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滴注射器输液管收纳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6401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滴注射器输液管收纳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滴注射器输液管收纳装置,包括柱形圆管和环形夹,所述柱形圆管侧面开有一个与圆管中轴线平行的长条形切口,所述切口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切口的开口大小由外到内逐渐缩小,所述柱形圆管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环形夹,所述环形夹侧面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平行薄片,所述薄片上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蝶形螺栓夹合紧固。将输液管束缚在所述收纳装置内,避免其来回摆动,保证患者享有充分活动自由度的同时,避免因输液管大幅摆动造成的挂碰和缠绕,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保障。
【专利说明】一种点滴注射器输液管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护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点滴注射器输液管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输液(infus1n solut1n)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主要有以下优点: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持续静脉滴注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有时甚至是连续多瓶药物,比如几瓶葡萄糖加几瓶盐水。输液时,不能随意挪动打针的那只手,否则会引起鼓针,即针头处鼓起大包,伴有重度疼痛。但是,目前的点滴注射器输液管过长,摆动自由度大,特别是在患者起身或移动的过程中,经常因为输液管的大幅度摆动,导致挂碰或缠绕,造成“鼓针”,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第二次扎针还会浪费药液和输液器材。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点滴注射器输液管收纳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点滴注射器输液管收纳装置,包括柱形圆管和环形夹,所述柱形圆管侧面开有一个与圆管中轴线平行的长条形切口,所述切口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切口的开口大小由外到内逐渐缩小,所述柱形圆管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环形夹,所述环形夹侧面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平行薄片,所述薄片上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蝶形螺栓夹合紧固。将输液管束缚在所述收纳装置内,避免其来回摆动,保证患者享有充分活动自由度的同时,避免因输液管大幅摆动造成的挂碰和缠绕,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保障。蝶形螺栓方便手拧操作,头部的蝶形设计增大了横向受力面,使手拧时更有效率,且可频繁拆卸。
[0005]优选的是,所述的切口的最小开口宽度为输液管直径的1.05倍。将输液管束缚在收纳装置内,避免其虽患者移动的过程中,从收纳装置中脱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使输液管装卸方便,同时可供相邻的多人一起使用,实现其功能最大化。
[0006]优选的是,所述柱形圆管设置有等间距的多个环形夹。将收纳装置更为牢固地卡合在支撑架杆上,放置其在移动过程中脱落。
[0007]所述柱形圆管的长度为20-50cm。柱形圆管太长,限制了患者的自由度,同时易因为过度拉拽导致针头偏移,柱形圆管过短,其不到束缚输液管的作用,
[0008]优选的是,所述柱形圆管的长度为33c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综合考虑患者的平均身高、臂长,以及目前较通用的输液管长度,选定了较优的柱形圆管长度,兼顾了患者的行动自由度和输液管摆动幅度。
[0009]所述环形夹的内侧面安装有弹簧钢丝。增加环形夹与注射器支架的接触面积,防止了环形夹在支架上的轻微滑动,使二者的接触力显著增强。
[0010]所述环形夹内侧面对称设置有多个突起。增加环形夹的比表面积,提高其夹持力,放置移动过程中柱形圆管旋转滑动。
[0011]所述柱形圆管采用轻质PVC管制成。注塑成型易于加工,质轻耐用,安装方便。
[0012]该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0013]1、解决了因输液管大幅摆动导致的挂碰和缠绕和鼓针的问题,使患者的活动自由度的最大化,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保障。
[0014]2、控制切口的开口大小,将输液管牢固束缚在收纳装置内,避免其虽患者移动的过程中,从收纳装置中脱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仅使输液管装卸方便,同时可供相邻的多人一起使用,实现其功能最大化。
[0015]3、设置多个环形夹将收纳装置更为牢固地卡合在注射器支撑杆上,防止其在移动过程中脱落。
[0016]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综合考虑患者的平均身高、臂长,以及目前较通用的输液管长度,选定了较优的柱形圆管长度,兼顾了患者的行动自由度和输液管摆动幅度。解决了柱形圆管太长,限制了患者的自由度,同时易因为过度拉拽导致针头偏移或柱形圆管过短,其不到束缚输液管的作用的问题。
[0017]5、环形夹的内侧面安装有弹簧钢丝。增加环形夹与注射器支架的接触面积,防止了环形夹在支架上的轻微滑动,使二者的接触力显著增强。
[0018]6、环形件内侧面对称设置有多个突起。增加环形夹的比表面积,提高其夹持力,防止移动过程中柱形圆管旋转滑动。
[0019]7、采用轻质PVC管制造柱形圆管,注塑成型易于加工,质轻耐用,安装方便。
[0020]9、蝶形螺栓方便手拧操作,头部的蝶形设计增大了横向受力面,使手拧时更有效率,且可频繁拆卸。
[0021]1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点滴注射器输液管收纳装置结构图。
[0023]图2是装有弹簧钢丝的环形夹剖视图。
[0024]其中,1柱形圆管、2切口、3第一环形夹、4第二环形夹。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将注射器输液管通过切口 2滑进柱形圆管1内部,调整柱形圆管1的高度,打开第一环形夹3和第二环形夹4,将其夹持在注射器支撑杆上,并通过蝶形螺栓夹合紧固。
[0028]一种点滴注射器输液管收纳装置,包括柱形圆管1和环形夹3、4,所述柱形圆管1侧面开有一个与圆管中轴线平行的长条形切口 2,所述切口 2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切口2的开口大小由外到内逐渐缩小,所述柱形圆管1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环形夹3、4,所述环形夹3、4侧面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平行薄片,所述薄片上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蝶形螺栓夹合紧固。将输液管束缚在所述收纳装置内,避免其来回摆动,保证患者享有充分活动自由度的同时,避免因输液管大幅摆动造成的挂碰和缠绕。其结构简单,轻便耐用、安装方便,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随时调节装置高度和安装位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切口 2的设计不仅使输液管装卸方便,同时可供相邻的多人一起使用,实现其功能最大化。
[0029]所述的切口 2的最小开口宽度为输液管直径的1.05倍。在输液管上施加稍许推力,即可将其卡人收纳装置内,开口宽度只是略大于输液管直径,避免其在患者移动的过程中,从收纳装置中甩出。所述柱形圆管1采用轻质PVC管制成。注塑成型易于加工,质轻耐用,安装方便。
[0030]实施例2
[0031]柱形圆管1设置有3个等间距的环形夹,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分别位于圆管的上中下部,通过在圆管的中部增加一个环形夹,使得圆管的受力更为平均,避免了圆管中部支撑力较弱,易于弯曲突出的问题。
[0032]实施例3
[0033]所述柱形圆管1的长度为33cm,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过程中,若柱形圆管太长,输液管到柱形圆管1底部的距离过短,患者活动时易因拉拽导致针头偏移,柱形圆管1过短时,包覆的输液管长度太短,起不到束缚输液管的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综合考虑患者的平均身高、臂长,以及目前较通用的输液管长度,选定了较优的柱形圆管长度,兼顾了患者的行动自由度和输液管摆动幅度。
[0034]实施例4
[0035]所述环形夹3、4的内侧面安装有弹簧钢丝,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网状的弹簧钢丝,增加了环形夹3、4内表面的摩擦力,各接触点的压力增大,环形夹3、4对支架杆的夹持力更大,防止其在移动过程中轻微滑动。
[0036]实施例5
[0037]所述环形夹3、4内侧面对称设置有多个突起,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增加环形夹3、4的比表面积,提高其夹持力,防止移动过程中柱形圆管旋转滑动。
[0038]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点滴注射器输液管收纳装置,包括柱形圆管和环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圆管侧面开有一个与圆管中轴线平行的长条形切口,所述切口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切口的开口大小由外到内逐渐缩小,所述柱形圆管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环形夹,所述环形夹侧面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平行薄片,所述薄片上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蝶形螺栓夹合紧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口的最小开口宽度为输液管直径的1.05倍。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圆管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环形夹。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圆管的长度为20-50cm。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圆管的长度为33cm。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夹的内侧面安装有弹簧钢丝。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夹内侧面对称设置有多个突起。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圆管采用轻质PVC管制成。
【文档编号】A61M5/14GK204170193SQ201420509778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4日
【发明者】于洪存, 任秀红, 徐冬梅, 张国华 申请人: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