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颈椎牵引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574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属于医疗保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颈椎牵引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牵引器已经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给不少颈椎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它不仅解决了人体颈椎部位固定繁琐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解决了颈椎牵引困难等技术问题。利用它能够实现无须人工对颈椎进行牵引。另外,现有的颈椎牵引器的结构也相当简单,制造成本也相对较低廉。虽然现有的颈椎牵引器得到了医疗领域的认可,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每个人的颈部大小和长度都不一样,现有颈椎牵引器大小和松紧度不便于调节,佩戴的过程中由于牵引器表面硬度过强,容易给颈椎带来一定的压力,造成某些颈椎患者难以适宜;颈椎牵引器长时间佩戴容易导致不透气、闷热等现象。另外,由于人体颈部是弯曲的,颈椎牵引器难以与颈部完全接触,容易留有空隙,不够舒适。

由于颈椎牵引器管状气囊各轴向各侧膨胀伸展的程度不同,使用者在矫正过程中,不但可以推拉颈椎,而且可以顺应人体颈部的生理弧线进行矫正,而非简单地推拉颈部,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上述方案虽然实现了通过充气来推拉颈部,颈椎牵引器表面绵软,方便人体颈部的矫正,但是由于每个人的颈部大小和长度都不一样,佩戴的过程中,容易给颈椎带来一定的压力,所造成的各种弊端依旧存在。

发明专利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通过充气实现颈椎牵引及固定、舒适度高、透气性好、使用时与颈部贴合紧凑的新型颈椎牵引康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新型颈椎牵引康复装置,包括前颈椎套和后颈椎套,所述的前颈椎套和后颈椎套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且前颈椎套和后颈椎套相连后形成可套接于人体颈部的筒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颈椎套和后颈椎套均为在充气后能够实现膨胀的气囊体,所述的前颈椎套和后颈椎套上分别设有充气孔;所述的前颈椎套和后颈椎套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的透气孔呈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颈椎套上设有用于承托人体下巴的承托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后颈椎套上设有用于支撑人体后脑部的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颈椎套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且依次贯通的气囊凸条;所述的后颈椎套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且依次贯通的气囊凸条。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囊凸条的宽度相等且均匀分布。

本发明专利具有以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由于前颈椎套和后颈椎套内侧均设有气囊凸条,而且连接有充气孔,便实现了本颈椎牵引器不仅能够通过可拆卸结构来佩戴,而且能够通过对气囊凸条充气,来实现对颈部松紧的调节。另外,所述的承托部和挡板也能够使得整个颈椎得到很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所提供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中,后颈椎套1、挡板11、前颈椎套2、承托部21、充气孔3、透气孔4、气囊凸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新型颈椎牵引康复装置包括前颈椎套2和后颈椎套1,前颈椎套2和后颈椎套1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且前颈椎套2和后颈椎套1相连后形成可套接于人体颈部的筒状体,前颈椎套2上设有用于承托人体下巴的承托部21,后颈椎套1上设有用于支撑人体后脑部的挡板11。

前颈椎套2和后颈椎套1均为在充气后能够实现膨胀的气囊体,前颈椎套2和后颈椎套1上分别设有充气孔3,前颈椎套2和后颈椎套1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透气孔4,透气孔4呈圆形。前颈椎套2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且依次贯通的气囊凸条5;所述的后颈椎套1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且依次贯通的气囊凸条5,气囊凸条5的宽度相等且均匀分布。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后颈椎套1、挡板11、前颈椎套2、承托部21、充气孔3、透气孔4、气囊凸条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专利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专利精神相违背的。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