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297997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等量的羌活、秦艽、乳香、没药、杠香藤、透骨草、天南星、白附子、蜈蚣研成细粉;过80目筛子后混合均匀。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以及其使用方法,是民间灯火灸的提升,且该治疗方法优于本病以往的中西医治疗,既能对病灶、穴位强灸猛刺激,又发挥处方药物祛风活血、通络除痹、舒缓拘挛的效果。对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屈伸不利,偏瘫等症状具有良好地疗效。
【专利说明】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风寒湿痹: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肢体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名为痹证。可包括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组织炎及神经痛等。
[0003]主症:风寒湿痹。关节酸痛或部分肌肉酸重麻木,迁延日久可致肢体拘急,甚则关节肿大。又可分为以下三型:
[0004]行痹: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有时兼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
[0005]痛痹:遍身或局部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稍缓,遇冷则剧,苔白脉弦紧
[0006]着痹:关节酸痛、 肌肤麻木、痛有定处,阴雨风冷每可使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0007]该病症通过打针吃药效果欠佳,且长期服用西药会产生对人体无益的副作用。也有通过食疗配合中药治疗,具体有如下例证:
[0008]风寒湿痹食疗方:
[0009]方案一[川芎白芷炖鱼头]
[0010]配方:川弯15克,白芷15克,鳙鱼头I个,生姜、葱、盐、料酒各适量。
[0011]制法:将川弯、白芷分别切片,与洗净的鳙鱼土起放入锅内,加姜、葱、盐、料酒、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熟。
[0012]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0013]用法:佐餐食用,每日I次。
[0014]方案二 [炒蛇片]
[0015]配方:乌蛇I条。
[0016]制法:将乌蛇去皮、内脏,洗净,切成薄片。烧热锅,放入油,烧至油七成热时,将蛇片倒入锅内翻炒,至蛇片八成熟时,加盐、黄酒、葱段、姜片,继续翻炒至熟透。
[0017]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0018]用法:佐餐食用。
[0019]但是,上述的治疗方法均见效慢,而且效果均没有预期的理想或者不容易施行。

【发明内容】

[002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2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2]将等量的羌活、秦艽、乳香、没药、杠香藤、透骨草、天南星、白附子、蜈蚣研成细粉;[0023]过80目筛子后混合均匀。
[0024]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使用方法,包括:
[0025]将两种不同的药用植物纤维分别制成干燥的纤维条,并将二者绞合在一起制成药线,晾干备用;
[0026]将晾干的所述药线浸于75%的乙醇中密闭放置3天以上;
[0027]使用无菌镊子将浸了 3天以上的所述药线取出,并在其外壁上裹附一层火灸通痹散; [0028]将所述药线的一端点燃,并立即触灸于病患处周围皮肤及对应穴位进行火灸。
[0029]其中,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0030]秦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珍珠囊》记载:治阳明惊风湿痹,仍治口疮毒。《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0031]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臃肿疮疡。《珍珠囊》:定诸经之痛。《本草纲目》:活血定痛伸筋。
[0032]没药:辛、苦,平。归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臃肿疮疡。《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0033]杠香藤:苦、辛,性温。归心、肝、脾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驱虫止痒。主治风湿痹证,腰腿疼痛,口眼歪斜,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绦虫病,湿疹,顽癣,蛇犬咬伤。
[0034]透骨草:味辛,性温。归肝、肾经。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止痛。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湿疹,疮疖肿毒。
[0035]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散结消肿,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本草纲目》治惊痫,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疮靡,结核,解颅。
[0036]白附子:辛、温,有毒。归胃、肝经。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痈,口眼喁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0037]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喁”,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0038]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以及其使用方法,是民间灯火灸的提升,且该治疗方法优于本病以往的中西医治疗,既能对病灶、穴位强灸猛刺激,又发挥处方药物祛风活血、通络除痹、舒缓拘挛的效果。对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屈伸不利,偏擁等症状具有良好地疗效。
[0039]临床试验证明,通过以上方法共治疗50例病患,火灸后症状立即减轻,3-7天后95%的病患痊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制备流程图;
[004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使用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4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0044]101.将等量的羌活、秦艽、乳香、没药、杠香藤、透骨草、天南星、白附子、蜈蚣研成细粉;
[0045]102.过80目筛子后混合均匀。
[0046]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0047]1001.将两种不同的药用植物纤维分别制成干燥的纤维条,并将二者绞合在一起制成药线,晾干备用;
[0048]两种不同的所述药用植物纤维优选为桑白皮和构树皮。
[0049]具体晾干至水分含量小于4%。
[0050]制备的所述药线的长度为10cm,直径为2_3mm。
[0051]1002.将晾干的所述药线浸于75%的乙醇中密闭放置3天以上;
[0052]将药线存放在75%的乙醇中,对药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同时浸在乙醇中的药线不会松散烂掉,便于保存,可以长期存放。
[0053]同时为了防止乙醇挥发掉,需要将其密闭放置。
[0054]为了使得乙醇能够将药线完全浸透,在后续粘附火灸通痹散的细粉时,能够尽可能容易地粘附,所以需要将药线浸在75%的乙醇中至少3天。
[0055]1003.使用无菌镊子将浸了 3天以上的所述药线取出,并在其外壁上裹附一层火灸通痹散;
[0056]裹附时,具体是在从乙醇中取出的药线的外壁上粘上火灸通痹散粉末。
[0057]1004.将所述药线的一端点燃,并立即触灸于病患处周围皮肤及对应穴位进行火灸。
[0058]进行火灸时,将药线取出,立即用通痹散裹附药线表面,再将药线一端着火,迅即触灸于病患处皮肤及相关穴位,当听“嗤”声火熄即为一柱。
[0059]火灸,每天一次,每穴使用所述药线火灸3-5柱为宜。保留灸灰,待其自然结痂。
[0060]其中,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0061]秦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珍珠囊》:治阳明惊风湿痹,仍治口疮毒。《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0062]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臃肿疮疡。《珍珠囊》:定诸经之痛。《本草纲目》:活血定痛伸筋。
[0063] 没药:辛、苦,平。归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臃肿疮疡。《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0064]透骨草:味辛,性温。归肝、肾经。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止痛。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湿疹,疮疖肿毒。
[0065]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散结消肿,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本草纲目》治惊痫,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疮靡,结核,解颅。
[0066]白附子:辛、温,有毒。归胃、肝经。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痈,口眼喁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0067]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喁”,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0068]杠香藤:苦、辛,性温。归心、肝、脾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驱虫止痒。主治风湿痹证,腰腿疼痛,口眼歪斜,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绦虫病,湿疹,顽癣,蛇犬咬伤。
[0069]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以及使用方法是民间灯火灸的提升,且该治疗方法优于本病以往的中西医治疗,既能对病灶、穴位强灸猛刺激,又发挥处方药物祛风活血、通络除痹、舒缓拘挛的效果。对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屈伸不利,偏擁等症状具有良好地疗效。
[0070]临床试验证明,通过以上方法共治疗50例病患,火灸后症状立即减轻,3-7天后95%的病患痊愈。
[0071]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火灸药线,对50例风寒湿痹病患进行治疗,其治疗的数据统计如下:
[0072]
[0073]
【权利要求】
1.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等量的羌活、秦艽、乳香、没药、杠香藤、透骨草、天南星、白附子、蜈蚣研成细粉; 过80目筛子后混合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两种不同的药用植物纤维分别制成干燥的纤维条,并将二者绞合在一起制成药线,晾干备用; 将晾干的所述药线浸于75%的乙醇中密闭放置3天以上; 使用无菌镊子将浸了 3天以上的所述药线取出,并在其外壁上裹附一层火灸通痹散; 将所述药线的一端点燃,并立即触灸于病患处周围皮肤及对应穴位进行火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两种不同的所述药用植物纤维分别为桑白皮和构树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制备的所述药线的长度为IOcm,直径为2-3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火灸通痹散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灸,每天一次,每穴使用所述药线火灸3-5柱。
【文档编号】A61P19/00GK103735766SQ201410050414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3日
【发明者】刘兴文, 詹小井, 胡静, 朱静, 郭洪明, 梅娇 申请人: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