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960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其中,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材:栀子、天花粉、白茅根、金银花、蒲公英、四季青、鱼腥草、生甘草、虎杖、垂盆草、鸭拓草、柴胡、望江南子、地龙、葶苈子、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玉竹、黄精、山药、蕨麻、麦冬、苍术、桔梗、独叶白芨、罗汉果、百部和紫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的功效,兼以养阴祛痰、益胃生津、宣肺止咳,主治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且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及制 备方法。
[0002]

【背景技术】
[0003] 大叶性肺炎(Iobar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 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 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临床上起病急骤,常以高热、恶寒开始,继而出现胸痛、咳嗽、咳铁锈 色痰,呼吸困难,并有肺实变体征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疾病常见诱因有受凉、劳累 或淋雨等。
[0004] 病因 多种细菌均可引起大叶性肺炎,但绝大多数为肺炎链球菌,其中以III型致病力最强。肺 炎链球菌为革兰阴性球菌,有荚膜,其致病力是由于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 用。少数为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链球菌为 口腔及鼻咽部的正常寄生菌群,若呼吸道的排菌自净功能及机体的抵抗力正常时,不引发 肺炎。当机体受寒、过度疲劳、醉酒、感冒、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使呼吸道防御功能被削 弱,细菌侵入肺泡通过变态反应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富含蛋 白的渗出物中细菌迅速繁殖,并通过肺泡间孔或呼吸细支气管向邻近肺组织蔓延,波及一 个肺段或整个肺叶。大叶间的蔓延系带菌的渗出液经叶支气管播散所致。
[0005] 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病变广泛者可伴气促和紫绀。
[0006] 2.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0007] 3.重症者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谵妄等。亦可发生周围回圈衰竭,并发 感染性休克,称休克型(或中毒性)肺炎。
[0008] 4.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鼻翼扇动。
[0009] 5.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减低和胸膜摩擦音。实变期可有典型体征, 如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有湿罗音或病理性支气管呼 吸音。
[0010] 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喘咳"、"肺胀"、"风温"等范畴。认为本病多在正气不足,卫 外功能减弱的情况下,感受外邪所引起的。如清代医家叶桂曾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即风温等外邪侵袭人体,涉及肺脏,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邪既可以是风热之邪,也可以 是风寒之邪,初起侵犯肺卫,使肺失宣肃而产生疾病,也可热邪蕴结于肺,或痰湿停留于肺。 本病在发展过程中,一般经邪正斗争的交争,往往正能胜邪,后期可出现气阴两伤的证情。 若正不胜邪则可形成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0011] 中医辨证分为: 1、风热犯肺: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 脉浮数。2、痰热壅肺: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舌红苔黄, 脉洪数或滑数。3、肺胃热盛: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依,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满便秘。舌 红,苔黄或灰黑而燥,脉滑数。4、热闭心包: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痉 厥或四肢厥冷。舌绛少津,苔黄,脉弦数或沉数。5、气阴两虚: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 汗神倦,纳少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6、邪陷正脱: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 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紫绀,烦躁不安,身热骤降。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 志逐渐模糊。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0012] 西医疗法 1、 抗菌素治疗:青霉素、磺胺类药、红霉素、洁古霉素、先锋霉素IV号; 2、 对症治疗:(1)高热者:阿斯匹林、安痛定;(2)胸痛剧烈着:口服可待因;(3)咳嗽咯 痰着:氯化铵合剂;(4)保持水电解质平衡。(5)休克呼吸衰竭作相应处理。
[0013] 但是,西医治疗大叶性肺炎,疗程较长,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祛痰剂易产生耐药 性,临床疗效不甚理想,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0014] 然而,中医药治疗大叶性肺炎,具备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利用传统中医理论,在整 体观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气血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进行辨证论治,据不同的病证多靶点 治疗,增强呼吸肌的呼吸功能,促进排痰止咳、平喘,保持呼吸道通畅,药效直达病灶,安全 有效,疗程较短,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成本价较低、给药方便,病人易于接受,可明显提高治 愈率,降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0015]


【发明内容】

[001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及制 备方法,本发明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的功效,兼以养阴祛痰、益胃生津、宣肺止咳,主治 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本发明利用传统中医理论,配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 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本发明为中药制剂,但精选气味平和的中药, 使中药制剂的气味并不浓烈。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能达到理想 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备简单,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0017]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的中药, 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桅子、天花粉、白茅根、金银花、蒲公英、四季青、鱼腥草、生甘草、 虎杖、垂盆草、鸭拓草、柴胡、望江南子、地龙、葶苈子、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玉竹、黄精、山 药、蕨麻、麦冬、苍术、桔梗、独叶白芨、罗汉果、百部和紫菀。
[0018]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桅子22-32份、天花粉26-39 份、白茅根20-30份、金银花28_38份、蒲公英16-25份、四季青12-21份、鱼渥草11-19份、 生甘草9-15份、虎杖13-20份、垂盆草10-16份、鸭拓草12-17份、柴胡10-15份、望江南子 12-16份、地龙8-14份、葶苈子10-15份、大青叶6-12份、板蓝根6-11份、贯众5-9份、玉竹 14-20份、黄精13-19份、山药12-16份、蕨麻14-21份、麦冬17-27份、苍术12-17份、桔梗 11-16份、独叶白芨16-20份、罗汉果13-16份、百部15-25份和紫菀10-18份。
[0019]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桅子23-30份、天花粉28-36 份、白茅根20-26份、金银花28-35份、蒲公英18-23份、四季青14-18份、鱼腥草13-16份、 生甘草9-13份、虎杖15-18份、垂盆草10-14份、鸭拓草13-16份、柴胡11-14份、望江南子 13-16份、地龙10-13份、葶苈子11-14份、大青叶7-10份、板蓝根6-9份、贯众5-8份、玉竹 16-19份、黄精14-17份、山药13-16份、蕨麻14-19份、麦冬18-23份、苍术14-17份、桔梗 11-15份、独叶白芨16-19份、罗汉果13-15份、百部18-23份和紫菀11-15份。
[0020]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桅子25份、天花粉30份、白 茅根22份、金银花30份、蒲公英20份、四季青15份、鱼腥草15份、生甘草10份、虎杖16 份、垂盆草11份、鸭拓草14份、柴胡12份、望江南子14份、地龙12份、葶苈子13份、大青 叶8份、板蓝根8份、贯众6份、玉竹18份、黄精15份、山药15份、蕨麻16份、麦冬20份、 苍术15份、桔梗12份、独叶白芨18份、罗汉果15份、百部20份和紫菀12份。
[0021]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桅子23份、天花粉36份、白 茅根20份、金银花35份、蒲公英23份、四季青14份、鱼腥草16份、生甘草13份、虎杖15 份、垂盆草14份、鸭拓草16份、柴胡11份、望江南子13份、地龙13份、葶苈子11份、大青 叶7份、板蓝根9份、贯众5份、玉竹19份、黄精14份、山药16份、蕨麻14份、麦冬18份、 苍术14份、桔梗15份、独叶白芨19份、罗汉果13份、百部23份和紫菀11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桅子30份、天花粉28份、白茅根 26份、金银花28份、蒲公英18份、四季青18份、鱼腥草13份、生甘草9份、虎杖18份、垂盆 草10份、鸭拓草13份、柴胡14份、望江南子16份、地龙10份、葶苈子14份、大青叶10份、 板蓝根6份、贯众8份、玉竹16份、黄精17份、山药13份、蕨麻19份、麦冬18份、苍术17 份、桔梗11份、独叶白芨169份、罗汉果14份、百部18份和紫菀15份。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的中药的制 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喷雾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所述比例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3-5倍的水浸泡3-10小 时,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煎煮3次,合并煎煮 液过滤,滤液加热得浸膏1,药渣备用; b、 将步骤a的药渣加60-90%乙醇浸泡0. 5-1. 5小时,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 合并提取液,80-160目滤过,取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 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80°C时1. 35的浸膏2 ; c、 将浸膏1和浸膏2混合,加水稀释即得喷雾剂。
[0022]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的中药 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含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生甘草、白茅根、玉竹、黄精、山药、蕨麻和麦冬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获得 的混合物质量的4?6倍的醇浓度90%?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2?4小时后提取,过 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浸泡, 加热回流1?2小时后提取,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 0. 8?I. 2g生药/mL,利用体积为5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两次,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体积的醇浓度为90%?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 脱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将苍术、桔梗、独叶白芨、罗汉果、百部和紫菀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 的混合物质量的3?5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两次提取液合并, 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C?70°C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C时相 对密度为1.20?1.23的膏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第三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5倍的水 浸泡,加热煎煮2?4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3倍的水浸 泡,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进一步加入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 质量0.05?0.1倍的羧甲基淀粉钠、0.05?0.1倍的微晶纤维素,混匀,制粒,干燥后,加入 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〇.01?〇.05倍的硬脂酸镁,然后用冲压装置将颗粒压制成片,即 得含片剂。
[0023]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的中药 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 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〇.06?0. 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 1. 04?1. 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C、出风温度80?85°C, 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 2?0. 4倍的蔗糖粉和0. 1?0. 2 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C干燥,获得颗粒剂。
[0024]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的功 效,兼以养阴祛痰、益胃生津、宣肺止咳,主治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本发明利用传统中医 理论,配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本发明 为中药制剂,但精选气味平和的中药,使中药制剂的气味并不浓烈。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 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备简单,能直达 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00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喘咳"、"肺胀"、"风温"等范畴。认为本病多在正气不足,卫 外功能减弱的情况下,感受外邪所引起的。如清代医家叶桂曾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即风温等外邪侵袭人体,涉及肺脏,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邪既可以是风热之邪,也可以 是风寒之邪,初起侵犯肺卫,使肺失宣肃而产生疾病,也可热邪蕴结于肺,或痰湿停留于肺。 本病在发展过程中,一般经邪正斗争的交争,往往正能胜邪,后期可出现气阴两伤的证情。 若正不胜邪则可形成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0027] 因此,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本发明以疏风散热、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 贝1J,选用方剂:桅子、天花粉、白茅根、金银花、蒲公英、四季青、鱼腥草、生甘草、虎杖、垂盆 草、鸭拓草、柴胡、望江南子、地龙、葶苈子、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玉竹、黄精、山药、蕨麻、麦 冬、苍术、桔梗、独叶白芨、罗汉果、百部和紫菀。
[0028] 其方中桅子、天花粉、白茅根、金银花、蒲公英、虎杖、败酱草、金盏银盘、垂盆草、鸭 拓草、柴胡、望江南子、地龙、葶苈子、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疏散肺热,清热解毒,由于大叶性 肺炎为病毒感染,故在早期应用大量清热解毒药物,以防止其入里化热加重病情;生甘草、 白茅根、玉竹、黄精、山药、蕨麻、麦冬益胃生津、以防热毒之邪耗伤阴液,使正气虚弱无力抗 邪;苍术、桔梗为辛温反佐之品,既能助诸药祛邪外出,又能协助胃升达津液,防止热毒伤 肺,独叶白芨、罗汉果、百部和紫菀止咳;纵观全方,配伍严谨。
[0029]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桅子:苦,寒。入心、肝、肺、胃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0030] 天花粉:甘、微苦,酸、微寒。入肺、胃经。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0031] 白茅根:甘,寒。入肺、胃经。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0032] 金银花:甘,寒。入肺、胃、心、脾经。清热解毒。
[0033] 蒲公英:蒲公英:性味甘,微苦,寒。入脾、胃、肾三经。清热解毒,拔毒攻痈,利尿 通淋。《本草经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 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暖之良。"《滇南本草》:"敷诸疮肿 毒,疥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疠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清热解毒,消 痈散结。
[0034] 四季青:苦、涩,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0035] 鱼腥草:辛,微寒。入肺经。清热解毒,消痈肿。
[0036] 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定痛,化痰止咳 的作用,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
[0037] 垂盆草:性凉,味甘、凉;归肝、胆、小肠经。清利湿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 利,痈肿疮瘍,急、慢性肝炎。有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用于急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 炎的活动性。
[0038] 鸭拓草: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尿。为消肿利尿、清热解毒之良药,此 外对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腹蛇咬伤有良好疗效。功能主治:行水,清热,凉血, 解毒。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 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
[0039]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功能: 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治感冒发热、寒热虚劳发热。小儿痘疹余热,面黄肌 瘦腹部膨大,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0040] 望江南子:苦,微寒,无毒。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治目赤肿痛,头晕头胀, 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便秘。
[0041] 地龙:清热,镇痉,利尿,解毒。用于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 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地龙菜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
[0042] 葶苈子:辛、苦、寒;归肺经、心经、肝经、胃经、膀胱经。功能泻肺降气,祛痰平喘, 利水消肿,泄逐邪。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 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瘰疬结核。
[0043] 大青叶:苦,寒;入肝、心、胃经。《本草纲目》:〃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 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 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清热,解 毒,凉血,止血。
[0044] 板蓝根:性味,苦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 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 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 骨髓炎。
[0045] 贯众: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的功 效。可主治风热感冒,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本品还可用于治疗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 病证。
[0046] 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药性论》:"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 痛不安,加而用之良。"《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 天行热狂。"《本草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 切虚损。" 黄精: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养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填精的功效,用于脾胃 气阴亏虚,食少无力,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干咳痰少,消渴多饮,脾胃虚弱,脾气虚或脾阴不 足,阴虚内热之消渴,肾虚精亏、阳痿遗精、头晕耳鸣、目昏眼花等证。
[0047] 山药:甘、平,入脾、肺、肾经。健脾开胃,补气养阴,止泻涩精。主治脾虚泄泻,虚劳 久嗽,消渴遗精,带下尿频等症。
[0048] 蕨麻:甘,平。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用于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脾虚腹 泻,风湿痹痛。
[0049] 麦冬:甘;微苦;寒。归肺;胃;心经。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肺燥干 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苍术:性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收湿止带。《珍珠囊》日: "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本草纲目》曰:"治湿痰留饮……及脾湿下流,浊浙带 下,滑泻肠风。"《新修本草》称其能"利小便"。主治:脾为湿困引起的运化失调,食欲不振, 呕吐烦闷,腹胀泄泻,关节疼痛。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寒湿白带,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 脚膝肿痛、痿软无力。
[0050]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 劳、养气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 肿痛、小便癃闭。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0051] 独叶白芨:苦,平。补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治硅肺,肺结核,百日咳,气管炎,消 化道出血,痈肿,外伤出血。
[0052] 罗汉果:味甘;性凉。归肺;脾经。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主肺热痰炎咳 嗽;咽喉炎;扁挑体炎;急性胃炎;便秘。
[0053] 百部:性味甘、苦,微温。归肺经。《滇南本草》记载其:"润肺,治肺热咳嗽;消痰定 喘,止虚痨咳嗽,杀虫"。具有润肺止咳,杀虫灭虱的功效。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蛲虫 病,体風,癣疥。
[0054] 紫菀:性温,味苦、辛。《本草经疏》:"紫毙,观其能开喉搏,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 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 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 吐脓血,小便不利。
[0055]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 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56] 实施例1本发明的喷雾剂 取桅子25g、天花粉30g、白茅根22g、金银花30g、蒲公英20g、四季青15g、鱼腥草15g、 生甘草10g、虎杖16g、垂盆草llg、鸭拓草14g、柴胡12g、望江南子14g、地龙12g、葶苈子 13g、大青叶8g、板蓝根8g、贯众6g、玉竹18g、黄精15g、山药15g、蕨麻16g、麦冬20g、苍术 15g、桔梗12g、独叶白芨18g、罗汉果15g、百部20g和紫菀12g。
[0057]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按所述比例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3倍的水浸泡10小时, 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300ml,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 加热得浸膏1,药渣备用; b、 将步骤a的药渣加60%乙醇浸泡1. 5小时,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160 目滤过,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 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80°C时1. 35的浸膏2 ; c、 将浸膏1和浸膏2混合,加水稀释即得喷雾剂。
[0058] 实施例2本发明的含片剂 取桅子23g、天花粉36g、白茅根20g、金银花35g、蒲公英23g、四季青14g、鱼腥草16g、 生甘草13g、虎杖15g、垂盆草14g、鸭拓草16g、柴胡llg、望江南子13g、地龙13g、葶苈子 llg、大青叶7g、板蓝根9g、贯众5g、玉竹19g、黄精14g、山药16g、蕨麻14g、麦冬18g、苍术 14g、桔梗15g、独叶白芨19g、罗汉果13g、百部23g和紫菀ll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生甘草、白茅根、玉竹、黄精、山药、蕨麻和麦冬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获得 的混合物质量的5倍的醇浓度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3小时后提取,过滤;将滤渣再次 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3倍的醇浓度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1小时后提取,过 滤;合并两次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I. 2g生药/mL,利用体积为5L的 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两次,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 体积的醇浓度为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将苍术、桔梗、独叶白芨、罗汉果、百部和紫菀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 的混合物质量的3倍的醇浓度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两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离心 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70°C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23的膏 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第三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3倍的水浸 泡,加热煎煮3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倍的水浸泡,加热煎 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进一步加入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 质量〇. 1倍的羧甲基淀粉钠、〇. 1倍的微晶纤维素,混匀,制粒,干燥后,加入相对于获得的 混合物质量〇. 05倍的硬脂酸镁,然后用冲压装置将颗粒压制成片,即得含片剂。
[0059] 实施例3本发明的颗粒剂 取桅子30g、天花粉28g、白茅根26g、金银花28g、蒲公英18g、四季青18g、鱼腥草13g、生甘草9g、虎杖18g、垂盆草10g、鸭拓草13g、柴胡14g、望江南子16g、地龙10g、葶苈子14g、 大青叶l〇g、板蓝根6g、贯众8g、玉竹16g、黄精17g、山药13g、蕨麻19g、麦冬18g、苍术17g、 桔梗llg、独叶白芨169g、罗汉果14g、百部18g和紫菀15g。
[0060]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 醇,加热至沸腾回流4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 随后在真空度0. 〇7Mpa下减压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为1. 06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 机的进风温度175°C、出风温度85°C,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 3倍的蔗糖粉和0. 1倍的糊精,制 成颗粒,于50°C干燥,获得颗粒剂。
[0061]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6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7?24g,进行急性毒性 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 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5. 74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 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28. 7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 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 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 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颗粒剂LD50>28. 7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 为57. 4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4. 6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 计,平均用药剂量为〇.〇77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1g计)口服灌胃 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745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3的颗粒剂急性毒性低, 临床用药安全。
[0062] 长期毒性实验:将本发明实施例1的喷雾剂对小鼠按6. 43、15. 72和36. 41g生药 /kg连续用药16周(I.Oml/lOO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 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 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 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 反应,应用安全。
[0063] 长期毒性实验:将本发明实施例2的含片剂对小鼠按6. 43、15. 72和36. 41g生药 /kg连续用药16周(I.Oml/lOO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 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 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 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 反应,应用安全。
[0064]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选自我院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患者共184例, 其中男性88例,女性96例,年龄最小26月,最大49岁。所有患者均经我院胸部X线、 血常规、痰涂片以及肺炎支原体抗体等检查后确诊为大叶性肺炎;。随机分为四组,四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
[0065] 喷雾剂治疗组:46人,男22人,女24人。
[0066] 含片剂治疗组:46人,男22人,女24人。
[0067] 颗粒剂治疗组:46人,男22人,女24人。
[0068] 西药对照组:46人,男22人,女24人。
[0069]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出咳嗽、发热以及气促; 体检结果显示其肺部呼吸音出现增粗现象,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哆音,局部呼吸音呈 现出减弱趋势,对病灶部位叩诊之后表现出浊音或者实音; 对其进行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叶里面表现出均一的实变影像。
[0070]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风温肺热病的诊断依据: 风热犯肺型: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 脉浮数。
[0071] 凡符合上述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大叶性肺炎,中医辨证符合风热犯肺型。
[0072] 治疗方法: 喷雾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喷雾剂,每日3次,每次喷3下,5天为1个 疗程。
[0073] 含片剂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含片剂,每日3次,每次4片,5天为1 个疗程。
[0074] 颗粒剂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1包,5天为1 个疗程。
[0075] 西药对照组: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1日2次或1200万单位,静滴;链霉 素〇. 5g肌注,1日2次;1周为1个疗程。若应用上述抗生素3日,体温不下降,症 状、体征无改善,改用其他抗生素,如先锋霉素IV、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或选用敏感抗生 素,常规用量。
[0076]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温降至正常,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降至正常,X线肺片检查病灶吸收;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大部分消失(2/3以上),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降 至正常,X线检查病灶大部分(2/3以上)吸收;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1/2以上),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降至正常或 接近正常,X线检查病灶部分吸收(1/2以上);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X线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0077] 治疗结果: 参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相对 于西药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风热犯肺 型大叶性肺炎,相对于西药,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
[0078] 表1四组分别治疗10天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大叶性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桅子、天 花粉、白茅根、金银花、蒲公英、四季青、鱼腥草、生甘草、虎杖、垂盆草、鸭拓草、柴胡、望江南 子、地龙、葶苈子、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玉竹、黄精、山药、蕨麻、麦冬、苍术、桔梗、独叶白 芨、罗汉果、百部和紫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 桅子22-32份、天花粉26-39份、白茅根20-30份、金银花28-38份、蒲公英16-25份、四季青 12- 21份、鱼腥草11-19份、生甘草9-15份、虎杖13-20份、垂盆草10-16份、鸭拓草12-17 份、柴胡10-15份、望江南子12-16份、地龙8-14份、葶苈子10-15份、大青叶6-12份、板蓝 根6-11份、贯众5-9份、玉竹14-20份、黄精13-19份、山药12-16份、蕨麻14-21份、麦冬 17- 27份、苍术12-17份、桔梗11-16份、独叶白芨16-20份、罗汉果13-16份、百部15-25份 和紫菀10-18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 比为:桅子23-30份、天花粉28-36份、白茅根20-26份、金银花28-35份、蒲公英18-23份、 四季青14-18份、鱼腥草13-16份、生甘草9-13份、虎杖15-18份、垂盆草10-14份、鸭拓草 13- 16份、柴胡11-14份、望江南子13-16份、地龙10-13份、葶苈子11-14份、大青叶7-10 份、板蓝根6-9份、贯众5-8份、玉竹16-19份、黄精14-17份、山药13-16份、蕨麻14-19 份、麦冬18-23份、苍术14-17份、桔梗11-15份、独叶白芨16-19份、罗汉果13-15份、百部 18- 23份和紫毙11-15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 数比为:桅子25份、天花粉30份、白茅根22份、金银花30份、蒲公英20份、四季青15份、 鱼腥草15份、生甘草10份、虎杖16份、垂盆草11份、鸭拓草14份、柴胡12份、望江南子14 份、地龙12份、葶苈子13份、大青叶8份、板蓝根8份、贯众6份、玉竹18份、黄精15份、山 药15份、蕨麻16份、麦冬20份、苍术15份、桔梗12份、独叶白芨18份、罗汉果15份、百部 20份和紫菀12份。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 数比为:桅子23份、天花粉36份、白茅根20份、金银花35份、蒲公英23份、四季青14份、 鱼腥草16份、生甘草13份、虎杖15份、垂盆草14份、鸭拓草16份、柴胡11份、望江南子13 份、地龙13份、葶苈子11份、大青叶7份、板蓝根9份、贯众5份、玉竹19份、黄精14份、山 药16份、蕨麻14份、麦冬18份、苍术14份、桔梗15份、独叶白芨19份、罗汉果13份、百部 23份和紫菀11份。
6.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 数比为:桅子30份、天花粉28份、白茅根26份、金银花28份、蒲公英18份、四季青18份、 鱼腥草13份、生甘草9份、虎杖18份、垂盆草10份、鸭拓草13份、柴胡14份、望江南子16 份、地龙10份、葶苈子14份、大青叶10份、板蓝根6份、贯众8份、玉竹16份、黄精17份、 山药13份、蕨麻19份、麦冬18份、苍术17份、桔梗11份、独叶白芨169份、罗汉果14份、 百部18份和紫菀15份。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喷雾剂时,其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所述比例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3-5倍的水浸泡3-10小 时,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煎煮3次,合并煎煮 液过滤,滤液加热得浸膏1,药渣备用; b、 将步骤a的药渣加60-90 %乙醇浸泡0. 5-1. 5小时,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 合并提取液,80-160目滤过,取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 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80°C时1. 35的浸膏2 ; c、 将浸膏1和浸膏2混合,加水稀释即得喷雾剂。
8.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含片剂时,其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生甘草、白茅根、玉竹、黄精、山药、蕨麻和麦冬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获得 的混合物质量的4?6倍的醇浓度90%?95%的乙醇浸泡,加热回流2?4小时后提取, 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醇浓度85 %?95%的乙醇浸 泡,加热回流1?2小时后提取,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 0. 8?1. 2g生药/mL,利用体积为5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两次,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体积的醇浓度为90%?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 洗脱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将苍术、桔梗、独叶白芨、罗汉果、百部和紫菀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 的混合物质量的3?5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两次提取液合 并,用管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C?70°C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C时 相对密度为1. 20?1. 23的膏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第三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5倍的水 浸泡,加热煎煮2?4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3倍的水浸 泡,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进一步加入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 质量0. 05?0. 1倍的羧甲基淀粉钠、0. 05?0. 1倍的微晶纤维素,混匀,制粒,干燥后,加入 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〇. 01?〇. 05倍的硬脂酸镁,然后用冲压装置将颗粒压制成片,即 得含片剂。
9.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 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 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〇. 06?0. 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 度为1. 04?1. 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C、出风温度80? 85°C,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 2?0. 4倍的蔗糖粉和0. 1?0. 2 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C干燥,获得颗粒剂。
【文档编号】A61K35/62GK104398938SQ201410664205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9日
【发明者】杨光霞, 程云涛 申请人:杨光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