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输液后皮肤瘀肿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9101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输液后皮肤瘀肿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输液后皮肤瘀肿的中药组合物,由牡丹皮、紫草、京大戟、连前草、地肤子、薄荷、冰片、血竭、儿茶、入地金牛、大黄豆卷、生姜皮、黄芪按一定重量配比煎制而成。具有消炎性反应、利水渗湿,促进皮下液体吸收,消除瘀肿疼痛。且治愈率高、疗效好、治疗方法简单、制备简易,该中药组合物制剂是治疗护理及家庭必备品。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输液后皮肤瘀肿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输液后皮肤瘀肿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时对病人治疗护理中,静脉给药是一种常规治疗方法,少则几天,多则几十 天。由于长期输液,尤其小孩、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在输液治疗中会经常出现针头脱出血 管,至使皮下血肿、瘀肿、局部疼痛不适等,长期输液还可导至静脉炎症,进针部位炎性反应 不适等。现有处理方法,采用冷敷、热敷、硫酸镁湿敷等,治疗时间长、效果不明显等不足之 处。


【发明内容】

[0003] 根据中医传流理论,本病属"金刀伤"范畴,导致出血瘀肿、疼痛不适等炎性反应, 通过多例尝试,对比用药观察,反复优选中药,最终完成了本发明。
[0004]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输液后皮肤瘀肿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临床应 用。
[0005] 本发明药物选择牡丹皮、紫草、京大戟、连前草、地肤子、薄荷、冰片、血竭、儿茶、入 地金牛、大黄豆卷、生姜皮、黄芪。
[0006] 诸药配伍能有效的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输液后皮肤瘀肿疼痛不适, 具有利水渗湿、清热凉血、抗炎性反应、散瘀、促进皮下液体吸收,消炎镇痛等作用。其中选 用牡丹皮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祛瘀,清退虚热。选用 紫草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微寒。归心、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功能,有抗炎作 用。选用京大戟是因为其性味苦、寒有毒。归大肠、肺、肾经。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功能,用 于水肿、膨胀、胸胁停饮,痛肿疮毒,瘰疬痰核。选用连前草是因为其性味苦、辛、微寒。归肝、 胆、肾、膀胱经。有活血散瘀,利湿通淋,清热解毒作用,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淋证、水肿、 痛疮疡。选用地肤子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归肾、膀胱经。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外用主治 湿疹、湿疮、风疹骚痒等。选用薄荷是因为其性辛、凉。归肺、肝经。有散风风热、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作用,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咽喉肿痛、风疹骚痒、肝郁气滞、祛湿解 暑。选用冰片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微湿。归心、脾肝经。有开心窍、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 志昏迷等作用,外用于咽喉肿痛、口疮、目赤肿痛、疮疡、皮肤肿胀、湿疹止痒等皮肤病。选用 血竭是因为其性味甘、成、平、归心、肝经。有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等作用。用于跌打损、外伤 出血及疮疡不敛。选用儿茶是因为其性苦、涩、微寒。归肺经、有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作 用。用于外伤瘀肿,出血,疮痈,湿疹,《开宝本草》治"止金疮血"。选用入地金牛是因为其 性辛、有小毒,入肝、心经。有祛风,散瘀消肿、行气止疼、利水消肿作用。选用大黄豆卷是因 为其性甘、平。归脾、胃经、有利水消肿,分利湿热,治水肿、湿痹作用等。选用生姜皮是因为 其性辛、凉。归脾、肺经。功用行水消肿,治水肿初起,小便不利等,外用促进局部组织血液 循环作用。选用黄芪是因为其性味甘、温。归脾、肺经。有补脾益肺,升阳举陷,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托毒生肌,补血活血,并有抗炎、抗过敏,镇痛和激素样作用等。
[0007]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体现在,治疗输液后皮肤瘀肿消退时间短,治愈率高,制备简 易,药源易得,无毒副作用,是临床护理、治疗不可缺少必备药品。可批量工业化生产分装不 同剂量备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本发明组合的药物用量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 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牡丹皮10-20克、紫草5-15克、京大戟6-12克、连前草10-20克、地 肤子3-9克、薄荷5-15克、冰片6-12克、血竭3-9克、儿茶6-12克、入地金牛3-9克、大黄 豆卷6-12克、生姜皮5-15克、黄芪5-15克。
[0009] 其中,优选为牡丹皮15克、紫草10克、京大戟9克、连前草15克、地肤子6克、薄 荷10克、冰片9克、血竭6克、儿茶9克、人地金牛6克、大黄豆卷9克、生姜皮10克、黄芪 10克。
[0010]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1] 一、备料。取已炮制好的诸药去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
[0012] 二、制备。将所述重量的诸药配伍加清水1500毫升,浸泡20分钟,入锅煎制,先武 火后文火,煎煮至1000毫升,然后过滤药液,药渣再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过滤药 液,合并两次滤液1500毫升即得到药液。
[0013] 三、应用方法:在临床输液治疗中发现针头脱出血管,出现渗血、肿胀不能再继续 输液时应拔去针头,按压局部片刻,取敷料块浸湿该药液外敷局部,每次湿敷20分钟,每日 3-4次。对于长时间输液后局部皮肤瘀肿、青紫、渗液、静脉炎等,可同样的方法治疗,一般用 2-3天,局部瘀肿可消退。
[0014] 〔试验例〕:
[0015] 1、本发明治疗输液后皮肤癒的临床观察本病易诊断,对由于输液治疗中各种原因 引起的针头脱出至出血、液体渗入皮下引起局部肿胀,长期输液引起的局部血管炎性疼痛, 即可缺诊。
[0016] 2、观察指标
[0017] 观察局部治疗后瘀肿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有无用药副作用。
[0018] 3、疗效评定标准
[0019] 痊愈:治疗后2-3天肿胀消失,皮肤无青紫、瘀血、局部吸收良好。
[0020] 有效:治疗4-5天局部水肿渐消失,但皮肤灰暗。
[0021] 无效:治疗大于5天无效,以后局部水肿自然消退。
[0022] 4、治疗结果
[0023] 下表是本发明中药组与其它方法治疗输液后皮肤瘀肿对比观察结果,随意各选择 100例,据上述评定标准进行观察。
[0024] 对照观察疗效对比表
[0025]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输液后皮肤瘀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 制成:牡丹皮10-20克、紫草5-15克、京大戟6-12克、连前草10-20克、地肤子3-9克、薄荷 5-15克、冰片6-12克、血竭3-9克、儿茶6-12克、入地金牛3-9克、大黄豆卷6-12克、生姜 皮5-15克、黄芪5-15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各原料用量为:牡丹皮15克、紫草10克、京 大戟9克、连前草15克、地肤子6克、薄荷10克、冰片9克、血竭6克、儿茶9克、入地金牛6 克、大黄豆卷9克、生姜皮10克、黄芪10克。诸药配伍煎煮2次,合并滤液至1500毫升即 为治疗输液后皮肤瘀肿的中药外用湿敷剂。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4225526SQ201410447339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8日
【发明者】王萍 申请人:王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