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96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鱼腥草12、黑种草子10、橘核10、太子参12、合欢花12、百合10、荆芥8、石斛8、蒲公英10、薤白6、络石藤8、柏子仁8、牛膝9、僵蚕12、五味子9、桑枝10、川楝子8、羌活8。本发明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疗程短,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能有效治愈脑中风且不易复发,总有效率达98%。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脑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中风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有关资料统计,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已成为这类疾病的高发地区,西医多采用溶栓疗法和抗凝疗法等治疗手段,这些方法有一定疗效,但却存在着疗效弱、见效慢、疗期长等缺点,而且还可引起皮下出血、胃肠道出血、脑出血等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治疗脑中风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疗效确切,疗程短,病情不易复发且无毒副作用。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0006]鱼腥草12、黑种草子10、橘核10、太子参12、合欢花12、百合10、荆芥8、石斛8、蒲公英10、薤白6、络石藤8、柏子仁8、牛膝9、僵蚕12、五味子9、桑枝10、川楝子8、芜;活8。
[0007]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0008]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0009]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0010]黑种草子:甘、辛,温。功效与主治:补肾健脑,通经,通乳,利尿。用于耳鸣健忘,经闭乳少,热淋,石淋。
[0011]橘核:苦,平。归肝、肾经。功效与主治:理气,散结,止痛。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
[0012]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功效与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0013]合欢花:甘,平。归心、肝经。功效与主治:解郁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
[0014]百合:甘,寒。归心、肺经。功效与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0015]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功效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0016]石斛:甘,微寒。归胃、肾经。功效与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0017]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0018]薤白: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功效与主治: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
[0019]络石藤:苦,微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0020]柏子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功效与主治:养心安神,止汗,润肠。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
[0021]牛膝:苦、酸,平。归肝、肾经。功效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癥瘕,肝阳眩晕。
[0022]僵蚕:咸、辛,平。归肝、肺 、胃经。功效与主治: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0023]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功效与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0024]桑枝:微苦,平。归肝经。功效与主治: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0025]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功效与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0026]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效与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00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疗程短,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能有效治愈脑中风且不易复发,总有效率达98%。
[0028]以下结合临床试验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9]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40-75岁的脑中风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其平均年龄为59岁。
[0030]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湿痰阻络型患者。症见肌肤麻木,或伴痛觉减退,四肢困重,头重如裹,不欲饮食,舌胖苔白腻,脉滑缓;或肌肤麻木,神疲乏力,面白少华,舌质淡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涩。
[0031]3、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每天分两次饭后口服,7天为一疗程。
[0032]4、疗效评定标准:
[0033]痊愈:中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查体无感觉障碍;
[0034]好转:中风临床症状改善或缓解,但身体仍有不适感;
[0035]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0036]5、治疗结果:在临床使用本发明药物,服药的50例患者,服药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服药4个疗程后,38人痊愈,11人好转,总有效率为98%。【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0037]配比(单位:重量份)
[0038]鱼腥草12、黑种草子10、橘核10、太子参12、合欢花12、百合10、荆芥8、石斛8、蒲公英10、薤白6、络石藤8、桕子仁8、牛膝9、僵蚕12、五味子9、桑枝10、川楝子8、芜;活8。
[0039]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脑中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鱼腥草.12、黑种草子10、橘核10、太子参12、合欢花12、百合10、荆芥8、石斛8、蒲公英10、薤白6、络石藤8、柏子仁8、 牛膝9、僵蚕12、五味子9、桑枝10、川楝子8、芜;活8。
【文档编号】A61K36/8984GK104027595SQ201410232641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8日
【发明者】张自英, 于恒峰 申请人:于恒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