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治疗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31527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保健治疗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布了保健治疗机,支撑板上开有由多个圆形孔连接而成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多个振动管,安装孔内设置有支撑层,还包括多个弹力块,多个均匀分布在支撑层与安装孔内壁之间;振动管包括壳体以及环绕在壳体外壁的按摩层,行走轴承内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同为扇形的活动偏心轮和两个固定偏心轮,活动偏心轮设置在两个固定偏心轮之间。在振动管产生上下振幅的振动波时,支撑层采用弹性金属片制成,支撑层受力将弹力块压缩变形,以缓冲振动波造成的冲击力,并且弹力块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回复形状,可持续缓冲振动管的不间断冲击,减小振动管与支撑板之间的磨损,提高治疗仪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仪,具体是指保健治疗机。 保健治疗机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随着人类老龄化的进程,年纪较大的人群都会有深刻的体会,人一过 五十岁就会经常感到心神疲备,精力不足。除去每天的上班工作时间,闲在家中一天到晚都 会感到腰酸背痛,肌肉僵硬,尤其是一到晚上更是无法入睡,通常的手段是服用一定剂量的 活血化瘀、松筋止痛的消炎药物以此缓解症状,但是是药三分毒,多数人会直接采用手工推 拿按摩的方式,根据推拿按摩和人体经络穴位原理,对人体背部以及颈部有关穴位区域的 规律性按压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整个内分泌系统,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目前市面 上的治疗仪也是基于此项振动功能来对人体局部进行按摩,达到按摩穴位的目的;但是此 类治疗设备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大体是以点振动或是有限的局部振动治疗为主,震动虽 大,但是其振幅不可调,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并且支架作为振动管的支撑主体,在振 动管的长时间振动工作,振动管与支架的连接部分会形成较大的磨损,大大的降低了保健 治疗仪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保健治疗机,减小振动管与支撑部件之间的相互撞击磨 损,保证治疗仪的使用时间。
[0004]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保健治疗机,包括中心轴以及包裹在中心轴外圆周且其表面设有与手型相配的握痕的 受力杆,还包括两个半圆形的支撑板,中心轴的两端贯穿两个支撑板的弧顶部分,支撑板上 开有由多个圆形孔连接而成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多个振动管,安装孔的侧边安装有 限位块,在中心轴的端部还安装有优弧挡块,支撑板与中心轴上做相对运动时,限位块与优 弧挡块接触;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支撑层,还包括多个弹力块,多个所述均匀分布在支撑层 与安装孔内壁之间;所述振动管包括壳体以及环绕在壳体外壁的按摩层,在所述壳体一侧 内壁上安装有行走轴承,行走轴承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同为扇形的活动偏心 轮和两个固定偏心轮,活动偏心轮设置在两个固定偏心轮之间,在固定偏心轮的端部上设 置有挡销,所述活动偏心轮转动设置在转轴上,且在活动偏心轮的端部上安装有限位块,所 述挡销位于所述限位块做圆周运动的轨迹上;还包括置于壳体内部的支撑座和电机,转轴 一端贯穿支撑座与电机输出端连接,在支撑座内开有环形凹槽,橡胶圈固定在环形凹槽内 且凸出于环形凹槽的上表面。本发明工作时,将振动管放置在安装孔内,当振动管启动工 作后,使用者手持受力杆将振动管移动至病灶区域,通过振动管的持续的变幅振动对病灶 区域的穴位进行按摩治疗;使用过程中,受力杆随中心轴一起转动,受力杆上的与手型相匹 配的握痕方便使用者的拾取操作,通过中心轴的转动,支撑板可实现一定角度的自由翻转, 支撑板上安装有限位块,中心轴上安装有优弧挡块,优弧挡块与限位块配合,使得使用者在 背部等大区域振动按摩时可倾斜向上或是倾斜向下施力,减小在长时间按摩时使用者的负 荷,使得按摩操作更加省力;为减小现有的振动管与支撑部件之间的磨损,在安装孔中内设 置有支撑层,支撑层与安装孔内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力块,振动管的置于安装 孔内后,支撑层直接与振动管的外壁接触,在振动管产生上下振幅的振动波时,支撑层采用 弹性金属片制成,支撑层受力将弹力块压缩变形,以缓冲振动波造成的冲击力,并且弹力块 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回复形状,可持续缓冲振动管的不间断冲击,减小振动管与支撑板之间 的磨损,提高治疗仪的使用寿命。
[0005] 本发明作为对现有的保健治疗仪的改进,在对人体的发生病况的背部或是颈部等 区域进行保健治疗时,壳体外壁的按摩层与背部接触,电机驱动转轴旋转,活动偏心轮与固 定偏心轮在转轴的带动下进行自由旋转,通过不断地改变偏心距来实现壳体的多幅度振 动,以此来达到振动按摩穴位的目的;本发明工作时,电机带动转轴顺时针旋转,活动偏心 轮与固定偏心轮的静偏心距相减,从而产生小振幅,即当活动偏心轮与固定偏心轮同时到 达最低点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整个壳体与人体病灶区域接触,按摩层开始进行穴位的按 摩;转轴逆时针旋转时,活动偏心轮与固定偏心轮的静偏心距相加,进而产生大振幅,即当 活动偏心轮与固定偏心轮同时达到最高点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整个壳体脱离人体病灶 区域,按摩层停止按摩;在不改变活动偏心轮与固定偏心轮质量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转轴的 旋转方向就可达到改变静偏心距的目的,进而实现壳体的工作振幅的调节,解决了传统的 保健仪单一的振动幅度以及不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保健治疗仪使用过程中,转轴的不断转动很容易造成自身与其他连接部件的磨损, 且转轴容易发生径向的跳动;本发明的转轴一端转动设置在行走轴承内,另一侧贯穿支撑 座与电机输出端连接,在支撑座内橡胶垫突出于环形凹槽的上表面与转轴端部接触,橡胶 垫通过发生一定的形变来减缓转轴产生的径向跳动,保证转轴的稳定运行,以提高治疗仪 的治疗效率。
[0006] 多个所述弹力块间隔在支撑层与安装孔内壁之间,且间隔距离为0· 5~1 cm。弹力 块在受力时会被压缩,即产生一定的形变,但相邻的两个弹力块之间在产生形变后会相互 接触,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将相邻的两个弹力块间隔一大段距离,以保证两个弹力块发生充 分的形变而不相互影响,但 申请人:发现,将间隔距离设置在〇. 5~1 cm范围内,两个相邻的弹 力块在形变后两者的端部会相互接触,但此类接触并非紧靠的两个弹力块发生形变后产生 的紧密接触,在弹力块回复时,相互接触的部分会相互挤压成产生一个相互作用力,该相互 作用力能使弹力块主体加快回复原状,适用于高频振幅按摩。
[0007] 所述按摩层包括粘接在壳体外壁的按摩腔体以及多个均匀分布在按摩腔体内部 的滚珠。按摩层直接与使用者的背部或是颈部等患病区域直接接触,按摩腔体可设为各种 外形与病灶区域相匹配的外形,并且按摩腔体粘接在壳体的外壁,可随时实现快速更换或 是安装;多个均匀分布在按摩腔体内的滚珠可直接作用病灶区域中的穴位处,配合壳体的 振动功能,可有效提1?治疗效果。
[0008] 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一侧固定在支撑座内,在套管内壁上开有多头螺纹且与 转轴的端部外壁接触,所述套管的另一侧通过密封盖固定在转轴的外壁上。在长时间使用 过后,会对转轴注入润滑油,减小摩擦的同时降低转轴的温度,设置在密封盖与转轴之间的 薄壁套管的外表面上设有多头螺纹,转轴转动时会带动套管转动,套管的旋转方向为支撑 座的内侧,这使得即将外漏的润滑油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力,迫使润滑油向支撑座内侧运 动,最后将支撑座内溅洒到转轴上和密封间隙中的润滑油推回支撑座内,避免润滑油的泄 漏而导致转轴温度持续升高,并且密封盖将套管的端部固定,防止转轴端部在径向跳动时 与套管的端部发生碰撞而致使套管受损,在提高转轴与套管的稳定性的同时,延长本发明 的使用寿命。
[0009] 所述弹力块为橡胶材质,且弹力块的形状为椭圆形、圆弧形或是波浪形。为进一步 增强减震效果,将弹力块设为椭圆状、圆弧形或是波浪形,可增加弹力块在振动时的弹性形 变量,并且橡胶材质的弹力块具有的形变能力,不会对振动管产生磨损,进而提高保健治疗 仪的适用时间。
[001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 本发明,支撑层直接与振动管的外壁接触,在振动管产生上下振幅的振动波时,支撑 层采用弹性金属片制成,支撑层受力将弹力块压缩变形,以缓冲振动波造成的冲击力,并且 弹力块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回复形状,可持续缓冲振动管的不间断冲击,减小振动管与支撑 板之间的磨损,提高治疗仪的使用寿命; 2、 本发明,两个相邻的弹力块在形变后两者的端部会相互接触,但此类接触并非紧靠 的两个弹力块发生形变后产生的紧密接触,在弹力块回复时,相互接触的部分会相互挤压 成产生一个相互作用力,该相互作用力能使弹力块主体加快回复原状,适用于高频振幅按 摩; 3、 本发明,在优弧挡块的两端面上安装有橡胶垫,减小限位块与优弧挡块之间的撞击 磨损的同时,消除碰撞发出的噪音,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轴振幅减小的示意图; 图6为转轴振幅增大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受力杆、2_支撑板、3-安装孔、4-限位块、5-中心轴、6-优弧挡块、7-支撑层、8-弹力 块、9-橡胶垫、10-壳体、11-按摩层、12-滚珠、13-转轴、14-行走轴承、15-橡胶圈、16-固定 偏心轮、17-挡销、18-固定偏心轮、19-活动偏心轮、20-电机、21-支撑座、22-套管、23-密 封盖、24-电机输出端、25-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3]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中心轴5以及包裹在中心轴5外圆周且其表面设有 与手型相配的握痕的受力杆1,还包括两个半圆形的支撑板2,中心轴5的两端贯穿两个支 撑板2的弧顶部分,支撑板2上开有由多个圆形孔连接而成的安装孔3,安装孔3内安装有 多个振动管9,安装孔3的侧边安装有限位块4,在中心轴5的端部还安装有优弧挡块6,支 撑板2与中心轴5上做相对运动时,限位块4与优弧挡块6接触;所述安装孔3内设置有支 撑层7,还包括多个弹力块8,多个所述均匀分布在支撑层7与安装孔3内壁之间;所述振动 管9包括壳体10以及环绕在壳体10外壁的按摩层11,在所述壳体10 -侧内壁上安装有 行走轴承14,行走轴承14内设置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上安装有同为扇形的活动偏心轮 18和两个固定偏心轮16、19,活动偏心轮18设置在两个固定偏心轮16、19之间,在固定偏 心轮16的端部上设置有挡销17,所述活动偏心轮18转动设置在转轴13上,且在活动偏心 轮18的端部上安装有限位块25,所述挡销17位于所述限位块25做圆周运动的轨迹上;还 包括置于壳体10内部的支撑座21和电机20,转轴13 -端贯穿支撑座21与电机输出端24 连接,在支撑座21内开有环形凹槽,橡胶圈15固定在环形凹槽内且凸出于环形凹槽的上表 面。本发明工作时,将振动管放置在安装孔3内,当振动管启动工作后,使用者手持受力杆 1将振动管移动至病灶区域,通过振动管的持续的变幅振动对病灶区域的穴位进行按摩治 疗;使用过程中,受力杆1随中心轴5 -起转动,受力杆1上的与手型相匹配的握痕方便使 用者的拾取操作,通过中心轴5的转动,支撑板2可实现一定角度的自由翻转,支撑板2上 安装有限位块4,中心轴5上安装有优弧挡块6,优弧挡块6与限位块4配合,使得使用者在 背部等大区域振动按摩时可倾斜向上或是倾斜向下施力,减小在长时间按摩时使用者的负 荷,使得按摩操作更加省力; 为减小现有的振动管与支撑部件之间的磨损,在安装孔3中内设置有支撑层7,支撑层 7与安装孔3内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力块8,振动管的置于安装孔3内后,支撑 层7直接与振动管的外壁接触,在振动管产生上下振幅的振动波时,支撑层7采用弹性金属 片制成,支撑层7受力将弹力块8压缩变形,以缓冲振动波造成的冲击力,并且弹力块8可 在短时间内快速回复形状,可持续缓冲振动管的不间断冲击,减小振动管与支撑板2之间 的磨损,提高治疗仪的使用寿命。
[0014] 本发明作为对现有的保健治疗仪的改进,在对人体的发生病况的背部或是颈部等 区域进行保健治疗时,壳体10外壁的按摩层11与背部接触,电机20驱动转轴13旋转,活 动偏心轮18与固定偏心轮16在转轴13的带动下进行自由旋转,通过不断地改变偏心距来 实现壳体10的多幅度振动,以此来达到振动按摩穴位的目的;本发明工作时,电机20带动 转轴13顺时针旋转,活动偏心轮18与固定偏心轮16的静偏心距相减,从而产生小振幅,即 当活动偏心轮18与固定偏心轮16同时到达最低点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整个壳体10与 人体病灶区域接触,按摩层开始进行穴位的按摩;转轴13逆时针旋转时,活动偏心轮18与 固定偏心轮16的静偏心距相加,进而产生大振幅,即当活动偏心轮18与固定偏心轮16同 时达到最高点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整个壳体10脱离人体病灶区域,按摩层停止按摩;在 不改变活动偏心轮18与固定偏心轮16质量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转轴13的旋转方向就可达 到改变静偏心距的目的,进而实现壳体10的工作振幅的调节,解决了传统的保健仪单一的 振动幅度以及不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保健治疗仪使用过程中,转轴13的不断转动很容易造成自身与其他连接部件的磨 损,且转轴13容易发生径向的跳动;本发明的转轴13-端转动设置在行走轴承14内,另一 侧贯穿支撑座12与电机输出端15连接,在支撑座12内橡胶垫突出于环形凹槽的上表面与 转轴13端部接触,橡胶垫通过发生一定的形变来减缓转轴13产生的径向跳动,保证转轴13 的稳定运行,以提1?治疗仪的治疗效率。
[0015] 其中,多个所述弹力块8间隔在支撑层7与安装孔3内壁之间,且间隔距离为 0· 5~1 cm。弹力块8在受力时会被压缩,即产生一定的形变,但相邻的两个弹力块8之间在 产生形变后会相互接触,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将相邻的两个弹力块8间隔一大段距离,以保 证两个弹力块8发生充分的形变而不相互影响,但 申请人:发现,将间隔距离设置在0. 5~1 cm 范围内,两个相邻的弹力块8在形变后两者的端部会相互接触,但此类接触并非紧靠的两 个弹力块8发生形变后产生的紧密接触,在弹力块8回复时,相互接触的部分会相互挤压成 产生一个相互作用力,该相互作用力能使弹力块8主体加快回复原状,适用于高频振幅按 摩。
[0016]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按摩层包括粘接在壳体10外壁 的按摩腔体11以及多个均匀分布在按摩腔体11内部的滚珠12。按摩层直接与使用者的背 部或是颈部等患病区域直接接触,按摩腔体11可设为各种外形与病灶区域相匹配的外形, 并且按摩腔体11粘接在壳体10的外壁,可随时实现快速更换或是安装;多个均匀分布在按 摩腔体11内的滚珠12可直接作用病灶区域中的穴位处,配合壳体10的振动功能,可有效 提1?治疗效果。
[0017] 还包括套管22,所述套管22的一侧固定在支撑座21内,在套管22内壁上开有多 头螺纹且与转轴13的端部外壁接触,所述套管22的另一侧通过密封盖23固定在转轴13 的外壁上。在长时间使用过后,会对转轴13注入润滑油,减小摩擦的同时降低转轴13的温 度,设置在密封盖23与转轴13之间的薄壁套管22的外表面上设有多头螺纹,转轴13转动 时会带动套管22转动,套管22的旋转方向为支撑座21的内侧,这使得即将外漏的润滑油 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力,迫使润滑油向支撑座21内侧运动,最后将支撑座21内溅洒到转轴 13上和密封间隙中的润滑油推回支撑座21内,避免润滑油的泄漏而导致转轴13温度持续 升高,并且密封盖23将套管22的端部固定,防止转轴13端部在径向跳动时与套管22的端 部发生碰撞而致使套管22受损,在提高转轴13与套管22的稳定性的同时,延长本发明的 使用寿命。
[0018]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弹力块8为橡胶材质,且弹力块的形 状为椭圆形、圆弧形或是波浪形。为进一步增强减震效果,将弹力块8设为椭圆状、圆弧形 或是波浪形,可增加弹力块8在振动时的弹性形变量,并且橡胶材质的弹力块8具有的形变 能力,不会对振动管产生磨损,进而提高保健治疗仪的适用时间。
[001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 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保健治疗机,包括中心轴(5)以及包裹在中心轴(5)外圆周且其表面设有与手型相 配的握痕的受力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半圆形的支撑板(2),中心轴(5)的两端贯 穿两个支撑板(2)的弧顶部分,支撑板(2)上开有由多个圆形孔连接而成的安装孔(3),安 装孔(3 )内安装有多个振动管(9 ),安装孔(3 )的侧边安装有限位块(4),在中心轴(5 )的端 部还安装有优弧挡块(6),支撑板(2)与中心轴(5)上做相对运动时,限位块(4)与优弧挡块 (6) 接触;所述安装孔(3)内设置有支撑层(7),还包括多个弹力块(8),多个所述均匀分布 在支撑层(7)与安装孔(3)内壁之间;所述振动管(9)包括壳体(10)以及环绕在壳体(10) 外壁的按摩层(11),在所述壳体(10)-侧内壁上安装有行走轴承(14),行走轴承(14)内 设置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上安装有同为扇形的活动偏心轮(18)和两个固定偏心轮 (16)、(19),活动偏心轮(18)设置在两个固定偏心轮(16)、(19)之间,在固定偏心轮(16) 的端部上设置有挡销(17),所述活动偏心轮(18)转动设置在转轴(13)上,且在活动偏心轮 (18)的端部上安装有限位块(25),所述挡销(17)位于所述限位块(25)做圆周运动的轨迹 上;还包括置于壳体(10 )内部的支撑座(21)和电机(20 ),转轴(13 ) -端贯穿支撑座(21) 与电机输出端(24)连接,在支撑座(21)内开有环形凹槽,橡胶圈(15)固定在环形凹槽内且 凸出于环形凹槽的上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治疗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弹力块(8)间隔在支撑层 (7) 与安装孔(3)内壁之间,且间隔距离为0. 5~1 c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治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层包括粘接在壳体(10) 外壁的按摩腔体(11)以及多个均匀分布在按摩腔体(11)内部的滚珠(1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治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21),所述套管(22) 的一侧固定在支撑座(21)内,在套管(21)内壁上开有多头螺纹且与转轴(13)的端部外壁 接触,所述套管(13)的另一侧通过密封盖(23)固定在转轴(13)的外壁上。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健治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12)为橡胶材质,且滚珠 的形状为椭圆形、圆弧形或是波浪形。
【文档编号】A61H23/02GK104116624SQ201410362900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张文 申请人:成都千里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