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67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形成向肌肤侧立起的立体褶裥的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中,宽度方向中间部与透液性表面片(7)的侧缘部接合,并且在该接合部(C)的内方侧形成向侧方侧折返的折返部(7c),所述折返部(7c)划分为端部区域(Z1)、排尿口对应区域(Z2)和中间区域(Z3),在端部区域(Z1)及中间区域(Z3),折返部(7c)中的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与透液性表面片(3)侧接合,并且相比该接合部(D)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的前端形成成为自由端部的突出部(17),在排尿口对应区域(Z2)及中间区域(Z3),至少在相当于突出部(17)的部位连续地沿护垫长度方向配置弹性伸缩构件(15)。
【专利说明】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收经血或白带、尿等的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备左右一对立体褶裥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左右一对立体褶裥通过分别沿长度方向在透液性表面片的两侧部配置的褶裥形成用无纺布而向肌肤侧立起。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作为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白带片、失禁衬垫等吸收性物品,周知如下结构:在由聚乙烯片或聚乙烯层压无纺布等构成的不透液性背面片与由无纺布或透液性塑料片等构成的透液性表面片之间夹设有由棉状纸浆等构成的吸收体。
[0003]对这种吸收性物品进行了多种改良,提出了如图10?图12所示具备双层立体褶裥的方案。具备这种双层立体褶裥的吸收性物品50如下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那样,在透液性表面片51与不透液性背面片52之间夹设有吸收体53的吸收性物品50中,在所述吸收性物品50的两侧部分别包括:以吸收体53的大致侧缘附近位置为立起基端而向肌肤侧突出形成的第一立体褶裥54 ;相对地在所述第一立体褶裥54的外侧位置形成,并且通过从不透液性背面片52面实质上连续设置的无纺布而向肌肤侧突出形成的第二立体褶裥55。
[0004]具备该双层立体褶裥的吸收性物品中,起到能够完全阻止经血或白带等体液的侧漏并防止短裤的污染等的效果。
[0005]而且,对具有所述双层立体褶裥的吸收性物品也进行了多种改良,例如下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方案:使各侧部折翼(相当于所述第二立体褶裥55)和各立体袖口(相当于所述第一立体褶裥54)分别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或两端部附近接合,由此能够确保侧部折翼和立体袖口的立起性,并有效地防止使用时的侧漏等。
[0006]另外,下述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方案:在第二立体褶裥部,沿吸收性物品的大致长度方向,在立起基端附近部位配置线状弹性构件,并且在立起前端部位分别配置线状弹性构件,由此在立起基端附近部位配置的线状弹性构件以能有效地使不透液性背面片的侧部立起的方式作用,通过线状弹性构件将第二立体褶裥的基端部向上方抬起,并且通过前端侧的线状弹性构件使褶裥前端部可靠且柔软地贴合于腿周围。
[0007]而且,下述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如下方案:第一立体褶裥以吸收体的侧部上表面位置为立起基点向朝内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使第二立体褶裥以实质上以不透液性背面片的上表面位置为立起基点向朝外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由此在穿着时利用所述第一立体褶裥和第二立体褶裥可靠地形成宽广的截面大致V字状空间、即经血等的滞留空间,稳定地维持空间状态。
[0008]在先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9120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75022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104174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453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4]但是,近年来的失禁护垫中,以吸收体中能够吸收保持大量的尿的方式在吸收体中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因此在该高吸收性聚合物中吸收大量的尿后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体积膨张,吸收体的高度增加,由此存在特别是以吸收体的侧缘部为立起基端的所述第一立体褶裥54难以立起的问题。
[0015]对于这一点,若详细说明的话,现有的吸收性物品50中,在使用前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立体褶裥54在长度方向中央部如图11所示以吸收体53的大致侧缘附近位置为立起基端而向肌肤侧立起,另一方面,在长度方向端部,如图12所示,以立起片高度的约1/2的点为弯折线而折叠,接合面通过热熔等而粘接于吸收体53侦U。
[0016]该吸收性物品50中,由于吸收大量的尿而吸收体53的高度增加的情况下,第一立体褶裥54如图13所示,在长度方向两端部沿在高度方向上膨张的吸收体53的侧缘而立体褶裥立起前端部向非立起方向倾斜地变形,因此在长度方向中央部也如图14所示被该两端部的变形拉拽而立体褶裥的立起前端部向非立起方向倾斜地变形。其结果是,第一立体褶裥54成为向吸收体53侧倒下的状态,失去第一立体褶裥54的作为障壁的功能,接着在排出尿时等容易发生侧漏。
[0017]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课题是,在具有以吸收体的大致侧缘附近位置为立起基端而向肌肤侧立起的立体褶裥的吸收性物品中,提供一种即使在吸收体中吸收了大量的体液时也维持向肌肤侧的立起状态,防止体液的侧漏的吸收性物品。
[001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技术方案I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夹设吸收体,并且在所述透液性表面片的两侧部分别由沿长度方向配置的褶裥形成用无纺布形成向肌肤侧立起的立体褶裥,其特征在于,
[0019]所述褶裥形成用无纺布中,宽度方向中间部与所述透液性表面片的侧缘部接合,并且在该接合部的内方侧形成向侧方侧折返的折返部,所述折返部划分为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部区域、包括对应于排尿口的部位并且形成所述立体褶裥的排尿口对应区域、及所述端部区域与排尿口对应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0020]在所述端部区域及中间区域,所述折返部中的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与所述透液性表面片侧接合,并且通过相比该接合部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形成前端成为自由端部的突出部,
[0021]在所述排尿口对应区域及中间区域,至少在相当于所述突出部的部位连续地沿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配置有弹性伸缩构件。
[0022]上述技术方案I记载的发明中,在褶裥形成用无纺布的端部区域及中间区域,使所述折返部中的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与所述透液性表面片侧接合,并且通过相比该接合部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形成前端成为自由端部的突出部,在裙裥形成用无纺布的排尿口对应区域及中间区域,至少在相当于所述突出部的部位连续地沿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配置弹性伸缩构件,因此,即使在由吸收体吸收大量的尿而高度增加的情况下,在所述中间区域也不受向透液性表面片侧的接合部的变形状态影响,突出部总是向肌肤侧立起,将排尿口对应区域的立体褶裥的前端部向非立起方向拉拽的力大幅度减轻,其结果是,能够维持排尿口对应区域的立体褶裥的立起。因此,即使继续排出尿,也不会丧失立体褶裥的作为障壁的功能,能够可靠地防止侧漏。
[0023]作为技术方案2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I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相对地在所述立体褶裥的外侧,通过从所述背面片面实质上连续设置的无纺布形成有向肌肤侧立起的第二立体褶裥。
[0024]上述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中,通过双层立体褶裥,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向肌肤侧的立起状态,而防止体液的侧漏。
[0025]作为技术方案3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立体褶裥为使所述褶裥形成用无纺布在所述吸收体的内方侧位置向侧方侧折返而成的I段褶裥。
[0026]作为技术方案4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立体褶裥为使所述褶裥形成用无纺布在所述吸收体的内方侧位置向侧方侧折返且在侧方侧位置向内方侧折返而成的2段褶裥。
[0027]上述技术方案3、4记载的发明中,作为立体褶裥,规定可以是I段褶裥,也可以是2段或2段以上的多段褶裥。
[0028]发明效果
[0029]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在具有以吸收体的大致侧缘附近位置为立起基端而向肌肤侧立起的立体褶裥的吸收性物品中,即使在由吸收体吸收大量的体液时也能够维持向肌肤侧的立起状态,能够防止体液的侧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发明的失禁护垫I的局部剖切展开图。
[0031]图2是其I1-1I线向视图(端部区域Zl的剖视图)。
[0032]图3是图1的II1-1II线向视图(排尿口对应区域Z2的剖视图)。
[0033]图4是图1的IV-1V线向视图(中间区域Z3的剖视图)。
[0034]图5是吸收体4中吸收了尿的情况下的中间区域Z3的剖视图。
[0035]图6是吸收体4中吸收了尿的情况下的排尿口对应区域Z2的剖视图。
[0036]图7是表示第一立体褶裥8的其他方式例的图1的I1-1I线向视图。
[0037]图8是表示第一立体褶裥8的其他方式例的图1的II1-1II线向视图。
[0038]图9是表示第一立体褶裥8的其他方式例的图1的IV-1V线向视图。
[0039]图10是表示现有的吸收性物品50的立体图。
[0040]图11是图10的X1-XI线向视图。
[0041]图12是图10的XI1-XII线向视图。
[0042]图13是现有的吸收性物品50的吸收体53中吸收了尿的情况下的端部区域的剖视图。
[0043]图14是现有的吸收性物品50的吸收体53中吸收了尿的情况下的中央部区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说明。
[0045]〔第一方式例〕
[0046]本发明的失禁护垫I如图1?图4所示,包括:由聚乙烯片、聚丙烯片等构成的不透液性背面片2 ;使尿、经血、白带等(以下统称为“体液”)迅速地透过的透液性表面片3 ;夹设于这两个片2、3之间的由棉状纸浆或合成纸浆等构成的吸收体4;为了保持该吸收体4的形状并提高扩散性而围绕所述吸收体4的皱纹纸5 ;及在表面两侧部分别沿长度方向配置的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7。所述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7构成:以所述吸收体4的大致侧缘附近位置为立起基端而向肌肤侧立起设置的左右一对第一立体褶裥8、8 ;及相对地配置在所述第一立体褶裥8的外侧并且利用从所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面实质上延长的无纺布向肌肤侧立起形成的左右一对第二立体褶裥9、9。
[0047]以下,进一步对所述失禁护垫I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48]所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的烯烃系树脂片等至少具有隔水性的片材料,但除此以外也可以采用在聚乙烯片等上层叠无纺布而形成的层叠无纺布,或进一步在夹设防水膜而实质上确保不透液性的基础上使用无纺布片(在这种情况下,由防水膜和无纺布构成不透液性背面片)等。近年来,从防止闷湿的观点考虑,倾向采用具有透湿性的材料。这种隔水/透湿性片材是在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中熔融捏合无机填充剂而形成薄片后,沿单轴或双轴方向延伸从而获得的微多孔性片。
[0049]接着,所述透液性表面片3优选使用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作为构成无纺布的材料纤维,例如除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合成纤维外,还可以是人造丝或铜氨丝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可使用通过水刺法、纺粘法、热粘合法、熔喷法、针刺法等适当的加工方法获得的无纺布。在这些加工方法中,水刺法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好的柔软性,纺粘法的优点在于富有悬垂性,热粘合法及热风的优点在于膨松且柔软。
[0050]夹设在所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和透液性表面片3之间的吸收体4例如由绒毛状纸浆和吸水性聚合物构成。所述吸水性聚合物在构成吸收体的纸浆中,例如作为粒状粉末混入。作为上述纸浆,可举出由从木材获得的化学纸浆、溶解纸浆等纤维素纤维、人造丝、醋酸纤维等人造纤维素纤维构成的材料,在功能以及价格方面,与阔叶树纸浆相比,优选采用纤维较长的针叶树纸浆。所述吸收体4的涂敷量对于纸浆来说为200?1000g/m2,优选为290?900g/m2,对于高吸收性聚合物来说为10?500g/m2,优选为15?400g/m2。
[0051]另外,所述吸收体4中也可以混合合成纤维。关于上述合成纤维,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等烯烃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类、尼龙等聚酰胺类、以及它们的共聚物等,或者也可以是混合其中两种的材料。此外,可以使用以熔点高的纤维为芯且以熔点低的纤维为鞘的芯鞘型纤维或并列型纤维、分割型纤维等复合纤维。关于上述合成纤维,为了具有相对于体液的亲合性,对于疏水性纤维期望采用通过亲水化剂进行过表面处理的材料。
[0052]如本例这样,在设置围绕吸收体4的皱纹纸5的情况下,结果是使皱纹纸5夹设于透液性表面片3和吸收体4之间,通过吸收性优良的所述皱纹纸5使体液迅速扩散,并且防止这些体液的倒流。
[0053]在所述透液性表面片3及吸收体4的层叠部分上,在至少包括排尿口部H的区域,能够从透液性表面片3的表面侧以适宜的图案施加贴合压花10。
[0054]所述透液性表面片3的宽度尺寸在图示的例中,如图3的中央剖视图所示,形成为比吸收体4的宽度稍长且仅覆盖吸收体4即止,所述第一立体褶裥8及在其外侧形成的第二立体褶裥9由与所述透液性表面片3不同的所述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构成。作为该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以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再生纤维等为材料,能够使用由SSMS、SMS、SMMS等的结构构成的材料,但为了消除发硬并且防止闷湿,优选使用抑制了平方米重量而具有通气性的无纺布。具体而言,期望使用以平方米重量为5?25g/m2、优选为10?20g/m2而制成的无纺布,并且,从重视防止体液浸透或、或提高肌肤触感等功能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涂敷了硅系、石蜡金属系、烷基氯化铬系斥水剂等的斥水处理无纺布。
[0055]对所述第一及第二立体褶裥8、9的结构更详细地说明的话,所述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通过分别使宽度方向两侧部向护垫背面侧折返而在宽度方向内侧及宽度方向外侧分别形成双层片部分7a、7b,宽度方向内侧的双层片部分7a与对应于吸收体4上的侧部位置的透液性表面片3上的端缘部A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粘接于护垫本体,并且宽度方向外侧的双层片部分7b与不透液性背面片2的端缘部B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粘接于护垫本体。并且,相比宽度方向内侧的双层片部分7a和护垫本体的粘接部C向内方延伸的部分形成向宽度方向外侧折返的折返部7c,通过该折返部7c形成所述第一立体褶裥8,并且通过相比所述不透液性背面片2的端缘部B向外方延伸的外侧延伸部7d形成所述第二立体褶裥9。在所述折返部7c及外侧延伸部7d的双层片内部,分别在适宜的位置配置两端或长度方向的适宜的位置被固定的弹性伸缩构件15、16,通过该弹性伸缩构件15、16的收缩作用,使折返部7c及外侧延伸部7d向肌肤侧立起,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立体褶裥8及第二立体褶裥9。作为所述弹性伸缩构件15、16,优选使用线状的弹性伸缩构件,粗细期望为300?lOOdtex,优选为 400 ?550dtex。
[0056]对相比所述粘接部C向内方延伸的折返部7c更详细地说明的话,所述折返部7c如图1所示,相对于护垫长度方向,界定为护垫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部区域Z1、包括对应于排尿口部H的部位且形成所述第一立体褶裥8的排尿口对应区域Z2、所述端部区域Zl与排尿口对应区域Z2之间的中间区域Z3。
[0057]在所述端部区域Zl及中间部区域Z3,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折返部7c的基端侧利用粘接部D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粘接于透液性表面片3侧,即通过粘接部C粘接的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的表面侧,相比该粘接部D的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成为自由端部的突出部17。
[0058]本第一方式例的失禁护垫I中,所述第一立体褶裥8如图3所示,形成为使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在吸收体4的内方侧位置向侧方侧折返而成的I段褶裥。具体而言,在端部区域Zl及中间区域Z3,利用所述粘接部C粘接于所述透液性表面片3侧的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通过形成在内方侧位置向侧方侧折返的第一折返部20而成为两折,从下层侧起依次具有第一折返面22及第二折返面23,所述第二折返面23利用在靠近第一折返部20的位置形成的粘接部D与第一折返面22粘接。并且,利用所述第二折返面23中的相比所述粘接部D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形成所述突出部17。
[0059]所述粘接部D优选仅在俯视图中与吸收体重叠的区域形成。由此,如后面详细说明那样,在大量的体液被吸收而吸收体4的高度增加的情况下,抑制了所述突出部17被向第一立体褶裥8的非立起方向拉拽的情况,能够维持第一立体褶裥8的立起。
[0060]另外,在排尿口对应区域Z2及中间区域Z3,如图3及图4所示,至少在相当于所述突出部17的部位连续地沿护垫长度方向配置弹性伸缩构件15。关于所述弹性伸缩构件15,为了防止向肌肤的接触发硬,而期望配置在距离突出部17的前端为Imm以上的内侧,配置在突出部17的范围(相比粘接部D靠外侧的范围)。由此,在所述排尿口对应区域Z2,形成折返部7c整体向肌肤侧立起的第一立体褶裥8,在中间区域Z3,所述突出部17向肌肤侧立起。此外,所述弹性伸缩构件15在排尿口对应区域Z2及中间区域Z3连续配置,自此在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部区域Zl、Zl不配置,或实施较细地切断的不连续化处理。
[0061 ] 这样,本失禁护垫I中,如图5所示,在所述中间区域Z3,在由吸收体4吸收大量的尿而吸收体4的高度增加时,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中的通过接合部B接合于透液性表面片3侧的部分及通过接合部C将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彼此接合的部分沿吸收体4的侧缘以内方侧向肌肤侧突出的方式变形,但所述突出部17不受它们的变形状态影响,与吸收体液前的状态(参照图4)同样地自由端部向立体褶裥的立起方向立起。因此,在排尿口对应区域Z2,如图6所示,即使在由吸收体4吸收大量的尿而吸收体4的高度增加时,也能够维持向肌肤侧立起的状态,能够防止体液的侧漏。
[0062]另外,在形成第一立体褶裥8的排尿口对应区域Z2与粘接于透液性表面片3侧的端部区域Zl之间,设有突出部17向肌肤侧立起的中间区域Z3,因此从护垫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两端部而向立体褶裥的肌肤侧立起的立起高度阶段性地减少,能够提高向肌肤的贴合感,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体液的侧漏。
[0063]另一方面,在所述外侧延伸部7d,在与配置于所述折返部7c的弹性伸缩构件15的长度方向范围大致相同的范围配置所述弹性伸缩构件16,配置有该弹性伸缩构件16的范围形成为向肌肤侧立起的第二立体褶裥。此外,自此在长度方向两端部,不配置弹性伸缩构件,或实施较细地切断的不连续化处理。
[0064]配置于所述第二立体褶裥9的弹性伸缩构件16在相比不透液性背面片2的端缘部B向外方延伸的部分至少配置I根,也可以如图示例那样在护垫宽度方向分离而配置2根以上。在配置2根以上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作为障壁的功能下降,护垫宽度方向的间隔优选为5mm以下。
[0065]顺便提及,如图1所示,期望所述第一立体褶裥8 (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的折返部7c)的沿构件宽度方向的长度Wl在相对于在失禁护垫I的俯视图上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沿所配置的构件宽度方向的长度W为80?30 %的范围形成,优选在为65?45 %的范围形成。
[0066]另外,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的折返部7b的沿构件宽度方向的长度Wl中的所述粘接部C的护垫宽度方向的宽度(粘接部C的宽度)W2优选设为Wl的40?80%,与此相反突出部17的沿构件宽度方向的长度W3优选为60?20%。所述粘接部C的宽度W2优选从端部区域Zl到中间区域Z3连续而以大致相同宽度形成。
[0067]所述中间区域Z3的护垫长度方向长度L1、L2优选为10?50mm,如图示例那样可以在前侧和后侧以不同的长度形成,也可以形成为相同的长度。关于该中间区域Z3的长度L1、L2,为了避免在与穿着者的腹部、臀部对应的位置产生突出部17的立起,优选在端部区域Zl的比护垫长度方向长度L3、L4短的范围形成,但为了更可靠地维持排尿口对应区域Z2上的第一立体褶裥8的立起,在失禁护垫I的长度短的情况下等根据失禁护垫I的全长也可以在比端部区域Zl的长度L3、L4长的范围形成。
[0068]〔第二方式例〕
[0069]本第二方式例的失禁护垫I中,如图8所示,第一立体褶裥8形成为使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在吸收体4的内方侧位置向侧方侧折返,并且在侧方侧位置向内方侧折返而成的2段褶裥。
[0070]具体而言,在端部区域Zl及中间区域Z3,通过利用所述粘接部C粘接于所述透液性表面片3侧的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在内方侧位置向侧方侧折返的第一折返部20、与该第一折返部20连续而在侧方侧位置向内方侧折返的第二折返部21形成为三折,从下层侧起依次具有第一折返面22、第二折返面23及第3折返面24,所述第二折返面23利用在靠第一折返部20的位置形成的粘接部D粘接于第一折返面22,并且所述第3折返面24利用在靠前端侧的位置形成的粘接部E粘接于所述第二折返面23。并且,在所述第二折返面23的相比所述粘接部D向侧方侧延伸的部分经过所述第二折返部21到达所述第3折返面24的所述粘接部E之间形成相比这些接合部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的前端成为自由端部的突出部17’。
[0071]所述粘接部D及粘接部E优选仅在俯视图中与吸收体4重叠的区域形成。
[0072]在所述排尿口对应区域Z2及中间区域Z3,至少在相当于所述突出部17’的前端部的部位、即第二折返部21,连续地沿护垫长度方向配置弹性伸缩构件15,并且在所述第3折返面24的前端部配置弹性伸缩构件15。由此,在排尿口对应区域Z2,以截面大致Z形形成向肌肤侧立起的第一立体褶裥8,在中间区域Z3,所述突出部17’向肌肤侧立起。
[0073]〔其他方式例〕
[0074](I)上述方式例中,第一立体褶裥8及第二立体褶裥9通过连续的I张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构成,但也可以分别由不同的无纺布构成。
[0075](2)上述方式例中,相对地在第一立体褶裥8的外侧,通过从不透液性背面片2面实质上连续地设置的无纺布形成向肌肤侧立起的第二立体褶裥9,但也可以不形成所述第二立体褶裥9而仅由第一立体褶裥8形成失禁护垫。
[0076]标号说明
[0077]I…失禁护垫、2…不透液性背面片、3…透液性表面片、4…吸收体、5…皱纹纸、7...褶裥形成用无纺布、7c...折返部、8…第一立体褶裥、9…第二立体褶裥、10...贴合压花、15、16…弹性伸缩构件、17、17’…突出部、C、D、E…粘接部、Z1...端部区域、Z2...排尿口对应区域、Z3...中间区域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透液性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夹设吸收体,并且在所述透液性表面片的两侧部分别由沿长度方向配置的褶裥形成用无纺布形成向肌肤侧立起的立体褶裥,其特征在于, 所述褶裥形成用无纺布中,宽度方向中间部与所述透液性表面片的侧缘部接合,并且在该接合部的内方侧形成向侧方侧折返的折返部,所述折返部划分为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端部区域、包括对应于排尿口的部位并且形成所述立体褶裥的排尿口对应区域、及所述端部区域与排尿口对应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在所述端部区域及中间区域,所述折返部中的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与所述透液性表面片侧接合,并且通过相比该接合部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形成前端成为自由端部的突出部, 在所述排尿口对应区域及中间区域,至少在相当于所述突出部的部位连续地沿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配置有弹性伸缩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相对地在所述立体褶裥的外侧,通过从所述背面片面实质上连续设置的无纺布形成有向肌肤侧立起的第二立体褶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立体褶裥为使所述褶裥形成用无纺布在所述吸收体的内方侧位置向侧方侧折返而成的I段褶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所述立体褶裥为使所述褶裥形成用无纺布在所述吸收体的内方侧位置向侧方侧折返且在侧方侧位置向内方侧折返而成的2段褶裥。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4334136SQ201380028655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梅本香织 申请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