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肝炎的药食同源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908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肝炎的配方,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肝炎是由肝脏的急慢性炎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酒精等侵害肝脏,使得肝脏的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它可以引起身体珠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中十分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医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医药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文化智慧的结晶,从最早的神农尝百草到现代医药的迅速发展,中医药已成为影响世界医药发展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由于中药来源于大自然,无污染、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传统中医药中,有很多“药食同源”的食材,该部分药材既有药物与食品的综合作用,又能满足营养与保健的需求,是具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能治病、强身、抗衰老的特殊食品,在直接提升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延缓衰老方面更有优势。“药食两用”的食材因其成份为天然食物,长期食用,不会增加肝肾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防治肝炎的药食同源食材的组合。

其中,所述的药食同源食材的组合为大枣+花生+槐米+小蓟。

所述的药食同源食材的组合在防治肝炎的中的用途是指医药、食品或试剂等技术领域中,用于预防、保护、治疗肝炎及其直接相关疾病的产品,是包括药物、试剂、食品或保健食品等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经实验研究表明,含有大枣、花生、槐米、小蓟四种药食同源食材组合,可以抑制肝炎,防治肝功能损害。

本发明提供的含有大枣、花生、槐米、小蓟四种药食同源食材组合在防治肝炎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在本发明中,以下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防治肝炎的药食同源配方的制备

其制备工艺如下:

1、将大枣、槐米、小蓟按传统中药煎制成汁备用,上述材料优选等比配合;

2、将花生选净后打粉机打粉备用;

3、将步骤1的中药煎汁和步骤2的花生粉末混合搅拌成稀糊状备用,其中步骤一和二的物质以1∶1等分配比;

4:将步骤3的稀糊状物质干燥备用。

实施例2:药食同源配方对高脂肪饮食导致大鼠非酒精性肝炎的作用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肝炎,检测药食同源配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肝炎作用。

1、动物

健康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00g,每组10只/笼群养,共分10组。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质量合格证号(动物合格证号:SCXK(沪)2007-0005)。饲养于清洁级动物房。

2、给药及分组

改良的高脂饲料(胆固醇2%,胆酸钠0.5%,丙硫氧嘧啶0.2%,蔗糖5%,猪油1O,基础饲料82.3%)药物以0.9%生理盐水配制为药食同源配方药物的混悬液

将实验大鼠进行分组:

正常组:以全价营养颗粒饲料喂养,给予与药物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

模型组:改良的高脂饲料喂养,给予与药物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

低剂量组:改良的高脂饲料喂养,给予0.5g/kg的药食同源配方药物。

中剂量组:改良的高脂饲料喂养,给予1g/kg的药食同源配方药物。

高剂量组:改良的高脂饲料喂养,给予2g/kg的药食同源配方药物。

3、实验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给予改良的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灌胃给予药物4周后,称取大鼠肝脏的湿重,测定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

4、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所有的数据均用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

5、实验结果

如表1所示,模型组的肝脏重量明显升高,给药各组的肝脏重量较模型组低,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大鼠体重及肝湿重

*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如表2所示,给药各组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药食同源配方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改善肝炎的症状。

表2实验各组血清中的ALT、AST、TC和TG水平

*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实施例2:药食同源配方对酒精诱导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作用

采用酒精诱导大鼠酒精性肝炎,检测药食同源配方对大鼠酒精性肝炎作用。

1、动物

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00g,每组10只/笼群养,共分10组。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质量合格证号(动物合格证号:SCXK(沪)2007-0005)。饲养于清洁级动物房。

2、给药及分组

药物以0.9%生理盐水配制为药食同源配方药物的混悬液

将实验大鼠进行分组:

正常组:给予与药物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

模型组:给予与药物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

低剂量组:给予0.5g/kg的药食同源配方药物。

中剂量组:给予1g/kg的药食同源配方药物。

高剂量组:给予2g/kg的药食同源配方药物。

3、实验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给予改良的基础饲料,正常组用蒸馏水灌胃(15ml/kg,1天1次),模型组用35%酒精灌胃(15ml/kg,1天1次),喂养8周后灌胃给予药物4周后,称取大鼠肝脏的湿重,测定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

4、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所有的数据均用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

5、实验结果

如表3所示,模型组的肝脏重量明显升高,给药各组的肝脏重量较模型组低,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3大鼠体重及肝湿重

*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如表4所示,给药各组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药食同源配方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改善肝炎的症状。

表4实验各组血清中的ALT和AST水平

*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由大枣、花生、槐米、小蓟组成的药食同源配方药物能通过减少肝重、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降低肝脏的脂质沉积有效地治疗肝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