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5751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熬制而成,所述组分A由生地、水牛角粉、金银花、黄连和黄芩制成,所述组分B由麦冬、黄柏、山栀和甘草制成,所述组分C由大蒜、桑叶、土豆皮、氯化钠、冰片以及香油制成。本发明是由多种凉性中药与其它药材配伍并经独特工艺熬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镇痛、拔毒、消炎、活血、散结通络、化瘀、保护皮肤黏膜、促进肌肉再生的功能,且无副作用,药到病除、疗效显著,能及时消除患者病痛,还患者完美如初的肌肤。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用到的药品,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烧伤一般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或者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能伤及其它的组织,也有将热液、蒸汽所致之热力损伤称之为烫伤,火焰,电流等引起者称之为烧伤。小面积烧伤仅引起皮肤和(或)黏膜组织或相应的深层组织的损伤。但较大面积的烧伤,可引起机体的各个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代谢和形态变化,使伤员全身出现严重的反应和内脏损害,发生休克、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很高。烧伤创面的愈合及治疗过程复杂,时间较长。创面愈合后可遗留有瘢痕挛缩和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烧伤、尤其大面积烧伤是一种最复杂和最严重的外伤性疾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镇痛、拔毒、消炎、活血、散结通络、化瘀、保护皮肤黏膜、促进肌肉再生的功能。
[0004]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熬制而成,按照重量比,所述组分A由6-8份生地、10-12份水牛角粉、13-15份金银花、8-9份黄连和5-7份黄芩制成,所述组分B由13-15份麦冬、10-12份黄柏、10-12份山桅和10-12份甘草制成,所述组分C由17-19份大蒜、9_11份桑叶、12-14份土?皮、7_9份氯化钠、7-9份的冰片以及50-55份的香油制成。
[0005]上述治疗烧伤的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O按照上述的要求分别称取组分Α、组分B和组分C的各药材,备用;
2)将组分A的各药材放入煎药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然后进行煎熬,煎熬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其中的水位降低为原水位的10-15%,然后,捞出其中的药渣,得到药液Α,备用;
3)将步骤2)中的药渣烘干后磨成细度不超过50目的细粉Α,备用;
4)将组分B中的各药材放入煎药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然后进行煎熬,煎熬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其中的水位降低为原水位的10-15%,然后,捞出其中的药渣,得到药液B,备用;
5)将步骤4)中的药渣烘干后磨成细度不超过50目的细粉B,备用;
6)将组分C中的大蒜、桑叶和土豆皮烘干后制成细度不超过40目的粉末C;
7)将粉末C、粉末A和粉末B送入煎药容器内,然后将药液Α、药液B和称量好的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其中,搅拌均匀后蒸干得到混合药粉,备用;
8)将香油加热到50-60°C,并保持在该温度范围,然后将步骤7)得到的混合药粉以及称量好的冰片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后保持该温度l_2h,冷却后即制得产品。
[0006]本发明所使用的药材的药性为:
生地:具有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之功效;水牛角粉:水牛角性味咸、寒,擅长清热凉血、解毒止血。近代实验研究发现,水牛角的成分、功效与犀牛角相似,均可使凝血时间缩短,血小板明显增加;
金银花:味甘、微苦、清香,性寒,归肺、胃、心、大肠经,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而且还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和解热的作用;黄连: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症;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微甘、味苦,性寒。入肺、胃、心经。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归肾经、膀胱、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等症;
山桅:味苦,性寒,入心、肝、肺、胃经;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等症;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经,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大蒜:性温,味辛平;入脾、胃、肺经;功用主治:解毒杀虫、消肿止痛、止泻止痢、治肺、驱虫;此外还有温脾暖胃、治痈疽肿毒、白秃癣疮、痢疾、泄泻、肺痨、顿咳、蛔虫蛲虫、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行气消积、杀虫解毒的功效;
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经,肝经,清肝养肝、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
土豆皮:取表皮无破损的土豆清洗干净后剜掉芽头,然后削皮,削好的皮用水清洗后即可;
冰片:味辛、苦,性凉,入心、肺经,有通诸鸾,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之功效。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等症;
香油:又称芝麻油,是从芝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特别香味,故称为香油。中医学对芝麻的药用有较高的认识,称它是一味强壮剂,有补血、润肠、生津、通乳、养发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萎黄、津液不足、大便燥结、头晕耳鸣等症状,且有凉血清热的功效。
[0007]有益效果:本发明是由多种凉性中药与其它药材配伍并经独特工艺熬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镇痛、拔毒、消炎、活血、散结通络、化瘀、保护皮肤黏膜、促进肌肉再生的功能,且无副作用,药到病除、疗效显著,能及时消除患者病痛,还患者完美如初的肌肤。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本发明中所用的各种药材均为市隹口 ο
[0009]实施例1
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熬制而成,按照重量比,所述组分A由6份生地、10份水牛角粉、13份金银花、8份黄连和5份黄芩制成,所述组分B由13份麦冬、10份黄柏、10份山桅和10份甘草制成,所述组分C由17份大蒜、9份桑叶、12份土豆皮、7份氯化钠、7份的冰片以及50份的香油制成。
[0010]上述治疗烧伤的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O按照上述的要求分别称取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各药材,备用;
2)将组分A的各药材放入煎药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然后进行煎熬,煎熬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其中的水位降低为原水位的10-15%,然后,捞出其中的药渣,得到药液A,备用;
3)将步骤2)中的药渣烘干后磨成细度不超过50目的细粉A,备用;
4)将组分B中的各药材放入煎药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然后进行煎熬,煎熬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其中的水位降低为原水位的10-15%,然后,捞出其中的药渣,得到药液B,备用;
5)将步骤4)中的药渣烘干后磨成细度不超过50目的细粉B,备用;
6)将组分C中的大蒜、桑叶和土豆皮烘干后制成细度不超过40目的粉末C;
7)将粉末C、粉末A和粉末B送入煎药容器内,然后将药液A、药液B和称量好的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其中,搅拌均匀后蒸干得到混合药粉,备用;
8)将香油加热到50-60°C,并保持在该温度范围,然后将步骤7)得到的混合药粉以及称量好的冰片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后保持该温度l_2h,冷却后即制得产品。
[0011]实施例2
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熬制而成,按照重量比,所述组分A由8份生地、12份水牛角粉、15份金银花、9份黄连和7份黄芩制成,所述组分B由15份麦冬、12份黄柏、12份山桅和12份甘草制成,所述组分C由19份大蒜、11份桑叶、14份土豆皮、9份氯化钠、9份的冰片以及55份的香油制成。
[0012]上述治疗烧伤的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O按照上述的要求分别称取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各药材,备用;
2)将组分A的各药材放入煎药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然后进行煎熬,煎熬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其中的水位降低为原水位的10-15%,然后,捞出其中的药渣,得到药液A,备用;
3)将步骤2)中的药渣烘干后磨成细度不超过50目的细粉A,备用;
4)将组分B中的各药材放入煎药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然后进行煎熬,煎熬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其中的水位降低为原水位的10-15%,然后,捞出其中的药渣,得到药液B,备用;
5)将步骤4)中的药渣烘干后磨成细度不超过50目的细粉B,备用;
6)将组分C中的大蒜、桑叶和土豆皮烘干后制成细度不超过40目的粉末C;
7)将粉末C、粉末A和粉末B送入煎药容器内,然后将药液A、药液B和称量好的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其中,搅拌均匀后蒸干得到混合药粉,备用;
8)将香油加热到50-60°C,并保持在该温度范围,然后将步骤7)得到的混合药粉以及称量好的冰片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后保持该温度l_2h,冷却后即制得产品。
[0013]实施例3
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熬制而成,按照重量比,所述组分A由7份生地、11份水牛角粉、14份金银花、8.5份黄连和6份黄芩制成,所述组分B由14份麦冬、11份黄柏、11份山桅和11份甘草制成,所述组分C由18份大蒜、10份桑叶、13份土豆皮、8份氯化钠、8份的冰片以及53份的香油制成。
[0014]上述治疗烧伤的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O按照上述的要求分别称取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各药材,备用;
2)将组分A的各药材放入煎药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然后进行煎熬,煎熬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其中的水位降低为原水位的10-15%,然后,捞出其中的药渣,得到药液A,备用;
3)将步骤2)中的药渣烘干后磨成细度不超过50目的细粉A,备用;
4)将组分B中的各药材放入煎药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然后进行煎熬,煎熬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其中的水位降低为原水位的10-15%,然后,捞出其中的药渣,得到药液B,备用;
5)将步骤4)中的药渣烘干后磨成细度不超过50目的细粉B,备用;
6)将组分C中的大蒜、桑叶和土豆皮烘干后制成细度不超过40目的粉末C;
7)将粉末C、粉末A和粉末B送入煎药容器内,然后将药液A、药液B和称量好的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其中,搅拌均匀后蒸干得到混合药粉,备用;
8)将香油加热到50-60°C,并保持在该温度范围,然后将步骤7)得到的混合药粉以及称量好的冰片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后保持该温度l_2h,冷却后即制得产品。
[0015]本发明的产品在使用时,只需用棉签粘上本产品后涂抹于烧伤处即可,烧伤发生时,即刻涂抹效果更佳。
[0016]典型病例
病例1:吴某某,男,43岁,某电厂锅炉工,2012年7月中旬在一次作业中不慎将左边半个身子烧伤,当时出现大面积水泡、皮肤溃烂,用药后立即止痛,25天后痊愈,新皮肤重新长出,没有留下疤痕;
病例2:张某某,女,58岁,2012年3月上旬做饭时不慎将刚烧熟的稀饭撒在左手背上,烧伤面积10cm2左右,当时出现水泡红肿,用药后疼痛消失,15天后伤口愈合,生长出新皮肤,无残留疤痕;
病例3:孙某某,男,16岁,2013年2月中旬开水将右脚烫伤,烫伤面积120 cm2左右,当时即出现水泡红肿,用药后疼痛消失,18天后伤口愈合,生长出新皮肤,未留下疤痕; 病例4:潘某某,男,3岁,2013年6月下旬将放在桌子上的开水瓶扒倒,掉在地上后破碎,其内盛装的开水倾倒在腿上和脚上,烧伤面积累计260 cm2左右,当时出现红肿溃烂,用药后立即止痛,用药20天后痊愈,生长出新皮肤,未留下疤痕。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伤的药膏,其特征在于: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熬制而成,按照重量t匕,所述组分A由6-8份生地、10-12份水牛角粉、13-15份金银花、8_9份黄连和5_7份黄芩制成,所述组分B由13-15份麦冬、10-12份黄柏、10-12份山桅和10-12份甘草制成,所述组分C由17-19份大蒜、9-11份桑叶、12-14份土丑皮、7_9份氯化钠、7_9份的冰片以及50-55份的香油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烧伤的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权利要求1的要求分别称取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各药材,备用; 2)将组分A的各药材放入煎药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然后进行煎熬,煎熬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其中的水位降低为原水位的10-15%,然后,捞出其中的药渣,得到药液A,备用; 3)将步骤2)中的药渣烘干后磨成细度不超过50目的细粉A,备用; 4)将组分B中的各药材放入煎药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然后进行煎熬,煎熬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其中的水位降低为原水位的10-15%,然后,捞出其中的药渣,得到药液B,备用; 5)将步骤4)中的药渣烘干后磨成细度不超过50目的细粉B,备用; 6)将组分C中的大蒜、桑叶和土豆皮烘干后制成细度不超过40目的粉末C; 7)将粉末C、粉末A和粉末B送入煎药容器内,然后将药液A、药液B和称量好的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其中,搅拌均匀后蒸干得到混合药粉,备用; 8)将香油加热到50-60°C,并保持在该温度范围,然后将步骤7)得到的混合药粉以及称量好的冰片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后保持该温度l_2h,冷却后即制得产品。
【文档编号】A61K9/06GK104161983SQ201410420351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5日
【发明者】张益锋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