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植入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87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椎间融合植入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用于融合两个椎骨(52、53)的椎间融合植入物(1)。用于融合两个椎骨(52、53)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包括用于设置在椎骨(52)的下端板上的上支承体(2)和用于设置在对向的椎骨(53)的上端板上的下支承体(3),以及配置在支承体(2、3)之间的中心部分(6),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被设计为爪形联接器(9),其在联接位置以旋转固定方式使两个支承体(2、3)彼此联接,其中在所述爪形联接器(9)的开放位置,支承体(2、3)相对于彼此是自由地可移动的,其中所述爪形联接器(9)被自动地致动,并且具有作为致动元件的塑料阻挡体(10),该阻挡体在其初始位置保持所述爪形联接器(9)开放,并且在从一个椎骨(52)传递到另一椎骨(54)上的负载作用下,是缓慢地可变形的,直到它到达最终联接位置,在这里所述爪形联接器(9)被封闭。由于椎骨(52、53)的缓慢融合,患者不会注意到在他的脊柱移动方面的限制,并且他的肌肉骨骼系统能缓慢地使其适应于变化。
【专利说明】椎间融合植入物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融合两个椎骨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包括用于设置在椎骨的下端板上的上支承体和用于设置在对向的椎骨的上端板上的下支承体,以及配置在支承体之间的中心部分。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由椎间融合植入物和钳子组成的系统,以及用于插入椎间融合植入物的方法。
[0002]椎间盘可能由于损伤、磨损和疾病而遭受退化,在该情况下它常常在脊髓的神经纤维上施加压力。这可在肢端中引起严重的疼痛或麻痹,甚至瘫痪的症状。因此,可能有必要移除退化的椎间盘。然而,仍然有必要避免椎骨之间的接触,因为不这样将会由于椎骨的端板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疼痛。还可能存在避免与退化的椎间盘相邻的椎骨在将来发生相对移动的医学原因。在这些情况下,退化的椎间盘被椎间融合植入物更换,其防止椎骨的相对移动。
[0003]已知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具有支承体,用于设置在上和下椎骨的端板上。它们要么直接插入两个椎骨的端板之间,或者插入已经在端板中钻取的沟槽中,且椎骨的骨质已被移除。已知的植入物在植入之后立即融合支承在它们之上的两个椎骨。这些植入物的缺点是,患者必须突然适应他的脊柱的有限的可动性。一方面,他会注意到通过植入物造成的限制。另一方面,他的运动系统还必须立即适应新情形。因此,甚至直接在手术之后,脊柱的韧带和肌肉仍然被设计成移动两个融合的椎骨。在手术之后的期间,这可延长患者的环境适应和康复的阶段。另外,在环境适应的阶段中,植入物比暴露于比后来更大的机械负载。
[000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缺点。
[0005]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于独立技术方案的特征。有利的改进是从属技术方案的主题。
[0006]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融合两个椎骨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其包括用于设置在椎骨的下端板上的上支承体和用于设置在对向的椎骨的上端板上的下支承体,以及配置在支承体之间的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被设计为爪形联接器,其在联接位置以旋转固定方式使两个支承体彼此联接,其中在所述爪形联接器的开放位置,支承体相对于彼此是自由地可移动的,其中所述爪形联接器被自动地致动,并且具有作为致动构件的塑料阻挡体,其在其初始位置保持所述爪形联接器开放,并且在从一个椎骨传递至另一椎骨的负载作用下,是缓慢地可变形的,直到它到达最终联接位置,在这里所述爪形联接器被封闭。
[0007]下面将首先详细说明数个术语:
爪形联接器应理解为是这样一种装置,其在开放位置容许支承体相对于彼此旋转运动,并且在联接位置,将支承体以旋转固定方式联接至彼此。爪形联接器并非必须包括多个突部。它还可仅包括一个突部,其可与爪形联接器上的凹陷相互作用。突部的设计可适于支承体的所需的初始、过渡和最终的可动性。突部可设计为例如爪、齿或圆柱形或圆锥形销。重要的是,配置在上下支承体上的突部能彼此密配接合。
[0008]初始的开放位置应理解为爪形联接器的扩张配置,其容许支承体相对于彼此移动。阻挡体在开放位置不变形,以便爪形联接器的突部不接合在彼此中,并容许支承体相对于彼此自由旋转。植入物还在开放位置具有其最大高度。
[0009]最终的联接位置应理解为上下支承体以及中心部分的压缩配置,在该配置中支承体联接至彼此。爪形联接器是最终的联接位置被封闭。尽管爪形联接器被封闭,在支承体之间可以可选地保持残余的可动性。植入物在联接位置具有其最小高度。
[0010]缓慢的塑性变形应理解为体的形状的不可逆变化,该变化发生于长于一个小时的时间间隔中,优选为最多24个月。缓慢变形相应地具有大的时间常数。
[0011]支承体的自由移动应理解为这样一种移动,其仅被脊柱的韧带或被另一解剖情形限制,但是不被爪形联接器限制。
[0012]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植入物的爪形联接器借助于阻挡体的缓慢塑性变形从开放位置转移至联接位置。由于植入物的初始开放位置,患者能够在植入后的数天没有限制地转动他的脊柱。阻挡体在移动位置不变形,以便爪形联接器的突部不接合在彼此中。因此,由植入物连接的椎骨能相对于彼此旋转。由于作用于患者的脊柱中的植入物的负载,压力被施加在阻挡体上。该力使阻挡体塑性地变形,其中阻挡体设计成使得塑性变形被缓慢地实现。阻挡体的变形导致植入物从开放位置逐渐转移至联接位置,并且压缩植入物。在转移期间,开放位置和联接位置重叠。在该重叠阶段,阻挡体还未完全变形,并引起爪形联接器的部分封闭。爪形联接器的突部在该阶段未完全接合在彼此中,因此能通过有限的角度相对于彼此旋转。因此,支承体和支承在它们之上的椎骨在重叠阶段不再能够相对于彼此自由地旋转。旋转仍然是可能的,只能达到最大旋转角度。阻挡体的更大变形减小最大旋转角度。这意味着,植入物的可动性连续地减小,直到最后到达联接位置。
[0013]在联接位置,爪形联接器的突部被配置成使得它们接合在彼此中。因此,爪形联接器被封闭在联接位置,并且由植入物连接的椎骨得以联接。应指出的是,小的残余可动性可以可选地保持在联接位置。另外,并非必须的是,支承体和中心部分是分离部件。它们也可一个合并到另一个中。
[0014]作为从开放位置向联接位置缓慢转移的结果,患者因此不会突然面临他的脊柱的移动自由度受限的情况。椎骨的融合因此对患者来说不是明显的。另外,作为重叠阶段中可动性的缓慢限制的结果,患者的运动系统具有足够的时间来使自身适应于新情形。这减小在运动系统、融合的椎骨和植入物上的负载。
[0015]爪形联接器有利地具有突部,其配置在上和下支承部分上,并且面向相应的另一支承部分。
[0016]有利地,所述阻挡体集成在中心部分中,其中所述阻挡体优选是模块化的和可交换的,并且/或者优选被设计为盘状物。这样,变形的时间常数可借助于阻挡体的厚度轻松地得到调节。爪形联接器的突部可配置为在阻挡体上滑动。另外,阻挡体的变形具有以下效果,即突部可在阻挡体上沿其滑动的路径是受限制的。突部作为变形的结果而接合在彼此中。由于脊柱的负载,它们向被设计为盘状物的阻挡体给予起伏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在支承体的旋转期间,突部因此必须在起伏的盘状物上滑动,其结果是它们可在平坦表面上沿其行进的路径在尺寸上被减小。
[0017]另外,所述突部被设计为在联接位置用于自对中和旋转制动,其中塑性地变形的阻挡体作为旋转制动器发挥功能。为此目的,突部优选为倒圆的。倒圆突部具有的效果是,变形阻挡体的限制突部移动的部分被转变为圆形形状,从而避免损坏。另外,经由倒圆突部,变形的阻挡体作为无级增大的旋转制动器发挥作用。倒圆突部在阻挡体的倒圆部分中例如在槽中滑动,其结果是它们被对中。在槽的界限处,突部的滑动运动导致爪形联接器打开。因此,植入物必须被扩张,用于引导突部经过界限的旋转。这由于韧带以及脊柱的负载而变得困难,其因此作为软抵接部发挥作用。
[0018]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椎间融合植入物具有:配置在阻挡体上的轴向上销,所述轴向上销配置在上支承体的轴向孔中;和配置在阻挡体上的轴向下销,所述轴向下销配置在下支承体的轴向孔中。销结合轴向孔用作阻挡体的内部引导部。它们使阻挡体对中于支承体之间,并且防止阻挡体被迫使离开支承体。
[0019]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椎间融合植入物具有收集槽,其优选被设计为围绕爪形联接器延伸的带状物。收集槽还用作外部引导部,其使阻挡体对中于支承体之间。收集槽还捕获由于爪形联接器的初始可动性而出现的磨蚀材料,使得所述磨蚀材料不能移动到周围组织中。因此避免了植入之后的并发症。
[0020]在第三优选实施例中,椎间融合植入物包括上和下沟槽,它们沿径向围绕阻挡体延伸,其中突部配置在所述沟槽中。在该实施例中,沟槽用作突部的引导,并且用作阻挡体的对中辅助物。
[0021]有利地,在第四优选实施例中,上和下支承体为相同设计。这容许有成本效益的生产,并且简化植入物的组装。
[0022]在第五优选实施例中,上支承体有利地具有上保持模块,并且下支承体具有下保持模块。
[0023]如果每个支承体上的爪形联接器具有四个或更多个突部,则是有益的。这实现植入物相对于脊柱倾斜运动的高度的稳定性。
[0024]所述支承体有利地具有支承表面,其具有促进骨生长的涂层。所述涂层使椎骨快速合并在配置于其上的支承体中。这增加植入物的以及最终融合的稳定性。
[0025]另外,椎间融合植入物在联接位置有利地具有的高度为3mm?9mm,优选为6mm,在开放位置具有的高度为9.5mm?20mm,优选为12.5mm,并且它具有的直径为12mm?30mm,其中阻挡体具有的厚度为0.5mm?3_。阻挡体的厚度应理解为沿着爪形联接器的旋转轴线的空间延伸度。
[0026]所述阻挡体便利地由促进滑动的坚韧塑料制成,特别是PEEK或UHMWPE。
[0027]另外,支承体和突部便利地由生物相容性金属合金、特别是由纯钛、钛合金、钴基合金CoCr或CoCrMo、或者由高强度的生物相容性塑料制成、特别是PEEK、PEEK-碳或陶瓷制成。
[0028]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由椎间融合植入物和钳子组成的系统,所述椎间融合植入物用于融合两个椎骨,包括用于设置在椎骨的下端板上的上支承体和用于设置在对向的椎骨的上端板上的下支承体,以及配置在支承体之间的中心部分,所述钳子具有嘴部,所述嘴部具有第一和第二钳夹元件,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被设计为爪形联接器,其在联接位置以旋转固定方式使两个支承体彼此联接,其中在所述爪形联接器的开放位置,支承体相对于彼此是自由地可移动的,其中所述爪形联接器被自动地致动,并且具有作为致动构件的塑料阻挡体,其在其初始位置保持所述爪形联接器开放,并且在从一个椎骨传递至另一椎骨的负载作用下,是缓慢地可变形的,直到它到达最终联接位置,在这里所述爪形联接器被封闭;并且所述钳夹元件被设计为用于处于上和下支承体上的所述突部的错位配置,以便上支承体的突部配置成邻近下支承体的突部。
[0029]由于错位配置,当脊柱不受到旋转时,突部定位成齿对着间隙的配置。这确保了植入物在非旋转状态中融合支承于其上的椎骨。
[0030]所述钳子有利地具有抵接元件,用于设定所述钳夹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其中所述钳夹元件在开放位置接收所述椎间融合植入物。这防止阻挡体甚至在植入之前通过钳子的力变形。
[0031]关于椎间融合植入物的改进,将参考前面的描述。
[0032]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用于借助于椎间融合植入物融合两个椎骨的方法,所述椎间融合植入物用于融合两个椎骨,所述植入物包括用于设置在椎骨的下端板上的上支承体和用于设置在对向的椎骨的上端板上的下支承体,以及配置在支承体之间的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被设计为爪形联接器,其在联接位置以旋转固定方式使两个支承体彼此联接,其中在所述爪形联接器的开放位置,支承体相对于彼此是自由地可移动的,其中所述爪形联接器被自动地致动,并且具有作为致动构件的塑料阻挡体,其在其初始位置保持所述爪形联接器开放,并且在从一个椎骨传递至另一椎骨的负载作用下,是缓慢地可变形的,直到它到达最终联接位置,在这里所述爪形联接器被封闭;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植入部位;
在扩张的开放位置将椎间融合植入物插入植入部位中;以及封闭所述植入部位。
[0033]椎间融合植入物的插入便利地借助于钳子来执行,所述钳子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钳夹元件的嘴部,其中所述钳夹元件被设计用于突部的错位配置,以便上支承体的突部配置成邻近下支承体的突部。
[0034]植入部位有利地被设计成在扩张的开放位置接收椎间融合植入物。
[0035]关于椎间融合植入物的以及钳子的改进,将参考前面的描述。
[0036]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附图示出了有利实施例。附图中:
图la、lb示出了椎间融合植入物的示意图,具有处于非变形状态(a)以及处于变形状态(b)的集成的阻挡体;
图2a_2c示出了具有内部引导部(a)、外部引导部(b)和沟槽(C)的椎间融合植入物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夹持支承体的钳子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插入有椎间融合植入物的脊柱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并且图5a_5c不出了不同实施例中的椎间融合植入物的不意图。
[0037]椎间融合植入物以其整体由附图标记I标注出。它具有上支承体2、下支承体3和配置于支承体2、3之间的爪形联接器9。支承体2、3被设计成分别配置在椎骨52、53的下和上盖板上。为此目的,它们具有支承表面4、5。爪形联接器9的旋转轴线7相对于椎骨52,53的盖板横向地配置。另外,爪形联接器9的四个突部8配置在支承体2、3中的每个上,并且面向相应的另一个支承体2、3。突部8是倒圆的。它们还配置成在阻挡体10上滑动,使得它们能围绕旋转轴线7执行旋转。借助于爪形联接器9,支承体2、3因此可在开放位置围绕旋转轴线7相对于彼此旋转。模块化的和可交换的阻挡体10集成在爪形联接器9中,并且可缓慢地塑性地变形。
[0038]在初始的扩张且开放的位置,椎间融合植入物I装入患者的椎间隙51中。在移动位置,上支承体2的突部8相对于下支承体3的突部8错位配置。由脊柱50承载的负载在椎间隙51中使压力作用于椎间融合植入物I。压力从上支承体2传递至配置于其上的突部8。经由突部8与阻挡体10之间的接触,压力从上方作用于阻挡体10。由于上和下支承体2、3的突部8的错位定位,阻挡体10具有压力位置17,在这里配置于上支承体2上的突部8在阻挡体10上施加作用力。另外,阻挡体10具有支承位置18,在这里配置于下支承体3上的突部8支承阻挡体10。在压力位置17处,阻挡体10缓慢地塑性地变形,且突部8相对于支承位置18在阻挡体10中压出凹陷。
[0039]一旦塑性变形开始,椎间融合植入物I就被压缩。为了沿支承位置18的方向相对于凹陷横向地移动上支承体2的突部8,椎间融合植入物I必须被扩张。为此移动,椎间隙51因此必须通过患者被扩大。然而,椎间隙51的扩大由于配置于脊柱50上的韧带(未示出)以及由于承载于脊柱50上的负载而变得困难。配置于上支承体2上的突部8越接近支承位置18,椎间隙51就必须越加扩大。患者在转动时必须克服的阻力因此也增大,使得阻挡体10作为无级增大的旋转制动器在爪形联接器9上发挥作用。这同样适用于下支承体3的突部8在压力位置17的方向上的移动。
[0040]一旦凹陷如此明显使得突部8的移动不再可能,椎间融合植入物I定位在联接位置。爪形联接器9在联接位置完全封闭。上和下支承体2、3的突部8在联接位置接合在彼此中,使得上支承体2的突部8配置在下支承体3的两个突部8之间,并且反之亦然。处于支承体2、3上的椎骨52、53可相对于彼此围绕旋转轴线7移动,仅达到轻微残余可动性的程度。椎骨52、53因此被融合。
[0041]为了将椎间融合植入物I固定至椎骨52、53,支承体2、3可具有促进骨生长的物质。为此目的,该物质作为涂层19施加在支承表面4、5上。借助于涂层19,支承体2、3连接至椎骨52、53的端板,并且固定在它们的位置处。椎间融合植入物I发生滑动的危险因此得到最小化。
[0042]第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植入物I在图2a中示出。支承体2、3具有轴向孔12、14,从阻挡体10突出的上销11和下销13配置到其中。孔12、14形成用于销11、13的引导部,使得阻挡体10不能沿径向方向进行任何移动。销11、13,与阻挡体10类似,由可塑性变形材料制成。借助于销11、13,阻挡体10居中于支承体2、3之间,并且支承体2、3相对于阻挡体10可旋转地安装。
[0043]在图2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椎间融合植入物I具有收集槽15,其配置成围绕阻挡体10的套圈的形状。收集槽15设计为带状物。对于配置在阻挡体10上的突部8,收集槽15沿径向方向形成限制。收集槽15因此防止阻挡体10被迫使沿径向方向离开支承体2、3。另外,收集槽15捕获磨蚀材料,其在椎间融合植入物I的移动期间由于突部8与阻挡体10之间的摩擦而出现。这样,磨蚀材料不能移动到周围组织中,并在那里引起并发症,例如炎症。
[0044]在图2c中示出的第三实施例的椎间融合植入物I具有沟槽16、16’,其配置在阻挡体10上,并且在其中配置突部8的端部。沟槽16、16’形成用于突部8的引导部,并且防止阻挡体10从支承体2、3滑出。
[0045]图5a_5c示出了椎间植入物I的再一些实施例,其中突部8不成形为如以上描述的爪形。突部8在图5a中被设计为圆柱销,而在图5b中被设计为齿轮齿。图5c示出了椎间植入物I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爪形联接器9具有单个突部8,其设计为锥形销,处于上支承体2上。在突部8与下支承体3之间,阻挡体10被配置在下支承体3的凹陷8’中。通过脊柱50的负载力,突部8缓慢地使阻挡体10塑性地变形。由于阻挡体10的变形,突部8沉入凹陷8’中,并且爪形联接器9逐渐地封闭。上下支承体这样得以联接。
[0046]阻挡体10由UHMWPE制成。UHMWPE具有光滑的表面,并且通过上述措施是可缓慢地塑性变形的。另外,支承体2、3和突部8由钛合金制成。钛合金具有生物相容性,并且在患者体内具有非常良好的耐蚀性。
[0047]在联接位置,椎间融合植入物I具有的高度为3mm?9mm,优选为6mm。在开放位置,它具有的高度为9.5mm?20mm,优选为12.5mm。在该情况下,阻挡体10具有的厚度为0.5mm?3mm。椎间融合植入物I的直径为12mm?30mm。借助于具有集成阻挡体10的阻挡体10的厚度,缓慢塑性变形的时间常数是固定的。阻挡体10越厚,变形的时间常数越大。
[0048]为了插入患者的椎间隙51中,可通过钳子100夹住椎间融合植入物I。为此目的,上支承体2可具有上保持模块20,并且下支承体3可具有下保持模块21。钳子100具有嘴部101,其包括第一钳夹元件102和第二钳夹元件103。第一钳夹元件102具有第一夹持模块105,其被设计成匹配突部8,使得它能从径向方向围绕突部8接合。另外,第一夹持模块105被设计成夹持上保持模块20。第二钳夹元件103具有第二夹持模块106。第二夹持模块106被设计成沿径向接合在下支承体3的两个突部8之间,并且夹持下保持模块21。支承体2、3的被第一钳夹元件102夹持的突部8以及支承体2、3的被第二钳夹元件103夹持的突部8因此围绕旋转轴线7相对于彼此配置在错位位置。一个支承体2、3的突部8于是指向相对的支承体2、3的突部8之间。当借助于钳子100保持椎间融合植入物I时,它处于开放位置。
[0049]钳子100进一步包括抵接元件104,其设定钳夹元件102、103之间的最短距离。抵接元件104可配置在钳子100的嘴部101中。抵接元件104防止阻挡体10通过钳子100在椎间融合植入物I上的压力而变形。
[0050]椎间融合植入物I的植入包括第一步骤,其中在患者上准备植入部位54。医生使具有有缺陷的椎间盘的椎间隙51暴露出,并移除该椎间盘。然后可选地加宽椎间隙51,以便椎间融合植入物I能在扩张的开放位置插入其中。可通过牵伸椎骨52、53分开或者通过吸出骨质来实现加宽。通过钳子100,将椎间融合植入物I插入椎间隙51中的开放位置。然后封闭植入部位54。
【权利要求】
1.用于融合两个椎骨(52、53)的椎间融合植入物,包括用于设置在椎骨(52)的下端板上的上支承体(2)和用于设置在对向的椎骨(53)的上端板上的下支承体(3),以及配置在支承体(2、3)之间的中心部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部分被设计为爪形联接器(9),其在联接位置以旋转固定方式使两个支承体(2,3)彼此联接,其中在所述爪形联接器(9)的开放位置,支承体(2、3)相对于彼此是自由地可移动的,其中所述爪形联接器(9)被自动地致动,并且具有作为致动构件的塑料阻挡体(10),其在其初始位置保持所述爪形联接器(9)开放,并且在从一个椎骨(52)传递至另一椎骨(53)的负载作用下,是缓慢地可变形的,直到它到达最终联接位置,在这里所述爪形联接器(9)被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爪形联接器(9)具有突部(8),其配置在上和下支承部分(2、3)上,并且面向相应的另一支承部分(2、3)。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体(10)集成在所述中心部分中,其中所述阻挡体(10)优选是模块化的和可交换的,并且/或者优选被设计为盘状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部(8)被设计为在联接位置用于自对中和旋转制动,其中塑性地变形的阻挡体(10)作为旋转制动器发挥功能,并且其中所述突部(8)优选是倒圆的。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椎间融合植入物(I)具有:配置在所述阻挡体(10)上的轴向上销(11),所述轴向上销(11)配置在所述上支承体(2)的轴向孔(12)中;和配置在所述中心部分(6)上的轴向下销(13),所述轴向下销(13)配置在所述下支承体(3)的轴向孔(14)中。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椎间融合植入物(I)具有收集槽(15),其优选被设计为围绕所述爪形联接器(9)延伸的带状物。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椎间融合植入物(I)包括上和下沟槽(16、16’),它们沿径向围绕所述中心部分(6)延伸,其中所述突部(8)配置在所述沟槽(16、16’ )中。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和下支承体(2、3)为相同设计。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支承体2具有上保持模块20,并且所述下支承体3具有下保持模块21。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每个支承体(2、3)具有四个或更多个突部(8)。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体(2、3)具有支承表面(4、5),所述支承表面(4、5)具有促进骨生长的涂层(19)。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椎间融合植入物(I)在联接位置具有的高度为3mm?9mm,优选为6mm,在移动位置具有的高度为9.5mm?20mm,优选为12.5mm,并且它具有的直径为12mm?30mm,其中所述阻挡体(10)具有的厚度为0.5mm?3mm。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体(10)由促进滑动的坚韧塑料制成,特别是PEEK或UHMWPE。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植入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体(2、3)和所述爪形联接器(9)由生物相容性金属合金、特别是由纯钛、钛合金、钴基合金CoCr或CoCrMo、或者由高强度的生物相容性塑料制成、特别是PEEK、PEEK_碳或陶瓷制成。
15.由椎间融合植入物(I)和钳子(100)组成的系统,所述椎间融合植入物(I)用于融合两个椎骨(52、53),包括用于设置在椎骨(52)的下端板上的上支承体(2)和用于设置在对向的椎骨(53)的上端板上的下支承体(3),以及配置在支承体(2、3)之间的中心部分,所述钳子(100)具有嘴部(101),所述嘴部(101)具有第一和第二钳夹元件(102、103),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部分被设计为爪形联接器(9),其在联接位置以旋转固定方式使两个支承体(2,3)彼此联接,其中在所述爪形联接器(9)的开放位置,支承体(2、3)相对于彼此是自由地可移动的,其中所述爪形联接器(9)被自动地致动,并且具有作为致动构件的塑料阻挡体(10),其在其初始位置保持所述爪形联接器(9)开放,并且在从一个椎骨(52)传递至另一椎骨(54)的负载作用下,是缓慢地可变形的,直到它到达最终联接位置,在这里所述爪形联接器(9)被封闭;并且 所述钳夹元件(102、103)被设计为用于处于上和下支承体(2、3)上的所述突部(8)的错位配置,以便上支承体(2)的突部(8)配置成邻近下支承体(3)的突部(8)。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钳子(100)具有抵接元件(104),用于设定所述钳夹元件(102、103)之间的最短距离,其中所述钳夹元件(102、103)在开放位置接收所述椎间融合植入物(I)。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植入物(I)根据权利要求2-14中任一项设计而成。
【文档编号】A61F2/44GK104349746SQ201380030932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H.D.林克, K.德姆舍夫斯基 申请人:沃尔德马连接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