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具有应力分布部件的能够高度延展的扣紧构件的可穿着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99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利用具有应力分布部件的能够高度延展的扣紧构件的可穿着制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诸如一次性尿布等可穿着的一次性吸收制品,所述一次性吸收制品具有包括特定特征的可弹性延展的扣紧构件(有时也称作扣紧“耳”),所述扣紧构件从所述制品的底座或主要部分延伸。扣紧构件可为能够高度延展的,并具有特征为越靠近底座或主要部分长度越大以及越靠近远端长度越小的总体几何形状。所公开的实例可具有扣件区,该扣件区具有至少约1,500N/m的刚度以及形状和尺寸特征,在所述制品被施用和穿着时它们有助于避免以下问题:扣紧构件的边缘的翘曲和/或翻转、扣件组件变成盘形和扣紧构件撕裂。
【专利说明】利用具有应力分布部件的能够高度延展的扣紧构件的可穿着制PP
[0001]本申请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2010年5月3日;申请号:201080019816.9 (国际申请号:PCT/US2010/033388);发明名称:利用具有应力分布部件的能够高度延展的扣紧构件的可穿着制品)的分案申请。
发明领域
[0002]本公开一般涉及可穿着一次性吸收制品例如一次性尿布。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作为其组件或部件的扣紧构件(也称作扣紧耳)。[0003]发明背景
[0004]一些可穿着制品被制造成包括扣紧构件。例如,一些种类的尿布被加工成具有从底座的第一腰区的每一侧横向地延伸的一对方向相反的侧扣紧构件,每个扣紧构件均具有位于或靠近其外侧端部的扣件并适合于连结或粘附到设置在底座的第二腰区上的扣件接纳区(“着陆区”)。扣紧构件可部分地或整个地由非织造纤维网材料形成。在一些实例中,扣紧构件至少部分地由一层或多层非织造纤维网材料的层压体和聚合物弹性材料的一个或多个层或股线形成,并被成型和调节成使得在应用和使用期间至少在其中扣紧构件要被拉动的方向上是可弹性延展的。一种类型具有从尿布的后腰区延伸的扣紧构件并且旨在使施用尿布的人(在后文中称“施用者”)能够将尿布在某一表面上铺展开,其中尿布的后区在斜倚的穿着者臀部下方,在穿着者的两腿之间向前并在下体的正面向上包裹底座。围绕臀部从后腰区拉伸每个扣紧构件,并通过扣件将每个扣紧构件的端部连结到前区,从而形成围绕着穿着者的腰带和裤状结构。当施用尿布时,每个扣紧构件可在臀部处与穿着者的皮肤直接接触。
[0005]在具有扣紧构件的尿布的一些实例中,可能期望将扣紧构件成形为在穿着者的臀部处覆盖皮肤的大部分区域。这可具有两个目的,其中:首先是舒适性,由扣紧构件中的张力的法向分力分布在较大而不是较小的皮肤面积上造成;第二是外观。
[0006]也可能期望使用触摸起来较柔软、顺滑和有弹性的材料来形成扣紧构件。其目的可包括舒适性。
[0007]扣紧构件可经受由施用期间用力拉以及由穿着者在臀部的运动而造成的可变的力,特别是当尿布被贴身施用时。这些力可具有各种不利的影响。典型的扣紧构件(例如从尿布的后腰区延伸的扣紧构件)在其内侧端部比在其外侧端部具有更大的长度。这种常规的几何形状可被引入以允许例如围绕着穿着者的臀部更好地贴合并且沿着其中扣紧构件接合后腰区的位置沿着较大的长度更好地分布侧向张力,从而降低沿着邻近扣紧构件的内侧端部的那条线或位置发生撕裂的可能性。相反,通常具有最接近连结到其上的扣件的相对较短的外侧端部允许由施用者通过只是在拇指和食指间抓住而用力拉,并且通过只是在期望位置放置抓住的短外侧端部而允许容易地选择和安放扣紧点或区域。这种一般几何形状导致横向张力从扣紧构件的较长内侧区域集中到较短外侧端部区域。这种集中连同拉伸一起在扣紧构件内部产生纵向分力。[0008]作用在扣紧构件内部的纵向分力可产生以下可能性,即扣紧构件的各部分例如其侧片区域和/或可延展区将不可取地在横向上翘曲和/或翻转远离穿着者。为了使皮肤的覆盖范围最大化以便具有最佳的外观、力能够均衡分布和穿着舒适,扣紧构件的侧片区域可被成型为具有在这种情况下可行的最大长度(在沿着底座的纵向上)。增加的长度增大了形成侧片区域的材料面积。随着长度和侧片区域的表面积增大,侧片区域材料接近顶部或底部边缘的不可取的翘曲/翻转更加可能发生,特别是在穿着者在臀部翘曲时。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本身出现在“系带”型扣紧构件中,其中支承扣件并形成扣紧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比较短的插片构件接合相对较长的侧片区域,使得在侧片区域终止且插片构件从其中延伸之处存在扣紧构件长度上的台阶状减小。当侧片区域和/或其可延展区是可大幅延展(并且较为顺滑)的时候,可趋于在较短插片构件周围翘曲和翻转。
[0009]在其中形成扣紧构件的端部区域的层与形成该端部区域直接内侧的区域的材料层在长度上共延或长于该材料层的实例中,侧片区域接近其边缘的翘曲/翻转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因为由扣紧构件中的横向张力而造成的纵向分力可被分布到端部区域中。然而,作为结果,此类纵向分力可作用在扣件的横向边缘处或周围并有助于使扣件弯曲或“变成盘形”,即有助于使其横向边缘被驱使卷起并远离它所连结的表面。例如,一种类型的尿布扣紧构件可包括由钩补片、钩和环扣紧系统(例如3M、APLIX或VELCRO钩和环系统)的一个组件组成的扣件。对应的环组件的补片可被设置在尿布前腰区外侧上的着陆区处,以便当将钩补片压贴着陆区时使连结成为可能。另一个实例可具有由支承粘合剂的材料补片组成的扣件,该粘合剂能有效地粘附到设置在着陆区处的平滑表面。在施用期间由施用者横向上用力拉时和/或通过由施用和/或穿着者的运动而产生的横向张力,作用在扣件补片的边缘处的扣紧构件中张力的纵向分力可推动其纵向外缘向上并远离着陆区,从而引起与着陆区的次最佳扣件连结,或弱化扣件在着陆区的固定,或甚至引起扣件的固定失效-这可使尿布变松或从穿着者身上脱落。
[0010]在一些情况下,由侧向张力造成的扣紧构件中的应力可集中在端部区域中,靠近或处于扣件区的内侧边缘。因此,增大了在应力集中位置开始的撕裂的可能性。例如,应力可被集中在扣紧构件渐渐变窄到端部区域的位置,特别是如果存在着突然的结构不连续,例如由例如粘附到基底材料上的较刚`硬材料的补片边缘所产生的结构不连续。当施用者在扣紧构件上用力拉来施用尿布时,撕裂可发生在端部区域中,位于或靠近扣件区;或者端部区域可因由穿着者的运动所产生的应力而在或靠近扣件区撕裂。
[0011]以上事件,即侧片区域翘曲/翻转、扣件变成盘形和撕裂,可被视为成问题的,因为它们可导致得不到最佳性能和/或外观、产品失效和顾客不满意。
[0012]以上所确定的问题的可能性可通过使用相对更强壮的材料来形成扣紧构件而降低。可采用更结实的因此更刚硬的且更能抵抗翘曲和撕裂的材料来形成侧片区域和/或可延展区。材料(例如拉伸层压体)的结实性可例如通过使用具有较大基重和/或密度的材料来增加。类似地,通过选择较厚的和/或较密实的补片材料来增加扣件补片的抗弯刚度可使它对变成盘形具有更大的抵抗力。
[0013]然而,这些方法也可具有不良后果。如果扣件补片太硬并且不易弯曲,当扣在穿着者的腰部时,可感到它像坚硬物体一样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是穿着者不适的来源。增加拉伸层压体的强度可增大其刚度,但也降低其延展性和顺滑性。在身体经受运动和弯曲的区域中增大贴靠穿着者皮肤的材料的刚度可增大穿着者不适的可能性,并促使穿着者的皮肤产生印记、刺激和磨破。对于一次性尿布的制造商而言,可接受的但相对更结实的材料是相对更昂贵的。如果扣紧构件是不可延展的或者不能充分可延展的,则它可需要把附加的拉伸部件加入到例如底座的腰区中,如果要保持确保尿布舒适和贴身的话。
[0014]综上所述,应该理解,扣紧构件的设计涉及多种关注点,而且所用的材料、部件和结构的组合上的许多变量和排列均是可能的。改变一种材料、部件或结构来解决一个关注点可导致其它关注点。一直需要改进所用的材料、部件和结构的组合(其令人满意地解决和减少对于扣紧构件以及其相关联的可穿着制品的舒适性、性能和制造成本的忧虑)。
[0015]附图概沭
[0016]在附图中,所有视图中类似的标号或其它标识表示类似的部件。
[0017]图1是呈尿布形式的可穿着制品的简化图示,显示其从上面观察,伸展开并平放,面向穿着者的表面向上;
[0018]图2是平放并从上面观察的扣紧构件的一个实例的图示;
[0019]图3是平放并从上面观察的扣紧构件的一个实例的图示;
[0020]图4是平放并从上面观察的扣紧构件的一个实例的图示;
[0021]图5是平放并从上面观察的扣紧构件的一个实例的图示;
[0022]图6是平放并从上面 观察的扣紧构件的一个实例的图示;
[0023]图7是平放并从上面观察的扣紧构件的一个实例的图示;
[0024]图8是平放并从上面观察的扣紧构件的一个实例的图示;
[0025]图9是沿着拉伸方向截取的横截扣紧构件的一个实例的简化示意性的分解横向横截面的图示;
[0026]图1OA是描绘平放并从上面观察的扣紧构件的一个实例的CAD图的复制图;
[0027]图1OB是横截图1OA所示扣紧构件的实例的简化示意性的分解横向横截面的图示;
[0028]图11为正视图,显示用于测试材料的抗弯刚度的设备;
[0029]图12为前正视图,其显示与图11的设备一起使用的压杆;
[0030]图13为侧正视图,其显示与图11的设备一起使用的压杆;并且
[0031]图14为显示弯曲曲线上的峰值弯曲负载和斜率计算区的图。
[0032]发明详沭
[0033]出于本说明书的目的,下面的术语旨在具有规定的含义:
[0034]如本文所用,术语“可延展的”是指材料的性质,其中:当将偏置力施加到所述材料上时,所述材料可被延展到其初始松弛长度的至少110%的拉长长度(即,可延伸10%),而不产生使材料无法用于其预期用途的破裂或断裂。不满足该定义的材料被认为是不可延展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延展的材料可能够被延伸到其初始松弛长度的125%或更大的拉长长度而不产生使所述材料无法用于其预期用途的破裂或断裂。在施加偏置力后,可延展的材料可表现出恢复性或无恢复性。
[0035]在整个的本说明书中,如果当将偏置力施加到可延展的材料时,所述材料可延伸到其初始松弛长度的至少110%的伸长长度(即,可延伸10%)而不产生使材料不可用于其预期用途的破裂或断裂,并且当将力从所述材料移除时所述材料恢复其伸长的至少40%,则所述材料被认为是“可弹性延展的”。在各种实例中,当将力从可弹性延展的材料移除时,所述材料可恢复其伸长的至少60%或至少80%。
[0036]“内侧”以及其不同形式,针对扣紧构件的各部件,是指距或在远离自由远端的方向上最远。
[0037]“内侧和纵向上向内指向的顶点”,针对从上面观察水平平放的可穿着制品扣紧构件的横向边缘的部件,是如下的顶点:其中等分由顶点所形成的夹角的直线连同形成顶点的各直线的各部分一起形成箭头,所述箭头至少部分地纵向上向内指向扣紧构件并远离垂直于可穿着制品纵向轴线并沿着横向边缘与纵向最外面的点相交的横向线,并且至少部分地指向横向上内侧的方向。参见图2,此类内侧方向用箭头3 (垂直于纵向轴线24)来指示;纵向上内侧方向用箭头4(平行于纵向轴线24,并且远离横向直线6而指向)来指示;以及内侧和纵向上向内方向的实例用箭头5来指示,箭头5在可识别的内侧和纵向上向内指向的顶点7的所示实例处形成。
[0038]“接合线”,针对其所包括的组件与可穿着制品的其它组件分开的扣紧构件(该扣紧构件被焊接、结合、粘附或以其他方式连结到可穿着制品),是指与可穿着制品的纵向轴线平行、穿过最内侧的点横跨扣紧构件的纵向线,在该最内侧的点处扣紧构件或其一部分可响应施加在其上的横向张力而延展。注意:在扣紧构件的一些实例中,可延展区可能具有不规则形状或取向,或者由多个可延展部分组成;在此类实例中,其中此类形状、取向或可延展部分最接近于可穿着制品的纵向轴线的点将标记为接合线的位置。“接合线”(针对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扣紧构件,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与尿布底座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不是分开的,相反与其成一整体,该尿布底座被设置在打开的延伸位置并且从上面观察水平平放)是指或是-(a)沿着扣紧构件和整体的底座组件、平行于可穿着制品纵向轴线且在扣紧构件从其延伸的一侧上在其最窄的点处与底座的纵向边缘对齐的纵向线,或是(b)穿过其中扣紧构件或其一部分是可延展的最内侧的点横跨扣紧构件的纵向线-无论哪条纵向线均沿着扣紧构件是最外侧的,均服从以上注意。
[0039]“横向”(以及其形式),针对位于基本上被从上面观察水平平放的可穿着制品扣紧构件占据的平面上的直线,涉及基`本上垂直于可穿着制品的纵向轴线的方向。“横向”和“宽度”(以及其形式),针对可穿着制品扣紧构件的各部件,涉及部分地或完全垂直于沿着可穿着制品的纵向轴线的方向,或大致遵从这一方向。“横向”和“宽度”(以及其形式),针对尿布底座的各部件,涉及基本上平行于底座的横向轴线的方向。
[0040]“横向轴线”,针对适于被穿着者穿戴的可穿着制品,是指垂直于纵向轴线并且等分所述制品的纵向长度的轴线。
[0041]其中本文所述的权利要求书的部件或元件被识别为“线”或“线段”或“点”,除非另外指明,此类线、线段或点它们本身不是实际的物理部件,相反地,是旨在用于描述物理结构上的位置的几何基准。
[0042]“纵向”和“长度”(以及它们的形式),针对位于基本上被从上面观察水平平放的可穿着制品扣紧构件所占据的平面中的直线,涉及当制品将被正常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脊柱大致对准的方向,其中穿着者处于站立或伸展斜倚姿态。“纵向”和“长度”(以及它们的形式),针对扣紧构件的各部件,涉及当所述制品将被正常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脊柱大致对准的方向或大致遵从这一方向,其中穿着者处于站立或伸展斜倚姿态。“纵向”和“长度”(以及它们的形式),针对尿布底座的各部件,涉及当所述制品将被正常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脊柱大致对齐的方向,其中穿着者处于站立或伸展斜倚姿态。
[0043]“纵向轴线”,针对适于被穿着者穿戴的可穿着制品,是指当制品将被正常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脊柱大致对准并等分所述制品的横向宽度的轴线,其中穿着者处于站立或伸展斜倚姿态,所述横向宽度是沿着大致平行于横向轴线的方向进行测量。
[0044]“纵向轴线”,针对具有一对相对的横向腰部边缘和一对相对的纵向边缘的尿布底座(该尿布底座被打开并且从上面观察水平平放),是指连接腰部边缘并与纵向边缘距离相等、因此等分底座的横向宽度的直线,如图1中通过举例的方式所示(在附图标号24处)。
[0045]“纵向上内部”以及它们的形式,针对从上面观察的水平平放的扣紧构件,是指处在或朝向其纵向中间,介于其横向边缘之间。
[0046]“纵向上外部”以及它们的形式,针对从上面观察的水平平放的扣紧构件,是指处在或朝向其横向边缘之一,并远离其纵向中间。
[0047]“非织造”或“非织造材料”是指由既不是织造的也不是针织的某一材料(例如聚合物材料)的纤维制成的织物状纤维网材料。
[0048]“法向”,当在纤维网材料中与术语“方向”、“力”和/或“应力”结合使用时,是指近似正交于纤维网材料平放时的宏观表面 或者当纤维网材料的宏观表面是弧形时近似正交于与纤维网材料的宏观平坦表面相切的平面的方向。
[0049]“外侧”以及它们的不同形式,针对扣紧构件的各部件,是指位于其自由远端处或处于朝向其自由远端的方向上。
[0050]“重叠”(以及它们的不同形式),当用来描述形成扣紧构件的两个或更多个离散层的设置时,是指当所述构件在水平位置平放时,一个层至少部分地垂直位于其它层之上或之下,如从上面所观察的那样。除非另外指明,“重叠”不打算隐含或限于以下含义,即各层彼此直接接触,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中间层或其它材料或结构。
[0051]“刚度”,当大写时,是指通过利用本文所述的“刚度试验”所识别和确定的扣紧构件的一部分的性质。
[0052]“拉伸层压体”是指包括分层、层压或散置有非织造材料的弹性聚合物材料的组合的可延展的和弹性的纤维网材料。
[0053]图1大致描绘了呈尿布I形式的可穿着制品的一个实例的简化图示,如它可呈现的那样,处于打开的延伸位置,水平平放,面向身体的表面向上,并从上面进行观察。尿布I可具有底座10、纵向边缘23、纵向轴线24、横向轴线25、前腰区11、前腰边缘12、后腰区13和后腰边缘14、以及设置在底座10的各层之间的吸收芯(未示出)。底座10可具有从腰区11或13横向上延伸的一对方向相反的扣紧构件50a,50b。扣紧构件50a可为沿着某一线固定到底座10的一部分上的离散组件,如图1的左侧上所示的那样。然而,在另一个实例中,扣紧构件50b可为不与底座10分开的组件,相反可与底座组件例如底片成一整体,构成其延伸部,例如图1的右侧上所示的那样。
[0054]扣紧构件50a,50b可各具有相应的扣件区71,所述扣件区71包括设置在其外侧端部处或附近的扣件70。在一个实例中,扣件70可为构成钩-环扣紧系统(例如3M、APLIX或VELCRO钩-环系统)的钩组件的钩材料补片。在该实例中,前腰区11的面向衣服的表面可具有横向上延伸的着陆区22,其支承构成钩-环扣紧系统的配对环组件的环材料补片或条。在另一个实例中,扣件70可为粘合剂支承材料的补片,并且着陆区22可支承粘合剂接纳材料的补片,其具有光滑的表面特征和/或有效的化学性以在与扣件70接触时提供粘结结合。扣件的其它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1/895,169中所描述的扣紧元件。其它实例可包括适于影响扣紧的任何其它协同接合和接纳表面或组件,可根据需要将它们的相应组件设置在或是扣紧区71或是着陆区22上或者可穿着制品的另一个位置上。扣件70也可包括可单独分辨的扣紧元件组例如多个离散的粘合剂支承材料补片、离散的钩补片等。在以上实例以及其它可能实例中的任何一个中,如图1所示横跨前腰区11的着陆区22的横向范围使得扣件70能够沿着前腰区11在横向上变化的位置处进行连结,并因此使得当将尿布穿用到穿着者身上时能够调节尿布的腰部开口尺寸及贴身性。
[0055]图3描述与可穿着制品分开所显示的扣紧构件50a的一个实例。扣紧构件50a具有第一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9和外侧端部54。在诸如其中可穿着制品是尿布的那些实例之类的实例中,为了舒适地适应穿着者的运动并同时提升紧密的贴合性(并因此提升最佳外观且避免穿着者排出物的渗漏),可能期望形成具有可延展区66的扣紧构件50a,该可延展区可包括可沿着拉伸方向67延展的层压体。在本文所讨论的所有实例中,可延展区66可包括可弹性延展的纤维网或层压体纤维网。可延展区66可在可延展区边界86、87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延伸。外侧可延展区边界87是穿过可延展区66的位置的最外侧边界在纵向上所绘制的线。(在扣紧构件的一些实例中,可延展区可具有不规则形状或取向,或者由多个可延展部分组成;在此类实例中,其中此类形状、取向或可延展部分距可穿着制品的纵向轴线最远的点将标记为外侧可延展区边界87的位置。)在具有如下所述的机械活化、形成可延展区66的实例中,可延展区边界86、87可沿着其中界定了机械活化区的内侧和外侧线下落。对于本文的所有目的而言,内侧可延展区边界86与接合线51重合。扣紧构件50a可以任何适用的方式连结到可穿着制品,包括但不限于连续的或间歇的粘合剂结合、压缩结合、热结合、超声波结合等。扣紧区71是由扣紧区内侧边界88和扣紧区外侧边界75限定;边界88和75是沿着扣件所处的最内侧和最外侧位置的平行于可穿着制品的纵向轴线的纵向线。内侧扣件区拐角72和73是横向边缘68、69上与扣件区内侧边界88相交的相应点。注意:在扣紧构件的一些实例中,扣件可能具有不规则形状或取向,或者由多个离散的扣紧元件组成;在此类实例中,其中此类形状、取向或元件距可穿着制品的纵向轴线最近和最远的点将分别标记为扣紧区内侧和外侧边界88和75的位置。
[0056]扣紧构件上的接合线51可如以上所界定进行识别,并在第一和第二纵向最外接合点52,53处与第一和第二最外横向边缘68、69相交。分别连接第一和第二接合点52,53以及第一和第二内侧扣件区拐角72,73的第一和第二线段76、78可被识别。端部区域55可在外侧方向上从外侧可延展区边界87延伸,并包括中间区域57。端部区域55可具有设置在其外侧端部54处或附近的扣件70。形成端部区域55的一个或多个材料层可为部分或完全整体的并与形成侧片区域56的材料层连续,或者端部区域55可由连结到侧片区域56的不同的或补充的材料形成。
[0057]如发明背景中所述,尿布的扣紧构件可被设计和放置成包裹穿着者的臀部。因此,在尿布被穿着时它们可在穿着者的臀部与皮肤接触。此外,当尿布被穿着时,扣紧构件将承受和转移变化的张力,尤其是在穿着者活动和在臀部处弯曲时。这些张力具有作用在穿着者皮肤上的法向分力。因此,可能期望对形成扣紧构件50a的皮肤接触部分的材料进行选择,目标是使延展性、顺滑性和表面积最大化。增加这些变量一般可有助于在较大的皮肤表面积上更均匀地分布法向力,提供更容易的运动适应性并降低皮肤印记和磨破的可能性。
[0058]在常用于尿布组件的种类的层压体组内,较大的延展性可转换成较大的顺滑性,因为材料厚度和/或密度减小。因此,可能期望使扣紧构件50a的可延展区由具有较高延展性的材料例如拉伸层压体形成。可适于形成可延展区的拉伸层压体的实例描述于PCT专利申请W02005/110731和公布的美国专利申请US2004/0181200和US2004/0193133中。增加延展性也可使节省材料成为可能,因为为给扣紧构件提供所期望的拉伸宽度而需要的更具延展性的材料相对减少。因此,可能期望使扣紧构件响应给定的横向力负载的整体延展性(用宽度上的延伸量与未拉伸宽度的比率来表示)为至少在特定数量左右。
[0059]例如,参见图3和4,基准宽度WS可被识别为扣紧扣件从内侧可延展区边界86至扣件区内侧边缘88的宽度。可能期望使扣紧构件在横向施加的8.0N张力负载下可延展到至少约40%、或至少约50%、或甚至至少约60%,其中所述百分比被计算为[(在8.0N的横向张力负载下宽度WS的延展量)/(在零横向负载下的未拉伸宽度WS)] X 100%。就本文的目的而言,延展性的这种表示被称作“负载下的整体延展性”。
[0060]然而,所期望的延展量也可根据扣件区71的长度和/或可延展区66的长度而变化。在图5中,扣件区内侧边缘的长度被显示为LFP,并且内侧可延展区边界86的长度被显示为LEP。
[0061]参见图3和5,可能期望扣紧构件在2.ΙΝ/cm-LFP(2.lN/cm扣件内侧边缘长度LFP)的横向施加的张力负载下可延展到至少约45%、或至少约55%、或甚至至少约65%,其中所述百分比被计算为[(在2.ΙΝ/cm-LFP横向张力负载下宽度WS的延展量)/(在零负载下的未拉伸宽度WS) ] X 100%ο就本文的目的而言,延展性的这种表示被称作“单位扣件区长度的负载下的延展性”。
[0062]还是参见图3和5,可能期望扣紧构件在1.0N/cm-LEP(l.0N/cm可延展区内侧边缘长度LEP)的横向施加的张力负载下可延伸到`至少约45%、或至少约55%、或甚至至少约65%,其中所述百分比被计算为[(在1.0N/cm-LEP横向张力负载下宽度WS的延展量)/ (在零负载下的未拉伸宽度)]X 100%。就本文的目的而言,延展性的这种表示被称作“单位可延展区长度的负载下的延展性”。
[0063]为了本文的说明起见,“能够高度延展的扣紧扣件”是指延展性值近似等于或超过上述最低的负载下整体延展性、单位扣件区长度的负载下延展性、或单位可延展区长度的负载下延展性中的任何一个的任何扣紧构件。
[0064]同时,可能期望扣紧构件50a可在长度L(接合线51的长度)和表面积上被最大化到可行的程度,因为三个原因:首先,在较大的皮肤面积上分配贴靠皮肤作用的法向力以提高舒适性并减小皮肤印记和磨破的可能性;第二,在腰区中沿着底座的较长部分分配张力,从而使在底座处撕裂的可能性最小化;和第三,为了尿布的外观目的,使在臀部处的皮肤覆盖范围最大化。
[0065]因此,延展性、顺滑性和扣紧构件长度/表面积是几个(在很多个之中)可被调整以影响舒适性和性能的变量。然而,这些变量的调整可具有不良影响。例如,增大扣紧构件50a的长度L和表面积会增大在尿布被穿着时侧片区域56的顶部或底部边缘可翘曲和翻转远离穿着者的可能性,从而使尿布的外观难看和危害长度和表面积增大的一些有益效果。参见图3,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第一和第二线段76、78近似地显示在第一和第二纵向最外的接合点52,53以及第一和第二内侧扣件区拐角72,73之间的扣紧构件中纵向最外的张力线,其将存在下面更详细讨论的扣紧元件50a不存在的形状特征。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由于当可延展纤维网材料如在图3所示的构型中一样在横向负载下被拉伸时应力被分布在整个可延展纤维网材料上,因而接近于线段76、78的材料可经受不同水平的纵向上向内指向的传输的纵向分力,其可趋于在纵向上向内拉动线段76、78外侧的材料。在没有本文所述的特征的设计中,这可引起形成侧片区域56和/或可延展区66的材料大致沿着纵向最外的张力线翘曲甚至翻转远离穿着者。由于此类翘曲和/或翻转,作用在皮肤上的扣紧构件中的法向力可被分布在较小的皮肤面积上,并且尿布的外观可受到拖累。增大扣紧构件材料的顺滑性可降低其抵抗此类翘曲/翻转的能力,并可从而使所述问题恶化。
[0066]此外,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增大扣紧构件50a的长度L和/或顺滑性可增大使纵向上向内指向的纵向分力被分布在整个扣紧构件上以便沿着扣件区71的纵向外部边缘作用在集中区上的趋势。这种效果,与穿着者的可促使扣件区71挠曲使得其纵向外边缘移离穿着者的运动相结合,可致使纵向力被引导以便进一步促使扣件区71的边缘远离穿着者。因此,扣件区71的边缘可被促使远离(变成盘形)扣件70所连结的着陆区,其继而可引起扣件70与着陆区的保持性被弱化或甚至失效。
[0067]以上所识别的问题可通过对于例如侧片区域56、可延展区66、端部区域55、扣件区71和在它们之间/周围的区域使用具有较高平面抗弯刚度的材料而缓和。当这些区域被强化时,可延展区的不可取翘曲和扣件区边缘的隆起的可能性被降低。然而,这种方法可具有不良影响。强化侧片区域56和/或可延展区66可必然要求使用较厚的和/或较密实的材料,并增加材料成本。侧片区域56和/或可延展区66中的较刚硬的材料可不可取地使施用者和穿着者感到不太柔软、顺滑和布料状。它也可具有较差的延展性。扣紧构件中延展性上的降低是指,除非制品的贴身性和舒适性将要受到拖累,赋予腰部周围的横向延展性的部件必须被合并进尿布的其`它组件例如底座10的腰区11、13中。过度增大扣件区71中的刚度可在穿着者的腹部产生坚硬物体顶着尿布的感觉,并且可能是穿着者感到不舒适的来源,尤其是在穿着者就座和/或在臀部向前弯曲时。增加扣件区中的刚度也可使增加材料厚度和/或密度成为必要,从而增加成本。
[0068]然而,可利用其它方法。
[0069]如所提到的那样,图3和4描绘扣紧构件50a和50b的实例。现在将描述这些实例中潜在有利的部件。(图3描绘包括可被连结到可穿着制品的离散组件的扣紧构件50a ;图4描绘包括与可穿着制品的组件成一整体的组件的扣紧构件50b)。
[0070]扣紧构件可被整体成形。“整体成形的”就本文的目的而言并且针对上面连结有扣件的扣紧构件,是指扣紧构件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下特征:(I)它没有沿着其第一和第二最外横向边缘延伸的和在扣件区的内侧边缘和接合线之间延伸的扣件区内侧和纵向上向内指向的顶点;和/或(2)沿着端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纵向线,形成端部区域的材料层沿着所述纵向线与形成可延展区的材料层在纵向上共延或长于所述形成可延展区的材料层。这些特征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将具有它们中的一个或两个的扣紧构件与具有“系带”型构造的扣紧构件区别开来,其中支承扣件和形成扣紧构件的端部区域的较短插片构件连接其中存在此类顶点并且不存在此类线的扣紧构件的相对较长侧片区域。
[0071]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与不具有这些特征的可能构造相比,整体成形的扣紧构件在如上所述的侧片区域和/或可延展区基本上不太易于翘曲/翻转。
[0072]因此,参见图3、4和9,例如,整体或部分形成端部区域55的材料层例如第一表面层62或第二表面层63也可形成侧片区域56和可延展区66的一部分。应该理解,可具有其中端部区域材料层(例如第一表面层62、第二表面层63和/或加强层61)可沿着其与形成可延展区66的材料层纵向上共延或长于所述形成可延展区66的材料层的至少一条线(在所描述的实例中,具有一条以上)。在图3和4中,可以看出,最外横向边缘68、69中的一个或两个可被成型为在扣件区71的内侧边缘88和接合线51之间没有沿着其设置的内侧和纵向上向内指向的顶点。同样应该理解,甚至在端部区域55由被固定到侧片区域56的外侧部分的、与形成侧片区域56的材料分开的材料或组件形成的地方,当端部区域55被适当成型时,仍可具有其中端部区域材料层可沿着其与形成可延展区66的材料层在纵向上共延或长于所述形成可延展区66的材料层的至少一条线,和/或最外横向边缘68、69中的一个或两个可被成型为在扣件区71的内侧边缘88和接合线51之间没有沿着其设置的内侧和纵向上向内指向的顶点,从而形成整体成形的扣紧构件。
[0073]尽管整体成形的扣紧构件可不易于侧片区域翘曲和翻转,然而所述构造可沿着扣紧构件将外侧的纵向力朝向端部区域转移并将其转移至该端部区域中。除非这些力被其他部件控制,在一些情况下,整体成形的构造可导致扣件区变成盘形的可能性变大。
[0074]扣紧构件外部形状的 其他可能有利的特征可在图3和4中得到识别。可以看到,第一和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69中的一个或两个可被给予穿过线段76、78的轮廓。这种特征可提供某些优点。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它用来引导张力线以及其纵向分力远离横向边缘并朝向扣紧构件的纵向中间,从而进一步减小在侧片区域和/或可延展区中翘曲/翻转的可能性也据信,此种朝向纵向中间的纵向分力方向会降低此类纵向分力原本可施加在扣件区71的横向外部边缘处的杠杆作用,所述杠杆作用趋于驱使扣件区71变成盘形。
[0075]调整扣紧构件形状的其它方面也可有效地减轻扣件变成盘形以及侧片区域翘曲和翻转,同时允许皮肤覆盖范围较大。参见图5,扣紧构件50a可具有接合线51、外侧端部54、扣件区71、扣件70和可延展区66。可延展区66可由内侧可延展区边界86和外侧可延展区边界87限定。可延展区66在边界86、87之间沿着横向拉伸方向67可为可弹性延展的。在一个实例中,边界86和87可为其中形成扣紧构件50a的拉伸层压体的活化沿着其开始和结束的线,使得扣紧构件67在可延展区66中基本上是可弹性延展的,但在边界86和87内侧和外侧的区域中分别基本上不是可弹性延展的。
[0076]为参考起见,在例如图5中所示的实例中的作用宽度WA可被识别为扣紧构件50a的从沿着纵向线WO延伸的扣件区外侧边缘75至沿着纵向线WlOO延伸的内侧可延展区边界线86的宽度。宽度WA可被在作用宽度WA的25%处延伸的纵向线W25、在作用宽度WA的50%处延伸的纵向线W50和在作用宽度WA的75%处延伸的纵向线W75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并由线WO和WlOO限定。扣紧构件50a可具有分别可沿着线W、W25、W50、W75和WlOO测量的变长度L0、L25、L50、L75和L100,其中它们与第一和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69相交,如在图5中以举例的方式所示。
[0077]不受理论的束缚 ,据信当L0、L25和L50大致落在以下下限(以LlOO的百分比表示)之上时,可获得逐渐改进的结果,即可获得如下的组合:(a)有效控制扣件变成盘形,连同(b)扣件接触表面积足够大以提供有效的扣紧/固定能力;(c)有效控制形成扣紧构件的材料的翘曲和折叠;和(d)令人满意的皮肤覆盖范围。此外,在一些实例中,如果L0、L25和L50大致落在下面的上限(以LlOO的百分比表示)以下,则可改善结果:


/LlOO
可能的下限可能的上限
[0078]LO 25%,或 30%,或甚至 40% 65%,或 50%,或甚至 45%
L25 30%,或 35%,或甚至 40% 60%,或 55%,或甚至 50%
L50 50%,或 60%,或甚至 65% 100%,90%,或甚至 70%
[0079]还是参见图5,可以看到扣紧构件50a的形状的其它可能特征。最外横向边缘68、69可各具有限定一个或多个拐点94的轮廓,其中轮廓的弯曲方向在所述一个或多个拐点94处改变。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大约在线W25和W50之间在最外横向边缘68、69的至少一个上包括至少一个此类拐点94能有效地分散纵向分力远离此边缘,以便降低扣件区变成盘形的可能性。包含有几个拐点94可增大所述效果。因此,可在每个最外横向边缘68、69上在大约线W25和W50之间包括拐点94。拐点也可被包含在大约线W50和W75之间在最外横向边缘68、69的一个或两个上。如图5中以举例的方式所不,可沿着第一最外横向边缘68添加额外的拐点94,建议大约在线W25和W50之间添加两个拐点94,以及大约在线W50和W75之间添加两个拐点94。
[0080]还是参见图5,不受理论的束缚,同样据信在扣件包括为扣件区71增加刚度的材料补片或被设置在所述材料补片上时,在扣件区内侧边缘长度LFP、可延展区外侧边缘长度LED (沿着外侧可延展区边界87测量)和可延展区内侧边缘长度LEP (沿着内侧可延展区边界线86测量)之间存在着有效的关系。据信当LFP位于LED的约50%至约75%、或约55%至约75%、或约60%至约75%的范围内时,最小化扣件变成盘形和侧片区域56翘曲/翻转的机会可被增大。同样据信当LFP位于LEP的约35%至约65%、或约40%至约50%、或甚至约40%至约45%的范围内时,最小化`扣件`变成盘形和扣紧构件50a翘曲/翻转的机会可被增大。
[0081]附加特征从图3-6中是显而易见的,并可有助于降低侧片区域翘曲/翻转和/或扣件区变成盘形的可能性。具体地讲参见图5,可以看出,LO(其对应于扣件区71的外侧边缘75的长度)可小于LFP (其对应于扣件区71的内侧边缘88的长度)。外侧扣件区拐角92和93是横向边缘68、69上的与扣件区外侧边界75相交的相应点。参见图6,可识别第一和第二扣件区横向边缘线90、91,它们分别连接第一内侧扣件区拐角72与第一外侧扣件区拐角92以及第二内侧扣件区拐角73与第二外侧扣件区拐角93。由于LO和LFP的长度不同(见图5),参见图6,夹角α和β如图所示通过横向边缘线90、91和垂直于接合线51的横向线110、111的相交而形成。就本文的目的而言,这些夹角α和β被称作“扣件区横向边缘夹角”。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将扣紧构件成型为使得这些扣件区横向边缘夹角α和β介于约0°至约30°之间、或介于约2°至约20°之间、或介于约2°至约15°之间、或甚至介于约5°至约15°之间、从横向线110和111向外延伸,由于在扣紧构件内部横跨扣件区分布分力的影响而实质有助于降低扣件区变成中盘形的可能性。夹角α和β不需要相同。它们可相同,或者它们可不同。一个或两个夹角可处于以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范围内。
[0082]再次参见图5,为相对于其中施用者可能抓住扣紧构件的位置而最佳定位扣件起见,可能期望将扣件70定位成使得它整个位于线W25的外侧。
[0083]为了最小化扣紧构件的成本,可能期望将扣紧构件制造成在横向宽度上尽可能窄以便节省材料。然而,也可能期望当所述制品被施用到穿着者身上时提供足够宽的扣紧构件。参见图5,因此,据信赋予可延展区66超过作用宽度WA的约50%的未拉伸可延展区宽度(即,当可延展区66未被拉伸时在可延展区边界86、87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的距离)能有效地满足这些相矛盾的目的。同时,为了控制传输到扣件区的力,可能期望使未拉伸的可延展区宽度超过作用宽度WA的约75%。因此,可能期望使可延展区66所具有的宽度为扣紧构件的作用宽度的约50%至约75%。也可能期望使外侧可延展区边界87位于W25和W50之间。
[0084]如提到的那样,整体成形的扣紧构件在一些情况下可促进纵向分力转移到扣件区的边缘,这可引起扣件变成盘形。当使用时,这可使它从其相关联的着陆区剥落(脱离)。为此,利用具有良好抗剥落(脱离)能力的类型的扣件可为所期望的。在剥落模式中在分离之前能够承受至少约IN、或至少约2N、或甚至至少约3N的负载的扣件可为所期望的。
[0085]此外,如上所述,增加扣件区71的刚度可用来帮助降低扣件变成盘形的可能性或程度。扣件区71具有至少约l,500N/m的刚度可为有帮助的。然而,同样如上所述,在扣件区71的刚度上产生过度增加可为不可取的,因为它可在穿着者的腹部处导致坚硬物体顶靠尿布的感觉,并可为穿着者感到不舒适的来源,尤其是在穿着者就座和/或在臀部处向前弯腰时。此外,增加扣件区中的刚度可必须增加材料厚度和/或密度,从而增加成本。由于这些原因,在某些情况下扣件区71可被认为太硬了。因此,可能期望在被给予的扣件区71的刚度数量上具有例如9,ΟΟΟΝ/m的上限。
`[0086]同时,赋予扣件区71刚度在一些最小值之上本身不足以令人满意地防止变成盘形。不受理论的束缚,然而,据信成型如上所述的扣紧构件50与扣件区71的有限数量的刚度相组合可出乎意料地互相促进。换句话讲,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以上所述的成型放大了增加扣件区71的刚度对减少或防止变成盘形的效果。因此,据信如果扣件区71具有至少约1,500N/m、或2,500N/m、或3,500N/n、或4,ΟΟΟΝ/m的刚度并且扣紧构件具有本文所识别和描述的一种或多种形状和构造特征,则可有效地和令人满意地减少或避免变成盘形。然而,为了降低穿着者和/或施用者认为扣件区太硬因此可能不舒适的可能性,可能期望使扣件区具有不超过约9000N/m、或7,500N/m、或甚至6,000N/m的刚度。
[0087]再次参见图3和4,扣件区71可在端部区域55中与一个或多个下面的材料层重叠,所述材料层既可有助于扣件区71的刚度,也可在内侧方向上从扣件区71延伸。中间区域57可包括此类下面的材料,并具有其自身的刚度。如果中间区域57被赋予有小于扣件区71的刚度但大于侧片区域56和/或可延展区66的刚度的中间刚度,则这可具有以下优点:承受和抵抗在侧片区域56内部发展的纵向分力,以及防止它们转移到扣件区71,从而降低扣件70变成盘形的可能性,并降低侧片区域56中翘曲/翻转的可能性,基本上不牺牲由能够高度延展的顺滑侧片区域56所提供的穿着者舒适性。因此,例如,中间区域57或其一部分可被赋予有介于约200N/m和约1000N/m之间、或介于约300N/m和约750N/m之间、或甚至介于约400N/m和约600N/m之间的中间刚度。中间区域57或其一部分以及侧片区域56可被赋予任何附加的刚度特征,包括其变化和梯度在内,如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1/895,169中所述。
[0088]扣紧构件可具有由拉伸层压体形成的可延展区66,拉伸层压体已经以例如在美国专利N0.4,834,741和公布的PCT专利申请号W01992/015446和W01992/015444 (它们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更详细描述的方式通过单轴拉伸层压体的包含层压在其中的弹性体材料层64或其一部分的那部分而被活化。此外,可延展区66可包括例如美国公布的专利申请2007/0142815中所描述的聚力部件。参见图7,扣紧构件50a可具有可延展区66,可延展区66包括具有变弹性模量的区域。例如,根据建议,可延展区66可具有相对较高模量区101和相对较低模量区100。高模量区101可被设置在可延展区66的纵向中心处或周围,如图7所示,或者可被设置在其它位置。然而,在图7所示的实例中,相对的高模量区101单位表面积将承受较大比例的横向张力,因此“集中”横向张力朝向扣紧构件的纵向中心。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其结果是,沿着纵向最外边缘68、69作用的应力被减小,同时扣紧构件中的整个横向张力得到保持使得在可降低扣件区变成盘形的可能性的同时所述制品保持良好的贴合性。包括模量不同的区域的其它材料实例描述于例如PCT专利申请W02007/069227和 W02008/084449 中。
[0089]除了相对更容易翘曲/翻转之外,能够高度延展的更顺滑的材料可不太强壮,并具有较差的抗撕裂性。这可成为一个问题,例如,当施用者在端部区域55上用力拉以便将尿布施用到穿着者身上时。如果施用者用足够的横向力用力拉,形成侧片区域56的材料可撕裂,特别是在其中应力集中的位置,例如其中扣紧构件缩短到端部区域和/或扣紧构件构造中的不连续性导致从扣紧构件的相对更顺滑部分突然过渡到扣紧构件的相对较刚硬部分的位置。参见图8,在一个实例中,扣件区71可包括材料补片,当该材料补片被固定到基底上时,其形成补片材料和基底的组合,其刚度比毗邻的单独基底的刚度大。因此,当扣紧构件50a在沿着拉伸方向67在横向张力下受载时,应力可沿着扣件区内侧边缘88集中。此外,如在图8中所示的实例中一样,在扣件70可占据缩短的端部区域的地方,应力可在基底中沿着第一和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69被特别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内侧扣件区拐角处72,73。当制造商通过减小基重来增加形成侧片区域56的选定材料的拉伸性和/或顺滑性时,在第一和/或第二内侧扣件区`拐角72,73处撕裂的可能性可增大。
[0090]为了改善扣紧构件抵抗和/或分散此类应力集中的能力并降低此类撕裂的可能性,制造商可用某种材料或者材料组合形成端部区域55,所述材料或者材料组合至少在横向上或者在几个方向上具有比形成可延展区的材料更大的拉伸强度。作为另一个选项,制造商可将加强层加到端部区域55上以在端部区域55形成层压体部分,其至少在横向上或者在几个方向上具有比形成可延展区的材料更大的拉伸强度。可采用任一种方法来形成强化的端部区域155。(出于本说明书的目的,“强化的”,针对扣紧构件的端部区域,是指至少在横向上具有比形成可延展区的材料更大的拉伸强度的端部区域。
[0091]图9示意性地描绘具有强化的端部区域155的扣紧构件50a的一个实例的简化横向分解横截面。如图9所示,扣紧构件50a可具有在内侧和外侧可延展区边界86、87之间的可延展区66、不可延展的内侧区83和不可延展的端部区域55。扣紧构件50a可被构造成几个层,并可具有可由非织造材料组成的一个或两个表面层62、63以及弹性体材料层64,弹性体材料层64被层压到所述一个或两个表面层62、63上和/或介于所述一个或两个表面层62、63之间,以形成拉伸层压体。用于形成侧片区域56和/或可延展区66的拉伸层压体和弹性体薄膜的合适实例包括共同未决的美国公布的专利申请US2007/0293111中所描述的那些。所述一个或两个表面层62、63沿着拉伸方向67可宽于弹性体材料层64,并可在形成端部区域55和内侧区83的区域中被粘结到一起。内侧区83可由粘结到一起的仅仅两个表面层62、63形成。端部区域55可用具有加强层内侧边缘89的加强层61来增强,从而形成强化的端部区域155。加强层61可与弹性体材料层64以重叠关系被设置在重叠区84中。加强层61的宽度和/或弹性体材料层64的宽度可被调整以便它们的边缘重叠来形成所期望宽度的重叠区84。加强层61可由例如非织造材料形成。与端部区域没有加强层相比,包含加强层61可用来在至少横向上赋予更大的拉伸强度给端部区域55。加强层61可被设置在表面层62、63之间和弹性体材料层下方,如图9所不,或者可被设置在表面层62、63之间和弹性体材料层上方,或者在表面层62、63中的任一个的外表面上。在另一个实例(未示出)中,强化的端部区域155可包括一个层或形成层压体的多个材料层,其与形成侧片区域56的材料分离,在其内侧边缘粘结到形成侧片区域56和/或可延展区66或其组件的毗邻材料的外侧边缘。扣件70可固定到强化的端部区域155的外表面。扣件70和层61、62、63和64可通过任何适用的粘合剂和/或其它粘结层压技术被一起层压到层压体结构中。加强层61和/或强化的端部区域155可由所选择的材料形成以便赋予或有助于赋予期望的刚度量给扣件区71和/或中间区域57,如上所述。
[0092]在图9所示的实例中,可延展区66在宽度上可比弹性体材料层64窄,并且在重叠区84内侧的位置终止,从而提供包括重叠区84在内的相对无弹性的部分,以用于将加强层61锚固到弹性体材料层64并过渡到强化的端部区域。
[0093]再次参见图8和图9,可使加强层61大小合适以在内侧方向上从端部区域55延伸以形成强化的端部区域155,在加强层内侧边缘89处终止在内侧边上。加强层61可具有沿着在第一和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69之间延伸的其内侧边缘89的长度LR和从扣件区外侧边缘75到加强层内侧边缘89的宽度WR。
[0094]为了确保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满意度处于可接受的水平,制造商可希望将扣紧构件50a设计和制造成使得它在材料中因撕裂、分层/分离、结合破裂等造成的任何失效之前将承受特定的横向张力负载。对于可用在尿布上的类型的扣紧构件而言,制造商可要求和设计扣紧构件以当在可延展区中以足以达到介于约5s—1至约40s—1的应变速率的速度拉扯时在失效前承受例如至少18N、24N、30N或甚至34N的横向峰值张力负载。形成侧片区域56的特定材料的最弱位置可为例如沿着其纵向上最短尺寸的位置,即其中材料的最小纵向横截面经受为支撑横向负载所需的应力(没有来自任何强化或加强层的支持)的点。在例如图8和9所示的以及其中拉伸层压体如上所述进行活化的一些实例中,表面层62、63在活化工艺中可在横向上被弱化。因此,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扣紧构件50a的最弱部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是沿着加强层内侧边缘89或沿着例如外侧可延展区边界线87 -在此存在活化弱化的材料和可延展区66的较小纵向尺寸的组合。因此,当具有如图9所示的分层构造的扣紧构件50a的强化的端部区域155具有期望的尺寸时,形成扣紧构件50a的材料在横向负载下失效可能有望发生,通常在接近于强化的端部区域/加强层内侧边缘的位置,而不是扣紧构件上的别的地方。应当理解,加强层61或强化的端部区域155的宽度基本上超过这个理想的尺寸值可危害扣紧构件的延展性,减小可延展区的宽度,或可不能提供所要求的设计强度,并因此增加不必要的材料成本,同时宽度小于这个值可增大在低于预期设计负载的横向负载下失效的可能性。
[0095]因此,在图8和图9所示的实例中,加强层61可被确定尺寸以便具有重叠并固定到重叠区84中的其他层上的附连宽度WR,以及以便其附连的内侧边缘89(并因此,强化的端部区域155的内侧边缘)沿着其中沿着内侧边缘89的附连长度具有长度LR的线延伸,长度LR为接合线51沿着扣紧构件的长度L的约66%至约80%、或约69%至约77%、或甚至约71%至约75%。不受理论的束缚,据信当扣紧构件处在横向张力负载下时,尺寸在这些范围中的一个或多个内的加强层/强化的端部区域理想地承受和/或减小扣件区周围的应力集中,并在使扣紧构件将在小于其预期设计提供的数量的横向负载下将撕裂的可能性最小化和同时使由包括强化的端部区域而引起的材料成本增加最小化之间获得令人满意的平衡。
[0096]强化的端部区域的其它类型和制造方法描述于例如PCT专利申请号W02003/039426 和 W02004/082918 中。
[0097]为了制造具有本文所述特征的扣紧构件,可由合适的组合层压体切割具有图1OA所示形状和尺寸的构件,组合层压体具有图1OB所示的各层。图1OA所示的所有数值是以毫米为单位。(该图未按比例绘制。)在横截面中,示例性的扣紧构件可具有图1OB所示的一般分层构型。可用于切割包括第一表面层62、弹性体材料层64、第二表面层63和加强层61的扣紧耳的层压体组合件可由如下材料形成:
[0098]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芽着制品,所述可芽着制品包括: 从接合线(51)延伸的整体成形的扣紧构件(50a,50b),所述扣紧构件(50a,50b)沿着横向于所述接合线的拉伸方向(67)延伸,并终止在外侧端部(54),其中所述接合线(51)分别连接位于第一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和相对的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9)上的第一和第二纵向最外接合点(52,53),所述第一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具有在所述接合线(51)处开始并在所述外侧端部(54)处终止的第一轮廓,并且所述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9)具有在所述接合线(51)处开始并在所述外侧端部(54)处终止的第二轮廓; 由内侧和外侧可延展区边界(86、87)限定的可延展区(66);和设置在所述可延展区(66)的外侧的扣件区(71),所述扣件区包括扣件(70),并具有第一和第二内侧扣件区拐角(72,73), 所述可穿着制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扣紧构件是能够高度延展的; 所述扣件区具有至少1,500N/m的刚度;并且 所述第一轮廓在所述第一内侧扣件区拐角(72)的内侧的第一交点(77)处与连接所述第一纵向最外接合点(52)和所述第一内侧扣件区拐角(72)的第一线段(76)相交。
2.—种可芽着制品,所述可芽着制品包括: 从接合线(51)延伸的整体成形的扣紧构件(50a,50b),所述扣紧构件(50a,50b)沿着横向于所述接合线的拉伸方向(67)延伸,并在外侧端部(54)处终止,其中所述接合线(51)分别连接第一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和相对的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9)上的第一和第二纵向最外接合点(52,53),所述第一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具有在所述接合线(51)处开始并在所述外侧端部(54)处终止的第一轮`廓,并且所述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9)具有在所述接合线(51)处开始并在所述外侧端部(54)处终止的第二轮廓; 由内侧及外侧可延展区边界(86、87)限定的可延展区(66);和设置在所述可延展区(66)的外侧的扣件区(71),所述扣件区包括扣件(70),并具有第一和第二内侧扣件区拐角(72,73), 所述可穿着制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扣紧构件是能够高度延展的; 所述扣件区具有至少1,500N/m的刚度; 所述扣紧构件具有从所述扣件区(71)的外侧边缘(75)至所述内侧可延展区边界(86)所测量的作用宽度(WA);所述作用宽度由纵向线WO和WlOO限定,并且所述作用宽度可被在所述作用宽度的25%处的纵向线W25、在所述作用宽度的50%处的纵向线W50和在所述作用宽度的75%处的纵向线W75分成四个相等部分;所述扣紧构件具有可分别沿着线W、W25.W50和WlOO测量的长度L0、L25、L50和L100,并且存在以下关系: LO是LlOO的至少25% ; L25是LlOO的至少30% ;和 L50是LlOO的至少50%ο
3.—种可芽着制品,所述可芽着制品包括: 从接合线(51)延伸的整体成形的扣紧构件(50a,50b),所述扣紧构件(50a,50b)沿着横向于所述接合线的拉伸方向(67)延伸,并在外侧端部(54)处终止,其中所述接合线(51)分别连接位于第一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和相对的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9)上的第一和第二纵向最外接合点(52,53),所述第一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具有在所述接合线(51)处开始并在所述外侧端部(54)处终止的第一轮廓,并且所述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9)具有在所述接合线(51)处开始并在所述外侧端部(54)终止的第二轮廓; 由内侧及外侧可延展区边界(86、87)限定的可延展区(66);和设置在所述可延展区(66)的外侧的扣件区(71),所述扣件区包括扣件(70),并具有第一和第二内侧扣件区拐角(72,73), 所述可穿着制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扣紧构件是能够高度延展的; 所述扣件区具有至少1,500N/m的刚度; 所述扣紧构件具有从所述扣件区(71)的外侧边缘(75)至所述内侧可延展区边界线(86)所测量的作用宽度(WA);所述作用宽度由纵向线WO和WlOO限定,并且所述作用宽度可被在所述作用宽度的25%处的纵向线W25、在所述作用宽度的50%处的纵向线W50和在所述作用宽度的75%处的纵向线W75分成四个相等部分;并且 所述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69)中的至少一个限定线W25和W50之间的拐点(94)。
4.一种可芽着制品,所述可芽着制品包括: 从接合线(51)延伸的整体成形的扣紧构件(50a,50b),所述扣紧构件(50a,50b)沿着横向于所述接合线的拉伸方向(67)延伸,并在外侧端部(54)处终止,其中所述接合线(51)分别连接位于第一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和相对的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9)上的第一和第二纵向最外接合点(52,53),所述第一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8)具有在所述接合线(51)处开始并在所述外侧端部(54)处终止的第一轮廓,并且所述第二纵向最外横向边缘(69)具有在所述接合线(51)处开始并在所述外侧端部(54)处终止的第二轮廓; 由内侧及外侧可延展区边界(86、87)限定的可延展区(66); 设置在所述可延展区(66)的外侧的扣件区(71),所述扣件区包括扣件(70),并具有第一和第二内侧扣件区拐角(72,73), 所述可穿着制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扣紧构件是能够高度延展的; 所述扣件区具有至少1,500N/m的刚度; 设置在所述可延展区(66)的外侧的强化的端部区域(155),所述强化的端部区域(155)具有内侧长度(LR);和 所述内侧长度(LR)处在所述扣紧构件长度(L)的66%至80%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2、3或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可穿着制品,其中所述第一轮廓在所述第一内侧扣件区拐角(72)的内侧的第一交点(77)处与连接所述第一纵向最外接合点(52)和所述第一内侧扣件区拐角(72)的第一线段(76)相交。
6.如权利要求1、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着制品,其中所述扣紧构件具有从所述扣件区(71)的外侧边缘(75)至所述内侧可延展区边界(86)所测量的作用宽度(WA);所述作用宽度由纵向线WO和WlOO限定,并且所述作用宽度可被在所述作用宽度的25%处的纵向线W25、在所述作用宽度的50%处的纵向线W50和在所述作用宽度的75%处的纵向线W75分成四个相等部分;所述扣紧构件具有可分别沿着线WO、W25、W50和WlOO测量的长度L0、L25、L50和L100,并且存在以下关系: LO是LlOO的至少25% ; L25是LlOO的至少30% ;并且 L50是LlOO的至少50%ο
7.如权利要求1、2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着制品,其中所述扣紧构件具有从所述扣件区(71)的外侧边缘(75)至所述内侧可延展区边界线(86)所测量的作用宽度(WA);所述作用宽度由纵向线WO和WlOO限定,并且所述作用宽度可被在所述作用宽度的25%处的纵向线W25、在所述作用宽度的50%处的纵向线W50和在所述作用宽度的75%处的纵向线W75分成四个相等部分;并且所述纵向最外横向边缘出8、69)中的至少一个限定在线W25和W50之间的拐点(94)。
8.如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着制品,所述可穿着制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可延展区(66)的外侧的强化的端部区域(155),所述强化的端部区域(155)具有内侧长度(LR),其中所述内侧长度(LR)在所述扣紧构件长度(L)的66%至80%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2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芽着制品,其中存在以下关系: LO落在LlOO的25%和65%之间; L25落在LlOO的30%和60%之间;并且 L50落在LlOO的·50%和100%之间。
【文档编号】A61F13/56GK103816009SQ201410050241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4日
【发明者】M.J.克兰, M.I.劳森, A.E.马库拉, J.T.雷切克, O.A.鲁伊兹 申请人:宝洁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