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肾炎灵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628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成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肾炎灵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发展缓慢,症状可轻可重,多有一个无症状尿检异常期,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镜下血尿,可伴高血压和(或)氮质血症,及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目前中医界对慢性肾炎的认识,一般认为其基本病机不外乎正虚、邪实两端,正虚包括气、血、阴、阳的虚损,邪实则有瘀、风、湿、毒等。由于正虚和邪实是慢性肾炎的辩证要点,因此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基本围绕正虚和邪实展开,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扶正与祛邪并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组方合理、见效快、顺应性好的肾炎灵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种肾炎灵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案为:本发明所述一种肾炎灵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处分重量计为:墨旱莲20-150份、女贞子10-100份、地黄10-100份、山药30-200份、当归10-100份、川芎5-40份、赤芍5-60份、狗脊(烫)10-100份、茯苓10-100份、猪苓10-100份、车前子(盐炒)30-200份、茜草10-100份、大蓟20-150份、小蓟20-150份、栀子10-100份、马齿苋50-400份、地榆40-300份。本发明所述一种肾炎灵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制备方法为:1)将处方中的当归、川芎、栀子粉碎成细粉,过50-100目筛,混合均匀;2)将处方中的墨旱莲、女贞子、地黄、山药、赤芍、狗脊(烫)、茯苓、猪苓、车前子(盐炒)、茜草、大蓟、小蓟、马齿苋、地榆共14位药材合并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量3-10倍,煎煮1-4小时,第二次加水3-8倍,煎煮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加入上述当归等生药粉,混匀,55-65℃干燥,整粒,加辅料,混匀,压片、包衣,即得。本发明所述一种肾炎灵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2)所述辅料为药用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本发明所述一种肾炎灵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为淀粉、乳糖、甘露醇、糊精、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优选淀粉。本发明所述一种肾炎灵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崩解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优选羧甲基淀粉钠。本发明所述一种肾炎灵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组合为最优。本发明组方分析:墨旱莲:乌田草、墨旱莲、旱莲草、墨水草、乌心草,(草)味甘酸,性凉,入肝肾二经,无毒。全草药用,能收敛、止血、补肝肾之功效。女贞子:无臭,味甘、微苦涩,肝;肾经,补益肝肾,清虚热,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常配墨旱莲,桑葚等同用,治阴虚发热,地黄: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当归:味甘,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川芎:辛,温。 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腰脊,祛风湿。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猪苓:味甘、淡,平。入心,脾,胃,肺,肾、经。利水渗湿功效。车前子:性味甘寒,入肾、膀胱、肝、肺经,功能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热化痰。茜草:苦,寒。归肝经。凉血活血,祛瘀,通经。大蓟:性凉,味甘,苦,无毒。归心、肝经。凉血止血,解毒消痈。小蓟:甘、苦,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栀子:黄栀子、山栀、白蟾,清热,泻火,凉血。马齿苋:酸,寒。入大肠,肝、脾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通淋。地榆: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本发明有益效果:1.肾炎灵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其功能主治为:清热凉血、滋阴养肾,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2.处方各组分协同作用,配比合理,疗效确切,见效快。3.固体制剂服用、携带方便。4.工艺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实施例只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实施例1处方(份数计):墨旱莲72份、女贞子43份、地黄43份、山药77份、当归43份、川芎15份、赤芍29份、狗脊(烫)43份、茯苓43份、猪苓43份、车前子(盐炒)86份、茜草43份、大蓟71份、小蓟70份、栀子43份、马齿苋172份、地榆143份。制备方法:1)将处方中的当归、川芎、栀子粉碎成细粉,过50-100目筛,混合均匀。2)将处方中的墨旱莲、女贞子、地黄、山药、赤芍、狗脊(烫)、茯苓、猪苓、车前子(盐炒)、茜草、大蓟、小蓟、马齿苋、地榆共14位药材合并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量8倍,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稠膏,加入上述当归等生药粉,混匀,60℃干燥,整粒,加3%羧甲基淀粉钠及1%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1000粒,包胃溶型薄膜衣即得。实施例2处方(份数计):墨旱莲72份、女贞子43份、地黄43份、山药77份、当归43份、川芎15份、赤芍29份、狗脊(烫)43份、茯苓43份、猪苓43份、车前子(盐炒)86份、茜草43份、大蓟71份、小蓟70份、栀子43份、马齿苋172份、地榆143份。制备方法:1)将处方中的当归、川芎、栀子粉碎成细粉,过50-100目筛,混合均匀。2)将处方中的墨旱莲、女贞子、地黄、山药、赤芍、狗脊(烫)、茯苓、猪苓、车前子(盐炒)、茜草、大蓟、小蓟、马齿苋、地榆共14位药材合并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量10倍,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煎煮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60℃)的稠膏,加入上述当归等生药粉,混匀,60℃干燥,整粒,加3%羧甲基淀粉钠及1%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1000粒,包胃溶型薄膜衣即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