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04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该装置用于椎体成形术中。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类危险因素增加,如车祸,高空坠落等常常导致脊柱损伤。椎体成形术是治疗各类脊柱损伤,尤其是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等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椎体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等疾病,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疼痛缓解迅速等优点,同时对于脊柱的稳定性和改善神经功能都有很好的效果。手术一般通过经皮穿刺技术实现,手术时,通过一根工作导管经由椎弓根穿入骨折的椎体中,再通过灌注管向椎体中填充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骨水泥硬化后,椎体即得到稳定。在这一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即在注入骨水泥前用球囊等扩张器在椎体内预先进行扩张,然后再注入骨水泥。手术时导管经过椎弓根进入椎体,由于椎弓根内侧是重要的脊髓神经,一旦偏离即会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或者穿破椎弓根导致骨水泥的外漏造成神经压迫或者神经灼伤。手术需在严密的X线机透视下进行,手术者及受术者都接受大量的放射线,但是,即便如此,透视对穿刺角度的检测也是有限的,难免出现偏差,导致穿刺不到位或误伤,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项技术的难度和风险,阻碍了该项技术的开展。。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椎体成形手术椎弓根导航定位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该导航装置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不同椎体形状提供椎弓根全角度定位导航。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连接于底座并可沿底座长度方向滑动的连杆以及连接于连杆并可相对于连杆转动的定位臂,在所述定位臂的末端设置有一导管,该导管可绕其与定位臂的连接点转动。作为优选,所述连杆还可绕其与底座的连接点转动,在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杆的第一定位装置。作为优选,在连杆上开有槽孔,所述定位臂的末端插接于该槽孔内并可在其内转动,在连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定位臂的第二定位装置。作为优选,在定位臂与槽孔的连接处以及槽孔圆周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刻度。作为优选,所述连杆包括与底座连接的连接杆以及套接于连接杆并可在其上滑动的套管,套管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套管的第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臂连接于套管上。作为优选,在所述连杆的前壁或后壁的中心线上设置有一金属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定位装置均为紧固螺栓。进一步地,在所述定位臂的末端还设置有一刻度盘,导管位于该刻度盘的上方且导管的起始端位于该刻度盘的圆心位置,在所述导管上设置有一透明的读数区域。进一步地,在所述导管上还设置有一指示线,该指示线位于导管管壁的中心,且其末端穿过读数区域的中心,所述透明的读数区域为一凸面玻璃。作为优选,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滑动轨道,连杆通过一轴承连接于该滑动轨道内,所述底座、连杆、定位杆、刻度盘、导管及第一、第二、第三定位装置均采用透X光的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作,所述金属线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本实用新型的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包括底座、连杆、定位杆以及导管,其中:连杆可在底座上滑动和固定,作为优选,并可绕其与底座的连接点转动和固定;定位杆插接于连杆上并可在其内转动和固定,在定位杆与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相应的刻度,可精确控制定位杆转动的角度;导管设置于连杆末端并可绕其与定位杆的连接点转动和固定;作为优选,在连杆的末端、导管的下方还设置刻度盘,读数可精确到1°,通过此种多关节之间的相互滑动和/或转动,实现了导管的任意可调角度;作为优选,连杆包括与底座连接的连接杆以及套接于连接杆并可在其上滑动的套管,通过此结构实现了连杆长度的可调节,从而可适用于不同体型的受术者;从而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体型、不同形状的椎骨椎弓根的定位需求,定位准确,可降低手术者及受术者接受放射线的时间;降低了该项技术的难度和风险,必将极大促进椎体成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地降低了椎骨手术中导航定位装置的使用成本,市场前景好,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管与刻度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特点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发明中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分将参考现有技术。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包括底座1、连接于底座I并可沿底座I长度方向滑动的连杆2以及连接于连杆2并可相对于连杆2转动的定位臂3,在所述定位臂3的末端设置有一导管4,该导管4可绕其与定位臂3的连接点转动,连杆2、定位臂3以及导管4的活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在底座I上设置有滑动轨道11,连杆2通过一轴承连接于滑动轨道11内,在底座I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杆2的第一紧固螺栓12,第一紧固螺栓12用来限制连杆2相对于底座I的滑动与转动,在底座I上开有槽道,所述第一紧固螺栓12可在底座I上随着连杆2的滑动而滑动。连杆2包括与底座I连接的连接杆21以及套接于连接杆21并可在其上滑动的套管22,套管22上开有槽孔23,所述定位臂3的末端插接与该槽孔23内并可在其内转动,在定位臂3上以及沿槽孔23的圆周设置有刻度,所述刻度精确到1°,其中,槽孔23上的刻度沿槽孔的整个圆周设置,定位臂3上的刻度可沿定位臂的整个圆周表面设置,也可设置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如30°、60°、90°等;在套管2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定位臂3的第二紧固螺栓24,在套管22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套管的第三紧固螺栓25,在连杆2前壁的中心线上设置有一金属线26。在定位臂3的末端还设置有一刻度盘5,导管4位于刻度盘5的上方,且其起始端位于该刻度盘5的圆心位置,在导管4上设置有一透明的读数区域41,该读数区域41为一块凸面玻璃,具有将读数放大的功能。在导管4上还设置有一指示线42,该指示线42位于导管管壁的中心,且其末端穿过读数区域的中心,所述刻度盘的读数精确到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刻度盘5的刻度仅为从导管5的垂直位置向左、右各旋转50°,该角度可满足绝大部分手术中的定位需求。所述底座、连杆、定位杆、刻度盘、导管4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定位装置均采用透X光的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作;所述金属线26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在X光透视下,只有金属线26显影,其余部分不显影,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底座I固定于手术床的一侧边缘,调节连杆2的位置与角度,使金属线26与受术的椎骨的上缘重合;根据受术者是体型调节连杆2的高度;调节定位臂3以及导管4的角度,从而调节导管4在矢状面与冠状面的角度,得到进行手术所需要的角度,定位,进行手术操作即可。导管内可根据手术操作的需要,放入探针等可在X光透视下显影的器械,精确定位手术的操作角度。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定位精确,可减少手术者定位的时间,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手术者与受术者接受放射线的量;且使用方便,大大地降低了椎骨成形术的难度和风险,实用性强。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连接于底座并可沿底座长度方向滑动的连杆以及连接于连杆并可相对于连杆转动的定位臂,在所述定位臂的末端设置有一导管,该导管可绕其与定位臂的连接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还可绕其与底座的连接点转动,在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杆的第一定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杆上开有槽孔,所述定位臂的末端插接于该槽孔内并可在其内转动,在连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定位臂的第二定位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定位臂与槽孔的连接处以及槽孔圆周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刻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与底座连接的连接杆以及套接于连接杆并可在其上滑动的套管,套管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套管的第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臂连接于套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杆的前壁或后壁的中心线上设置有一金属线。
7.根据权利要求2、3、5任一所述的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定位装置为紧固螺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臂的末端还设置有一刻度盘,所述导管位于该刻度盘的上方且导管的起始端位于该刻度盘的圆心位置,在所述导管上设置有一透明的读数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管上还设置有一指示线,该指示线位于导管管壁的中心,且其末端穿过读数区域的中心,所述透明的读数区域为一凸面玻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滑动轨道,连杆通过一轴承连接于该滑动轨道内,所述底座、连杆、定位杆、刻度盘、导管及第一、第二、第三定位装置均采用透X光的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作,所述金属线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椎弓根辅助导航装置,该装置用于椎体成形术中,包括底座、连接于底座并可沿底座长度方向滑动的连杆以及连接于连杆并可相对于连杆转动的定位臂,在所述定位臂的末端设置有一导管,该导管可绕其与定位臂的连接点转动。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椎弓根定位装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椎弓根定位的任意可调角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形状的椎骨椎弓根的定位需求,且操作简单,定位精确,可减少手术者定位的时间,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手术者与受术者接受放射线的量;同时,使用方便,大大地降低了椎骨成形术的难度和风险,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A61B19/00GK203059928SQ20132009622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3日
发明者薛鸣丰, 龚遂良, 戴加平 申请人:薛鸣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