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顺应性分段支架及其编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8572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顺应性分段支架及其编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超顺应性分段支架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内的管腔由于各种不同原因、病变而引起狭窄或梗阻等疾病,目前常用的方法使在狭窄和梗阻部位植入一枚金属支架,保证管腔的通畅性。

现行的支架有金属裸支架与覆膜支架,覆膜支架的覆膜加工方式通常是通过将支架整体浸入高分子材料液体,挂壁铸膜。或者高分子膜材附在支架表面后支架整体加热,因膜整体附着在支架表面,支架的顺应性不好,容易移位。传统金属裸架的编织采用一根镍钛丝,支架整体编织成网格状,没有活动部分,因此顺应性也不好。

因此,临床上对支架提出了更高的超柔性,防移位要求,保证支架可顺应人体管腔生理结构弯曲,同时要保证分段处也要有足够的径向支撑力。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顺应性分段支架及其编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顺应性分段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支架本体两端的杯口部分,所述支架本体由两节以上的分段部位构成,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锁扣结构。

本发明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分段部位两端的高尖头和低圆头,每个分段部位每端的高尖头和低圆头交替设置,相邻的两个分段部位的高尖头形成锁扣结构。

本发明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分段部位两端的轴向高头和径向高头,每个分段部位每端的轴向高头和径向高头交替设置,相邻的两个分段部位的轴向高头形成第一锁扣结构,相邻的两个分段部位的径向高头形成第二锁扣结构。

本发明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分段部位两端的高尖头和低尖头,每个分段部位每端的高尖头和低尖头交替设置,且相邻分段部位交接端的高尖头和低尖头相互错开,每一个分段部位的高尖头连接相邻分段部位的低尖头,形成锁扣结构。

本发明中,包括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丝线、高尖头和低圆头,每个分段部位每端的高尖头和低圆头交替设置,且相邻分段部位交接端的高尖头和低圆头相互错开,连接丝线依次交替串接两相邻分段部位的高尖头,形成锁扣结构。

本发明中,所述支架本体和杯口部分由一根线材编织而成。

本发明中,所述杯口部分的直径大于支架本体的直径。

本发明中还公开了一种超顺应性分段支架的编织方法,步骤1:使用丝材从支架的任意一端编织杯口结构,直到杯口结构编织完成;

步骤2:使用丝材编织一个杯口过渡段,在该杯口过渡段的末尾端编织一组锁环;

步骤3,继续使用丝材编织下一个分段部位,并且在本步骤的分段部分的起始端编织一组锁环,本步骤的分段部分的起始端的锁环与上一步骤的杯口过渡段的末尾端的锁环组合,形成相互扣接的锁扣结构;在本步骤的分段部位的末尾端编织一组锁环;

步骤4、继续使用丝材编织下一个分段部位,并且在本步骤的分段部分的起始端编织一组锁环,本步骤的分段部分的起始端的锁环与上一步骤的分段部位的末尾端的锁环组合,形成相互扣接的锁扣结构;在本步骤的分段部位的末尾端编织一组锁环;

步骤5,重复步骤4,直到分段部分编织完成;

步骤6、使用丝材编织另一端的杯口过渡段,在该杯口过渡段的起始端编织一组锁环;本步骤的杯口过渡段的起始端的锁环与上一步骤的分段部位的末尾端的锁环组合,形成相互扣接的锁扣结构;将杯口过渡段编织完成;

步骤7,使用丝材编织完成另一端的杯口结构。

本发明中,步骤1~步骤7中的丝材从头至尾为一根。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了分段的单元支架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架一体结构中支架顺应性差的技术问题,使得支架易于各种弯曲角度,同时新型的编织可以降低支架移位,更好的精确固定支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支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6-27是实施例4的编织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分段支架1包括两端的杯口部分3和分段部位4,一个杯口部分3和一个分段部位1通过连接结构2连接,分段部位4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结构2连接,连接结构2包括一个以上的锁扣结构5。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分段部位4一端的连接结构2包括高尖头6和低圆头7,高尖头和低圆头交替间隔设置,以一高尖头为始,顺时针方向,所有奇数头端均为高尖头,偶数头端均为低圆头,高尖头连接相邻分段部位的高尖头形成锁扣结构5。单个高尖头即为锁环6,锁环与锁环对扣形成锁扣结构。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使用丝材从支架的任意一端编织杯口结构3,直到杯口结构编织完成;

步骤2:使用丝材编织一个杯口过渡段13,在该杯口过渡段的末尾端编织一组锁环13a;

步骤3,继续使用丝材编织下一个分段部位4,并且在本步骤的分段部分的起始端编织一组锁环4a,本步骤的分段部分的起始端的锁环与上一步骤的杯口过渡段的末尾端的锁环13a组合,形成相互扣接的锁扣结构5;在本步骤的分段部位的末尾端编织一组锁环4b;

步骤4、继续使用丝材编织下一个分段部位,并且在本步骤的分段部分的起始端编织一组锁环,本步骤的分段部分的起始端的锁环与上一步骤的分段部位的末尾端的锁环组合,形成相互扣接的锁扣结构;在本步骤的分段部位的末尾端编织一组锁环;

步骤5,重复步骤4,直到分段部分编织完成;

步骤6、使用丝材编织另一端的杯口过渡段14,在该杯口过渡段的起始端编织一组锁环;本步骤的杯口过渡段的起始端的锁环与上一步骤的分段部位的末尾端的锁环组合,形成相互扣接的锁扣结构;将杯口过渡段编织完成;

步骤7,使用丝材编织完成另一端的杯口结构15。

实施例2:

如图3,连接结构包括轴向高头16和径向高头17,轴向高头16和径向高头17交替间隔设置,相邻两分段部位的轴向高头连接轴向高头形成锁扣结构,径向高头连接径向高头形成锁扣结构。

实施例3:

如图4,每节分段支架的奇数头编织成高尖头8,偶数头编织成低尖头9,分段支架间的相互连接,通过一分段部位的高尖头与另一分段部位的低尖头相互连接组成锁扣结构5。

实施例4:

如图5:每节分段部位的奇数头编织成高尖头10,偶数头编织成低圆头11,每节分段部位连接通过其中一节分段部位的高头开始,依次将分段部位的高尖头通过连接丝线12按路径依次交替穿过两端的高尖头10进行编织连接,最终组成一个整体,这样的连接方式保证了每节连接处分段部位存在相互活动间隙。整个支架的编织由一根镍钛丝编织完成。

实施例4的编织方法:

由以下模具展开图具体演示编织方法及实现手段,其中模具展开图的粉红色点(如A1,A2,A3…A16,B1,B2…B16,….S1,S2…S16)为模具上的钉子点,用于固定编织支架,以便高温热处理后,使金属支架定型。用于编织的医用金属支架镍钛丝的直径为0.10mm~0.30mm之间,整个支架由一根镍钛丝编织完成。

步骤如下:

第一步:如图6,将医用金属支架镍钛编织丝(直径0.10mm~直径0.30mm)从起点A1出发沿C7,A12到达B”1;

第二步:如图7,再将丝绕B”1,经D2,A7,C13到达A’1;

第三步:如图8,接上,将丝从A’1,经A2,D8,A13,到达B’1;

第四步:如图9,接上,将丝从B’1,经C3,A8,E15,到达E1;

第五步:如图10,接上,将丝从E1,经D2,E3,F4,E5,F6,E7,F8,E9,F10,E11,F12,E13,F14,E15,F16到达E1;

第六步:如图11,接上,将丝从E1,经G3,I9,到达G1;

第七步:如图12,接上,将丝从G1,经H8,F16,到达G’1;

第八步:如图13,接上,将丝从G’1,经I7,G15,到达G”1;

第九步:如图14,接上,将丝从G”1,经H6,F14,到达G”’1;

第十步:如图15,接上,将丝从G”’1,经I5,G13,到达G””1;

第十一步:如图16,接上,将丝(图中黄色线)从G””1,经H4,F12,到达G””’1,同理依次循环,再由G””’1(图中绿色线)经I3,G11,到达G”””1;经G”””1(图中天蓝色线),经H2,G10,到达I1;再由I1(图中浅绿色线),经G9,H16,到达G””’1;再由G””’1(图中粉红色线),经F8,I15,到达G””1;再由G””1(图中蓝色线),经G7,H14,到达G”’1;再由G”’1(图中浅蓝色线),经F6,I13,到达G”1;再由G”1(图中深绿色线),经G5,H12,到达G’1;

第十二步:如图17,接上,将丝(图中绿色线)从G’1,经F4,I11,J12,I13,J14,I15,J16到达I1,准备进入下一个分段支架单元进行编织。

第十三步:如图18,接上,从I1,经J2,I3,J4,I5,J6,K7,J8,K9,J10,K11,J12,K13,K””’1,N4,L12,K”””1,进入下一个分段支架单元进行编织,编织方法同步骤十一,十二,编织后再进入下一单元,依此类推。

第十四步:如图19,当依步骤五~十三,依次完成每个支架分段部分的编织后,返回到点G1,由G1经E3,D4,E5,D6,E7,D8,E9,D10,E11,D12,E13,C15到达A”’1,返回初始单元,完成初始单元的剩余部分的编织。

第十五步:如图20,接上,将丝从A”1,经A15,D10,A4,到达B1;

第十六步:如图21,接上,将丝从A”1,经A3,C9,A14,到达A”’1;

第十七步:如图22,接上,将丝从B’1,经A5,C11,A16,到达A’1;

第十八步:如图23,接上,将丝从B”1,经A6,D12,到达A1;

第十九步:如图24,接上,将丝从A’1,经D6,A11,到达C1;

第二十步:如图25,接上,将丝从A”2,经C5,A10,D16,到达B’1;

第二十一步:如图26,接上,将丝从A”’3,经D4,A9,D15,到达A3;

如图27,完成所有的编织。

本支架主体单元采用交叉编织,分段处采用高低头连接。

在分段处设有高低头,方便将交叉编织的主体支架,用一根编织丝穿过主体支架高头巧妙的连接在一起,只连接高头部分,避开与低头的连接,使分段处的柔顺性更好,同时不影响主体支架的支撑性。

整体支架用一根镍钛丝编织而成,因镍钛丝有记忆性,可以将分段支架装入更小的置入器内。相比其他方式的分段支架,因采用一根镍钛丝编织而成,此发明的分段支架可以经更小的内镜,在人体腔道中释放。

解决了支撑力大的十二指肠分段支架不能经3.8mm内镜钳道释放的困难,传统的十二指肠分段支架只能装入大于4mm的置入器,不能经内镜释放支架,这给医生带来很多困难,临床医生迫切需要一种可以经3.8mm内镜钳道释放,并且支架柔顺性好,支撑力大的十二指肠支架,本发明一种超顺应性分段支架,可以很好实现医生的述求,并且已经在临床试用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实施例6:

实施例6提供一种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从支架的任意一杯口部分的边缘开始编织,将丝材以围绕模具上对应钢钉之间来回穿行的方式完成当前杯口部分的框架编织,并且编出一个以上的高头结构;

步骤2:将丝材从高头结构处跨到相邻的分段部位,以围绕模具上对应的钢钉,来回穿行的方式完成相邻的分段部位的编织,并且编织好分段部位两端的高头结构;

步骤3:丝材从分段部位背离杯口部分的一侧跨到下一个分段部位,以围绕模具上对应的钢钉,来回穿行的方式完成该分段部位的编织,并且编织好该分段部位两端的高头结构,直至所有的分段部位的编织完成;

步骤4:丝材跨到步骤1的杯口部分,以围绕模具上对应的钢钉,来回穿行的方式完成该分段部位的编织,完成杯口部分的编织,并在步骤1的开始位置收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顺应性分段支架及其编织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