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装置、诊视床装置及rf线圈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9108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磁共振成像装置、诊视床装置及rf线圈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在一实施方式中,MRI装置(20A、20B)具有第一无线通信部(200A~200E)、第二无线通信部(300)、图像重构部(56)及顶板(34)。第一无线通信部取得由RF线圈装置(100)检测到的核磁共振信号,并经由感应电场而将数字化了的核磁共振信号无线发送。第二无线通信部经由感应电场而接收从第一无线通信部无线发送的核磁共振信号。图像重构部根据由第二无线通信部接收到的核磁共振信号,来重构被检体的图像数据。在顶板上设置有支承部(500A~500E),能够将第一无线通信部相对第二无线通信部脱离自如地固定。
【专利说明】磁共振成像装置、诊视床装置及RF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磁共振成像装置、诊视床装置及RF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MRI是以拉莫尔频率的RF脉冲磁性地激励置于静磁场中的被检体的原子核自旋、并根据伴随着该激励而发生的MR信号来重构图像的摄像法。另外,上述MRI是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F 脉冲是指高频脉冲(radio frequency pulse), MR信号是指核磁共振信号(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
[0003]此处,例如通过使RF脉冲电流流过线圈而发送用于被检体内的原子核自旋的RF脉冲并检测所发生的MR信号的是RF线圈装置(Radio Frequency Coil Device)。在RF线圈装置中,也有内置于MRI装置自身的,但也有例如局部用RF线圈装置那样地通过与MRI装置的连接端口的连接器连接而由MRI装置的控制部来识别的。
[0004]在MRI中,推进了 MR信号的收集系统的多通道化。此处的通道(channel)是指,分别从RF线圈装置内的各线圈元件输出、并输入到MRI装置的RF接收器中为止的多个MR信号的各路径。通道数被设定为RF接收器的输入接受数以下,但能够将许多RF线圈装置连接到MRI装置。
[0005]当RF线圈装置与MRI装置之间的连接线缆的根数由于多通道化而增大时,布线复杂,因此不便。因此期望将RF线圈装置与MRI装置之间的信号的发送及接收无线化,但尚未实现基于模拟信号的 无线发送。这是因为有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的降低等各种制约。
[0006]更详细地,在MRI装置中,为了抑制对从被检体放射的微弱的MR信号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不能够在RF线圈装置与MRI装置之间增大无线通信中使用的电磁波的输出。在不能够增大无线输出的情况下,由于发送信号空间传播时的信号损失,动态范围降低。所以,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将MR信号数字化之后无线发送的数字无线发送方式。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96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1]如果将MR信号数字化之后无线发送,则能够消除动态范围的制约的问题,但会有以下的课题。第一,关于无线,每个国家规定不同,相同的发送频率或相同的发送功率未必在哪个国家都可以使用。第二,在从RF线圈装置向MRI装置无线发送MR信号的情况下,发送电波在周围发生反射,也会使自身的无线通信的发送数据劣化。
[0012]因此,在MRI中,迫切需要将数字化了的MR信号从RF线圈装置对MRI装置良好地无线发送的新技术。[001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MRI中将数字化了的MR信号从RF线圈装置对MRI装置良好地无线发送的新技术。
[0014]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5]以下,按每个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取得的方式的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0016](I)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MRI装置,从检测被检体所发出的MR信号的RF线圈装置取得MR信号,具备第一无线通信部、第二无线通信部、图像重构部及顶板。
[0017]第一无线通信部取得由RF线圈装置检测到的MR信号,并经由感应电场而无线发送数字化了的MR信号。
[0018]第二无线通信部经由感应电场而接收从第一无线通信部无线发送的MR信号。 [0019]图像重构部根据由第二无线通信部接收到的MR信号,来重构被检体的图像数据。
[0020]在顶板上设置有支承部,该支承部以使第一无线通信部与第二无线通信部的间隔成为能够进行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发送的间隔的方式,而将第一无线通信部相对第二无线通信部脱离自如地支承。此外,在顶板上载置被检体。
[0021](2)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诊视床装置为,包括用于载置被检体的顶板,并且在磁共振成像的执行时接收由RF线圈装置检测到的MR信号。在该诊视床装置中,顶板具有信号取得部和支承部。
[0022]信号取得部经由感应电场而接收从RF线圈装置的无线通信部经由感应电场而无线发送的数字化了的MR信号。
[0023]支承部以使无线通信部与信号取得部的间隔成为能够进行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发送的间隔的方式,而将无线通信部相对信号取得部脱离自如地支承。
[0024](3)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RF线圈装置具有检测部、A/D变换部及无线通信部。
[0025]检测部检测从被检体发出的MR信号。
[0026]A/D变换部将MR信号数字化。
[0027]无线通信部相对MRI装置的支承部脱离自如地被支承,并且在相对支承部被支承着的情况下,经由感应电场而将数字化了的MR信号向MRI装置无线发送。
[0028]发明的效果
[0029]根据上述(I)的MRI装置,在MRI中,能够将数字化了的MR信号从RF线圈装置对MRI装置良好地无线发送。
[0030]根据上述(2)的诊视床装置,在MRI中,能够将数字化了的MR信号从RF线圈装置对MRI装置良好地无线发送。
[0031]根据上述(3)的RF线圈装置,在MRI中,能够将数字化了的MR信号从RF线圈装置对MRI装置良好地无线发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MRI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
[0033]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RF线圈装置的构成、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的配置的一例及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的固定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0034]图3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及固定机构相互分离的状态的概观的示意性立体图。[0035]图4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的状态的概观的示意性立体图。
[0036]图5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的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0037]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与由RF线圈装置的线圈元件检测到的MR信号的发送有关的各部分的功能的框图。
[0038]图7是表示基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MRI装置的摄像动作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0039]图8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MRI装置中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的固定机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0040]图9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的各突起与顶板的各固定部嵌合了的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0041]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MRI装置中的未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的状态的固定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0042]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MRI装置中的固定有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的状态的固定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0043]图12是与图6同样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MRI装置中的与由线圈元件检测到的MR信号的发送有关的各部分的功能的框图。
[0044]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MRI装置中的未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的状态的固定机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0045]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MRI装置中的固定有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的状态的固定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0046]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固定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0047]图1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MRI装置中的固定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0048]图17是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未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的状态下的顶板的一部分的俯视不意图。
[0049]图18是表示从图17的状态开始以堵住四个吸引口的方式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置于顶板上的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0050]图19是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顶板的滑动移动的推移一起说明吸引动作的自动停止的定时的示意图。
[0051]图20是表示作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吸引口为一个的情况下以与导引框一致的方式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置于顶板上的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0052]图21是图20的状态的顶板的俯视示意图。
[0053]图22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MRI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
[0054]图2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与由RF线圈装置的线圈元件检测到的MR信号的发送有关的各部分的功能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在RF线圈装置侧和MRI装置的控制侧分别配置能够进行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的第一无线通信部和第二无线通信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第一无线通信部相对第二无线通信部在接近距离内脱离自如地固定,将数字化了的MR信号经由感应电场而从第一无线通信部无线发送到第二无线通信部。通过上述那样的新技术,能够实现将数字化了的MR信号从RF线圈装置对MRI装置良好地无线发送这一上述的课题(目的)。
[0056]此处,如果摄像时间变长则MR信号的发送期间也变长,因此担心由于摄像中的被检体P的移动,装设在被检体P上的RF线圈装置也会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希望通过更可靠的固定方法来消除下述担心,在上述构成中,伴随着RF线圈装置的移动,第一无线通信部也被移动,不能够无线发送从被检体P检测到的MR信号。
[0057]所以,在以下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目的在于通过更可靠的方法来将第一无线通信部相对第二无线通信部固定,防止例如由上述那样的人为失误所引起的通信阻碍。另外,上述(I)的MRI装置、上述(2)的诊视床装置、上述(3)的RF线圈装置分别为能够实现上述进一步的目的的构成。
[0058]以下,根据附图对MRI装置、诊视床装置、RF线圈装置、及MRI方法的实施方式的几个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59]〈第一实施方式〉
[0060]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MRI装置20A的整体构成的框图。如图1所示,MRI装置20A具有架台21、诊视床装置30及控制装置40。
[0061]MRI装置20A,例如在形成为圆筒状的架台21内,具有静磁场磁铁22、匀场线圈
24、倾斜磁场线圈26及 发送用RF线圈28。架台21与图中粗线所示的部分对应。
[0062]诊视床装置30具有支承台31、配置在支承台31内的顶板驱动装置32及顶板34。诊视床装置30,此处作为一例,为能够移动的可对接(dockable)型,具有未图示的连接部。诊视床装置30经由该连接部而与架台21连接,经由该连接部而接受来自控制装置40的控制信号。支承台31能够沿水平方向(装置坐标系的Z轴方向)移动地支承顶板34。此外,支承台31在底面具有例如四个小脚轮35,因此诊视床装置30构成为,在其它房间将患者载放在顶板34上而向摄像室移动,并能够在摄像室中与架台21对接。为了构成为能够移动,希望小脚轮35的数为三个以上。
[0063]另外,诊视床装置30并非限定于可对接型,也可以为将支承台31的位置固定在摄像室内的类型。
[0064]在顶板34上载置被检体P。静磁场磁铁22及匀场线圈24例如为圆筒状,匀场线圈24被配置为,使其在静磁场磁铁22的内侧与静磁场磁铁22同轴。
[0065]此处,作为一例,如以下那样定义装置坐标系的相互正交的X轴、Y轴、Z轴。首先,静磁场磁铁22及匀场线圈24被配置为,它们的轴方向与铅垂方向正交,以静磁场磁铁22及匀场线圈24的轴方向作为Z轴方向。此外,以铅垂方向作为Y轴方向,顶板34被配置为,其载置用的面的法线方向成为Y轴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事先说明,X轴、Y轴、Z轴为装置坐标系。
[0066]MRI装置20A的控制装置40具有静磁场电源41、匀场线圈电源42、倾斜磁场电源44、RF发送器46、RF接收器48、系统控制部52、系统总线54、图像重构部56、图像数据库58、图像处理部60、输入装置62、显示装置64及存储装置66。[0067]静磁场磁铁22通过从静磁场电源41供给的电流而使摄像空间形成静磁场。上述摄像空间是指,例如放置被检体P并施加静磁场的架台21内的空间。
[0068]静磁场磁铁22大多由超导线圈构成,在励磁时与静磁场电源41连接而供给电流,但一旦励磁之后,一般成为非连接状态。另外,也可以不设置静磁场电源41,而由永久磁铁构成静磁场磁铁22。
[0069]匀场线圈24与匀场线圈电源42连接,通过从匀场线圈电源42供给的电流而将静磁场均匀化。
[0070]倾斜磁场线圈26例如在静磁场磁铁22的内侧形成为筒状。倾斜磁场线圈26通过从倾斜磁场电源44供给的电流、而在摄像区域分别形成X轴方向的倾斜磁场Gx、Y轴方向的倾斜磁场Gy及Z轴方向的倾斜磁场Gz。即,能够将装置坐标系的3轴方向的倾斜磁场Gx、Gy、Gz合成,并任意地设定作为逻辑轴的切片选择方向倾斜磁场Gss、相位编码方向倾斜磁场Gpe及读出方向(频率编码方向)倾斜磁场Gro的各方向。
[0071]另外,上述摄像区域是指,例如一个图像或一组图像的生成中使用的MR信号的收集范围,即作为摄像空间的一部分而设定的区域。“一组图像”是指,例如多切片摄像等那样,在一个脉冲序列内汇总收集多个图像的MR信号的情况下的“多个图像”。摄像区域例如能够由装置坐标系三维地规定。
[0072]RF发送器46根据从系统控制部52输入的控制信息,来生成用于引起核磁共振的拉莫尔频率的RF脉冲(RF电流脉冲),并将其向发送用RF线圈28发送。发送用RF线圈28从RF发送器46接受RF脉冲,并将该RF脉冲向被检体P发送。另外,在发送用RF线圈28中,包括内置于架台21、不仅用于RF脉冲的发送、还兼用于接收的全身用线圈(未图示)。
[0073] 在顶板34的内部配置有接收用RF线圈29。接收用RF线圈29检测通过由RF脉冲激励被检体P内的原子核自旋而发生的MR信号,将所检测到的MR信号向RF接收器48发送。
[0074]RF线圈装置100例如为MR信号的接收用的装设型局部线圈。此处,作为RF线圈装置100,而图示了被装设在被检体P的胸部、接收来自胸部的MR信号的,但其只是一例。在MRI装置20A中,除了 RF线圈装置100以外,还能够将肩用RF线圈装置、腰用RF线圈装置等各种装设型RF线圈装置使用于MR信号的接收。
[0075]这些接收用RF线圈装置(100),此处作为一例而作为MRI装置20A的一部分,但也可以作为与MRI装置20A不同的装置。RF线圈装置100具有线缆102和与线缆102的前端连接的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
[0076]在顶板34的内部配置有多个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在一个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与任一个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之间,进行上述的数字化了的MR信号的无线通?目。
[0077]可是,例如在被检体P上装设多个RF线圈装置的情况下,并不仅限于此。在这种情况下,在分别对应多个RF线圈装置的多个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Α与分别对应多个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Α的多个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之间,分别进行数字化了的MR信号的无线通信。对于无线通信的动作,将在后面描述。
[0078]另外,在图1中由于复杂,因此仅图示了两个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但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可以为三个以上,也可以仅为一个。其中,与仅配置一个的情况相比,更加优选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分开地配置有多个。这是因为,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相对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接近固定时的选择的余地多。
[0079]换言之,固定地方的选择的余地多是因为,能够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相对与RF线圈装置100最接近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接近固定。如果这样,能够缩短连接RF线圈装置100与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线缆102。另外,上述的“接近固定”是指,例如以能够进行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的程度在彼此被电磁耦合的范围(远近)内,以不会彼此物理移动的方式固定。
[008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到MRI装置20A内的发送用RF线圈28为止的RF脉冲的发送、从被检体P检测到的MR信号的传输,除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间之外,有线地进行。
[0081 ] RF接收器48通过对检测到的MR信号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而生成数字化了的MR信号的复数数据(以下称为MR信号的原始数据)。RF接收器48将所生成的MR信号的原始数据向图像重构部56输入。
[0082]系统控制部52在摄像动作及摄像后的图像显示中,经由系统总线54等布线而进行MRI装置20A整体的系统控制。
[0083]为此,系统控制部52存储倾斜磁场电源44、RF发送器46及RF接收器48的驱动所需的控制信息。此处的控制信息是指,例如记述了对倾斜磁场电源44施加的脉冲电流的强度、施加时间、施加定时等动作控制信息的序列信息。
[0084]系统控制 部52通过按照所存储的规定的序列来驱动倾斜磁场电源44、RF发送器46及RF接收器48,而发生倾斜磁场Gx、Gy、Gz及RF脉冲。
[0085]此外,系统控制部52通过控制顶板驱动装置32而使顶板34沿Z轴方向移动,使顶板34相对架台21内部的摄像空间出入。此外,系统控制部52还能够通过控制顶板驱动装置32从而改变支承台31的高度,而使顶板34沿Y轴方向升降。系统控制部52通过这样控制顶板34的位置,而使顶板34上的被检体P的摄像部位位于摄像空间内的磁场中心附近。
[0086]此外,系统控制部52还作为摄像条件设定部而发挥作用。即,系统控制部52根据操作者对输入装置62输入的被检体P的信息、一部分摄像条件,来设定主扫描的摄像条件。为此,系统控制部52使显示装置64显示摄像条件的设定画面信息。
[0087]输入装置62向操作者提供设定摄像条件、图像处理条件的功能。
[0088]上述摄像条件是指,例如通过哪种脉冲序列以什么样的条件来发送RF脉冲等、并以什么样的条件来从被检体P收集MR信号。作为摄像条件的例子,能够列举作为摄像空间内的位置的信息的摄像区域、摄像部位、并行成像等脉冲序列的种类、使用的RF线圈装置的种类、切片数、切片间的间隔等。
[0089]上述摄像部位是指,例如将头部、胸部、腹部等被检体P的哪个部分作为摄像区域而图像化。
[0090]上述“主扫描”是用于质子密度加权图像等作为目的的诊断图像的摄像的扫描,SP不包括定位图像用的MR信号收集的扫描、校正用扫描的扫描。扫描是指MR信号的收集动作,不包括图像重构。校正用扫描是指,例如为了决定主扫描的摄像条件中的未确定的条件、主扫描后的图像重构时使用的条件、数据等,而与主扫描分开进行的扫描。后述的预扫描是指,在校正用扫描中、主扫描前进行的扫描。
[0091 ] 图像重构部56根据相位编码阶跃(step)数及频率编码阶跃数,将从RF接收器48输入的MR信号的原始数据变换为例如矩阵数据,并将其作为k空间数据来保存。k空间是指频率空间(傅立叶空间)。图像重构部56通过对k空间数据实施包括二维傅立叶变换等的图像重构处理,而生成被检体P的图像数据。图像重构部56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图像数据库58。
[0092]图像处理部60从图像数据库58取入图像数据,对其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并将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显示用图像数据而存储到存储装置66。
[0093]存储装置66对上述的显示用图像数据、将该显示用图像数据的生成中所使用的摄像条件、被检体P的信息(患者信息)等作为附带信息而附属地存储。
[0094]显示装置64按照系统控制部52的控制,来显示主扫描的摄像条件的设定用画面、由摄像生成的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等。
[0095]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将MRI装置20A的构成要素分类为架台21、诊视床装置30及控制装置40这三类,但这不过是一个解释例。例如,顶板移动机构32也可以作为控制装置40的一部分。[0096]图2是表示RF线圈装置100的构成及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配置的一例及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固定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0097]如图2所示,RF线圈装置100具有线缆102、覆盖部件104及上述的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覆盖部件104由具有挠性的材料能够进行折弯等变形地形成。作为能够这样变形的材料,能够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07-229004号公报所记载的具有挠性的电路基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等。
[0098]在覆盖部件104内配置有作为检测来自被检体P的MR信号的天线而发挥作用的多个线圈元件(表面线圈)106。此处,作为一例而图示了六个线圈元件106,但对于线圈元件106的数量、形状,并非限定于图示的情况。
[0099]此外,在覆盖部件104内设置控制RF线圈装置100的动作的控制电路108。在覆盖部件104内还有A/D变换器212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等其它构成要素,而对于其详细,将使用图6在后面描述。
[0100]此处,作为一例而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作为RF线圈装置100的一部分,但这不过是解释的一例。也可以构成为RF线圈装置100与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是不同的构成要素。
[0101]线缆102的一端侧与MRI装置20A的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连接。另一端侧与覆盖部件104内的控制电路108等连接。
[0102]此外,也可以在RF线圈装置100的覆盖部件104内设置有将由线圈元件106检测到的MR信号放大的前置放大器PMP (参照后述的图6)、用于滤波的带通滤波器等。
[0103]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此处作为一例而在顶板34中的载置被检体P的面(以下称为顶板34的上面)的正下埋设有八个。被检体P例如在顶板34的宽度方向(图1的X轴方向)上载置在中央。因而,在该例中,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在顶板3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分别以沿着顶板34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的列状而分开地各配置有四个。
[0104]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数量、配置地方并非限定于图2的方式(顶板34内部)。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例如可以在顶板34上、架台21上露出地配置,也可以配置在架台21内部,还可以相对支承台31而配置。但是,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而描述了将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200E)的固定机构500A~500E设置在顶板34上的例子,因此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配置在顶板34内。[010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顶板34具有配置在其上面上的八个固定机构500A。八个固定机构500A (的各支承部件502a:参照图3)在顶板34的厚度方向上固定在分别与八个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对置的位置上。关于固定方法,例如为粘接或与顶板34的上面的材料一体形成即可。
[0106]图3是表示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及固定机构500A相互分离的状态的概观的示意性立体图。如图3所示,固定机构500A具有支承部件502a和覆盖形成在支承部件502a上的插通口 506的弹性部件510。
[0107]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具有框体202a和圆柱状的突起240a。此处作为一例,突起240a配置在框体202a中的与连接线缆102的面相反侧的面的中央。这是因为,通过在顶板34的上面上使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滑动移动、而容易将突起240a嵌合到插通口 506 中。
[0108]固定机构500A的支承部件502a为,使由不会变形的非磁性体的材料形成的平板折曲的轮廓,其横截面为L字型。另外,通过由非磁性体的材料形成固定机构500A,而能够避免对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的影响。插通口 506形成在支承部件502a中的与顶板34的厚度方向平行的面上。插通口 506的开口为圆形,其直径及深度为使突起240a嵌合的尺寸。插通口 506的周围由例如橡胶那样的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510形成。弹性部件510,此处作为一例为圆筒状,例如能够由硅橡胶、聚乙烯、合成树脂等形成。
[0109]图4是表示通过固定机构500A固定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状态的概观的示意性立体图。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通过从置于顶板34的上面的状态开始滑动移动,而能够与固定机构500A嵌合。即,如图4所示,以突起240a与插通口 506嵌合的方式将两者结合,通过弹性部件510的摩擦力,而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可靠地固定在顶板34上。
[0110]图5是通过固定机构500A固定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在其框体202内具有天线206a、206b、206c、206d。天线206a~206d在通过固定机构500A固定在框体202a内的情况下,配置在成为顶板34侧的底面侧。框体202a内的控制电路(未图示)经由线缆102而与RF线圈装置100的覆盖部件104内的控制电路108等连接。
[0111]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具有框体302及天线306a、306b、306c、306d。在框体302内还有参照信号发送部等其它构成要素,而对于其详细,将使用图6在后面描述。天线306a~306d在框体302内配置在其上面侧(顶板34的上面侧)。
[0112]天线306a~306d分别与上述天线206a~206d成为一对(共计四对)。其中至少天线206a-306a例如为后述的感应电场耦合型耦合器。
[0113]在该例中,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固定地配置在顶板34内,因此不会移动。固定机构500A也固定在顶板34的上面,因此不会移动。因而,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通过设置在顶板34上的固定机构500A而脱离自如地固定在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对置的位置上。
[0114]天线206a~206d,在通过固定机构500A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固定为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对置的情况下,配置在与天线306a~306d分别相互对置的位置上。
[0115]此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分开地配置在顶板34的多个地方。因而,无论RF线圈装置100装设在被检体P的哪个部分上,只要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相对最近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接近固定即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胸部用的RF线圈装置100的例子,但这一点对于其它部位用的RF线圈装置与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组合的情况也是可以的。因此能够缩短线缆102的长度。
[0116]在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之间,执行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接近无线通信。感应电场是指通过磁通密度的时间变化而产生的电场。作为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接近无线通信,例如,使用将感应电场耦合型耦合器作为天线来使用的TransferJet (注册商标)等即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147922号公报)。
[0117]更详细地,感应电场耦合型耦合器具有耦合电极、共振短线及地线等(未图示)。当对感应电场耦合型耦合器的发送侧的共振短线输入电信号时,在耦合电极中蓄积电荷,在地线上产生与该电荷同等的虚拟电荷。由这些电荷构成微小电偶极子,该微小电偶极子作为发送侧天线而发挥作用。即,通过微小电偶极子发生的纵波的感应电场,而对接收侧传输数据。与前进方向平行地振动的纵波不依赖天线的朝向,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数据传输。
[0118]可是,当使发送侧与接收侧分开过远时,两者不能够电磁耦合,因此不能够发送数据。这是因为,由感应电场耦合型耦合器形成的感应电场,当分离时会急剧地衰减。
[0119]在图5中,为`了区别各构成要素,而将天线206a~206d彼此分离地配置,并将天线306a~306d彼此分离地配置,但即使不分离地配置,也能够避免四个无线通信路径彼此的干扰。
[0120]具体地,在天线206a-306a间、天线206b_306b间、天线206c_306c间、天线206d-306d间,只要将无线频率分开即可(使频率值大大地分开即可)。此时,在各无线通信路径中,希望避免成为向被检体P发送的RF脉冲的中心频率的整数分之一的频率。
[0121]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设置地方,希望距离顶板34的上面不过深。当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天线306a~306d的位置过深时,不能够使两者的间隔D (参照图5)接近到能够将发送侧及接收侧的天线206a~206d、306a~306d彼此电磁耦合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变得困难。即,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希望以能够电磁耦合的程度来配置在能够相对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接近固定的位置上。
[0122]另外,只要不使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侧的电偶极子自身(天线)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侧的电偶极子自身(天线)直接接触,即便使覆盖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侧的天线的框体与覆盖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侧的天线的框体接触也可以。这是因为,只要能够在发送侧的天线与接收侧的天线之间确保产生感应电场的间隔D即可。因而,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也可以为,其天线侧的面以与顶板34的上面平齐的方式露出。
[0123]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与由RF线圈装置100的线圈元件106检测到的MR信号的发送有关的各部分的功能的框图。如图6所示,在(RF线圈装置100的)覆盖部件104内,配置上述的控制电路108、上述的多个线圈元件106、分别与这多个线圈元件106对应的多个前置放大器PMP及多个A/D变换器212、P/S变换器(Parallel/Serial Converter)214、以及充电电池BA。
[0124]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除了上述的天线206a~206d,还具有数据发送部216、参照信号接收部 218、ID 发送部(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Unit)222>选通信号接收部224及线圈L2。
[0125]在图6中,选通信号接收部224-控制电路108间的布线、线圈L2-充电电池BA间的布线、参照信号接收部218-各A/D变换器212间的布线及P/S变换器214-数据发送部216间的布线等,被收纳在线缆102 (参照图2)内。在图6中由于复杂,因此未示出线缆102。
[0126]此外,由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内的线圈L2与覆盖部件104内的充电电池BA构成电力受供部220。
[0127]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除了上述的天线306a~306d,还具有数据接收部316、参照信号发送部318、电力供给部320、ID接收部(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ReceivingUnit) 322及选通信号发送部324。此外,电力供给部320具有线圈LI。
[0128]MRI装置20A的控制装置40,除了图1所示的构成要素,还具有频率上变换部402、脉冲波形生成部404、固定频率生成部406及可变频率生成部408。此外,RF接收器48具有频率下变换部410和信号处理部412。
[0129]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之间,存在发生充电用的感应磁场的区域和四个无线通信路径。以下,按顺序对它们进行说明。
[0130]考虑线圈L2处于接近到能够与线圈LI电磁耦合的程度的范围内的情况、即通过固定机构500A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相对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接近固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由电 力供给部320在线圈LI中流过I次侧电流而产生的感应磁场,而在线圈L2中产生电动势。通过该电动势而在线圈L2中流过2次侧电流,充电电池BA被充电。
[0131]电力受供部220经由未图示的布线,而对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内的各部分、覆盖部件104内的各部分供给如上述那样充电了的电力。此处,对于在线圈LI中流过的I次侧电流的频率,希望从四个无线通信路径的通信频率分开。这是为了避免天线206a~206d、306a~306d间的四个无线通信路径的信号与上述I次侧电流及2次侧电流的干扰。
[0132]作为RF线圈装置100的电力确保的方法,也可以取代电力受供部220、电力供给部320,而在RF线圈装置100的未使用期间内将充电电池BA充电。或者,也可以并用在RF线圈装置100的未使用期间内充电的其它充电电池、和基于上述电力受供部220及电力供给部320的电力供给。
[0133]接着,对四个无线通信路径进行说明。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至少在天线206a-306a间进行,但也可以在天线206b_306b间、天线206d_306d间进行。
[0134]第一,在天线206c-306c间,将RF线圈装置100的识别信息从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向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无线发送。
[0135]具体地,上述识别信息预先存储在ID发送部222中。可是,RF线圈装置100的识别信息也可以从控制电路108经由线缆102而向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ID发送部222输入。[0136]当ID接收部322的天线306c接近ID发送部222的天线206c时,ID发送部222根据从ID接收部322无线地供给的电力而动作。即,ID发送部222将上述识别信息作为数字信号而从天线206c向天线306c自动地无线发送。该识别信息的无线通信,可以为例如与IC 标签(Integrated Circuit Tag)等所代表的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同样的机构。
[0137]ID接收部322将由天线306c接收到的RF线圈装置100的识别信息向系统控制部52输入。由此,能够由系统控制部52识别胸部用RF线圈装置、肩用RF线圈装置等各种RF线圈装置的哪个当前正连接等信息。
[0138]第二,在天线306d-206d间,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选通信号发送部324对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选通信号接收部224,在摄像中连续地无线发送选通信号。
[0139]更详细地,作为切换RF线圈装置100内的各线圈元件106的通断的开关,例如能够使用包含PIN 二极管(p-1ntrinsic-n Diode)的陷波电路等。选通信号为上述开关的控制信号。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从选通信号发送部324向选通信号接收部224发送触发信号,在选通信号接收部224内根据触发信号来生成选通信号。
[0140]在向被检体P发送RF脉冲的期间,经由选通信号发送部324、天线306d、206d、选通信号接收部224而向RF线圈装置100输入的选通信号,通常为接通电平。在选通信号为接通电平的期间,上述开关成为断开状态,各线圈元件106成为环路中断了的状态,不能够检测MR信号。
[0141]在除了向被检体P发送RF脉冲的期间以外的期间,能够无线发送断开电平的选通信号。在选通信号为断开电平的期间,上述开关成为接通状态,各线圈元件106能够检测MR信号。通过这样的线 圈元件106的通断的切换,而能够防止进行向被检体P的RF脉冲的发送的发送用RF线圈28与从被检体P接收MR信号的线圈元件106之间的耦合。
[0142]第三,在天线306b_206b间,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参照信号发送部318对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参照信号接收部218,在摄像中连续地无线发送数字的参照信号。
[0143]具体地,参照信号为,用于使MR信号的发送侧、即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与以固定频率生成部406为基础的系统的基准频率同步的信号。参照信号发送部318通过对从固定频率生成部406输入的基准时钟信号施以调制、频率变换、放大、滤波等处理,而生成参照信号。
[0144]固定频率生成部406用于生成一定频率的基准时钟信号。固定频率生成部406为了生成基准时钟信号,而具有例如稳定度高的水晶振荡器等。固定频率生成部406向参照信号发送部318及可变频率生成部408输入基准时钟信号。此外,固定频率生成部406还向在图像重构部56、脉冲波形生成部404等MRI装置20A内进行时钟同步的地方输入基准时钟信号。
[0145]可变频率生成部408具有PLL (Phase-Locked Loop:相位同步电路)、DDS (DirectDigital Synthesizer:数字直接合成振荡器)及混频器等。可变频率生成部408根据上述的基准时钟信号而动作。可变频率生成部408生成作为RF脉冲的中心频率而与从系统控制部52输入的设定值一致的可变频率的本地信号(时钟信号)。
[0146]为此,系统控制部52在预扫描之前将RF脉冲的中心频率的初始值向可变频率生成部408输入。此外,系统控制部52在预扫描后将RF脉冲的中心频率的校正值向可变频率生成部408输入。
[0147]可变频率生成部408对频率下变换部410及频率上变换部402,输入上述的可变频率的本地信号。
[0148]此外,决定覆盖部件104内的A/D变换器212中的采样的定时的触发信号(A/D变换开始信号),从系统控制部52被输入到参照信号发送部318。此处的采样是指,例如每隔一定时间提取模拟信号的强度,并使其为能够进行数字记录的形式。此处,作为一例,参照信号发送部318通过将触发信号叠加到参照信号,而将参照信号及触发信号的双方无线发送到参照信号接收部218。
[0149]第四,在天线206a_306a间,从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数据发送部216对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数据接收部316,经由感应电场而无线发送数字的MR信号。
[0150]具体地,在RF线圈装置100的覆盖部件104内,分别与各线圈元件106对应的多个前置放大器PMP配置在各A/D变换器212的前段。由RF线圈装置100的线圈元件106检测到的MR信号,在由各前置放大器PMP放大之后,作为模拟信号而输入到各A/D变换器212,并变换为数字信号。此时,在各A/D变换器212中,从参照信号接收部218输入参照信号及触发信号。因而,各A/D变换器212与发送了触发信号的定时同步,根据参照信号(采样时钟信号)来开始采样及量子化。
[0151]各A/D变换器212将数字的MR信号向P/S变换器214输入。由多个线圈元件106检测、并分别A/D变换了的MR信号为多个。因此,P/S变换器214将这多个MR信号为了无线发送用而从并行信号变换为串行信号,并将该串行信号经由线缆102向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数据发送部216输入。这 是因为,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MR信号的发送用的天线仅为天线206a之一。
[0152]可是,本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作为串行信号而无线发送的方式。例如通过将MR信号的发送用及接收用的天线数增加等,也可以为以并行信号的状态而无线发送的构成。
[0153]数据发送部216通过对所输入的串行的MR信号施以纠错编码、交错(interleave)、调制、频率变换、放大、滤波等处理,而生成(串行信号且为数字信号的)无线发送用的MR信号。数据发送部216将无线发送用的MR信号从天线206a向天线306a无线发送。
[0154]数据接收部316对由天线306a接收到的MR信号,施以放大、频率变换、解调、逆交错、纠错解码等处理。由此,数据接收部316从无线发送用的MR信号提取原来的数字的MR信号,将所提取的MR信号向RF接收器48的频率下变换部410输入。
[0155]频率下变换部410将从可变频率生成部408输入的本地信号乘以从数据接收部316输入的MR信号,进一步通过滤波而仅使所期望的信号频带通过。由此,频率下变换部410将MR信号频率变换(下变换:down conversion),并将降低了频率的MR信号向信号处理部412输入。
[0156]信号处理部412通过施以规定的信号处理,而生成MR信号的原始数据。MR信号的原始数据被输入图像重构部56,在图像重构部56中,如上述那样变换为k空间数据并保存。
[0157]另外,在上述构成中,将RF接收器48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作为不同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说明,但这只不过是一例。例如,也可以构成为RF接收器48是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一部分。
[0158]此外,对于上述的选通信号,也可以与触发信号同样地叠加到参照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省去天线206d、306d等构成而将无线通信路径数减少一个,因此能够简化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及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构成。
[0159]以上为关于四个无线通信路径的说明。
[0160]在图6中,系统控制部52根据操作者经由输入装置62而输入的摄像条件,来决定脉冲序列中的重复时间(RF脉冲周期)、RF脉冲的类别、RF脉冲的中心频率、及RF脉冲的带宽等摄像条件。系统控制部52将这样决定的摄像条件向脉冲波形生成部404输入。
[0161]脉冲波形生成部404根据如上述那样从系统控制部52输入的摄像条件,使用从固定频率生成部406输入的基准时钟信号来生成基带的脉冲波形信号。脉冲波形生成部404将基带的脉冲波形信号向频率上变换部402输入。
[0162]频率上变换部402对基带的脉冲波形信号乘以从可变频率生成部408输入的本地信号,进一步通过滤波而仅使所期望的信号频带通过,由此实施频率变换(上变换:upconversion)。频率上变换部402将这样提高了频率的基带的脉冲波形信号向RF发送器46输入。RF发送器46根据所输入的脉冲波形信号来生成RF脉冲。
[0163]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MRI装置20A的摄像动作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以下,适宜参照上述的各图并按照图7所示的步骤编号,来说明MRI装置20A的动作。
[0164]另外,此处作为一例而说明使用上述RF线圈装置100的例子,但即使在使用肩用、头部用等其它RF线圈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设置与线圈无线通信装置200A同样的构成而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65][步骤SI]在顶板34处于架台21外的状态下,在顶板34上的被检体P上装设RF线圈装置100,例如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相对最近的位置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脱离自如地固定。即,例如通过在顶板34的上面上使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滑动移动等,而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嵌合到固定机构500A。由此,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相对任一个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脱离自如地接近固定(参照图2~图5)。
[0166]通过上述接近固定,当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进入彼此可通信范围内时,在两者间开始上述的电力供给及无线通信。
[0167]具体地,ID发送部222通过根据从ID接收部322无线地供给的电力来动作,而将RF线圈装置100的识别信息向ID接收部322无线发送。此处,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天线306c,例如在未将顶板34插入架台21内的期间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时常输出电磁波。因此,当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固定在可通信范围内时,立即开始识别信息的无线发送。
[0168]系统控制部52取得该识别信息,并识别RF线圈装置100当前正在连接。由此,系统控制部52许可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之间的进一步的通信,并且执行从电力供给部320向电力受供部220的电力供给。因此,电力供给部320及电力受供部220,如上述那样经由感应磁场,而对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各部分、覆盖部件104内的各部分,开始电力供给。
[0169]此外,参照信号发送部318按照系统控制部52的通信许可,通过天线306b_206b间的例如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路径,而对参照信号接收部218,开始数字的参照信号的输入(参照信号被连续地无线发送)。另外,在要发送的参照信号中,还叠加(附加)用于决定采样的定时的触发信号。
[0170]此后,顶板驱动装置32 (参照图1)按照系统控制部52的控制,而使顶板34在架台21内滑动移动。此后,进入步骤S2。
[0171][步骤S2]系统控制部52根据经由输入装置62而对MRI装置20A输入的摄像条件、在步骤SI中取得的使用线圈的信息(在该例中使用RF线圈装置100),来设定主扫描的摄像条件的一部分。此后,进入步骤S3。
[0172][步骤S3]系统控制部52通过控制MRI装置20A的各部分,而执行预扫描。在预扫描中,例如,算出RF脉冲的中心频率的校正值,并生成RF线圈装置100内的各线圈元件106的灵敏 度分布图。此后,进入步骤S4。
[0173][步骤S4]系统控制部52根据预扫描的执行结果,来设定主扫描的剩余的摄像条件。在摄像条件中,还包括将哪个线圈元件106在主扫描中用于接收的信息。
[0174]因而,系统控制部52,例如将在主扫描中用于接收的线圈元件的信息,通过任一无线通信路径向RF线圈装置100的控制电路108输入。用于接收的线圈元件106的信息,例如在从选通信号发送部324向选通信号接收部224无线发送之后,从选通信号接收部224向控制电路108输入。此后,进入步骤S5。
[0175][步骤S5]系统控制部52通过控制MRI装置20A的各部分,而执行主扫描。具体地,通过由静磁场电源41励磁的静磁场磁铁22而在摄像空间中形成静磁场。此外,从匀场线圈电源42向匀场线圈24供给电流,而将在摄像空间中形成的静磁场均匀化。另外,在主扫描的执行中,在天线306d-206d间,从选通信号发送部324向选通信号接收部224连续地无线发送上述的选通信号。
[0176]此后,当从输入装置62向系统控制部52输入摄像开始指示时,通过依次反复进行以下的〈I〉~〈4〉的处理,而收集来自被检体P的MR信号。
[0177]〈I〉系统控制部52通过按照脉冲序列来驱动倾斜磁场电源44、RF发送器46及RF接收器48,而使包含被检体P的摄像部位的摄像区域形成倾斜磁场,并且从发送用RF线圈28向被检体P发送RF脉冲。仅在将RF脉冲向被检体P发送的期间,使选通信号例如为接通电平,RF线圈装置100的各线圈元件106成为断开状态,能够防止上述的耦合。
[0178]〈2〉在RF脉冲的发送后,选通信号切换为例如断开电平,各线圈元件106检测由被检体P内的核磁共振产生的MR信号。所检测到的模拟的MR信号在从各线圈元件106向各前置放大器PMP输入并放大之后,分别被输入各A/D变换器212 (参照图6)。
[0179]可是,此处,作为一例,RF线圈装置100的控制电路108仅使与在步骤S4中接收用而选择的各线圈元件106对应的各前置放大器PMP及各A/D变换器212动作。即,与非选择的线圈元件106对应的各前置放大器PMP及各A/D变换器212不动作。由此,仅由MR信号的接收用而选择的线圈元件106检测到的MR信号被向MRI装置20A的控制侧无线发送。因此,不无线发送不能够用于图像重构的MR信号,因此能够将MR信号的数据发送量抑制到最小限,结果,不会无谓地延长数据发送时间。
[0180]可是,也可以构成为,将由RF线圈装置100内的全线圈元件106检测到的MR信号向MRI装置20A的控制侧无线发送,在RF接收器48或图像重构部56中,仅提取必要的MR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4中,不需要将在主扫描中用于接收的线圈元件的信息从系统控制部52向RF线圈装置100的控制电路108输入的处理。
[0181]〈3〉与接收用而选择的各线圈元件106对应的各A/D变换器212与无线发送了触发信号的定时同步,而根据参照信号来开始MR信号的采样及量子化。各A/D变换器212将数字的MR信号分别向P/S变换器214输入。
[0182]P/S变换器214将所输入的多个MR信号变换为串行信号,将其向数据发送部216输入。数据发送部216通过对串行的MR信号施以规定的处理而生成无线发送用的MR信号,将其经由感应电场而从天线206a向天线306a无线发送。
[0183]〈4〉数据接收部316通过对由天线306a接收到的无线发送用的MR信号施以规定的处理而提取原来的数字的MR信号,将所提取的MR信号向频率下变换部410输入。频率下变换部410执行要输入的MR信号的频率下变换,并将降低了频率的MR信号向信号处理部412输入。信号处理部412通过施以规定的信号处理,而生成MR信号的原始数据。MR信号的原始数据被输入图像重构部56,在图像重构部56中变换为k空间数据并保存。
[0184]在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I〉~〈4〉的处理而结束MR信号的收集后,进入步骤S6。
[0185][步骤S6]图像重构部56通过对k空间数据施以包含傅立叶变换等的图像重构处理而重构图像数据,将所得到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图像数据库58 (参照图1)。此后,进入步骤S7。
[0186][步骤S7]图像 处理部60通过从图像数据库58取入图像数据、并对其施以规定的图像处理,而生成显示用图像数据,将该显示用图像数据保存到存储装置66。系统控制部52将显示用图像数据向显示装置64传输,使显示装置64显示显示用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
[0187]在摄像结束后,通过使突起240a沿从插通口 506抽出的方向在顶板34的上面上滑动,而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从固定机构500A拉开。由此,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脱离,当两者成为可通信范围外时,两者间的通信及电力供给结束。
[0188]另外,在图7中,作为一例,在步骤SI中开始参照信号的输入,但其只不过是一例。例如也可以在步骤S3的预扫描紧前(即步骤S2中的摄像条件的设定后),开始参照信号的输入。
[0189]以上为第一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的动作说明。
[0190]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无线通信时发送侧及接收侧彼此被接近固定,进行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因此,能够将无线的输出抑制得比以往的数字无线通信低,因此容易应对各个国家的法规制度。
[0191]除了发送侧与接收侦赌近以外,还可以降低无线的输出。因此,也不会产生发送电波在周围进行反射而自身的发送数据劣化的问题。因而,能够从RF线圈装置100侧对MRI装置20A的主体侧(RF接收器48侧)良好地无线发送数字的MR信号。
[0192]此外,由多个线圈元件106分别检测到的多个MR信号,被变换为串行信号,并被无线发送。因而,一组MR信号的发送用的天线(无线通信路径)就可以,而且在MR信号彼此之间,不需要进行用于防止干扰的频率区分。
[0193]相对于此,在以往的数字无线通信中,接收侧存在于发送侧的远场,因此在同时连接有MR信号的接收用的多个线圈元件的情况下,会产生串音等干扰,因此进行了频率区分、分时的通信。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近距离的无线通信中,不需要分时。
[0194]此外构成为,在多个地方设置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对任一个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即可。因而,无论是装设在被检体P的哪个位置的RF线圈装置,即无论在顶板34上的哪个位置存在RF线圈装置100,都能够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接近固定,能够良好地无线发送MR信号。
[0195]此外,通过固定机构500A成为标记,而容易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定位在能够进行与任一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无线通信的位置。并且,通过固定机构500A,而能够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相对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脱离自如且可靠地固定,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人为失误引起的通信阻碍。
[0196]而且,对于向RF线圈装置100的电力供给、选通信号的发送、触发信号的发送,也无线地进行,因此能够简化MRI装置的构成。其结果是,能够降低MRI装置的制造成本。
[0197]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MRI中,能够将数字化了的MR信号从RF线圈装置对MRI装置良好地无线发送。此外,能够通过更可靠的方法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相对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固定,因此能够防止由人为失误引起的通信阻碍。
[0198]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补充事项进行说明。描述了固定机构500A的插通口 506及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突起240a各为一个的例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这样的方式。插通口 506及突起240a也可以分别为多个。
[0199]描述了突起240a为圆筒状、插通口 506为使突起240a嵌合的形状的例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这样的方式。突起240a例如也可以为长方体状,还可以为了容易插入而尖端越来越细。只要能够脱离自如地固定突起240a,插通口 506的外形不需要与突起240a的轮廓一致。`例如也可以为,突起240a为长方体状,插通口 506为开口为圆形的形状。此外也可以为,插通口 506的内面并非光滑,而形成为在摩擦力下可靠的凹凸。
[0200]描述了固定机构500A的支承部件502a为L字型、仅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在固定时与支承部件502a贴紧的例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这样的方式。支承部件502a也可以为,例如后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固定机构500D那样,仅对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插入的侧面开口的形状。另外,在使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向固定机构500A滑动移动的情况下,L字型更容易从许多方向进入。
[0201]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固定机构500A的支承部件502a侧设置突起,使该突起嵌合的插通口形成在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的框体中。
[0202]〈第二实施方式〉
[0203]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进行说明。另外,第二至第五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仅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的固定机构不同,因此仅说明区别。
[0204]图8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中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B的固定机构500B的示意性立体图。如图8所示,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B,其框体202b例如为长方体状,在其底面的4角分别固定有突起240b。关于该固定方法,例如可以为粘接,也可以为与框体202b—体形成。各突起240b由不会变形的非磁性体的材料形成为例如圆柱状。[0205]此外,在顶板34上设置有四个固定机构500B。各固定机构500B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位于埋设在顶板34内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4角的稍外侧。各固定机构500B例如由硅橡胶、聚乙烯、合成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为圆筒状。即,在各固定机构500B的中央分别形成有开口为圆形的插通口 514。这些插通口 514为使各突起240b嵌合的轮廓。
[0206]图9是使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B的各突起240b与顶板34的各固定机构500B嵌合了的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仅通过使各突起240b插通到各固定机构500B,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B就能够脱离自如地固定在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对置的位置。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B的天线206a~206d被配置为,处于在该固定状态下分别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天线306a~306d彼此对置的位置。
[0207]此外,将各突起240b插入设置在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外侧的各固定机构500B中,因此框体202b的底面(天线侧的面)的面积比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上面(天线侧的面)的面积大。
[0208]在摄像结束了的情况下,沿从顶板34拉开的方向抬起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B即可。第二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的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0209]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B脱离自如且可靠地固定在能够进行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的位置。因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在顶板34上形成有插通口 514的固定机构500B,因此在顶板34上没有突出的部分。因而,第二实施方式,在想要使顶板34的上面为更平整的面的情况下有利。
[0210]〈 第三实施方式〉
[0211]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MRI装置进行进行说明。
[0212]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中的未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的状态的固定机构500C的截面示意图。
[0213]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中的固定有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的状态的固定机构500C的截面示意图。
[0214]通过从图10的状态开始使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在顶板34的上面上向固定机构500C的里侧滑动移动,而成为图11的固定状态。
[0215]如图11所示,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其框体202c中的与线缆102的露出面相反侧的侧面,朝向上面(与天线206a~206d相反侧的面)而被倾斜地倒角。这使得如图10所示,容易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向固定机构500C内插入。此外,在框体202c的上面形成有凹陷部250。
[0216]设置在顶板34上的固定机构500C具有支承部件502c、突起524、弹簧526、嵌合传感器528及通知部530。
[0217]支承部件502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502a同样地,由不会变形的非磁性体的材料形成为横截面为大致L字型,并固定在顶板34的上面。突起524的前端侧从支承部件502c突出,而后端侧埋入支承部件502c内。突起524例如为仅将圆柱的前端侧倒角成球面状的形状。突起524的前端侧为能够与凹陷部250嵌合的形状。
[0218]弹簧526安装在突起524的后端侧,将突起524向顶板34侧按压。即,在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未被固定机构500C固定的图10的状态下,弹簧526成为伸得最长的状态,因此突起524成为最从支承部件502c突出的状态。
[0219]相反,在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被固定机构500C固定的图11的状态下,突起524的前端与凹陷部250嵌合,并且与图10的状态相比进入支承部件502c的内侧。
[0220]此外,如图10、图11所示,支承部件502c与顶板34之间的空间的厚度与框体202c
的厚度相等。
[0221 ] 嵌合传感器528,如图11那样通过检测突起524进入了支承部件502c的内侧的状态,而检测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已通过固定机构500C固定。在检测到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已通过固定机构500C固定的情况下,嵌合传感器528将表不已固定的信号向通知部530输入。
[0222]此外,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的天线206a~206d被配置为,成为在图11的固定状态下分别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天线306a~306d对置的位置。因而,当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如上述那样固定时,RF线圈装置100的识别信息如上述那样在天线206c-306c间从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向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无线发送,并向系统控制部52输入。
[0223]系统控制部52在正确地识别上述识别信息、并发出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之间的通信许可的情况下,还将表示通信许可的信号向通知部530输入。这是因为,正确地接收到上述识别信息是指,在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之间确保了能够进行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的程度的无线通信强度。
[0224]通知部530具有发光二极管532。通知部530在满足以下的两个条件的情况下,通知能够进行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之间的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的意思的信息。
[0225]第一条件为,已将表示固定有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的信号从嵌合传感器528输入到通知部530。
[0226]第二条件为,已将表示上述通信许可的信号从系统控制部52输入到通知部530。
[0227]能够进行上述无线通信的意思的信息的通知,此处通过使发光二极管532发光而视觉地进行,但其不过是一例。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意思的信息的通知,例如也可以听觉地执行。具体地,通知部530也可以自动输出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意思的音声。或者也可以为,通知部530输出哔哔这一信号音(ble印)。
[0228]此外,本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通知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意思的信息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省略上述嵌合传感器528,通知部530在满足上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通知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意思的信息。
[0229]在摄像结束了的情况下,使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沿从固定机构500C拉开的方向在顶板34上滑动移动即可。第三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的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0230]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脱离自如且可靠地固定在能够进行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的位置。因而,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能够进行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C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之间的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将该意思向用户视觉地通知。因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用户的便利性进
一步提闻。
[0231]〈第四实施方式〉
[0232]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充电电池BA的设置地方和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固定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0233]图12是与图6同样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中与由线圈元件106检测到的MR信号的发送有关的各部分的功能的框图。如图12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充电电池BA并非配置在RF线圈装置的覆盖部件104’内,而是配置在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内。因而,电力受供部220’的构成要素全部配置在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内。
[0234]充电电池BA的蓄积电力向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内的各要素供给,并且经由未图示的线缆102而向覆盖部件104’内的各构成要素供给。覆盖部件104’内的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0235]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中的未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状态的固定机构500D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中的固定有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状态的固定机构500D的截面示意图。[0236]如图13所示,设置在顶板34上的固定机构500D具有框体538和防滑片(防滑部件)540。框体538的横截面为方括号状。框体538使其凹陷侧为顶板34侧,而固定在顶板34的上面。关于该固定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框体538仅在与顶板34之间形成的空隙542的一端侧开口,而另一端侧未开口(参照图14)。框体538由不会变形的非磁性体的材料形成。
[0237]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框体202d为大致长方体状,线缆102从其一个侧面露出。框体202d为,将与线缆102的露出面相反侧的侧面的两端如圆筒的侧面那样倒角了的形状。这使得框体202d的宽度(在图13中由点划线表示的宽度(WIDTH))与空隙542的宽度相等,因此容易将框体202d插入到空隙内。因而,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使所倒角的一侧朝向空隙542的里面,从而向固定机构500D内插入。
[0238]防滑片540在框体538与顶板34之间的空隙542中,固定在顶板34的上面之上。防滑片540例如通过在硅橡胶等材料的表面上设置凹凸而形成。如图14所示,在顶板34上的防滑片540的正下埋设有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
[0239]此外,以空隙542的宽度与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框体202d的宽度(WIDTH)相等的方式、并且以空隙542的深度与框体202d的深度(DEPTH)相等的方式,而形成有固定机构500D的框体538 (参照图13的点划线)。因而,在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插入到空隙542的最里面之后,通过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置于防滑片540上,而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保持(support)。
[0240]具体地,框体538形成为上述的尺寸,因此(即使由于摄像中的被检体P的移动而使RF线圈装置100的线缆102移动)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不会沿上述宽度方向移动。此外,空隙542的里侧未开口,因此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也不会朝向空隙542的里侧移动。
[0241]并且,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置于防滑片540上,因此能够通过两者间的摩擦力而防止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向空隙542的入口侧移动。尤其,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充电电池BA配置在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内,因此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重量增加。因而,通过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自重附加到垂直阻力,而增强了上述的摩擦力。
[0242]此外,能够通过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自重而防止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沿铅垂方向向上(从防滑片540离开的方向)移动。第四实施方式为,为了增加以上的效力,而使充电电池BA内置于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
[0243]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天线206a~206d被配置为,成为在上述图14的固定状态下分别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天线306a~306d彼此对置的位置。
[0244]另外,此处作为一例,以空隙542的厚度约比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厚度厚人的两根手指程度的方式,形成有框体538 (由图13的点划线所示的厚度(THICKNESS))。这是为了,由于防滑片540的摩擦力而使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难以在顶板34上滑动从而插入空隙542内,因此容易使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插入空隙542内。
[0245]此外,在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固定在固定机构500D内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不埋上空隙542的一部分,而容易取出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
[0246]这样,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脱离自如地保持在能够进行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的位置。因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在图13中,作为一例,平滑地倒角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框体202d的一部分,但这并非必须。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有不需要对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框体202d的加工的优点。
[0247]另外,在满足以下的两个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省去框体538,而仅由防滑片540构成固定机构500D。第一条件为,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框体202d与防滑片540之间的摩擦力充分,没有框体202 d与顶板34的上面平行地移动的担心。第二条件为,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框体202d的重量充分,没有框体202d向铅垂方向上方移动的担心。
[0248]或者也可以为,为了完全消除框体202d向铅垂方向上方移动的担心,如以下的变形例那样地构成。
[0249]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固定机构500D’的截面示意图。图15表示在如图14那样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插入到空隙542的最里面并固定之后,将平板544插入到空隙542的未埋上的部分的状态。
[0250]平板544的宽度,例如与空隙542的宽度相等、或比空隙542的宽度稍小。平板544的深度比空隙542的深度大。这是为了容易取出平板544。
[0251]此外,平板544的一端侧,为了容易插入空隙542内而如圆柱的侧面那样地倒角。平板544的厚度与空隙的厚度和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框体202d的厚度的差相等。因而,通过将平板544向空隙542内的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上侧插入,而完全消除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向铅垂方向上方移动的担心。
[0252]〈第五实施方式〉
[0253]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进行说明。第五实施方式,在通过吸引而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这一点上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不同。
[0254]图1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中的固定机构500E的截面示意图。固定机构500E具有吸引部550、多个吸引管552及多个吸引口 554。吸引管552的数量例如为与顶板34内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数量相同的数量。即,与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分别对应地将吸引管552设置在顶板34内。吸引口 554的数量,此处作为一例,为吸引管552的数量的4倍。即,分别与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对应地,在顶板34的上面形成有四个吸引口 554 (图16为截面,因此在每个吸引管552上仅示出了两个吸引口 554)。
[0255]另外,在图16中,将吸引部550设置在支承台31内,但其不过是一例。例如也可以为,在顶板34具有充分的厚度的情况下,通过将吸引部550埋设在顶板34内,而将固定机构500E设置在顶板34上。
[0256]图17是未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的状态下的顶板34的一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7所示,在比埋设在顶板34内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4角稍外侧形成有四个吸引口 554。这四个吸引口 554与一个吸引管552连接。并且,在顶板34上,通过涂装等而示出了放置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时的定位用的导引框556(图中的双点划线的框)。导引框556的大小及形状与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的框体的底面的轮廓一致。
[0257]图18是表示从图17的状态开始以堵住四个吸引口 554的方式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置于顶板34上的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即,通过以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的轮廓与导引框556 —致的方式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置于顶板34上,而如以下那样开始吸引动作。
[0258]具体地,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内的各天线206a~206d在如上述那样放置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的情况下配置在分别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天线306a~306d彼此对置的位置。因而,当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被放置在上述的位置时,RF线圈装置100的识别信息如上 述那样从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向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无线发送,并向系统控制部52输入。此时,系统控制部52还判定及存储哪个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成为识别信息的传输源的信息。
[0259]系统控制部52在正确地识别上述识别信息、并发出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与成为识别信息的传输源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之间的通信许可的情况下,还将表示通信许可的信号向吸引部550输入。由此,与由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堵住的四个吸引口 554连接的吸引管552与吸引部550的内部之间的未图示的闸门打开。其它吸引管552与吸引部550的内部之间的闸门维持关闭。
[0260]接着,吸引部550通过由未图示的马达使风扇(翼)高速旋转,而将吸引部550内的空气向吸引部550之外排气。由此,吸引部550内的压力变得比其外侧低,从而经由通过闸门打开的吸引管552,而从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的正下的吸引口 554吸入空气。通过这样的吸引而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固定。
[0261]此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 (及系统控制部52)能够正确地接收(识别)上述识别信息是指,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之间的无线通信强度成为了规定值以上。这是因为,如果无线通信强度不满足规定值,则不能够正确地接收识别信息。因而,可以说固定机构500E的吸引动作,在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之间的无线通信强度成为了规定值以上的时刻自动地开始。
[0262]接着,对吸引动作的停止方法进行说明。关于停止方法,例如也可以为,在顶板34的上面的各导引框556的旁边设置吸引停止按钮,在按压该吸引停止按钮的情况下,吸引停止。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顶板34返回支承台31上的规定位置的定时,自动地吸引部550停止吸引。
[0263]图19是与顶板34的移动的推移一起说明吸引动作的自动停止的定时的示意图。在图19中,作为一例,从上开始按顺序用四个阶段表示顶板34的移动的推移。
[0264]图19的最上段为预扫描的开始前,为降低了支承台31的高度的状态。例如在该状态下,被检体P被载放在诊视床装置30的顶板34上,在被检体P上装设RF线圈装置100。此后,RF线圈装置100的线缆102的前端的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被放置为与图17的导引框556 —致。由此,上述的吸引动作开始。
[0265]接着,顶板驱动装置32按照系统控制部52的控制来提高支承台31的高度,以使顶板34的高度与架台21内的轨道470的高度一致。图19的从上开始第二段表示该状态。另外也可以为,对被检体P的RF线圈装置100的装设、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置于规定位置的操作,在这样提高了支承台31的高度的状态下进行。
[0266]接着,顶板驱动装置32按照系统控制部52的控制,来使载放有被检体P的顶板34沿轨道470在水平方向上在架台21内滑动移动。此时,控制顶板34的水平方向的位置,以使被检体P的摄像部位位于架台21内的磁场中心。此处的水平方向是指上述的装置坐标系的Z轴方向。图19的从上开始第三段表示该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那样执行预扫描、主扫描。
[0267]接着,当主扫描结束时,顶板驱动装置32按照系统控制部52的控制,来使载放有被检体P的顶板34沿轨道470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移动,并返回支承台31侧。图19的最下段表示顶板34的一端侧返回了规定位置的状态。此处的规定位置是指例如顶板34距离架台21最远的位置,在图19的例中,为由点划线表示的支承台31的后端(BACK END)。
[0268]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顶板34的一端侧返回了上述规定位置的时刻,顶板驱动装置32将表示该意思的信号向吸引部550输入。因此,与顶板34的一端侧返回了规定位置(支承台31的后端)的定时同步,吸引部550自动停止吸引动作。
[0269]另外,上述只不过是一例,也可以构成为,顶板34从架台21完全抽出,并与顶板34的移动停止了的定时同步,吸引部550自动停止吸引动作。“顶板34从架台21完全抽出,顶板34的移动停止了的状态”是指,能够变更支承台31的高度的状态、即能够进行顶板34的升降动作的状态。
[0270]以上为吸引动作的说明,但关于吸引机构,并非限定于上述方式。吸引部550例如也可以为液压式的空吸泵。
[0271]这样,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脱离自如且可靠地固定在能够进行与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经由了感应电场的无线通信的位置。因而,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272]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通过吸引而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因此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不需要对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的框体的加工的优点。
[0273]并且,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主扫描结束而顶板34返回了支承台31上的规定位置的定时同步,吸引动作自动停止。因而,能够简化摄像后的连接解除的工夫。
[0274]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描述了通过四个吸引口 554而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的例子,但其不过是一例。也可以通过一个、两个、三个或五个以上的吸引口而固定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此外,描述了吸引口 554形成在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外侧的例子,但其不过是一例。
[0275]图20是表示作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固定机构500E’、在吸引口 554’仅为一个的情况下以与导引框556 —致的方式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E置于顶板34上的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0276]图21是图20的状态的顶板34的俯视示意图。
[0277]在该变形例中,如图21所示,在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中央形成有插通口330。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其它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同样。而且,吸引管552’贯通该插通口 330,并与形成在顶板34的上面上的吸引口 554’连接。在这样的构成中,也能够得到与图16~图19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278]〈第六实施方式〉
[0279]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B进行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B具有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的固定机构500A~500E的任一个(哪个都可以)和与其对应的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200E的任一个)。由此,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200E的任一个)被脱离自如地固定(支承)在顶板34上。因而,能够得到与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280]第六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B的特征之一为,在将数字化了的多个MR信号合成为一个之后向RF接收器48输入的机构。以下,对实现该机构的具体的构成及其优点进行说明。
[0281]图22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MRI装置20B的整体构成的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为以下的2点,图22的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MRI装置20A同样。
[0282]第一,RF接收器48并非配置在控制装置40’内,而是配置在架台21内。另外,关于从RF接收器48向图像重构部56的(数字的)MR信号的原始数据的发送、即向架台21外的输出,例如也可以使用光通信线缆而作为光数字信号来发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轻外部噪声的影响。
[0283]第二,在可对接型的诊视床装置30’的支承台31’内,配置将数字化了的多个MR信号合成为一个的信号合成部580。因而,向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无线发送了的数字的MR信号被输入信号合成部580。关于信号合成部580的功能,使用接下来的图23进行说明。
[0284]另外,为了容易理解本实施方式的优点,而在被检体P上装设有多个RF线圈装置。在图22的例子中,除了上述的胸部用的RF线圈装置100的覆盖部件104,还在被检体P上装设有例如腰部用的RF线圈装置100’的覆盖部件104’。
[0285]RF线圈装置100的线缆102前端的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为200A~200E的任一个,由于复杂,因此以下省略符号)相对顶板34内的I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被接近固定。此外,RF线圈装置100’的线缆的前端的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相对顶板34内的其它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被接近固定。
[0286]图2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与由RF线圈装置100、100’的线圈元件106、106’检测到的MR信号的发送有关的各部分的功能的框图。
[0287]在图23中,覆盖部件104’属于RF线圈装置100’。在覆盖部件104’内,与上述的RF线圈装置100的覆盖部件104同样地,配置多个线圈元件106’、与这多个线圈元件106’分别对应的多个前置放大器PMP及A/D变换器212、P/S变换器214等。
[0288]另外,在图23中,由于复杂,因此省略了各覆盖部件104、104’内的控制电路(108)等,但实际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根据同样的理由,省略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的电力受供部220、ID发送部222、选通信号接收部224、天线206c、206d,但实际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根据同样的理由,省略了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电力供给部320、ID接收部322、选通信号发送部324、天线306c、306d,但实际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
[0289]以下,说明由主扫描检测到的MR信号的处理的流程。此处,为了简化说明,在各RF线圈装置100、100’中,仅图示的各两个线圈元件106、106’被选择为MR信号的接收用。
[0290]从被检体P的胸部发出的MR信号,在由RF线圈装置100的覆盖部件104内的各线圈元件106检测之后由前置放大器PMP放大,并在输入到A/D变换器212之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P/S变换器214中被变换为串行信号。该串行信号为数字信号,包括由两个线圈元件106检测到的两个MR信号。
[0291]此外,从被检体P的腰部发出的MR信号,在由RF线圈装置100’的覆盖部件104’内的各线圈元件106’检测之后由前置放大器PMP放大,并在输入到A/D变换器212之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P/S变换器214中被变换为串行信号。该串行信号为数字信号,包括由两个线圈元件106’分别检测到的两个MR信号。
[0292]此后,RF线圈装置100侧的串行信号,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从图23的右侧的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向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无线发送。此后,图23的右侧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数据接收部316从接收到的无线发送用的MR信号提取原来的数字的MR信号,将所提取的MR信号向信号合成部580输入。
[0293]同时,RF线圈装置100’侧的串行信号同样地从图23的左侧的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向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无线发送。此后,图23的左侧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数据接收部316,从接收到的无线发送用的MR信号提取原来的数字的MR信号,并所提取的MR信号向信号合成部580输入。
[0294]信号合成部580将从双方的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的数据接收部316分别输入的两个串行信号合成为一个串行信号。即,通过RF线圈装置100侧及RF线圈装置100’侧的两个无线通信路径分别接收到的两个串行信号被合成为一个串行信号。通过合成,例如信号长度成为2倍。所合成的串行信号包括由四个线圈元件106、106’接收到的MR信号。信号合成部580将所合成的串行信号向RF接收器48的频率下变换部410输入。
[0295]频率下变换部410从所合成的串行信号分别提取与四个线圈元件106、106’的MR信号相当的信号。频率下变换部410对由四个线圈元件106、106’接收到的各MR信号,施以与前述同样的频率变换,并将降低了频率的各MR信号向信号处理部412输入。以下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0296]在以上的构成的第六实施方式中,除了与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相对RF接收器48的线缆根数减少,检查、维护、修理(零件更换)变得容易。以下,对其理由进行说明。
[0297]MRI装置通常在按每个单元分解的状态下出货,并在设置场所执行组装、安装调整等作业。而且,多数将支承台31及顶板34在一体化了的状态下作为诊视床装置(诊视床单元)而出货。装设在被检体P上的RF线圈装置与MRI装置的控制侧(RF接收器48)之间的连接线缆的根数由于多通道化而变多。[0298]例如,考虑在不进行经由了感应电场的MR信号的无线发送的以往的MRI装置中、在顶板或支承台上设置有八个用于连接RF线圈装置的连接端口、能够在各连接端口上连接16通道的信号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组装时,例如16X8=128根信号线在诊视床装置侧与RF接收器侧之间被线缆连接。
[0299]但是,在第六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支承台31侧的信号线的数,通过信号合成部580,能够作为最小的情况而减少到一根。因此,支承台31侧与架台21内的RF接收器48之间的信号线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因而,检查、维护、修理(零件更换)变得容易。
[0300]并且,近来的诊视床装置也有带有小脚轮、并构成为能够在摄像室中向架台21缩进的。这被用于在其它房间将患者载放在顶板上而运送到摄像室的目的。如果将本实施方式应用于这样的能够缩进的诊视床装置,则从诊视床装置侧伸出的信号线的数少,因此摄像紧前的缩进作业也变得容易,并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0301]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将数字化了的共计四个MR信号合成为一个串行信号的例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如果能够大幅度减少信号线的数量,则能够得到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在存在由相当多的线圈元件106、106’分别检测到的许多MR信号的情况下,当由信号合成部580将这全部的MR信号合成为一个串行信号并向RF接收器48输入时,与信号长度的长度量相对应地还需要通信时间。
[0302]因而,希望将信号线的数量减少到在容许的通信时间内完成向RF接收器48的MR信号的发送的程度。例如,仅设置与RF接收器48连接的MR信号的信号线的数量的、将数字的多个MR信号合成为一个串行信号的信号合成部580即可。而且,将从这些信号合成部580开始的各信号线与RF接收器48连接即可。
[0303]如果从上述通信时间的观点考虑,希望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图7的步骤S4、S5中说明的那样,构成为仅将由接收用而选择的线圈元件106检测到的MR信号向MRI装置20B的控制侧无线发送。这是因为能够将MR信号的数据发送量抑制到最小限。
[0304]以下,说明权利要求的术语与实施方式的对应关系。另外,以下所示的对应关系是为了参考而示出的一个解释,并非限定本发明。
[0305]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200E是权利要求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部及无线通信部的一例。
[0306]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300是权利要求所述的第二无线通信部及信号取得部的一例。
[0307]固定机构500A~500E是权利要求所述的支承部的一例。即,由支承部(supporting unit)进行的支承(support)包括以下的两个技术意义。
[0308]第一,如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及第五实施方式的固定机构500A~500C、500E那样,将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A~200C、200E可靠地固定(fix)在顶板34上的情况。
[0309]第二,如第四实施方式的固定机构500D那样,通过摩擦力而维持(ke印ormaintain)线圈侧无线通信装置200D的位置的情况。
[0310]线圈元件106是权利要求所述的检测部的一例。
[0311 ] A/D变换器212是权利要求所述的A/D变换部的一例。[0312]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而并非试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且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0313]符号的说明
[0314]20A、20BMRI 装置
[0315]21 架台
[0316]22静磁场磁铁
[0317]24匀场线圈
[0318]26倾斜磁场线圈
[0319]28发送用RF线圈
[0320]29接收用RF线圈
[0321]34 顶板
[0322]100 RF线圈装置
[0323]102 线缆
[0324]104覆盖部件
[0325]200A~200E线圈侧 无线通信装置
[0326]206a ~206d、306a ~306d 天线
[0327]300控制侧无线通信装置
[0328]470 轨道
[0329]500A~500E固定机构
[0330]502a、502c 支承部件
[0331]510弹性部件
[0332]524 突起
[0333]526 弹簧
[0334]538 框体
[0335]540防滑片
[0336]550吸引部
[0337]552吸引管
[0338]554 吸引口
[0339]580信号合成部
[0340]P被检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从检测被检体所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的RF线圈装置取得所述核磁共振信号,该磁共振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无线通信部,取得由所述RF线圈装置检测到的所述核磁共振信号,经由感应电场将数字化了的所述核磁共振信号无线发送; 第二无线通信部,经由所述感应电场接收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无线发送的所述核磁共振信号; 图像重构部,根据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核磁共振信号,来重构所述被检体的图像数据;以及 顶板,用于载置所述被检体并且设置有支承部,该支承部以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的间隔成为能够经由所述感应电场进行无线发送的间隔的方式,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相对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脱离自如地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埋设在所述顶板内, 所述支承部具有支承部件,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在所述顶板的载置所述被检体的面上滑动移动的情况下,该支承部件供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嵌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 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之间能够经由所述感应电场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通知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通过发光来通知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及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构成为,具有多个无线通信路径,并且通过多个所述无线通信路径经由所述感应电场分别执行数字化了的多个所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无线发送, 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进一步具备信号合成部,该信号合成部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通过多个所述无线通信路径分别接收到的多个所述核磁共振信号合成为一个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有防滑部件,该防滑部件位于所述顶板的载置所述被检体的面上,并且对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的框体作用摩擦力,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埋设在所述顶板的所述防滑部件的正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内置有向所述RF线圈装置供给电力的充电电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通过吸引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而将其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之间的无线通信强度成为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支承部自动地开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的吸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支承所述顶板的支承台和使所述顶板在所述支承台上滑动移动的顶板驱动装置, 在所述顶板返回了所述支承台上的规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支承部自动停止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的吸引。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及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构成为,具有多个无线通信路径,并且通过多个所述无线通信路径经由所述感应电场分别执行数字化了的多个所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无线发送, 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进一步具备信号合成部,该信号合成部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通过多个所述无线通信路径分别接收到的多个所述核磁共振信号合成为一个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之间能够经由所述感应电场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通知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通过发光来通知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部及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构成为,具有多个无线通信路径,并且通过多个所述无线通信路径经由所述感应电场分别执行数字化了的多个所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无线发送, 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进一步具备信号合成部,该信号合成部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部通过多个所述无线通信路径分别接收到的多个所述核磁共振信号合成为一个信号。
15.一种诊视床装置,包括用于载置被检体的顶板,并且在磁共振成像的执行时接收由RF线圈装置检测到的核磁共振信号,该诊视床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具备: 信号取得部,经由感应电场接收从所述RF线圈装置的无线通信部经由所述感应电场而无线发送的数字化了的所述核磁共振信号;以及 支承部,以使所述无线通信部与所述信号取得部的间隔成为能够经由所述感应电场进行无线发送的间隔的方式,将所述无线通信部相对所述信号取得部脱离自如地支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诊视床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 支承台,可滑动移动地支承所述顶板;以及 小脚轮,设置在所述支承台的底面。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诊视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有防滑部件,该防滑部件位于所述顶板的载置所述被检体的面上,并且对所述无线通信部的框体作用摩擦力, 所述信号取得部埋设在所述顶板内所述防滑部件的正下方。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诊视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通过吸引所述无线通信部而将其固定。
19.一种RF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部,检测从被检体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 A/D变换部,将所述核磁共振信号数字化;以及无线通信部,相对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支承部脱离自如地被支承,并且在相对所述支承部被支承的情况下,经由感应电场将数字化了的所述核磁共振信号向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无线发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RF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前置放大器,该前置放大器将从所述检测部输出的所述核磁共振信号放大并向所述A/D变换部侧发送。
【文档编号】A61B5/055GK103717131SQ201380001104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
【发明者】富羽贞范, 本桥弘树, 石井学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