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01277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包括第一底盘、第二底盘、绕线轮、供线轮及驱动机构。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一底盘的第一凹部与第二底盘的第二凹部拼合成第一轴孔。绕线轮可转动装设在第一轴孔中。绕线轮包括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可拆式拼接。第一分体的第三凹部与第二分体的第四凹部拼合成第二轴孔。供线轮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底盘上。驱动机构装设在第一底盘或第二底盘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绕线轮转动。上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能够根据待检测索体的位置,方便将导线线圈快速缠绕到待检测索体上,这样对待检测索体进行的无损探伤检测效果将更加明显,无损探伤检测精度更高。
【专利说明】
一种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索缆的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索缆无损检测方法中较成熟的有电磁检测法与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法。电磁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铁磁性材料励磁至饱和,再通过电磁传感器对铁磁性材料的主磁通和漏磁通进行检测,并根据电磁场理论,对检测到的主磁通和漏磁通信号进行分析,进而对铁磁性材料的损伤情况做出判断。而磁致伸缩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是磁致伸缩传感器中的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经功率放大后,由激励线圈对钢丝绳施加瞬间的激励磁场,激励磁场在钢丝绳中产生的机械波沿构件轴向传播。当钢丝绳有缺陷时,机械波将反射回来被接收线圈接收、并通过信号分析获得被测构件各处的损伤状况。
[0003]上述的电磁检测方法中,由于索缆较长,且激励线圈的匝数较多,使得均无法实现将线圈方便快捷装设到索缆上,而是直接作为旁轴线圈设置,如此测试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能方便快速将线圈绕制在索缆上。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包括: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所述第一底盘与所述第二底盘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一底盘的拼接面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底盘的拼接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部位置相应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拼合成第一轴孔;绕线轮,所述绕线轮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一轴孔中,所述绕线轮具有绕线部,所述绕线部伸出到所述第一轴孔外,所述绕线轮包括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一分体的拼接面具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二分体的拼接面具有与所述第三凹部位置相应的第四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拼合成第二轴孔;供线轮,所述供线轮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上,所述供线轮与所述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底盘的同一侧面;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绕线轮传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一底盘或所述第二底盘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轮转动。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轮,所述导轮与所述绕线轮相连,所述导轮装设在所述第二轴孔中,所述导轮包括第三分体与第四分体,所述第三分体与所述第四分体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三分体的拼接面具有第五凹部,所述第四分体的拼接面具有与所述第五凹部位置相应的第六凹部,所述第五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拼合成第三轴孔。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装设在所述第一底盘上,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供线轮转动。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机构与张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张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张力传感器装设在所述供线轮上,所述张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导线承受的张力值、并将所述张力值发送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张力值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或所述驱动机构动作。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机构与转动次数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转动次数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转动次数传感器装设在所述供线轮或第一底盘上,所述转动次数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供线轮的转动次数、并将所述转动次数发送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转动次数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或所述驱动机构动作。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与第二电机,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绕线轮、所述第二电机传动相连,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轮转动。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以上开合夹具,所述开合夹具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底盘相夹持,所述开合夹具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底盘相夹持。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合夹具包括第一开合夹具与第二开合夹具,所述第一开合夹具与所述第二开合夹具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底盘、所述第二底盘的两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紧固座,所述紧固座与所述第一底盘、第二底盘相连,所述紧固座包括第五分体与第六分体,所述第五分体与所述第六分体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五分体的拼接面具有第七凹部,所述第六分体的拼接面具有与所述第七凹部位置相应的第八凹部,所述第七凹部与所述第八凹部拼合成第四轴孔。
[0014]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0015]1、上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将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及绕线轮的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均打开,并移动至待检测索体旁套入到待检测索体上。然后驱动机构驱动绕线轮转动,将供线轮上的导线快速缠绕至待检测索体上。待导线线圈装设完毕后,再将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及绕线轮拆除,并将导线线圈与其它测试仪器相连即可进行无损探伤检测。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待检测索体的位置,方便将导线线圈快速缠绕到待检测索体上,这样就可以取代在待检测索体旁边设置的旁轴导线线圈,使得对待检测索体进行的无损探伤检测效果将更加明显,无损探伤检测精度更高。
[0016]2、在绕线轮的第二轴孔中增设导轮,且导轮通过第三分体与所述第四分体可拆式拼接构成。这样,将现场绕制线圈装置装设到待检测索体上时,可将导轮装设在待检测索体上,并设置在绕线轮的第二轴孔中,通过导轮对绕线轮进行支撑,使得绕线轮更方便在待检测索体上转动。
[0017]3、张力传感器感应到导线的张力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机构便控制第一电机以及驱动机构相应动作,使得导线的张力值维持在预设范围内,从而便能避免导线由于受力过大导致的断裂现象。
[0018]4、转动次数传感器获取到供线轮的转动次数之后,便可得知导线线圈的缠绕在待检测索体上的圈数,并能够相应通过第一电机与驱动机构进行控制导线线圈的圈数,使得待检测索体上装设的导线线圈的圈数为预设值。
[0019]5、紧固座将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辅助固定在待检测索体上,能避免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在待检测索体上移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装入待检测索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第一底盘,11、第一凹部,20、第二底盘,21、第二凹部,30、绕线轮,31、第一分体,32、第二分体,40、供线轮,41、第一电机,50、驱动机构,51、驱动轮,52、第二电机,60、导轮,61、第三分体,62、第四分体,71、第一开合夹具,72、第二开合夹具,80、紧固座,81、第五分体,82、第六分体,90、导线,91、导线线圈,92、待检测索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包括第一底盘10、第二底盘20、绕线轮30、供线轮40及驱动机构50。
[0027]所述第一底盘10与所述第二底盘20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一底盘10的拼接面设有第一凹部11,所述第二底盘20的拼接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部11位置相应的第二凹部21,所述第一凹部11与所述第二凹部21拼合成第一轴孔。所述绕线轮30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一轴孔中。所述绕线轮30具有绕线部,且所述绕线部伸出到所述第一轴孔外。所述绕线轮30包括第一分体31与第二分体32,且所述第一分体31与所述第二分体32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一分体31的拼接面具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二分体32的拼接面具有与所述第三凹部位置相应的第四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拼合成第二轴孔。所述供线轮40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10上,所述供线轮40与所述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底盘10的同一侧面,这样供线轮40的导线90便能够送至绕线部中,并将导线90缠绕至绕线部。所述驱动机构50与所述绕线轮30传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50装设在所述第一底盘10或所述第二底盘20上。所述驱动机构50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轮30转动,绕线轮30转动后,便可对导线90进行缠绕。
[0028]上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将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及绕线轮30的第一分体31与第二分体32均打开,移动至待检测索体92旁并套入到待检测索体92上。然后驱动机构50驱动绕线轮30转动,将供线轮40上的导线90快速缠绕至待检测索体92上。待导线线圈91装设完毕后,再将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及绕线轮30拆除,并将导线线圈91与其它测试仪器相连即可进行无损探伤检测。可见,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待检测索体92的位置,方便将导线线圈91快速缠绕到待检测索体92上,这样就可以取代在待检测索体92旁边设置的旁轴导线线圈91,使得对待检测索体92进行的无损探伤检测效果将更加明显,无损探伤检测精度更高。
[0029]所述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还包括导轮60。所述导轮60与所述绕线轮30相连,所述导轮60装设在所述第二轴孔中。其中,所述导轮60包括第三分体61与第四分体62,所述第三分体61与所述第四分体62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三分体61的拼接面具有第五凹部,所述第四分体62的拼接面具有与所述第五凹部位置相应的第六凹部,所述第五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拼合成第三轴孔。在绕线轮30的第二轴孔中增设导轮60,导轮60对绕线轮30具有支撑作用,这样使得绕线轮30更方便在待检测索体92上转动。
[0030]请参阅图2,所述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机41。所述第一电机41装设在所述第一底盘10上,所述第一电机41用于驱动所述供线轮40转动。供线轮40在第一电机41驱动下,与绕线轮30同步转动,这样便于将导线90缠绕至绕线轮30上。其中,所述驱动机构50包括驱动轮51与第二电机52。所述驱动轮51与所述绕线轮30、所述第二电机52传动相连。所述第二电机52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51转动,所述驱动轮51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轮30转动。
[0031]所述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与张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张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41以及所述驱动机构50电性连接。所述张力传感器装设在所述供线轮40上,所述张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导线90承受的张力值、并将所述张力值发送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张力值控制所述第一电机41和/或所述驱动机构50动作。张力传感器感应到导线90的张力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机构便控制第一电机41以及驱动机构50相应动作,使得导线90的张力值维持在预设范围内,从而便能避免导线90由于受力过大导致的断裂现象。
[0032]所述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与转动次数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转动次数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41以及所述驱动机构50电性连接。所述转动次数传感器装设在所述供线轮40或第一底盘10上,所述转动次数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供线轮40的转动次数、并将所述转动次数发送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转动次数控制所述第一电机41和/或所述驱动机构50动作。这样,转动次数传感器获取到供线轮40的转动次数之后,便可得知导线线圈91的缠绕在待检测索体92上的圈数,并能够相应通过第一电机41与驱动机构50进行控制导线线圈91的圈数,使得待检测索体92上装设的导线线圈91的圈数为预设值。
[0033]所述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还包括一个以上开合夹具。所述开合夹具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底盘10相夹持,所述开合夹具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底盘20相夹持。其中,所述开合夹具包括第一开合夹具71与第二开合夹具72,所述第一开合夹具71与所述第二开合夹具7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底盘10、所述第二底盘20的两侧。第一开合夹具71、第二开合夹具72共同夹持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便可以实现第一底盘10、第二底盘20之间的可拆式拼接。
[0034]请参阅图3,所述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还包括紧固座80。所述紧固座80与所述第一底盘10、第二底盘20相连。所述紧固座80包括第五分体81与第六分体82,且所述第五分体81与所述第六分体82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五分体81的拼接面具有第七凹部,所述第六分体82的拼接面具有与所述第七凹部位置相应的第八凹部,所述第七凹部与所述第八凹部拼合成第四轴孔。紧固座80将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辅助固定在待检测索体92上,能避免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在待检测索体92上移动。
[003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SlOl、根据待检测索体92确定待缠绕的导线线圈91的圈数与导线90直径;
[0037]S102、将所述导线90预绕到供线轮40中;
[0038]S103、打开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绕线轮30的第一分体31与第二分体32以及导轮60的第三分体61与第四分体62,将待检测索体92装入所述第三分体61与第四分体62拼合形成的第三轴孔中;
[0039]S104、拼合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绕线轮30的第一分体31与第二分体32以及导轮60的第三分体61与第四分体62,并通过开合夹具将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进行紧固连接;
[0040]S105、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电机41动作,第一电机41驱动供线轮40转动将导线90输送至绕线轮30,并将导线90连接在绕线轮30上;
[0041]S106、控制机构控制第二电机52动作,第二电机52通过驱动轮51驱动绕线轮30转动,将导线90缠绕至绕线轮30上;
[0042]S107、若判断到所述绕线轮30上缠绕的导线线圈91的圈数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一电机41、第二电机52停止动作;
[0043]S108、再次打开第一底盘10与第二底盘20、绕线轮30的第一分体31与第二分体32以及导轮60的第三分体61与第四分体62,将导线线圈91移送至待检测索体92上,并将所述第一底盘10、所述第二底盘20、所述绕线轮30以及所述导轮60拆除。
[004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所述第一底盘与所述第二底盘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一底盘的拼接面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底盘的拼接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部位置相应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拼合成第一轴孔; 绕线轮,所述绕线轮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一轴孔中,所述绕线轮具有绕线部,所述绕线部伸出到所述第一轴孔外,所述绕线轮包括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一分体的拼接面具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二分体的拼接面具有与所述第三凹部位置相应的第四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拼合成第二轴孔; 供线轮,所述供线轮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上,所述供线轮与所述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底盘的同一侧面;及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绕线轮传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一底盘或所述第二底盘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轮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轮,所述导轮与所述绕线轮相连,所述导轮装设在所述第二轴孔中,所述导轮包括第三分体与第四分体,所述第三分体与所述第四分体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三分体的拼接面具有第五凹部,所述第四分体的拼接面具有与所述第五凹部位置相应的第六凹部,所述第五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拼合成第三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装设在所述第一底盘上,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供线轮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机构与张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张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张力传感器装设在所述供线轮上,所述张力传感器用于获取导线承受的张力值、并将所述张力值发送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张力值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或所述驱动机构动作。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机构与转动次数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转动次数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转动次数传感器装设在所述供线轮或第一底盘上,所述转动次数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供线轮的转动次数、并将所述转动次数发送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转动次数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或所述驱动机构动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与第二电机,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绕线轮、所述第二电机传动相连,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轮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以上开合夹具,所述开合夹具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底盘相夹持,所述开合夹具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底盘相夹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夹具包括第一开合夹具与第二开合夹具,所述第一开合夹具与所述第二开合夹具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底盘、所述第二底盘的两侧。9.根据权利要求1、7或8所述的现场绕制线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座,所述紧固座与所述第一底盘、第二底盘相连,所述紧固座包括第五分体与第六分体,所述第五分体与所述第六分体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五分体的拼接面具有第七凹部,所述第六分体的拼接面具有与所述第七凹部位置相应的第八凹部,所述第七凹部与所述第八凹部拼合成第四轴孔。
【文档编号】G01N27/83GK205484196SQ201620115659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4日
【发明人】黄文清, 许静, 刘嘉
【申请人】广东诚泰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