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的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8129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摄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的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将拍摄得到的摄像信号表示的图像的一部分切出并进行放大或缩小的摄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将摄像信号表示的图像的一部分切出并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电子变焦处理,一直以来都有提案,广泛采用的技术是,通过将图像的中央部分的一部分切出并进行插值等,取得电子放大图像。

另外近年来,提出了实现视场角的扩大化的超广角内窥镜,例如列举国际公开公报WO2011/055614所记载的内窥镜作为一例,该内窥镜从配置于圆筒部的前端面的直视观察窗取得直视视野图像,并且从配置于圆筒部的周面的侧视观察窗取得侧视视野图像。该公报所记载的超广角内窥镜由于是沿着圆筒部的周面的一部分配置用于清洗直视观察窗和侧视观察窗的喷嘴部等的构造,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所形成的光学像的一部分(这里例如是侧视视野的一部分)产生光学的遮挡的一角。

因此,考虑如下技术:以使得视野中心(在上述公报的例子中是直视视野的中心)从显示图像的中心朝遮挡的一角侧移动的方式,使整体视野朝遮挡的一角侧移动,由此使得尽量不显示这样的遮挡的一角。但是,当通过切出图像的一部分来实现这样的显示时,在摄像元件的摄像区域中始终产生不被使用的区域,因此如果考虑到摄像区域的有效利用,则理想的是通过调整光学系统与摄像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实现。

但是,如果在这样的结构的内窥镜中应用上述那样的对图像的中央部分进行电子放大的电子变焦处理,则随着进行放大,视野中心从显示图像的中心逐渐远离。尽管当对图像的中央部进行了放大时,遮去的一角朝显示图像的视野外逐渐移动,但用于不显示遮去的一角的视野中心的偏离逐渐扩大,会导致不自然,对于用户而言不易观察图像。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视野中心从摄像范围的中心偏离的摄像信号得到容易观察的电子变焦图像的摄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的工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某个方式的摄像装置具备:物镜光学系统,其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

摄像部,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物镜光学系统的视野中心处于从摄像范围的中心偏离的位置处,对通过所述物镜光学系统形成的所述被摄体的光学像进行摄像来生成摄像信号;变焦倍率设定部,其设定变焦倍率;切出范围设定部,其按照随着所述变焦倍率从1倍起增大,使得作为所述摄像信号表示的图像的一部分的切出区域的中心接近所述视野中心的方式,设定所述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变焦处理部,其从所述摄像信号表示的图像中,切出通过所述切出范围设定部设定的所述切出区域,进行与所述变焦倍率对应的放大或缩小,生成变焦图像。

本发明的某个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是对摄像信号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所述摄像信号是由摄像部对通过被配置成使得视野中心处于从拍摄范围的中心偏离的位置处的物镜光学系统形成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进行摄像而生成的,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具备:切出范围设定部,其按照随着变焦倍率从1倍起增大,使得作为所述摄像信号表示的图像的一部分的切出区域的中心接近所述视野中心的方式,设定所述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变焦处理部,其从所述摄像信号表示的图像中,切出通过所述切出范围设定部设定的所述切出区域,进行与所述变焦倍率对应的放大或缩小,生成变焦图像。

本发明的某个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工作方法是如下方法:物镜光学系统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摄像部对通过所述物镜光学系统形成的所述被摄体的光学像进行摄像来生成摄像信号,所述摄像部被配置成使得所述物镜光学系统的视野中心处于从摄像范围的中心偏离的位置处,变焦倍率设定部设定变焦倍率,切出范围设定部按照随着所述变焦倍率从1倍起增大,使得作为所述摄像信号表示的图像的一部分的切出区域的中心接近所述视野中心的方式,设定所述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变焦处理部从所述摄像信号表示的图像中,切出通过所述切出范围设定部设定的所述切出区域,进行与所述变焦倍率对应的放大或缩小,生成变焦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变焦处理部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从摄像元件输出的摄像信号表示的图像显示在观察监视器上时的画面情形的图。

图5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应于变焦倍率的变化,视野中心接近切出区域的中心、直视视野的视野率接近100%的情形的线图。

图6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变焦倍率为1倍时的观察监视器的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变焦倍率为1.2倍时的观察监视器的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变焦倍率为1.4倍时的观察监视器的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变焦倍率为1.6倍时的观察监视器的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在摄像元件的摄像范围内形成的直视光学像和侧视光学像的位置偏差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在摄像元件的摄像范围内形成的直视光学像的尺寸偏差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至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该摄像装置具有:拍摄被摄体而输出摄像信号的内窥镜10;对从内窥镜10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处理而生成显示信号的视频处理器30;以及显示与由视频处理器30生成的显示信号对应的观察图像的观察监视器50。

内窥镜10具有物镜光学系统11、摄像元件12、识别信息存储部13和镜体开关14。

物镜光学系统11用于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

摄像元件12被配置成使得物镜光学系统11的视野中心F(参照图4等)处于从摄像范围的中心(在图4所示的变焦倍率1倍的情况下,与切出区域的中心O一致)偏离的位置,是对由物镜光学系统11形成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进行摄像来生成摄像信号的摄像部。

识别信息存储部13是非易失性地存储与内窥镜10相关的识别信息的存储部,在制造时预先存储了内窥镜10的型号和序列号、摄像元件12的尺寸和像素数、表示物镜光学系统11的视野中心F相对于摄像元件12的摄像范围中心的设计上的位置的配置信息等。

镜体开关14是用于进行内窥镜10的操作的开关,例如包含用于拍摄静态图像的冻结开关、送气/送水开关、以及用于进行电子变焦操作的变焦开关等。这里,镜体开关14的变焦开关作为设定变焦倍率的变焦倍率设定部发挥功能。

参照图3进一步对内窥镜10的结构进行说明。这里,图3是示出内窥镜10的插入部的前端部16的结构的立体图。

在插入部的前端部16,设有从前端面朝插入轴向突出的圆筒部17。在该圆筒部17内,配设有上述的物镜光学系统11作为兼用作直视光学系统和侧视光学系统的光学系统。即,物镜光学系统11经由配设于圆筒部17的前端面上的直视观察窗21,取得基于视野中心F的方向的视野即直视视野(因此,视野中心F是直视视野的中心)的被摄体光的直视视野图像,并且经由配设于圆筒部17的周面上的侧视观察窗22,取得基于来自视野中心F的方向的侧方的视野即侧视视野的被摄体光的侧视视野图像。于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构成为取得直视视野图像和侧视视野图像的超广角内窥镜。

此外,在圆筒部17的基端部,设有向从侧视观察窗22向侧视视野范围射出照明光的侧视照明窗23,在前端部16的前端面,设有从直视观察窗21向直视视野范围射出照明光的直视照明窗19。

并且,在前端部16的前端面,设有处置器械通道的通道开口部20,并且设有沿着上述圆筒部17的周面的一部分(与图3中的圆筒部17的下部侧的周面相邻)朝插入轴向突出的支承部18。

在该支承部18的前端面,例如设有从直视观察窗21朝直视视野范围射出照明光的直视照明窗24、用于射出清洗直视观察窗21的流体的直视观察窗用喷嘴部25。此外,在支承部18的侧面,设有用于射出清洗侧视观察窗22的流体的侧视观察窗用喷嘴部26。

这样的结构的内窥镜10由于具有设于对来自被摄体的被摄体光的一部分入射到物镜光学系统11进行阻挡的位置处的构造物即支承部18,因此,即在此,支承部18覆盖圆筒部17的周面的一部分,阻挡从经由侧视观察窗22的侧视视野入射的被摄体光的一部分,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所成像的光学像的一部分(这里例如是侧视视野的一部分)产生光学性的遮挡的一角。

这里,图4是示出将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摄像信号表示的图像显示在观察监视器50上时的画面50a的情形的图。

如图所示,通过来自直视观察窗21的被摄体光而形成的直视视野图像51呈现以视野中心F为中心的圆形。此外,通过来自侧视观察窗22的被摄体光而形成的侧视视野图像52在直视视野图像51的外周部大致形成为圆环形状。这里,叙述成侧视视野图像52为大致圆环形状的理由是因为,侧视视野图像52的周向的一部分成为了由于上述支承部18而造成的遮挡的一角52a。

因此,摄像元件12将摄像范围的中心配置成从物镜光学系统11的视野中心F朝遮挡的一角52a的相反方向偏离,使得在摄像范围内形成的被摄体的光学像的、由于作为构造物的支承部18而造成的遮挡的一角52a减小。

返回图1的说明,视频处理器30具有预处理部31、镜体识别部32、电子变焦设定部33、CPU 34、切出范围设定部35、变焦处理部36、边界校正设定部37、边界校正处理部38。

预处理部31对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增益调整、A/D转换等各种处理。

镜体识别部32根据从识别信息存储部13输出的识别信息内的例如型号信息等,识别当前与视频处理器30连接的内窥镜10是否是摄像范围的中心和物镜光学系统11的视野中心F一致的内窥镜。这里,摄像范围的中心和物镜光学系统11的视野中心F一致的内窥镜例如是通常的单一视野的内窥镜,摄像范围的中心和物镜光学系统11的视野中心F不一致的内窥镜例如是图3所示那样的具有直视视野和侧视视野的超广角内窥镜。

电子变焦设定部33是用于进行电子变焦操作的变焦开关,与上述镜体开关14的变焦开关同样,作为设定变焦倍率的变焦倍率设定部发挥功能。作为该电子变焦设定部33的具体的结构例,可列举操作面板、键盘、脚踏开关等。

CPU 34是进行包含视频处理器30内的各部件的控制在内的、该摄像装置的整体控制的控制部。

切出范围设定部35根据由电子变焦设定部33或镜体开关14设定并经由CPU 34取得的变焦倍率信息,设定作为摄像信号表示的图像即拍摄图像的一部分的切出区域。

此外,切出范围设定部35在由镜体识别部32判定为是例如超广角内窥镜的情况下,使用从镜体识别部32取得的表示物镜光学系统11的视野中心F相对于摄像元件12的摄像范围中心的设计上的位置的配置信息,进行设定的切出区域的校正。

并且,如之后说明的那样,切出范围设定部35按照随着变焦倍率从1倍起增大,使得切出区域的中心O接近视野中心F的方式,设定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另外,切出范围设定部35还可以根据支承部18的位置信息,指定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

并且,切出范围设定部35将与所设定的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相关的信息作为切出范围信息输出到变焦处理部36和边界校正设定部37。

变焦处理部36从由预处理部31处理后的拍摄图像中,切出由切出范围设定部35设定的切出区域,并进行与变焦倍率对应的放大或缩小,生成变焦图像。

这里,图2是示出变焦处理部36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如图所示,变焦处理部36具有切出部36a和放大缩小部36b。

切出部36a根据切出范围信息所包含的切出位置信息(在切出区域为矩形区域的情况下,切出位置信息例如包含切出区域的左上角的位置信息和右下角的位置信息,或者包含切出区域的左上角的位置信息和水平方向的像素数以及垂直方向的像素数等),从由预处理部31输入的图像中将切出区域切出。

放大缩小部36b根据经由切出范围设定部35取得的变焦倍率信息,进行像素插值等,使得由切出部36a切出的切出区域的图像数据的像素构成(纵向的像素数和横方向的像素数)与观察监视器50所显示的图像数据的像素构成一致。

边界校正设定部37进行直视视野图像51和侧视视野图像52之间的边界区域的校正设定。即,在之后进行了图6~图9所示那样的电子变焦后,切出区域内的直视视野图像51和侧视视野图像52之间的边界区域的位置对应于变焦倍率而变化。因此,边界校正设定部37根据从切出范围设定部35取得的切出范围信息,设定应校正的边界区域,并且还设定校正的强度等,并作为边界校正信息输出到边界校正处理部38。

边界校正处理部38根据从边界校正设定部37输入的边界校正信息,校正由变焦处理部36进行变焦处理后的图像的边界区域,使得直视视野图像51和侧视视野图像52之间的边界区域不明显。

将通过该边界校正处理部38处理后的图像作为显示信号输出到观察监视器50,作为观察图像进行显示。

其次,图5是示出对应于变焦倍率的变化,视野中心F接近切出区域的中心O、直视视野的视野率接近100%的情形的线图。此外,图6是示出变焦倍率为1倍时的观察监视器50的画面50a的显示例的图,图7是示出变焦倍率为1.2倍时的观察监视器50的画面50a的显示例的图,图8是示出变焦倍率为1.4倍时的观察监视器50的画面50a的显示例的图,图9是示出变焦倍率为1.6倍时的观察监视器50的画面50a的显示例的图。

在不进行变焦放大、从而变焦倍率为1倍时,如图4和图6所示,作为直视视野的中心位置的视野中心F处于切出区域的中心O(在该1倍时,与摄像范围的中心一致)的例如朝下方偏离的位置,直视视野图像在画面50a的内窥镜图像显示区域中所占的比例、即视野率也保持在例如50%或其以下的程度。

如果变焦倍率从该1倍起增大,则如图4的箭头所示,进行变焦放大,使得当从观察监视器50的观察者侧观察时,视野中心F接近切出区域的中心O(作为视频处理器30侧的处理,将切出区域设定使得切出区域的中心O接近视野中心F),直视视野的视野率也随着变焦倍率的增大而增大(还参照图7)。

并且,当变焦倍率成为了图5所示的ZC时,视野中心F与切出区域的中心O一致,进行例如图8所示那样的画面显示。在之后的变焦倍率为ZC以上的变焦区域中,视野中心F保持与切出区域的中心O一致。

并且,当变焦倍率成为了图5所示的Z1时,直视视野的视野率达到100%。在之后的变焦倍率为Z1以上的变焦区域中,直视视野的视野率保持100%。因此,在画面50a的内窥镜图像显示区域中,例如图9所示那样,仅显示直视视野图像。

另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为Z1>ZC,而这是因为,通过被摄体光形成的直视视野图像51例如呈圆形,与此相对,画面50a的内窥镜图像显示区域例如呈8边形,因此在直视视野的视野率变为100%之前,遮挡的一角52a有时朝内窥镜图像显示区域的视野外逐渐移动,如果遮挡的一角52a处于视野外,则即使视野率小于100%,视野中心F也不需要从切出区域的中心O偏离而宁可一致。但是,在内窥镜图像显示区域例如呈圆形的情况下等,也可以设为Z1=ZC。另一方面,如果直视视野的视野率为100%,则由于遮挡的一角52a不再处于内窥镜图像显示区域的视野内,因此视野中心F没有必要从切出区域的中心O偏离,不需要设为Z1<ZC。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1,按照随着变焦倍率增大、切出区域的中心O接近视野中心F的方式,来设定切出区域而生成了变焦图像,因此能够根据视野中心F从摄像范围的中心偏离的摄像信号,得到容易观察的电子变焦图像。

即,在变焦倍率低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尽量不显示遮挡的一角52a,在变焦倍率高的情况下完全不显示遮挡的一角52a且视野中心F接近切出区域的中心O(即,显示的画面50a的中心)并一致,因此能够保证显示的平衡来进行电子变焦。

并且,在直视视野的视野率变为了100%的情况下,能够以与通常的单一视野的内窥镜同样的视野进行观察。

[实施方式2]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是示出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该实施方式2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等并适当省略说明,主要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结构以外,还根据由切出范围设定部35设定的切出区域(从而是由变焦处理部36切出并显示在观察监视器50上的图像区域),控制朝被摄体射出的照明光的光量。

首先,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省略了说明,但在内窥镜10中配设有传输照明光的光导15,从光导15的前端面朝向被摄体射出照明光。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视频处理器30兼用作提供用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照明光的光源装置,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结构以外,还具有测光部41和光量调整部42。其中的光量调整部42连接着上述光导15的入射端侧。

测光部41从切出范围设定部35中取得切出范围信息,进行从预处理部31输入的摄像信号中的由切出范围信息所规定的切出区域内的测光。

光量调整部42根据测光部41的测光结果,将使得切出区域内的明亮度变得恰当的光量的照明光向光导15的入射端射出。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2,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测光部41根据切出区域的摄像信号进行测光,因此在电子变焦时,能够进行与观察到的图像匹配的恰当的调光。

在使用内窥镜10观察例如呈管状的被摄体内的情况下,产生如下状况:从物镜光学系统11到直视方向的被摄体表面的距离较远,而到侧视方向的被摄体表面的距离较近。并且,当内窥镜10位于偏向呈管状的被摄体内的一侧的位置时,照明光强烈地照射到在侧视方向上特别接近的被摄体部分,并且例如有时产生死白或晕影部分而对测光结果产生影响。这样的死白部分虽然在变焦放大时处于画面50a外,但测光结果受到死白部分的影响从而观察图像不必要地变暗,是不优选的。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受到处于画面50a所显示的区域外的被摄体的明亮度的影响来进行恰当的调光控制,显示适合于观察的图像。

[实施方式3]

图11至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图11是示出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该实施方式3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等并适当省略说明,主要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摄像元件12上形成的光学像的位置由于构成内窥镜10的部件的制作精度和组装精度等,在实际产品中,有时相对于设计值产生偏差。因此,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结构以外,还具有对应以下情况的结构,该情况是指,直视视野的位置和侧视视野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产生了相对于设计值的偏差(例如按照每个个体)的情况。

即,内窥镜10还具有存储每个个体相对于配置信息的偏差信息的偏差信息存储部13B,上述配置信息表示物镜光学系统11的视野中心F相对于摄像元件12的摄像范围12a的中心(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那样的、变焦倍率为1倍时的切出区域的中心O)的设计上的位置。

此外,视频处理器30还具有信息处理部45,该信息处理部45从偏差信息存储部13B中读出偏差信息,将中心偏差信息输出到切出范围设定部35,并且将直视视野尺寸信息输出到边界校正设定部37。

这里,图12是示出在摄像元件12的摄像范围12a内形成的直视光学像12c和侧视光学像12s的位置偏差例的图。

在该图12和后述的图13中,标号12c表示通过来自直视观察窗21的被摄体光而在摄像元件12上形成的直视光学像,标号12s表示通过来自侧视观察窗22的被摄体光而在摄像元件12上形成的侧视光学像。

在该图12所示的例子中,相对于由虚线表示的设计上的直视光学像12c和侧视光学像12s的位置,由实线表示的实际的直视光学像12c和侧视光学像12s例如朝左方偏离,视野中心F的位置从由F’表示的位置向左方偏离了距离Df(另外,这里示出了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偏差的例子,但当然有时也在垂直方向上产生偏差)。

此外,图13是示出在摄像元件12的摄像范围12a内形成的直视光学像12c的尺寸偏差例的图。

在该图13所示的例子中,相对于由虚线表示的设计上的光学像的位置,由实线表示的实际的直视光学像12c例如尺寸变大,直视光学像12c与侧视光学像12s之间的边界区域的宽度(直视光学像12c的外周侧轮廓与侧视光学像12s的内周侧轮廓之间的宽度)与设计值相比发生了变化。

这样,在偏差信息存储部13B中所存储的偏差信息包含图12所示那样的视野中心F的位置偏差信息、和图13所示那样的直视视野的尺寸偏差信息。信息处理部45参照该偏差信息,将视野中心F的位置偏差信息作为中心偏差信息输出到切出范围设定部35,并将直视视野的尺寸偏差信息作为直视视野尺寸信息输出到边界校正设定部37。

切出范围设定部35根据输入的中心偏差信息设定切出区域,而此时的切出区域设定法例如有如下的两种。

首先,第1切出区域设定法是如下方法:切出范围设定部35取得视野中心F的位置的偏差信息(中心偏差信息)而将视野中心F的位置校正为F’,按照随着变焦倍率从1倍起增大,使得切出区域的中心O接近校正后的视野中心F’的位置的方式,设定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

即,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切出范围设定部35根据从信息处理部45取得的中心偏差信息(相对于设计值,朝左方偏离距离Df的信息),将从识别信息存储部13作为设计值而取得的视野中心F的位置校正为视野中心F’的位置。并且,切出范围设定部35按照随着变焦倍率从1倍起增大,使得切出区域的中心O接近视野中心F’的位置的方式(在从观察监视器50的观察者侧观察时,如图12的箭头所示,以使视野中心F’接近切出区域的中心O的方式),设定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

其次,第2切出区域设定法是如下方法:切出范围设定部35取得视野中心F的位置的偏差信息,以抵消视野中心F的位置的偏差的方式,设定由变焦倍率设定部设定的变焦倍率为1倍时的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进而按照随着变焦倍率从1倍起增大,使得切出区域的中心O接近视野中心F的方式,设定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

具体而言,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实际的视野中心F’的位置从作为设计值而取得的视野中心F的位置朝左方偏离了距离Df,因此切出范围设定部35以抵消该偏差的方式,使切出区域的中心O从图12所示的位置朝左方偏离距离Df。由此,由虚线表示的设计上的O与F的位置关系等同于抵消偏差后的O与F’的位置关系。

并且,作为由变焦倍率设定部设定的变焦倍率为1倍时的切出区域,切出范围设定部35以切出区域的中心O为中心,设定可在摄像范围12a内取得的、与观察监视器50的纵横比例如相等的最大的切出区域(该切出区域的中心是抵消偏差后的O)。

在这样设定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后,将该切出区域的图像作为变焦倍率1倍的图像显示在观察监视器50上。因此,虽然变焦倍率1倍时的显示范围与上述实施方式1、2以及上述第1切出区域设定法不同,但实际上F与F’之间的偏差很微小,因此基本不存在实际使用时的不良情况。

然后,当变焦倍率从1倍起增大时,按照随着倍率的增大,使得抵消偏差后的切出区域的中心O接近视野中心F的方式,设定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

通过使用这些第1切出区域设定法和第2切出区域设定法中的任意一个,即使在实际产品中视野中心F与设计值发生了偏差,也能够观察到与不偏离设计值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图像。

另一方面,将参照偏差信息存储部13B的偏差信息而得到的直视视野尺寸信息从信息处理部45输入到边界校正设定部37。

边界校正设定部37根据从信息处理部45输入的直视视野尺寸信息、和从切出范围设定部35输入的切出范围信息,设定边界校正信息。

如以上参照图13叙述那样,例如由于直视光学像12c的大小从设计值发生了偏差,直视光学像12c与侧视光学像12s之间的边界区域的宽度有时和设计值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边界校正设定部37基于输入的直视视野尺寸信息和切出范围信息,对应于变焦倍率,修正根据设计值确定的边界区域的大小和位置等,并将修正后的边界校正信息输出到边界校正处理部38。

由此,即使实际产品中的边界区域的大小等从设计值发生了偏差,边界校正处理部38也能够对边界区域恰当地进行校正处理,使得直视视野图像51与侧视视野图像52之间的边界区域不明显。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3,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2大致相同的效果,并且根据视野中心F的位置的偏差,以使得切出区域的中心O接近视野中心F的位置的方式设定了切出区域,因此即使内窥镜10的部件或组装存在偏差,也能够进行恰当的显示。

此时,在取得偏差信息而将视野中心F的位置校正为F’,并以随着变焦倍率从1倍起增大,使得切出区域的中心O接近校正后的视野中心F’的位置的方式设定切出区域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不变更物镜光学系统11的最大视场角的1倍显示。

另一方面,在以抵消偏差的方式设定变焦倍率为1倍时的切出区域的位置和大小后,以随着变焦倍率从1倍起增大,使得切出区域的中心O接近视野中心F’的方式设定切出区域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可取得图像的平衡(例如左右的平衡)的没有违和感感的变焦。

另外,以上叙述中主要说明了摄像装置,但也可以是进行与摄像装置相同的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当然还可以是摄像装置的工作方法、用于进行与摄像装置相同的处理的处理程序、可通过记录该处理程序的计算机读取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等。

并且,本发明不直接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使其具体化。另外,能够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发明的方式。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几个结构要素。并且,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这样,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应用。

本申请以2014年11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236899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公开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