因子350ng / ml、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浓度为 65ng / ml、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为0.65ng / ml、血小板衍生因子浓度为15pg / ml、白介素2浓度为40pg / ml和白介素10浓度为45pg / ml。
【文档编号】A61P17/02GK103751768SQ201310629784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焦阳 申请人:焦阳, 王泽宇, 张智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