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置式蛛网膜下腔微量缓释注射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7467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埋置式蛛网膜下腔微量缓释注射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器,特别涉及一种埋置式蛛网膜下腔微量缓释注射器。其结构包括药物储存管,药物储存管两端通过结合部件连接蛛网膜下腔留置管。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埋置式蛛网膜下腔微量缓释注射器,其能够实现鞘内注射的治疗。
【专利说明】一种埋置式蛛网膜下腔微量缓释注射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器,特别涉及一种埋置式蛛网膜下腔微量缓释注射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不论是老年性痴呆,还是帕金森氏病,都需要长期用药治疗,许多药物(诸如毒扁豆碱、多巴胺等)疗效很好,但是不能或者难以通过血脑屏障,由于没有合适的给药方式,大都采取口服全身给药,这些药物的外周毒副反应就显得较为严重,改为脑脊液直接给药(鞘内注射),就能达到微量、避免大部分的毒副反应,并且疗效更确切、更稳定的效果。鞘内注射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逐渐被医护人员采用。
[0003]而目前尚无合适的注射器来实现鞘内注射的治疗,给治疗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埋置式蛛网膜下腔微量缓释注射器,其能够实现鞘内注射的治疗。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埋置式蛛网膜下腔微量缓释注射器,包括药物储存管,药物储存管两端通过结合部件连接蛛网膜下腔留置管。
[0007]结合部件由第一级结合紧固件和第二级结合紧固件串接构成,所述的第一级结合紧固件外形为圆锥体,圆锥体底部内部有与第二级结合紧固件配套的螺纹,圆锥体顶部连接所述的蛛网膜下腔留置管。
[0008]本发明所用材质是目前医学临床广泛使用的对人体无异物刺激、组织相容性好、长期留置无毒副反应的PVC或钛合金,前者价廉,后者牢固性更好。一次埋置,可以保证2-3年或更长时间的有效药物释放。减少药物全身大量使用的不良反应,省去每日数次服药的麻烦,减低患者亲属看护负担。
[0009]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发明的注射器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而且能够很容易的实现鞘内注射,对脑脊液直接给药,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下治疗方法毒副作用过大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埋置式蛛网膜下腔微量缓释注射器的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0014]实施例一
[0015]如附图1所示,一种埋置式蛛网膜下腔微量缓释注射器,包括药物储存管1,药物储存管I两端通过结合部件连接蛛网膜下腔留置管4。
[0016]结合部件由第一级结合紧固件3和第二级结合紧固件2串接构成,所述的第一级结合紧固件3外形为圆锥体,圆锥体底部内部有与第二级结合紧固件2配套的螺纹,圆锥体顶部连接所述的蛛网膜下腔留置管4。
[0017]本实施例由七个部分组成,两端细管为蛛网膜下腔留置管4,材质是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脑脊液引流管,中间的五个部件为医用PVC或钛合金材质的结合部件和药物储存管
1
[0018]注射器原理:两端的蛛网膜下腔留置管4的外端分别插入腰部某个腰椎的上下椎间隙,留置于蛛网膜下腔,使脑脊液流入药物储存管1,药物储存管I中放入药物缓释制剂,借助患者身体的活动和脑脊液的自然流动,将缓释药物源源不断的进入主管,直接实现鞘内注射的效果。
[0019]注射器各部件规格:
[0020]1、蛛网膜下腔留置管4是通用外径2.0mm、内径1.5mm已用留置式硅胶引流管。
[0021]2、第一级结合紧固件3,外形为圆锥体,大头内部有与第二级结合紧固件2中间部分配套的螺纹,小头内径2.0mm,能使蛛网膜下腔留置管4穿过,长度2.0_。
[0022]3、第二级结合紧固件2,细端内径1.4mm、外径1.6mm,长度2.0mm ;中间突出部分内径1.41mm、外径2.0mm,与第一级结合紧固件3内段(大头)螺旋接合,同时将第一级结合紧固件3内端牢固接合,长度1.5mm ;内段膨大部分内径2.8mm、外径3.5mm,与前述的两端为一个整体,内部螺纹与第一级结合紧固件3螺旋接合,长度1.5mm。该段部件内部贯通,直径 1.4mmο
[0023]4、药物储存管1,内径2.8mm,长度50mm。
[0024]使用方法:
[0025]第一步:将未治疗老年痴呆症或帕金森氏病所需要的特制缓释药剂放入药物储存管I内;
[0026]第二步:将第二级结合紧固件2旋接与药物储存管I两端;
[0027]第三步:在第二或第三或第四腰椎部位的上下椎间隙,分别常规作腰椎穿刺,成功流出脑脊液(证实穿刺成功),分别植入脑脊液引流管,使末端悬浮于脑脊液又不造成马尾神经刺激为度,保持引流管稳定;
[0028]第四步:在棘突旁切开皮肤至皮下,深度以能埋置好药物储存管I为度;
[0029]第五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截断脑脊液引流管,并通过第一级结合部件使之与已经接合完好的第二级结合紧固件2适当接合;
[0030]第六步:检查脑脊液到药物储存管I的充盈状态,整套装置内部无气泡等;
[0031]第七步:埋置装置,缝合切口。
[0032]以后需要更换药剂时,原位切开皮肤,暴露装置,保持引流管稳定,取下药物储存管I 一端接合部件,重新换装缓释药剂后再次埋置装置。[0033]如果药剂需要量较大时,药物储存管I可以扩容。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埋置式蛛网膜下腔微量缓释注射器,包括药物储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储存管两端通过结合部件连接蛛网膜下腔留置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置式蛛网膜下腔微量缓释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合部件由第一级结合紧固件和第二级结合紧固件串接构成,所述的第一级结合紧固件外形为圆锥体,圆锥体底部内部有与第二级结合紧固件配套的螺纹,圆锥体顶部连接所述的蛛网膜下腔留 置管。
【文档编号】A61M31/00GK103706025SQ201310710192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郑士全 申请人:李桂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