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医用三通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05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医用三通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改良的医用三通阀。
背景技术
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术(PT⑶)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的缓解黄疸症状,纠正黄疸所导致的持续肝功能损害和全身高胆红素血症状态,可以作为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但目前,对患者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术(PT⑶)后主要采用输血器连接引流袋,导致PTCD引流口至引流袋的距离过长,患者活动不方便,且易致脱管、引流不畅,另外,引流管的冲洗也困难,冲洗时还会导致胆汁外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可能引起护患纠纷。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医用三通阀,可直接连接于PTCD引流管和引流袋之间,使引流管长短合适、患者活动方便、冲洗操作可控制,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的医用三通阀,包括设有彼此相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的三通体,该三通体中心设有控制阀,该控制阀上设有阀腔,该控制阀能够相对所述三通体旋转以使其上的阀腔至少能够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的其中两个相导通,在所述第三通道上可拆卸设有一冲洗连接管。作为本实用新型的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共轴线,所述第二通道
与第三通道垂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洗连接管为软质医用塑料管。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洗连接管的两端管口直径为0.6-0.7c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医用三通阀上加设一冲洗连接管,可将该三通阀用于PTCD和引流袋之间的连接管用,从而使PTCD引流管和引流袋之间的距离合适,引流通畅,患者活动方便;该改良的医用三通阀与PTCD引流管匹配,连接操作简单,胆汁不会外漏,易于冲洗,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三通体 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第三通道[0015]2——控制阀 3——冲洗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范围之内。如图1、2所示,一种改良的医用三通阀,包括设有彼此相通的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第三通道13的三通体1,该三通体中心设有控制阀2,该控制阀上设有阀腔,该控制阀能够相对所述三通体旋转以使其上的阀腔至少能够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的其中两个相导通,在所述第三通道上可拆卸设有一冲洗连接管3。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共轴线,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垂直;所述冲洗连接管为软质医用塑料管;所述冲洗连接管的两端管口直径为0.6-0.7cm。使用时,将该三通阀的第一通道直接连接到PT⑶引流管上,第三通道连接冲洗连接管一端,冲洗连接管3另一端连接到引流袋上,这样,可以大大缩短PTCD引流管与引流袋之间的距离,使引流管长度合适 ,患者活动方便,需要冲洗时,旋转三通阀即可,且冲洗连接管也可拆卸,利于冲洗、更换。该三通阀还可以进行调节,使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导通,从而从第二通道内打入药物,流经第一通道和PT⑶引流管进入患者体内,对患者肝胆进行药物冲洗等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医用三通阀,包括设有彼此相通的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第三通道(13)的三通体(1),该三通体中心设有控制阀(2),该控制阀上设有阀腔,该控制阀能够相对所述三通体旋转以使其上的阀腔至少能够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的其中两个相导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通道上可拆卸设有一冲洗连接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医用三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共轴线,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的医用三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连接管为软质医用塑料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的医用三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连接管的两端管口直径为 0.6-0.7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的医用三通阀,包括设有彼此相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的三通体,该三通体中心设有控制阀,该控制阀上设有阀腔,该控制阀能够相对所述三通体旋转以使其上的阀腔至少能够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的其中两个相导通,在所述第三通道上可拆卸设有一冲洗连接管。该改良的医用三通阀,可直接连接于PTCD引流管和引流袋之间,使引流管长短合适、患者活动方便、冲洗操作可控制,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文档编号A61M39/22GK203075467SQ20132006489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朱菊娥 申请人:朱菊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