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414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系统,尤其涉及扫描被摄体而取得图像的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的内窥镜中,为了减轻被检者的负担,提出了用于使插入到该被检者的体腔内的插入部细径化的各种技术。而且,作为这样的技术的一例,公知有在相当于上述的插入部的部分不具有固体摄像元件的扫描型内窥镜和构成为具有该扫描型内窥镜的扫描型内窥镜系统等。

具体而言,上述的扫描型内窥镜系统例如构成为通过使对光源所发出的照明光进行引导的照明用光纤的前端部摆动而按照预先设定的扫描图案对被摄体进行二维扫描,利用配置于照明用光纤周围的受光用光纤接受来自该被摄体的返回光,根据该受光用光纤所接受到的返回光而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而且,作为具有类似于这样的扫描型内窥镜系统的结构的装置,公知有例如在日本特许第5363688号公报中公开的扫描内窥镜装置。

但是,在扫描型内窥镜中存在通过照明用光纤和受光用光纤等光学部件时的光量损失相对较小的机型和该光量损失相对较大的机型。因此,在扫描型内窥镜中例如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即使在以同一观察距离对同一被摄体进行了扫描的情况下,也会生成明亮度按照机型而不同的图像。

但是,在日本特许第5363688号公报中,关于考虑了光量损失按照扫描内窥镜的机型而不同的情况并且用于进行观察图像的明亮度调节的结构,未特别地公开等,即,与上述的问题对应的课题依然存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以下的内窥镜系统:即使在替换使用光量损失的大小彼此不同的多个内窥镜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每个内窥镜进行适当的明亮度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系统具有:光源部,其构成为射出用于向被摄体照射的照明光;内窥镜,其具有受光用光学部件和存储部,该受光用光学部件用于接受来自被照射了所述照明光的所述被摄体的返回光并进行引导,该存储部保存有包含所述受光用光学部件的分光透过率和所述受光用光学部件接受来自所述被摄体的所述返回光时的受光效率在内的光学特性信息;光检测部,其构成为接受经由所述受光用光学部件入射的所述返回光而生成电信号,对该生成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将该放大后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图像处理部,其构成为根据从所述光检测部输出的所述数字信号而生成图像,对该生成的图像实施增益调节;以及参数调节部,其构成为根据从所述存储部读入的所述光学特性信息、所述光源部的输出值的可变范围以及所述图像处理部的增益调节的增益值的可变范围,对从经过了所述受光用光学部件的所述返回光入射到所述光检测部之后到所述数字信号从所述光检测部输出为止的过程中的规定的参数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光检测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光检测部的结构的与图2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光检测部的结构的与图2和图3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光检测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内窥镜系统1例如构成为具有以下部分:扫描型的内窥镜2,其被插入到被检者的体腔内;主体装置3,其能够连接内窥镜2;以及显示装置4,其与主体装置3连接。

内窥镜2构成为具有插入部11,该插入部11形成为具有能够插入到被检者的体腔内的细长形状和挠性。

在插入部11的基端部设置有连接器部61,该连接器部61用于使内窥镜2装卸自如地连接于主体装置3的连接器接受部62。

虽然未图示,但在连接器部61和连接器接受部6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内窥镜2与主体装置3电连接的电连接器装置。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在连接器部61和连接器接受部6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内窥镜2与主体装置3光学性连接的光连接器装置。

另一方面,在插入部11的内部的从基端部到前端部的部分中分别贯穿插入有照明用光纤12和一根以上的受光用光纤13,该照明用光纤12用于将从主体装置3供给的光引导到聚光光学系统14,该受光用光纤13用于接受来自被摄体的返回光(以后,也称为反射光)并引导到主体装置3。

照明用光纤12的包含光入射面在内的入射端部配置于连接器部61的内部。并且,照明用光纤12的包含光出射面在内的端部配置于透镜14a的光入射面附近,该透镜14a设置于插入部11的前端部。

在插入部11的内部的照明用光纤12的中途部设置有光量检测部12A。

光量检测部12A例如构成为具有光分支器和光电二极管等。并且,光量检测部12A构成为检测通过照明用光纤12的光的光量,生成与该检测到的光量对应的光量检测信号并输出给主体装置3。

另外,光量检测部12A不限于设置在插入部11的内部,例如在不容易产生因连接器部61与连接器接受部62的连接而导致的光量的变动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于主体装置3的内部的连接器接受部62附近。

受光用光纤13的包含光入射面在内的入射端部固定配置于插入部11的前端部的前端面上的透镜14b的光出射面的周围。并且,受光用光纤13的包含光出射面在内的出射端部配置于连接器部61的内部。

即,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内窥镜2与主体装置3连接时,从主体装置3射出的光向设置于连接器部61内的照明用光纤12的光入射面入射。并且,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内窥镜2与主体装置3连接时,从受光用光纤13的光入射面入射的光经由连接器部61和连接器接受部62向主体装置3射出。

聚光光学系统14构成为具有透镜14a和透镜14b,其中,经过了照明用光纤12的光出射面的光向该透镜14a入射,该透镜14b使经过了透镜14a的光向被摄体射出。

在插入部11的前端部侧的照明用光纤12的中途部设置有致动器部15,该致动器部15构成为能够根据从主体装置3的扫描控制部22供给的驱动信号进行驱动,从而使照明用光纤12的出射端部摆动。

致动器部15例如构成为具有:具有一个以上压电元件的第一致动器,其能够根据从主体装置3的扫描控制部22供给的驱动信号进行驱动,从而使照明用光纤12的出射端部沿着第一方向摆动;以及具有一个以上压电元件的第二致动器,其能够根据从主体装置3的扫描控制部22供给的驱动信号进行驱动,从而使该出射端部在与该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摆动。

在插入部11的内部设置有存储器16,该存储器16保存有包含设置于内窥镜2的照明用光纤12的透过率T1、按照内窥镜2的机型而设定的受光效率Le以及设置于内窥镜2的受光用光纤13的透过率T2在内的光学特性信息。而且,在内窥镜2的连接器部61与主体装置3的连接器接受部62连接时,通过主体装置3的参数调节部27读出存储器16所保存的光学特性信息。

透过率T1例如被设定为与照明用光纤12的长度对应的0以上1以下的无量纲的值。并且,透过率T1作为与从主体装置3供给的光的每个波段对应的值、即与后述的每个R光、G光以及B光对应的值而分别设定。

受光效率Le例如被计算为向配置在标准观察距离的规定的被摄体照射规定的波段的光的情况下受光用光纤13接受的该规定的波段的光的反射光的受光光量与来自聚光光学系统14的该规定的波段的光的出射光量的比值,其中,标准观察距离按照内窥镜2的机型而不同。并且,受光效率Le作为与从主体装置3供给的光的每个波段对应的值、即与后述的每个R光、G光以及B光对应的值而分别设定。

另外,上述的标准观察距离例如被定义为扫描被摄体而取得的图像的对比度值在规定值以上这样的距离。并且,内窥镜2的机型例如被定义为根据呼吸器和消化器等这样的活体中的使用部位而不同。

透过率T2例如被设定为与受光用光纤13的长度和根数对应的0以上1以下的无量纲的值。并且,透过率T2作为与从主体装置3供给的光的每个波段对应的值、即与后述的每个R光、G光以及B光对应的值而分别设定。

主体装置3构成为具有光源部21、扫描控制部22、光检测部23、图像处理部24、调光部25、存储器26、参数调节部27以及光源控制部28。

光源部21构成为具有光源31a、光源31b、光源31c以及合波器32。

光源31a例如构成为具有激光光源等,根据光源控制部28的控制而切换为接通状态或切断状态。并且,光源31a构成为在接通状态时按照与光源控制部28的控制对应的输出值产生红色的波段的光(以后,也称为R光)。

光源31b例如构成为具有激光光源等,根据光源控制部28的控制而切换为接通状态或切断状态。并且,光源31b构成为在接通状态时按照与光源控制部28的控制对应的输出值产生绿色的波段的光(以后,也称为G光)。

光源31c例如构成为具有激光光源等,根据光源控制部28的控制而切换为接通状态或切断状态。并且,光源31c构成为在接通状态时按照与光源控制部28的控制对应的输出值产生蓝色的波段的光(以后,也称为B光)。

合波器32构成为能够将白色光向设置于连接器接受部62的照明用光纤12的光入射面射出,其中,该白色光是对从光源31a发出的R光、从光源31b发出的G光以及从光源31c发出的B光进行合波而得到的。

扫描控制部22例如构成为具有信号发生器等。并且,扫描控制部22构成为生成用于使照明用光纤12的出射端部按照漩涡状和利萨如状等规定的扫描图案进行摆动的驱动信号,并将该生成的驱动信号输出给致动器部15和图像处理部24。

光检测部23构成为检测经由连接器接受部62入射的光并生成电信号,放大该生成的电信号,生成表示与该放大后的电信号对应的亮度值的数字信号并输出给图像处理部24。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光检测部23例如构成为具有分光光学系统41、光检测器42a~42c、信号放大器43a~43c以及A/D转换器44a~44c,其中,分光光学系统41具有分光镜41a和41b。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光检测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分光镜41a构成为具有如下的光学特性:使经由连接器接受部62入射的光所包含的R光和G光向分光镜41b侧透射,并且将该光所包含的B光向光检测器42c侧反射。

分光镜41b构成为具有如下的光学特性:使经由分光镜41a入射的R光向光检测器42a侧透射,并且将经由分光镜41a入射的G光向光检测器42b侧反射。

光检测器42a例如构成为具有雪崩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等。并且,光检测器42a构成为按照规定的感光度接受经由分光镜41b入射的R光,生成与该接受到的R光的光量对应的电信号并输出。

光检测器42b例如构成为具有雪崩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等。并且,光检测器42b构成为按照规定的感光度接受在分光镜41b处反射的G光,生成与该接受到的G光的光量对应的电信号并输出。

光检测器42c例如构成为具有雪崩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等。并且,光检测器42c构成为按照规定的感光度接受在分光镜41a处反射的B光,生成与该接受到的B光的光量对应的电信号并输出。

信号放大器43a构成为按照由参数调节部27调节后的放大率对从光检测器42a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

信号放大器43b构成为按照由参数调节部27调节后的放大率对从光检测器42b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

信号放大器43c构成为按照由参数调节部27调节后的放大率对从光检测器42c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

A/D转换器44a构成为具有规定的输入电压范围。并且,A/D转换器44a构成为将从信号放大器43a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灰度信号(以后,也简称为数字信号)并输出,其中,该灰度信号以具有规定的比特数的方式被灰度化。

A/D转换器44b构成为具有规定的输入电压范围。并且,A/D转换器44b构成为将从信号放大器43b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

A/D转换器44c构成为具有规定的输入电压范围。并且,A/D转换器44c构成为将从信号放大器43c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

图像处理部24例如构成为具有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24a等图像处理电路。并且,图像处理部24构成为根据从扫描控制部22输出的驱动信号而检测被摄体的扫描图案,将从光检测部23输出的数字信号所表示的亮度值映射到与该检测到的扫描图案对应的位置的像素,进行用于对映射的对象之外的各像素的像素信息进行插值的插值处理,由此生成该被摄体的图像。并且,图像处理部24构成为将像上述那样生成的被摄体的图像输出给调光部25。并且,图像处理部24构成为通过对像上述那样生成的被摄体的图像实施AGC电路24a的增益调节等处理而生成显示用图像,并将该生成的显示用图像输出给显示装置4。

调光部25例如构成为具有调光电路。并且,调光部25例如构成为计算从图像处理部24输出的图像的亮度值的平均值,生成用于使该计算出的亮度值的平均值与规定的明亮度目标值的差接近0的调光信号,并将该生成的调光信号输出给光源控制部28。

在存储器26中保存有光源31a~31c的输出上限值Pmax和输出下限值Pmin、AGC电路24a的最大增益值Mmax和最小增益值Mmin、合波器32的透过率C、连接器部61和连接器接受部62的透过率U、光检测器42a~42c的感光度Q、表示相对于A/D转换器44a~44c的输入电压范围(满量程)的每1伏的灰度值的增加数的增加灰度数A以及由A/D转换器44a~44c生成的数字信号所表示的灰度数的中央值So。

输出上限值Pmax例如是由毫瓦单位表示的固定值,是根据作为确定激光产品的安全基准的国际标准的IEC60825中规定的AEL(Accessible Emission Limit:可接受的发射极限)的标准值而设定的。并且,输出上限值Pmax作为与每个光源31a~31c对应的值而分别设定。

输出下限值Pmin例如是由毫瓦单位表示的固定值,被设定为能够维持来自光源31a~31c的激光的射出的值。并且,输出下限值Pmin作为与每个光源31a~31c对应的值而分别设定。

最大增益值Mmax和最小增益值Mmin被设定为在AGC电路24a的增益调节中所使用的无量纲的固定值。

透过率C和透过率U例如分别被设定为具有0以上1以下的值的无量纲的固定值。并且,透过率C和透过率U作为与每个R光、G光以及B光对应的值而分别设定。

感光度Q例如是由每1毫瓦的伏数(V/mW)表示的值,作为与每个光检测器42a~42c对应的固定值而分别设定。

增加灰度数A例如作为与每个A/D转换器44a~44c对应的固定值而分别设定。具体而言,例如,A/D转换器44b具有0~10伏的输入电压范围,并且在从A/D转换器44b输出由0~4095这4096灰度(12比特)表示的数字信号的情况下,A/D转换器44b的增加灰度数A被设定为409.6。

中央值So被设定为A/D转换器44a~44c中的共同的固定值。具体而言,例如在从A/D转换器44a~44c输出由0~4095这4096灰度(12比特)表示的数字信号的情况下,中央值So的值被设定为2047。

参数调节部27例如构成为具有CPU等。

参数调节部27构成为在将连接器部61与连接器接受部62连接时读入存储器16所保存的光学特性信息。并且,参数调节部27构成为根据从存储器16读入的光学特性信息所包含的各值和存储器26所保存的各值,分别对与每个信号放大器43a~43c对应的放大率G进行调节。另外,后面对与每个信号放大器43a~43c对应的放大率G的调节方法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光源控制部28例如构成为具有CPU或控制电路等。

光源控制部28构成为能够进行用于将光源31a~31c单独地切换为接通状态或切断状态的控制。

光源控制部28构成为根据保存在存储器26中的输出下限值Pmin,分别设定与每个光源31a~31c对应的最小驱动电流值Imin。并且,光源控制部28构成为根据保存在存储器26中的输出上限值Pmax,分别设定与每个光源31a~31c对应的最大驱动电流值Imax。并且,光源控制部28构成为能够根据从光量检测部12A输出的光量检测信号和从调光部25输出的调光信号,使向光源31a~31c供给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值分别在像上述那样设定的最小驱动电流值Imin到最大驱动电流值Imax的范围内变动,由此分别改变R光、G光以及B光的光量。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另外,之后为了简单起见,假设从合波器32向连接器接受部62射出的光的光路、从连接器接受部62向光检测部23射出的光的光路、聚光光学系统14以及分光光学系统41的各部分的光量损失分别为0或极小而进行说明。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用于调节信号放大器43a的放大率Gr、信号放大器43b的放大率Gg以及信号放大器43c的放大率Gb的调节方法,可以使用共同的调节方法。因此,之后列举调节信号放大器43b的放大率Gg的情况为代表例并且进行说明。

并且,之后假设包含照明用光纤12的G光的透过率T1g、G光的受光效率Leg以及受光用光纤13的G光的透过率T2g在内的光学特性信息保存在存储器16中而进行说明。

并且,之后假设光源31b的输出上限值Pgmax和输出下限值Pgmin、合波器32的G光的透过率Cg、连接器部61和连接器接受部62的G光的透过率Ug、光检测器42b的G光的感光度Qg以及表示相对于A/D转换器44b的输入电压范围的每1伏的灰度值的增加数的增加灰度数Ag保存在存储器26中而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根据G光的受光而从光检测部23输出的数字信号所表示的亮度值实施AGC电路24a的增益调节,而实时地取得增益调节后的亮度值Sg。因此,例如在将光源31b的当前的输出值设为Pg并且将AGC电路24a的当前的增益值设为M的情况下,能够像下述数学式(1)那样表示增益调节后的亮度值Sg。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增益调节后的亮度值Sg的小数点以后的值实施四舍五入等零头处理,而取得显示于显示装置4的显示用图像的亮度值。

Sg=Pg·Cg·Ug·T1g·Leg·T2g·Qg·Gg·Ag·M…(1)

即,根据上述数学式(1),能够通过改变输出值Pg与增益值M的组合,而进行将亮度值Sg调节为适合观察的大小那样的明亮度调节。并且,根据上述数学式(1),例如即使输出值Pg和增益值M分别是恒定的值,也能够取得与透过率T1g、受光效率Leg以及透过率T2g的各值的大小对应的不同的亮度值Sg。

并且,根据上述数学式(1),例如可能产生如下的状况:在相当于输出值Pg的可变范围的从输出上限值Pgmax到输出下限值Pgmin的范围、相当于增益值M的可变范围的从最大增益值Mmax到最小增益值Mmin的范围都窄的情况下,不论怎样调节输出值Pg和增益值M,都无法取得适当的亮度值Sg。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参数调节部27根据从与主体装置3连接的内窥镜2的存储器16读入的各值和存储器26所保存的各值,以满足下述数学式(2)所示的条件的方式对信号放大器43b的放大率Gg进行调节。

{(Pgmax·Mmax+Pgmin·Mmin)·Cg·Ug·T1g·Leg·T2g·Qg·Gg·Ag}/2=So…(2)

即,通过以满足上述数学式(2)的条件的方式对信号放大器43b的放大率Gg进行调节,例如在将输出值Pg调节为输出值Pg的可变范围内的中央值Pc、将增益值M调节为增益值M的可变范围内的中央值Mc而且以与内窥镜2对应的标准观察距离对被摄体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能够取得相当于中央值So的亮度值Sg。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例如即使在输出值Pg的可变范围和增益值M的可变范围都窄的情况下,也能够与透过率T1g、受光效率Leg以及透过率T2g各值的大小无关地对输出值Pg和增益值M进行调节以得到适当的亮度值Sg。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替换使用光量损失的大小彼此不同的多个内窥镜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每个内窥镜进行适当的明亮度调节。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例如在输出下限值Pgmin与输出上限值Pgmax相比充分小的情况下,可以使上述数学式(2)中的输出下限值Pgmin与最小增益值Mmin的乘算值为0,因此也可以以满足下述数学式(3)所示的条件的方式对信号放大器43b的放大率Gg进行调节。

{(Pgmax·Mmax·Cg·Ug·T1g·Leg·T2g·Qg·Gg·Ag}/2=So…(3)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也可以取代光检测部23,例如设置图3所示的具有与光检测部23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光检测部23A来构成内窥镜系统1。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光检测部的结构的与图2不同的例子的图。

在光检测部23A中,放大率G和增加灰度数A分别被设定为固定值,另一方面通过参数调节部27对感光度Q进行调节。

并且,在设置光检测部23A来构成内窥镜系统1的情况下,输出上限值Pmax和输出下限值Pmin、最大增益值Mmax和最小增益值Mmin、透过率C、透过率U、放大率G、增加灰度数A以及中央值So保存在存储器26中。

而且,在设置光检测部23A来构成内窥镜系统1的情况下,参数调节部27只要根据从与主体装置3连接的内窥镜2的存储器16读入的各值和存储器26所保存的各值,以满足上述数学式(2)所示的条件的方式对光检测器42b的感光度Qg进行调节,而且使用与感光度Qg的调节方法相同的方法分别对光检测器42a的感光度Qr和光检测器42c的感光度Qb进行调节即可。

另外,感光度Qr、Qg以及Qb例如被定义为将与每个光检测器对应的量子效率、倍增率以及电流电压转换的效率相乘而得到的值。因此,参数调节部27例如能够通过分别调节光检测器42a~42c的倍增率而分别调节感光度Qr、Qg以及Qb。而且,根据这样的调节方法,例如能够通过增加光检测器42b的倍增率而增加感光度Qg,并且能够通过减小光检测器42b的倍增率而减小感光度Qg。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也可以取代光检测部23,例如设置图4所示的具有与光检测部23大致相同的功能的光检测部23B来构成内窥镜系统1。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光检测部的结构的与图2和图3不同的例子的图。

在光检测部23B中,感光度Q和放大率G分别被设定为固定值,另一方面通过参数调节部27对增加灰度数A进行调节。

并且,在设置光检测部23B来构成内窥镜系统1的情况下,输出上限值Pmax和输出下限值Pmin、最大增益值Mmax和最小增益值Mmin、透过率C、透过率U、感光度Q、放大率G以及中央值So保存在存储器26中。

而且,在设置光检测部23B来构成内窥镜系统1的情况下,参数调节部27只要根据从与主体装置3连接的内窥镜2的存储器16读入的各值和存储器26所保存的各值,以满足上述数学式(2)所示的条件的方式对A/D转换器44b的增加灰度数Ag进行调节,而且使用与增加灰度数Ag的调节方法相同的方法分别对A/D转换器44a的增加灰度数Ar和A/D转换器44c的增加灰度数Ab进行调节即可。

另外,参数调节部27例如能够通过分别调节A/D转换器44a~44c的输入电压范围而分别调节增加灰度数Ar、Ag以及Ab。而且,根据这样的调节方法,例如能够通过缩小A/D转换器44b的输入电压范围而使增加灰度数Ag增加,并且能够通过扩大A/D转换器44b的输入电压范围而使增加灰度数Ag减小。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在存储器16设置于内窥镜2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应用如下的调节方法:向配置在内窥镜2的标准观察距离的规定的被摄体照射输出上限值Pmax的光,接受来自该规定的被摄体的反射光,将根据该接受到的反射光而生成的增益调节前的图像的平均亮度值Sa与取得该亮度值Sa时的信号放大器43a~43c的放大率Gt单独地关联保存在存储器26中,将增益调节后的图像的平均亮度值为Sa的情况下的信号放大器43a~43c的放大率调节为Gt。并且,根据本实施例,也可以与上述的平均亮度值Sa的取得一并地进行白平衡调节。

(第二实施例)

图5和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关于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等的部分的详细的说明,并且主要对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结构等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内窥镜系统1A例如构成为具有:内窥镜2;主体装置3A,其能够连接内窥镜2;以及显示装置4,其与主体装置3A连接。

主体装置3A构成为具有光源部21、扫描控制部22、光检测部23C、图像处理部24、调光部25、存储器26、参数调节部27以及光源控制部28。

光检测部23C构成为检测经由连接器部61和连接器接受部62入射的光,生成表示与该检测出的光的光量对应的亮度值的数字信号,并将该生成的数字信号输出给图像处理部24。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光检测部23C例如构成为具有光检测器42d、信号放大器43dc以及A/D转换器44d。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光检测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光检测器42d例如构成为具有雪崩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等。并且,光检测器42d构成为接受经由连接器接受部62入射的光,生成与该接受到的光的光量对应的电信号并输出。

信号放大器43d构成为按照由参数调节部27调节后的放大率对从光检测器42d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

A/D转换器44d构成为将从信号放大器43d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

本实施例的光源控制部28例如构成为进行用于使脉冲状的R光、G光以及B光按照该顺序每经过规定的时间τ切换并且射出的动作。并且,本实施例的光源控制部28构成为生成同步信号并输出给参数调节部27,该同步信号具有能够单独识别R光的出射定时、G光的出射定时以及B光的出射定时的波形等。

本实施例的参数调节部27构成为根据从存储器16读入的光学特性信息所包含的各值、存储器26所保存的各值以及从光源控制部28输出的同步信号,将R光的出射定时的信号放大器43d的放大率调节为Gr1,将G光的出射定时的信号放大器43d的放大率调节为Gg1,将B光的出射定时的信号放大器43d的放大率调节为Gb1。

另外,关于放大率Gr1、Gg1以及Gb1的调节方法,由于可以应用与在第一实施例中已描述的放大率Gr、Gg以及Gb的调节方法相同的方法,因此省略说明。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替换使用光量损失的大小彼此不同的多个内窥镜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每个内窥镜进行适当的明亮度调节。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例,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和应用。

本申请是以2014年6月2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114357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的,上述的公开内容被引用于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以及附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