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536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主要为了改善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所面临的局限性及潜在危险性。其包括导管本体、气囊和通气通路,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直管部和折弯部,所述气囊套接在导管本体外圆周面上,并与通气通路连接,所述折弯部靠近直管部的一端的左(或右)侧管壁设有圆孔。该实用新型在折弯部增加了可供支气管镜通过的圆孔,不仅可以提供双肺同时通气,也可分隔两肺进行单侧通气,而通过圆孔对另一侧支气管进行检查或者手术,并且能够在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防止术中血液倒流,进入非治疗侧的支气管及肺中,大大提高了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专利说明】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气管导管,特别涉及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0002] 支气管镜发明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 如肿瘤、间质性肺病、肉芽肿性疾病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需要通过经支气管镜活检术来确 定诊断,是最常用的一项检查项目。在治疗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如摘取异物、清除呼吸道 分泌物、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的治疗、进支气管镜注射药物治疗肿瘤等,由于手术过程中 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破损出血、炎性分泌物渗出等问题导致气管分泌物过多或声带水 肿而发生窒息。医生在操作时,通常是将细长的支气管镜经口或鼻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即 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以及更远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并根据病变进行 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患者声门及气道中相当一部分空间被镜身占 据,再加上操作的刺激,使得患者存在强烈的不适感,而且对左右支气管的检查,供氧和检 查全在一侧同时进行,这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感以及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减轻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时所面临的局限性及潜在 危险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
[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其包括导管本体、气 囊和充气通路,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直管部和设有导管出口的折弯部,所述气囊套接在导管 本体外圆周面上,并与充气通路连接,所述折弯部靠近直管部的一端的左侧管壁设有圆孔, 所述圆孔嵌有有可伸缩的橡胶弹性圈,在所述橡胶弹性圈的中心还设有内孔。
[0005] 所述圆孔为椭圆形孔。
[0006] 所述气囊包括与第一充气通路连接的第一气囊和与第二充气通路连接的第二气 囊,所述第一气囊套接固定在直管部一段外圆周面上,所述第二气囊套接固定在折弯部一 段外圆周面上。
[0007] 所述折弯部下端的右侧表面设有通气孔。
[0008] 所述通气孔直径为3_4mm。
[0009] 所述内孔直径为2-3mm。
[0010] 所述导管本体通过导管接口与呼吸机连接,提供供氧通道。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用于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支气管导管在折弯部增 加了可供支气管镜通过的椭圆形孔,不仅可以提供双肺同时通气,也可分隔两肺进行单侧 通气;通过气囊充气隔绝一侧支气管跟外界通气,通过通气孔和导管出口提供该侧支气管 的有效供氧通道,减少患者的痛苦感,而通过椭圆形孔对另一侧支气管进行检查或者手术, 特别的,能够在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防止手术中,血液倒流,进入非治疗侧的支气 管及肺中,大大提高了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右气管导管示意图。
[0013]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6圆孔的剖视图。
[0015] 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气管导管使用原理图。
[0016]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左气管导管示意图。
[0017] 图7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18]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左气管导管使用原理图。
[0019] 图9是本实用新型圆形孔和椭圆形孔的对比示意图。
[0020] 1-导管本体,11-直管部,12-折弯部,2-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第一充气通 路,5-第二充气通路,6-圆孔,61-橡皮圈,62-橡皮,63-内孔,64-先导区,7-通气孔,8-导 管接口,9-导管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其包括通过导管接口 8与呼吸机相 连接的导管本体1、气囊和充气通路,所述导管本体1直径为8-8. 5_,包括300_长的直管 部11和80mm长的折弯部12,所述折弯部12下端设有直径为7-7. 5mm的导管出口 9,所述 气囊套接在导管本体1外圆周面上,黏接固定,并与充气通路连接,所述折弯部12靠近直管 部11的一端的左侧管壁设有直径为8-8. 5_的圆孔6,所述圆孔6内嵌有可伸缩的橡胶弹 性件,所述橡胶弹性件外圈为橡皮圈61,内圈填充可伸缩的橡皮62,在所述橡皮62的中心 还设有直径为2-3mm的内孔63,所述折弯部12下端的右侧表面设有直径为3-4mm的通气孔 7。
[0023] 如图3所示,所述圆孔6为椭圆形孔,由于支气管导管是曲面的,在曲面开孔,圆形 孔必然是弯曲的,在支气管导管轴向管壁上形成的相对圆滑的弧线。在进行操作时,支气管 镜的进入存在一定的困难,进入后出于对左侧支气管的检查或者治疗的需要,支气管镜需 在左侧支气管中移动,而圆形孔的直径限制了支气管镜的移动范围,而支气管导管决定了 不能增加圆形孔的直径。
[0024] 如图9所示,当圆形孔改成椭圆形孔以后,相同周向直径的孔径,椭圆形的轴向直 径d几乎是圆形孔的轴向直径c的两倍,椭圆形相对于圆形孔在支气管导管轴向管壁上形 成的弧线更加的狭长,且有尖顶,狭长的区域相对构成一个先导区64,如此在进行操作时, 支气管镜更加容易地达到椭圆形孔处,并沿着橡胶弹性圈穿过内孔63,从而进入左侧支气 管,进入后支气管镜的可移动范围几乎是圆形孔的两倍,从而对左侧支气管的检查或者治 疗更加方便,同时降低患者在这过程中产生的痛苦感和该过程所带来的危险性。
[0025] 所述气囊包括与第一充气通路4连接的第一气囊2和与第二充气通路5连接的第 二气囊3,所述第一气囊2套接固定在直管部11 一段外圆周面上,长40mm,所述第二气囊3 套接在折弯部12 -段外圆周面上,右侧管气囊长10_,左侧管气囊长15_。所述充气通路 包括黏接固定在管壁上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一端与气囊连通,另一端与供气装置相连接。
[0026] 如图4当导管本体1处于气管中,通过第一充气通路4给第一气囊2充气,第二气 囊3不充气,此时第一气囊2阻断喉部与人体外部通气,而由呼吸机直接将氧气输送到两侧 支气管中,保障两侧肺同时通气,且可以通过导管本体1,对气管及支气管进行检查或者手 术。
[0027] 如图5所示,当导管本体1的折弯部12处于右侧支气管中,分别通过第一、第二充 气通路给第一、第二气囊充气,此时第一气囊2阻断喉部与人体外部通气,第二气囊3阻断 了右侧支气管与左侧支气管的通气,实现分隔两肺进行单侧通气,针对右侧支气管的右上 肺叶正常情况下处于水平偏上的结构,特别开设了通气孔7,用于右上肺叶的供氧,防止右 肺上叶要经导管出口 9进行供氧,从而影响正常的供氧,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导管出口 9 用于右中肺叶和右下肺叶的供氧,呼吸机通过导管本体1、通气孔7及导管出口 9形成供氧 通道,供氧给右侧支气管,保证患者通气正常,此时既可以通过支气管镜对右侧支气管进行 检查,也可以直接通过导管内孔63,进入右侧支气管,从而进行检查或治疗,实现对左右支 气管的观测、对比,更加有利于有效查出病症,降低检查失误或者重复检查等情况的出现。
[0028] 而且,此时也可以通过支气管镜对左侧支气管进行手术治疗,由于第一、第二气囊 的存在,使得气管、右侧支气管和左侧支气管的分隔,手术中,左侧支气管出现的血块不会 倒流进气管和右侧支气管及肺中,大大提高了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0029] 实施例2 :
[0030] 如图6、图7、图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折弯部12靠近直管部11的 一端的右侧管壁设有椭圆形孔,所述椭圆形孔嵌有可伸缩的橡胶弹性圈,在所述橡胶弹性 圈的中心还设有内孔63,而由于左侧肺叶的结构不需要额外的通气孔7,故该折弯部下端 左侧表面不开设通气孔7,直接通过导管本体1、导管出口 9形成供氧通道,供氧给左侧支气 管,保证患者通气正常,此时既可以通过支气管镜对左侧支气管进行检查,也可以直接通过 导管内孔63,进入左侧支气管,从而进行检查或治疗,实现对左右支气管的观测、对比,更加 有利于有效查出病症,降低检查失误或者重复检查等情况的出现。
[0031] 而且,此时也可以通过支气管镜对右侧支气管进行手术治疗,由于第一、第二气囊 的存在,使得气管、左侧支气管和右侧支气管的分隔,手术中,右侧支气管出现的血块不会 倒流进主支气管和左侧及肺中,大大提高了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0032] 传统支气管导管为单腔管,主要用于主支气管或进入一侧支气管,当进入一侧支 气管进行治疗时,无法保证治疗时另一侧支气管正常通气,这样极大限制了单侧支气管检 查及治疗的时间;而能有效隔离两肺的双腔气管导管,由于中间的分隔层,支气管镜在导管 官腔内的空间只有单腔管的一半,这严重制约支气管镜的检查和治疗效果;而本实用新型 中涉及的支气管导管由于本身是单腔导管,保证了管腔的空间足够支气管镜进行操作;又 设计了第一、第二气囊可以实现两肺的分隔,不仅可以提供双肺同时通气,也可分隔两肺进 行单侧通气;圆孔6的设计又实现了当导管置入到左侧(或者右侧)支气管时,保障该侧通 气,此时可以通过该圆孔实现支气管镜对另一侧支气管的检查和治疗,可以实现一次插管 对双侧支气管进行检查、对比,增加了检查的全面性,尤其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0033] 以上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并非对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改进都理应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 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其包括导管本体(1)、气囊和充气通路,所述导管本体 (1)包括直管部(11)和设有导管出口(9)的折弯部(12),所述气囊套接在导管本体(1)外 圆周面上,并与充气通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12)靠近直管部(11)的一端的左 侧管壁设有圆孔(6),所述圆孔(6)嵌有可伸缩的橡胶弹性圈,在所述橡胶弹性圈的中心还 设有内孔(6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6)为椭圆形 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与第 一充气通路(4)连接的第一气囊(2)和与第二充气通路(5)连接的第二气囊(3),所述第 一气囊(2)套接固定在直管部(11) 一段外圆周面上,所述第二气囊(3)套接固定在折弯部 (12) -段外圆周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12)下 端的右侧表面设有通气孔(7)。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7)直径为 3~4mmη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63)直径 为 2_3mm。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治疗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通 过导管接口(8)与呼吸机连接,提供供氧通道。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3898881SQ201420233371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8日
【发明者】陈成水, 徐旭仲, 夏芳芳 申请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