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300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包括气囊袋和位于气囊袋内的气囊,所述的气囊袋包括上端气囊袋和与上端气囊袋重叠连接的下端气囊袋,所述的上端气囊袋的未重叠端设置有收紧装置,所述的上端气囊袋和下端气囊袋重叠端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袋身连接装置和袋口连接装置,所述的上端气囊袋和下端气囊袋上均设置有按压状况观察孔,所述的袋身连接装置分别位于下端气囊袋的内壁和上端气囊袋的外壁上,其可对肢体按压状况进行观察、肢体按压治疗全面且对肢体进行按压时不易滑动。
【专利说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 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 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 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由于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的肢体气囊上有 很多气囊,气囊位于气囊袋内,为了便于对将各气囊有序的排列,使气囊不会移位,在气囊 袋上设置多个气囊腔,气囊腔之间通过压线对气囊腔进行隔离,一个气囊腔内设置一个气 囊,即可保证气囊不会移位影响使用,如图4所示的结构。但是,气囊在反复充放气过程中, 相邻两个气囊之间有间隙,即气囊无法对压线对应的肢体部位进行按压,使得该部位无法 得到治疗,使得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覆盖的人体部位无法得到全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气囊 对患处进行按压,气压过大或者按压时间过久易使被按压部位的血液流通不畅,即人体的 该部位颜色会发生变化,但是,现有的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整个将患处包住,气囊袋很厚实, 过度按压或者按压时间过长也不会被发现,极易带来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气囊袋的材质 有一定光滑度,以便于将肢体套于气囊袋内,在对气囊进行反复充气时,气囊袋易滑动,影 响治疗操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肢体按压状况进行观察、肢体按压治 疗全面且对肢体进行按压时不易滑动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
[0004]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包括气囊袋和位于气囊袋内的气囊,所述的气囊袋包 括上端气囊袋和与上端气囊袋重叠连接的下端气囊袋,所述的上端气囊袋的未重叠端设置 有收紧装置,所述的上端气囊袋和下端气囊袋重叠端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所述的连接装置 包括袋身连接装置和袋口连接装置,所述的上端气囊袋和下端气囊袋上均设置有按压状况 观察孔,所述的袋身连接装置分别位于下端气囊袋的内壁和上端气囊袋的外壁上。本发明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其一、在气囊袋的连接方式上做了改进,使气囊袋为可拆卸 式结构,相互连接时一端为重叠连接;其二、在上端气囊袋上设置收紧装置,从上部对气囊 袋进行固定,避免反复充放气时气囊袋滑落;其三、在上端气囊袋和下端气囊袋上均设置按 压状况观察孔,对肢体的按压状况进行观察,避免过压。在本发明中,将将气囊袋设置为上 下可拆分的上端气囊袋和下端气囊袋,且上端气囊袋和下端气囊袋在连接时有一部分的重 叠,使得气囊有一部份的重叠,即气囊之间无间隙,保证对肢体的按方位按压治疗。利用可 视窗对气囊按压部位的肢体皮肤颜色进行观察,若出现泛红或泛青的状况,则减压或停止 加压,避免过度按压的状况,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上端气囊袋和下端气囊袋在重叠连接 时,下端气囊袋的袋身连接装置与上端气囊袋的袋口连接装置相配合,对气囊进行初步固 定;上端气囊袋的袋身连接装置与下端气囊袋的袋口连接装置相配合,对气囊袋进行加固 连接;采用二次连接方式,保证上端气囊袋和下端气囊袋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上端气囊袋的 上端即设置有收紧装置的一端,在使用时,其位于肢体的上端。采用改结构的连接方式,使 得上端气囊袋的重叠端位于下端气囊袋的重叠端内,即上端气囊袋的上端至重叠端逐渐减 小,即保证与肢体的变化情况大致相同,即保证在对肢体进行按压时,气囊袋与肢体的服帖 度。由于每个人的肢体大小不一,即气囊袋的大小不一,采用收紧装置对气囊袋进行固定, 避免气囊袋下滑。
[0005]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端气囊袋的袋身连接装置和袋口连接装置之间的距离等于下 端气囊袋的袋身连接装置和袋口连接装置之间的距离。上端气囊袋和下端气囊袋在重叠连 接时,下端气囊袋的袋身连接装置与上端气囊袋的袋口连接装置相配合,上端气囊袋的袋 身连接装置与下端气囊袋的袋口连接装置相配合,上端气囊袋的袋身连接装置和袋口连接 装置之间的距离等于下端气囊袋的袋身连接装置和袋口连接装置之间的距离,使得在连接 时,可以保证上端气囊袋与下端气囊袋的平整性。若两者距离不一致,使得上端气囊袋或下 端气囊袋有一定的褶皱,气囊在按压时,褶皱会造成患者的按压处不舒服,影响使用。
[0006] 作为优选,所述的收紧装置为松紧带。采用松紧带对气囊袋进行加固,其经济便宜 且便于操作,直接将肢体套于松紧带内即可。
[0007] 作为优选,所述的按压状况观察孔的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且大于0. 25平方厘米。 通过按压状况观察孔对患处的情况进行观测,其直接有效且准确。按压状况观察孔的孔过 大时,既不能达到对患处的全方位治疗,也使得气囊在对患处进行按压时,气囊袋对皮肤挤 压效果明显,即皮肤向按压状况观察孔内凸起,使得按压状况观察孔边缘的皮肤易变红,影 响判断。当按压状况观察孔过小时,虽然气囊在对患处进行按压时,气囊袋对皮肤挤压效果 不明显,但其不易对人体皮肤进行判断。实验证明,当按压状况观察孔的面积小于1平方厘 米时,既便于医务人员进行观察,其按压状况观察孔对应皮肤的挤压效果也不明显,对治疗 的效果影响也小。综合效果,所述的按压状况观察孔的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且大于0. 25平 方厘米。
[0008] 作为优选,所述的按压状况观察孔位于上端气囊袋和下端气囊袋的未重叠部分。 按压状况观察孔设置于上端气囊袋和下端气囊袋的重叠部分时,按压状况观察孔需重叠才 能实现对肢体颜色的观察,且重叠部分会对该处皮肤进行二次按压,将按压状况观察孔设 于该处,会对判断产生影响。即为了减少判断误差,按压状况观察孔位于上端气囊袋和下端 气囊袋的未重叠部分。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装置为拉链。采用拉链的连接方式,其便于操作,只需拉动 即可实现两者的连接,非常方便。
[0010]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气囊袋的下端气囊袋和上端气囊袋设为重叠连接的方式,保证气囊有一部 分的重叠,即可对肢体进行全面按压。
[0011] 2、本发明的下端气囊袋和上端气囊袋上均设置有按压状况观察孔,便于对肢体的 按压状况进行观察,避免过压,减少医疗事故。
[0012] 3、本发明的上端气囊袋上设置有收紧装置,对气囊袋进行加固,避免气囊袋在加 压过程中滑落,便于操作。
[0013] 4、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下端气囊袋的剖视图。
[0016] 图3是上端气囊袋的剖视图。
[0017] 图4是现有的气囊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下端气囊袋;2、上端气囊袋;3、连接装置; 31、袋口连接装置;32、袋身连接装置;4、按压状况观察孔;5、收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不限于此。
[0020] 实施例1 :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包括气囊袋和位于气囊 袋内的气囊,所述的气囊袋包括上端气囊袋2和与上端气囊袋2重叠连接的下端气囊袋1, 所述的上端气囊袋2的未重叠端设置有收紧装置5,所述的上端气囊袋2和下端气囊袋1重 叠端通过连接装置3相连,所述的连接装置3包括袋身连接装置32和袋口连接装置31,所 述的上端气囊袋2和下端气囊袋1上均设置有按压状况观察孔4,所述的袋身连接装置32 分别位于下端气囊袋1的内壁和上端气囊袋2的外壁上。
[0021] 实施例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为了保证上端气囊袋2 和下端气囊袋1的平整性,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即所述的上端气囊袋2 的袋身连接装置32和袋口连接装置31之间的距离等于下端气囊袋1的袋身连接装置32 和袋口连接装置31之间的距离。
[0022] 实施例3 :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为了便于观察且提高对 肢体皮肤状况判断的准确性,所述的按压状况观察孔4的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且大于0. 25 平方厘米。
[0023] 为了便于操作,所述的收紧装置5为松紧带。
[0024] 实施例4 :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为了减少判断误差,所述 的按压状况观察孔4位于上端气囊袋2和下端气囊袋1的未重叠部分。
[0025] 为了便于操作,所述的连接装置3为拉链。
[0026]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权利要求】
1.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包括气囊袋和位于气囊袋内的气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气囊袋包括上端气囊袋(2)和与上端气囊袋(2)重叠连接的下端气囊袋(1),所述的 上端气囊袋(2)的未重叠端设置有收紧装置(5),所述的上端气囊袋(2)和下端气囊袋(1) 重叠端通过连接装置(3 )相连,所述的连接装置(3 )包括袋身连接装置(32 )和袋口连接装 置(31),所述的上端气囊袋(2)和下端气囊袋(1)上均设置有按压状况观察孔(4),所述的 袋身连接装置(32)分别位于下端气囊袋(1)的内壁和上端气囊袋(2)的外壁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气 囊袋(2)的袋身连接装置(32)和袋口连接装置(31)之间的距离等于下端气囊袋(1)的袋 身连接装置(32 )和袋口连接装置(31)之间的距离。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紧装 置(5)为松紧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状 况观察孔(4)的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且大于0. 25平方厘米。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状 况观察孔(4)位于上端气囊袋(2)和下端气囊袋(1)的未重叠部分。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 置(3)为拉链。
【文档编号】A61H23/04GK104116627SQ201410363481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张文 申请人:成都千里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