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556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手术用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已被广泛用于伤口的缝合、内部组织的缝合与切割,目前也已经开发了适用于腔镜外科手术的缝切装置。腔镜外科,也称腹腔镜外科,是以电子镜像代替肉眼直视、以细长器械代替手指,力求在最小的切口路径、最少的组织损伤、肌体最轻的应激反应下,完成对体内病灶的观察、诊断、切割、缝合及其他治疗。

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一般包括器械平台和可拆卸地安装于该平台上的头部,头部可以通过穿刺器穿过身体上的小切口以接近手术部位实施手术。具体的,器械平台包括击发把手,可拆卸的头部包括一本体和安装于该本体的远端的钉头部,该本体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击发组件,钉头部为实施切割和缝合动作的部分,其包括钉仓组件、钉砧组件以及切刀组件。在击发把手的驱动下,推动件推动钉仓组件和切刀组件以完成缝切手术。

通常,钉头部通过一铰接机构安装于本体的远端,该铰接机构使得操作者可以远距离地操作钉头部相对于本体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摆动。

例如,申请号为201420859395.6的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其包括:本体,钉头部,以及连杆机构,其中,钉头部通过连杆机构相对于本体的轴向可摆动地连接于本体的远端;其中,连杆机构包括位于本体和钉头部之间的第一转接件,第一转接件的近端与固定在本体上的第一联接件的远端铰接,第一转接件的远端与固定在钉头部上的第二联接件的近端铰接。公开号为CN204364046U和CN204364047U的实用新型专利也公开了类似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推动件从本体穿出,贯穿第一转接件,并插入到钉头部 内。然后,在器械摆头(钉头部相对于本体的轴向摆动)时,推动件发生弯曲变形,特别是在钉头部和第一转接件之间、在第一转接件和本体之间的区段发生近乎弯折的变形,这样的变形增大了击发过程中推动件与第一转接件之间的摩擦力,导致推动件的推进不平顺,需要更大的击发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动件推进更平顺、所需击发力更小的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其包括:本体,钉头部,推动件,以及摆动机构,所述钉头部的近端部通过所述摆动机构与所述本体的远端部连接,使得所述钉头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的轴向在纵向上摆动;所述推动件的近端部位于所述本体内,其沿所述本体的轴向延伸至所述钉头部内,且所述推动件的位于所述钉头部内的部分随所述钉头部的纵向摆动而摆动;其中,所述钉头部的近端部设有供所述推动件插入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的孔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缩小从而使得所述推动件在第一槽孔内能够相对于所述钉头部在所述纵向上摆动。

优选的,所述的摆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钉头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转接件,所述钉头部的近端部与所述转接件的远端部相转动地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钉头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转接件在所述纵向上摆动,所述转接件的近端部与所述本体的远端部相转动的连接,从而使得所述转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在所述纵向上摆动;所述转接件内设有供所述推动件穿过的第二槽孔;所述推动件的位于所述转接件内的部分随所述转接件的纵向摆动而摆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槽孔内安装有所述推动件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内设有供所述推动件穿过的第三槽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槽孔的孔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缩小从而使得所述导向套在第二槽孔内能够相对于所述转接件在所述纵向上摆动。

优选的,所述第三槽孔具有位于其近端的近端部分,该近端部分的孔径从从近端至远端逐渐缩小从而使得所述推动件在所述第三槽孔的近端部分内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套在所述纵向上摆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槽孔的内部形成了安装所述导向套的安装槽位;所述 钉头部,相对于所述本体的轴向进行纵向摆动,至少具有第一摆动状态和第二摆动状态,当处于第一摆动状态时,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安装槽位的第一槽壁靠近或相抵;当处于第二摆动状态时,所述导向套与所述安装槽位的第二槽壁靠近或相抵。

优选的,所述第三槽孔还具有与所述近端部分的远端连通的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槽壁一侧的近端第一内壁面,和位于所述第二槽壁一侧的近端第二内壁面;所述远端部分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槽壁一侧的远端第一内壁面,和位于所述第二槽壁一侧的远端第二内壁面;当所述钉头部处于所述第一摆动状态时,所述推动件的位于所述导向套内的部分,从近端至远端,依次与所述近端第一内壁面和所述远端第二内壁面靠近或相抵;当所述钉头部处于所述第二摆动状态时,所述推动件的位于所述导向套内的部分,从近端至远端,依次与所述近端第二内壁面和所述远端第一内壁面靠近或相抵。

优选的,所述近端第一内壁面和所述近端第二内壁面为一对相对设置的圆弧面;所述远端第一内壁面和所述远端第二内壁面为一对相对设置的圆弧面。

优选的,所述近端第一内壁面与远端第二内壁面的曲率相同或基本相同;且所述远端第一内壁面与近端第二内壁面的曲率相同或基本相同。

优选的,所述导向套,沿所述推动件的轴向,与所述推动件的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面之间滑套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导向套的远端与所述转接件铰接,从而所述导向套以该铰接部为支点在所述安装槽位内相对于所述转接件纵向摆动。

优选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近端为作动端,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操作杆的远端为连动端,其通过第四铰接部与所述转接件铰接;所述的导向套上设有避免与所述操作杆的连动端接触的避让缺口。

优选的,所述推动件为一个推刀杆或数个叠合设置的推刀杆。

该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当器械摆头时,推动件不会在器械的转接处发生近乎弯折的或突变的变形,而是有一个渐进的过渡,从而形成较为平滑的弯曲,减小了击发时的阻力,进而减小击发时所需要的击发力,操作者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处于未摆动状态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X-X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Y-Y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处于第一摆动状态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转接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的导向套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处于第二摆动状态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内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器械操作者作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轴向是指近端到远端的长度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第一”、“第二”等并不包含位置关系或结构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并且,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能使用相同的标记或者标号,这也并不代表结构或者功能上的联系,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参见图1至图7,介绍本发明腔镜外科手术用缝切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7,该装置包括:本体1、钉头部2、推动件3以及摆头机构4,钉头部2的近端部通过摆头机构4与本体1的远端部连接,从而使得钉头部2相对于本体1的轴向可以在纵向上摆动。如图1至图3示出了本体1的远端部和钉头部2的近端部,钉头部2相对于本体1的轴向在纵向摆 动空间(如图1所示的纸面为钉头部2的一个纵向摆动平面)内摆动。

推动件3的近端部位于本体1内,其沿本体1的轴向延伸至钉头部2内,且推动件3的位于钉头部2内的部分随钉头部2的摆动而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推动件3为推刀杆,用于驱动位于钉头部2内的切刀(图中未标注)以完成切割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推动件3为数个依次叠合设置的推刀杆,如图2所示。另外,推动件3也可以为推钉件,用于驱动钉头部2内的手术钉以完成缝合工作。

如图1所示,钉头部2内设有供推动件3插入的第一槽孔21,第一槽孔21的孔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缩小从而使得推动件3在第一槽孔21内能够相对于钉头部2纵向摆动。

因此,当钉头部2相对于本体1转动时,推动件3不会在钉头部2的近端处发生近乎弯折的或突变的变形,而是在第一槽孔21处有一个渐进的过渡从而形成较为平滑的弯曲,减小推动件3在弯曲时可能带来的阻力。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1所示的纸面为推动件3的一个纵向摆动的平面,第一槽孔21大致呈锥形,从近端至远端逐渐缩口直至等于或略大于推动件3在其摆动平面上的厚度。这样一方面能起到上述的平滑弯曲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推动件3的导向作用。

摆动机构4包括位于钉头部2与本体1之间的转接件41。钉头部2的近端部与转接件41的远端部相转动的连接,具体的,两者通过第一铰接部A铰接,从而钉头部2能够相对于转接件41在纵向上摆动。转接件41的近端部与本体1的远端部相转动的连接,具体的,两者通过第二铰接部B铰接,从而转接件41能够相对于本体1在纵向上摆动。

为实现钉头部2相对于转接件41摆动,在本实施例中,转接件41与钉头部2之间还设有第一联接件42,第一联接件42的近端固定于转接件41,钉头部2的近端部通过第一铰接部A与第一联接件42的远端部铰接。在本发明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第一联接件42的远端固定于钉头部2,第一联接件42的近端通过第一铰接部A与转接件41的远端部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钉头部2的近端部为内设有收容第一联接件42远端部的槽位22。为避免第一联接件42限制钉头部2(以第一铰接部A为中心)的纵向摆动,槽位22具有从远端朝近端孔径逐渐增大的避让开口。

为了实现转接件41相对于本体1的摆动,在本实施例中,转接件41与本体1之间还设有第二联接件43,第二联接件43的近端固定于本体1内,转接件41的近端部通过第二铰接部B与第二联接件43的远端铰接。在另一个替代实施例中,第二联接件43的远端固定于转接件41内,第二转接件42的近端通过第二铰接部B与本体1铰接。

转接件41内设有供推动件3穿过的第二槽孔410;推动件3的位于转接件41内的部分随转接件41的摆动而摆动。

如同上述的第一槽孔21,在本发明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第二槽孔410也可以具有类似第一槽孔21的形状,具体的:第二槽孔410的孔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缩小,以使得推动件3能够相对于转接件41在纵向上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和5所示,转接件41内还设有推动件3的导向套44;导向套44内设有供推动件3穿过的第三槽孔440;推动件3从本体1延伸穿入第三槽孔440的近端,经由第三槽孔440,从第二槽孔410的远端穿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和5所示,第二槽孔410的孔径从近端至远端逐渐缩小从而使得导向套44在第二槽孔410内能够相对于转接件41在纵向上摆动。采用该结构,能够更好地缓和位于转接件41和本体1连接处的推动件3的弯曲突变的情况,避免推动件3在转接件41处受阻,减小击发时的阻力。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第三槽孔440具有位于其近端的近端部分441;该近端部分441的孔径从从近端至远端逐渐缩小从而使得推动件3在第三槽孔440的近端部分441内能够相对于导向套44在纵向上摆动。采用该结构,能够更好地缓和位于转接件41和本体1连接处的推动件3的弯曲突变的情况,避免推动件3在转接件41处受阻,减小击发时的阻力。

具体的,第二槽孔410内部形成了安装导向套44的安装槽位411,导向套44能够在安装槽位411内相对于转接件41纵向摆动(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纸面为导向套44的一个纵向摆动平面)。

安装槽位411具有第一槽壁411a和第二槽壁411b。

如图1所示,缝切装置处于未摆动状态,即钉头部2相对于本体1的轴向处于未摆动的状态,钉头部2与本体1大致同轴。

图4所示为缝切装置的第一摆动状态,即钉头部2相对于本体1的轴向在纵向上摆动一定角度(如图4所示,钉头部2向上摆动一定角度);具体的,转接件41绕第二铰接部B相对于本体1逆时针摆动一定角度,钉头部2绕第一铰接部A相对于转接件41逆时针摆动一定角度,也就是说钉头部2相对于本体1的轴向逆时针摆动了以上两个角度之和。如图4和图5所示,当处于第一摆动状态时,导向套44与安装槽位411的第一槽壁411a相抵。当然,随着摆动,导向套44也可以与安装槽位411的第一槽壁411a逐渐靠近。

图7所示为缝切装置的第二摆动状态,即钉头部2相对于本体1的轴向在纵向上摆动一定角度(如图7所示,钉头部2向下摆动一定角度);具体的,转接件41绕第二铰接部B相对于本体1顺时针摆动一定角度,钉头部2绕第一铰接部A相对于转接件41顺时针摆动一定角度,也就是说钉头部2相对于本体1的轴向顺时针摆动了以上两个角度之和。如图7所示,当处于第二摆动状态时,导向套44与安装槽位411的第二槽壁411b相抵。当然,随着摆动,导向套44也可以与安装槽位411的第二槽壁411b逐渐靠近。

由此,当转接件41相对于本体1摆动时,位于转接件41和本体1连接处的推动件3发生弯曲变形;虽然导向套44跟随转接件41摆动,但发生变形的推动件3带动导向套44相对于转接件41在安装槽位411的第一槽壁411a和第二槽壁411b之间摆动,从而起到调节转接件41的弯曲曲率,缓和转接件41的弯曲程度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一槽壁411a与第二槽壁411b之间,呈现从近端至远端逐渐缩口的形状。采用该结构,能够更好地缓和位于转接件41和本体1连接处的推刀杆3的弯曲突变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第三槽孔440具有位于其近端的近端部分441;该近端部分441在推刀杆3的摆动平面上呈现从近端至远端逐渐缩口的形状。采用该结构,能够更好地缓和位于转接件41和本体1连接处的推刀杆3的弯曲突变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至图7,第三槽孔440还具有与近端部分441的远端连通的远端部分442;近端部分441具有位于第一槽壁411a一侧的近端第一内壁面441a,和位于第二槽壁411b一侧的近端第二内壁面441b; 远端部分442具有位于第一槽壁一侧411a的远端第一内壁面442a,和位于第二槽壁一侧411b的远端第二内壁面442b。

参见图4至图6,当缝切装置处于上述的第一摆动状态时,推动件3的位于导向套44内的部分,从近端至远端,依次与近端第一内壁面441a和远端第二内壁面442b相抵。当然,随着摆动,推动件3也可以与近端第一内壁面441a和远端第二内壁面442b逐渐靠近。

参见图6和图7,当缝切装置处于上述的第二摆动状态时,推动件3的位于导向套44内的部分,从近端至远端,依次与近端第二内壁面441b和远端第一内壁面442a相抵。当然,随着摆动,推动件3也可以与近端第二内壁面441b和远端第一内壁面442a逐渐靠近。

由于推动件3在摆动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厚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推动件3是有4个薄片的推刀杆叠合而成,因此,通过上述的结构,推动件3在弯曲时,上下表面可以同时获得较好的缓冲,实现推动件3整体的平滑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近端第一内壁面441a和近端第二内壁面441b为一对相对设置的圆弧面;远端第一内壁面442a和远端第二内壁面442b为一对相对设置的圆弧面。

在本实施例中,近端第一内壁面441a与远端第二内壁面442b的曲率相同或基本相同;近端第一内壁面441b与远端第二内壁面442a的曲率相同或基本相同。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推动件3的上下表面能够获得相同的程度的缓冲,实现推动件3整体的平滑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槽孔410的远端部具有位于第一槽壁411a一侧的第二槽孔上壁410a和位于第二槽壁411b一侧的第二槽孔下壁410b。

在本实施例中,近端第一内壁面441a、远端第二内壁面442b以及第二槽孔下壁410b的曲率相同或基本相同;远端第一内壁面441b、近端第二内壁面442a和第二槽孔上壁410a的曲率相同或基本相同。

因此采用上述的结构,可以使得推动件3在位于导向套44内、位于整个转接件41内的部分都能够获得较为平滑的弯曲曲率,特别是推动件3在厚度方向的上下平面在整个摆动过程中能够保持一致同步且相同程度的弯曲曲率。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套44的远端通过第三铰接部C与转接件41铰接, 从而导向套44以第三铰接部C为支点在安装槽位411内相对于转接件41纵向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铰接部C包括半圆柱形铰轴,其安装在转接件41内的安装槽位411的远端。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摆动机构4包括操作杆45;操作杆45的近端为作动端,设置于本体1内(图中未标注),操作杆45的远端为连动端451,其通过第四铰接部D与转接件41铰接;导向套44上设有避免与操作杆45的连动端451接触的避让缺口44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推动件3和导向套44的横截面结构(沿轴向横切)。导向套44沿推动件3的轴向,与推动件3滑套配合,具体的,与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面之间滑套配合。在本实施例中,与推动件3的三个面滑套配合。这样的结构,便于推动件3和导向套44之间的动力传动,导向套44更有助于缓冲推动件3的弯曲突变。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