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高热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5749阅读:9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高热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高热的中药。该治疗高热的中药,以忍冬藤、鸭跖草、竹沥、金银花、连翘、淡竹叶、柴胡、野菊花、大青叶、蒲公英、知母、生石膏和甘草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混合制成。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高热的中药
[0001](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高热的中药。
[0002](二)

【背景技术】
所谓高热就是发高烧,体温超过正常的症象,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中医分为外感性发热和内伤性发热,前者发病急快,病程短,热势重(39度以上),常由风、寒、暑、燥、湿、火六大淫邪之气或疫毒感染所致;后者起病慢、病程缓长,多为间歇性低热37度左右,经常因恶性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中枢神经调节失常等所致。高热时可先有胃寒或寒战,发热时心率和呼吸加快,伴有头痛、头昏甚至昏迷,幼儿抽搐、热退时出汗。
[0003]目前,针对高热除了一些常规的西药外,就是使用一些物理手段降温,如选用酒精或冷水擦浴,虽可以起到迅速退热的作用,实际上,这种方法往往会事与愿违,因为当人体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会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引起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病人的确认,出现低氧血症。
[0004](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高热的中药。
[000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高热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忍冬藤10-20份、鸭跖草10-20份、竹浙10-20份、金银花10-20份、连翘6_12份、淡竹叶9-15份、柴胡3-9份、野菊花9-15份、大青叶9_15份、蒲公英10-20份、知母6_12份、生石骨10-20份、甘草6-10份。
[0006]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忍冬藤15份、鸭跖草15份、竹浙15份、金银花15份、连翘9份、淡竹叶12份、柴胡6份、野菊花12份、大青叶12份、蒲公英15份、知母9份、生石膏15份、甘草8份。
[0007]本发明所述中药为汤剂,将各原料清洗干净后,加水煎煮,制成汤剂,定量服用。
[0008]其中,各原料的药用性能如下所示:
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主治温病发热,痈疽肿毒,肠痈,乳痈,热毒血痢,风湿热痹;鸭跖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风热感冒,热病发热,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水肿,小便热淋涩痛;
竹浙:清热降火,化痰利窍。主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金银花: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风热感冒,湿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主治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
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主治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头痛,眩晕;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瘰疬,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炎;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骨蒸潮热,遗精,盗汗,虚烦不眠,消渴;
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治热病高热,烦渴,神昏谵语,发狂,发斑,肺热喘咳,中暑,胃火头痛、牙痛,口舌生疮;
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生用治咽喉肿痛,痈疮肿毒,小儿胎毒,及药物、事物中毒。
[0009]配方中,选用忍冬藤、鸭跖草、连翘、淡竹叶,用于清热解毒、通络利水、消肿散结;加配竹浙、金银花、生石膏、甘草,用于清热降火、花坛利窍、除烦止渴;又配柴胡、野菊花、大青叶、蒲公英、知母,用于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凉血消斑、滋阴润燥。
[0010]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高热的辨病及辩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清热降火、通络利水、疏肝解郁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对高热有显著的疗效和作用。
[0011]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于2007年至今,对462例高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
[0012](2)治疗方法
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服用1-2天,重病患者连服3-5天。
[0013](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
[0014]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001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0016]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有所改善,体征有改善。
[0017]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0018](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 393 Μ (85.06%),显效 37 例(8.01%),有效 23 例(4.98%),无效 9 例(1.95%),总有效率为98.05%。
[0019]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0020](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取忍冬藤log、鸭跖草10g、竹浙10g、金银花10g、连翘6g、淡竹叶9g、柴胡3g、野菊花9g、大青叶9g、蒲公英10g、知母6g、生石膏10g、甘草6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水煎煮,制成汤剂,定量服用。
[0021 ]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0022]实施例2:
取忍冬藤20g、鸭跖草20g、竹浙20g、金银花20g、连翘12g、淡竹叶15g、柴胡9g、野菊花15g、大青叶15g、蒲公英20g、知母12g、生石膏20g、甘草10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水煎煮,制成汤剂,定量服用。
[0023]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0024]实施例3:
取忍冬藤15g、鸭妬草15g、竹浙15g、金银花15g、连翅9g、淡竹叶12g、柴胡6g、野菊花12g、大青叶12g、蒲公英15g、知母9g、生石膏15g、甘草8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加水煎煮,制成汤剂,定量服用。
[0025]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高热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忍冬藤10-20份、鸭跖草10-20份、竹浙10-20份、金银花10-20份、连翘6_12份、淡竹叶9_15份、柴胡3_9份、野菊花9-15份、大青叶9-15份、蒲公英10-20份、知母6_12份、生石膏10-20份、甘草6_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高热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忍冬藤15份、鸭跖草15份、竹浙15份、金银花15份、连翘9份、淡竹叶12份、柴胡6份、野菊花12份、大青叶12份、蒲公英15份、知母9份、生石膏15份、甘草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高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汤剂。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4367854SQ201410574659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4日
【发明者】张志伟 申请人:张志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