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式b超探头加长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814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夹持式b超探头加长手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夹持式B超探头加长手柄,两圆柱面状管壳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通孔而该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设置有内螺纹,弹性软管设置有条形槽隙,连接B超探头以给B超探头提供电源和传递电信号的连接线缆可经该条形槽隙沿弹性软管管壁厚度方向置入弹性软管管腔乃至沿弹性软管长度方向穿过弹性软管;第二通孔设置有可与螺杆的螺杆设置有的外螺纹相配合连接的内螺纹;两圆柱面状管壳各自凹形内侧壁位于其前端壳壁的部分分别设置有限位凹陷面,两圆柱面状管壳设置有限位凹陷面的前端壳壁沿圆弧线状正投影所在圆径向的径向厚度朝着两圆柱面状管壳前端端面的方向减少。本实用新型能与无手柄B超探头尾端相固装在一起,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专利说明】夹持式B超探头加长手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握柄结构的改进,特别是夹持式B超探头加长手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B超探头都并不是专为家畜使用的,而且其长度较短,尤其是便携式B超的探头更是短小,基本上没有手柄,因此,在没有手柄的情况下,不能直接用于探测家畜直肠。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式B超探头加长手柄,能与无手柄B超探头尾端相固装在一起,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夹持式B超探头加长手柄,包括两圆柱面状管壳-第一圆柱面状管壳与第二圆柱面状管壳、弹性软管、环状衬垫及具有端头和螺杆的螺栓,第一圆柱面状管壳与第二圆柱面状管壳其沿各自所在圆柱周面中心轴线方向而相应呈现的圆弧线状正投影所在圆的半径相等,两圆柱面状管壳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穿透其壁体的第一通孔而该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穿透其壁体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设置有内螺纹,弹性软管设置有沿其管壁厚度方向穿透管壁并沿其管体长度方向贯通至其管体两端管口的条形槽隙,连接B超探头以给B超探头提供电源和传递电信号的连接线缆可经该条形槽隙沿弹性软管管壁厚度方向置入弹性软管管腔继而沿弹性软管长度方向穿过弹性软管管腔;第二通孔设置有可与螺杆设置有的外螺纹相配合连接的内螺纹;两圆柱面状管壳各自凹形内侧壁位于其前端壳壁的部分分别设置有限位凹陷面,两圆柱面状管壳各自凹形内侧壁位于限位凹陷面与其各自壳体后端端面之间的部分分别设置有圆柱面状凹形内壁面,两圆柱面状管壳设置有限位凹陷面的前端壳壁沿圆弧线状正投影所在圆径向的径向厚度朝着两圆柱面状管壳前端端面的方向减少;弹性软管安置在两圆柱面状管壳之间,两圆柱面状凹形内壁面相向而对而朝向弹性软管,两圆柱面状管壳各自前端壳壁设置有的限位凹陷面相应相向而对且沿壳体长度方向的纵截面共同呈喇叭状;在环状衬垫伸入至两圆柱面状凹形内壁面任意一者与弹性软管之间的第一部分环形垫体外周面上所形成的外粘接层粘接圆柱面状凹形内壁面,在第一部分环形垫体内周面上形成的内粘接层以环绕弹性软管的方式与弹性软管靠近两圆柱面状管壳前端端面的前端管口管周壁的外壁面相粘接,限位凹陷面与环状衬垫除第一部分环形垫体以外的其余第二环形垫体外周面相配合接触;螺杆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入第二通孔且依靠其设置有的外螺纹与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所产生的螺纹紧固力将被第一通孔阻挡在两圆柱面状管壳两者之一外侧的端头压触在第一通孔上,相配合连接的外螺纹与内螺纹及端头受螺纹紧固力作用相应驱使两圆柱面状管壳夹持弹性软管,使受弹性形变的弹性软管管壁夹固连接线缆所穿过条形槽隙并被弹性软管包围的被固定段;当B超探头尾端与环状衬垫的第二环形垫体内周面接触且连接线缆相应被夹固在弹性软管中的被固定段朝着两圆柱面状管壳后端壳壁的方向给B超探头尾端施加作用力之时,B超探头尾端受该连接线缆位于弹性软管管腔内的被固定段牵拉而压触第二环形垫体内周面继而通过第二环形垫体压触限位凹陷面。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技术方案可得知,本实用新型能与无手柄B超探头尾端相固装在一起,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装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总装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一种夹持式B超探头加长手柄,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两圆柱面状管壳-第一圆柱面状管壳2与第二圆柱面状管壳4、弹性软管3、环状衬垫7及具有端头和螺杆9的螺栓,第一圆柱面状管壳2与第二圆柱面状管壳4其沿各自所在圆柱周面中心轴线方向而相应呈现的圆弧线状正投影所在圆的半径相等,两圆柱面状管壳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穿透其壁体的第一通孔5而该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穿透其壁体的第二通孔1,第二通孔I设置有内螺纹,弹性软管3设置有沿其管壁厚度方向穿透管壁并沿其管体长度方向贯通至其管体两端管口的条形槽隙6,连接B超探头以给B超探头提供电源和传递电信号的连接线缆可经该条形槽隙6沿弹性软管3管壁厚度方向置入弹性软管3管腔继而沿弹性软管3长度方向穿过弹性软管3管腔;第二通孔I设置有可与螺杆9设置有的外螺纹相配合连接的内螺纹;两圆柱面状管壳各自凹形内侧壁位于其前端壳壁的部分分别设置有限位凹陷面8,两圆柱面状管壳各自凹形内侧壁位于限位凹陷面8与其各自壳体后端端面之间的部分分别设置有圆柱面状凹形内壁面,两圆柱面状管壳设置有限位凹陷面8的前端壳壁沿圆弧线状正投影所在圆径向的径向厚度朝着两圆柱面状管壳前端端面的方向减少;弹性软管3安置在两圆柱面状管壳之间,两圆柱面状凹形内壁面相向而对而朝向弹性软管3,两圆柱面状管壳各自前端壳壁设置有的限位凹陷面8相应相向而对且沿壳体长度方向的纵截面共同呈喇叭状;在环状衬垫7伸入至两圆柱面状凹形内壁面任意一者与弹性软管3之间的第一部分环形垫体外周面上所形成的外粘接层粘接圆柱面状凹形内壁面,在第一部分环形垫体内周面上形成的内粘接层以环绕弹性软管3的方式与弹性软管3靠近两圆柱面状管壳前端端面的前端管口管周壁的外壁面相粘接,限位凹陷面8与环状衬垫7除第一部分环形垫体以外的其余第二环形垫体外周面相配合接触;螺杆9穿过第一通孔5并伸入第二通孔I且依靠其设置有的外螺纹与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所产生的螺纹紧固力将被第一通孔5阻挡在两圆柱面状管壳两者之一外侧的端头压触在第一通孔5上,相配合连接的外螺纹与内螺纹及端头受螺纹紧固力作用相应驱使两圆柱面状管壳夹持弹性软管3,使受弹性形变的弹性软管3管壁夹固连接线缆所穿过条形槽隙6并被弹性软管3包围的被固定段;当B超探头尾端与环状衬垫7的第二环形垫体内周面接触且连接线缆相应被夹固在弹性软管3中的被固定段朝着两圆柱面状管壳后端壳壁的方向给B超探头尾端施加作用力之时,B超探头尾端受该连接线缆位于弹性软管3管腔内的被固定段牵拉而压触第二环形垫体内周面继而通过第二环形垫体压触限位凹陷面8。
【权利要求】
1.一种夹持式B超探头加长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圆柱面状管壳-第一圆柱面状管壳(2)与第二圆柱面状管壳(4)、弹性软管(3)、环状衬垫(7)及具有端头和螺杆(9)的螺栓,第一圆柱面状管壳(2)与第二圆柱面状管壳(4)其沿各自所在圆柱周面中心轴线方向而相应呈现的圆弧线状正投影所在圆的半径相等,两圆柱面状管壳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穿透其壁体的第一通孔(5)而该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穿透其壁体的第二通孔(1),第二通孔(I)设置有内螺纹,弹性软管(3)设置有沿其管壁厚度方向穿透管壁并沿其管体长度方向贯通至其管体两端管口的条形槽隙(6),连接B超探头以给B超探头提供电源和传递电信号的连接线缆可经该条形槽隙(6)沿弹性软管(3)管壁厚度方向置入弹性软管(3)管腔继而沿弹性软管(3)长度方向穿过弹性软管(3)管腔;第二通孔(I)设置有可与螺杆(9)设置有的外螺纹相配合连接的内螺纹;两圆柱面状管壳各自凹形内侧壁位于其前端壳壁的部分分别设置有限位凹陷面(8),两圆柱面状管壳各自凹形内侧壁位于限位凹陷面(8)与其各自壳体后端端面之间的部分分别设置有圆柱面状凹形内壁面,两圆柱面状管壳设置有限位凹陷面(8)的前端壳壁沿圆弧线状正投影所在圆径向的径向厚度朝着两圆柱面状管壳前端端面的方向减少;弹性软管(3)安置在两圆柱面状管壳之间,两圆柱面状凹形内壁面相向而对而朝向弹性软管(3),两圆柱面状管壳各自前端壳壁设置有的限位凹陷面(8)相应相向而对且沿壳体长度方向的纵截面共同呈喇叭状;在环状衬垫(7)伸入至两圆柱面状凹形内壁面任意一者与弹性软管(3)之间的第一部分环形垫体外周面上所形成的外粘接层粘接圆柱面状凹形内壁面,在第一部分环形垫体内周面上形成的内粘接层以环绕弹性软管(3)的方式与弹性软管(3)靠近两圆柱面状管壳前端端面的前端管口管周壁的外壁面相粘接,限位凹陷面(8)与环状衬垫(7)除第一部分环形垫体以外的其余第二环形垫体外周面相配合接触;螺杆(9)穿过第一通孔(5)并伸入第二通孔(I)且依靠其设置有的外螺纹与内螺纹通过螺纹连接所产生的螺纹紧固力将被第一通孔(5)阻挡在两圆柱面状管壳两者之一外侧的端头压触在第一通孔(5)上,相配合连接的外螺纹与内螺纹及端头受螺纹紧固力作用相应驱使两圆柱面状管壳夹持弹性软管(3),使受弹性形变的弹性软管(3)管壁夹固连接线缆所穿过条形槽隙(6)并被弹性软管(3)包围的被固定段;当B超探头尾端与环状衬垫(7)的第二环形垫体内周面接触且连接线缆相应被夹固在弹性软管(3)中的被固定段朝着两圆柱面状管壳后端壳壁的方向给B超探头尾端施加作用力之时,B超探头尾端受该连接线缆位于弹性软管(3)管腔内的被固定段牵拉而压触第二环形垫体内周面继而通过第二环形垫体压触限位凹陷面(8)。
【文档编号】A61B8/00GK203749443SQ201420064208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2日
【发明者】郑新宝, 董红, 霍飞, 阿依努尔, 张国庭, 陈静波, 海里且木, 范洪先 申请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畜牧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