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顽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9603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顽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顽痹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成药领域。其配方药物按重量份的组成为:黄芪25-35份,姜黄8-12份,乌头3-6份、附片8-12份,制川乌4-8份,麻黄3-8份,白芍8-12份,马钱子8-12份,西洋参8-12份,安痛藤8-12份,炙甘草8-12份,鳖甲8-12份,全蝎3-8份,地鳖虫8-12份。本发明以乌头汤合附子汤温经散寒,助阳除湿之功倍增,再以补脾实卫,益气固表之玉屏风汤含于其内,更加祛湿搜风通络的虫药入方,全方刚柔并济,温散宣通;达邪外出,且不伤正。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顽痹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成药,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顽痹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顽痹"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其病情顽固,久治难愈,决非一般 祛风燥湿、散寒、通络之品所能奏效。早期治疗得当,病情易于控制,如失治、误治,病情恶 化,将留下终身残疾,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顽痹常反复发作。清?陈念祖指 出:"深究起源,自当以寒与湿为主。盖风为阳邪,寒与湿为阴邪,阴主闭,闭则郁滞而为痛。 是痹不外寒与湿,而寒与湿亦必假风以为帅,寒曰风寒,湿曰风湿,此三气杂合之谈也。"故 其发病常因感受风寒湿邪,困郁肌表,阳气被郁,痹而不通,可出现关节疼痛,伴恶寒发热、 无汗或汗出不畅。此时只有通过开腠发汗,宣散肌表之风寒湿邪,使阳郁得通,气血畅行,痹 痛方止。旷惠桃提出治疗此期当以温阳散寒为要;而温经散寒之药。相对于中药,西药毒副 作用较大,病人依从性较差;中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自觉症状,作用持久,容易被患者接受。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顽痹的中药组合物,本方具有刚柔并济,温散宣通,达 邪外出,且不伤正的优点。
[0004]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种治疗顽痹的中药组合物,其配方药物按重量份的组成为:黄芪25-35份,姜黄 8-12份,乌头3-6份、附片8-12份,制川乌4-8份,麻黄3-8份,白芍8-12份,马钱子8-12 份,西洋参8-12份,安痛藤8-12份,炙甘草8-12份,鳖甲8-12份,全蝎3-8份,地鳖虫8-12 份。
[0006] 其配方药物按重量份组成药物优选为:黄芪30份,姜黄10份,乌头5份、附片10 份,制川乌6份,麻黄5份,白芍10份,马钱子10份,西洋参10份,安痛藤10份,炙甘草10 份,鳖甲10份,全蝎5份,地鳖虫10份。
[0007]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0008]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用于气虚水湿失运 的浮肿,小便不利,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用于气虚血亏的面色 萎黄、神倦脉虚等,用于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用于气虚血滞不行的关节痹痛、肢体 麻木或半身不遂等,用于气虚津亏的消渴证。
[0009]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破血行气,通络止痛,用于血瘀气滞诸证, 用于风寒湿痹。
[0010] 乌头: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 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类、半 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萎类同用。 toon] 附片: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 痛。"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主治:用于阴盛克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 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 寒痼冷之疾。
[0012] 制川乌: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同川乌。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 止痛。用于风寒湿痹,乳房疼痛,胸部胀痛,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0013] 麻黄:甘,平,归肺经,功能主治:用于自汗,盗汗。
[0014] 白芍: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用 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等证,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眩 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等证,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
[0015] 马钱子:苦、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功能主治: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痹 痛,跌打肿腿,用于痈疽肿痛。
[0016] 西洋参:苦、微甘,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用于阴虚火 旺、肺失清肃的喘咳痰血证,用于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口渴。
[0017] 安痛藤:淡、微潘,平。归肺、胃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拔脓消肿。用 于跌打损伤,扭伤,风湿关节疼痛,骨折,痈疮肿毒。
[0018] 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 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与脾气虚弱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 用于痰多咳嗽,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 痛及药物、食物中毒等。
[0019] 鳖甲:咸,寒,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用于阴虚发热,阴虚阳 亢,阴虚风动等证,用于癥瘕积聚,疟母等。
[0020] 全蝎:辛,平;有毒,归肝经。功能主治: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痉挛 抽搐,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用于风湿顽痹、顽固性偏正头痛。
[0021] 地鳖虫: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功能主治: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 血经闭,症瘕痞块。
[0022] 顽痹发生,常与风寒湿邪郁阻经络关节,气血不行,经络不畅有关,故用药以温通 宣散为要。附子、乌头为辛温散寒之良药,所用之乌头汤合三附子汤温经散寒,助阳除湿之 功倍增;再以补脾实卫,益气固表之玉屏风汤含于其内,更加祛湿搜风通络的虫药入方,则 全方刚柔并济,温散宣通;达邪外出,且不伤正。
[0023] 以下结合临床试验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4] 一、临床试验:
[0025] 1、临床资料:选取患有风湿病专科门诊病例200例,其中男92例,女113例,年龄 最小19岁,最大64岁,平均48. 68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3个月,平均病程7. 12年。全 部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年龄病程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0026] 2、诊断标准:
[0027] 参照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痹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1)临床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2)显效:全部症状消除 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或劳动,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3)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 理,或者失去工作劳动能力转为劳动工作能力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4) 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
[0028] 3、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每日一剂,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 7. 5mg,每周1次,双氯芬酸钠缓释片0. Ig,每日3次。
[0029] 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有效率分别为35%、96%,对照组分别为18%、73%,两 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如表所示,本发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效。
[0030]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顽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配方药物按重量份的组成为:黄芪 25-35份,姜黄8-12份,乌头3-6份、附片8-12份,制川乌4-8份,麻黄3-8份,白芍8-12 份,马钱子8-12份,西洋参8-12份,安痛藤8-12份,炙甘草8-12份,鳖甲8-12份,全蝎3-8 份,地鳖虫8-12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顽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配方药物按重量份 组成药物为:黄芪30份,姜黄10份,乌头5份、附片10份,制川乌6份,麻黄5份,白芍10 份,马钱子10份,西洋参10份,安痛藤10份,炙甘草10份,鳖甲10份,全蝎5份,地鳖虫10 份。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4367955SQ201410664204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9日
【发明者】朱会群, 闫振和 申请人:闫振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