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一平坦的、可挠性二维薄膜条带至活组织中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798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应用一平坦的、可挠性二维薄膜条带至活组织的组件,具体而言为脑,包括

-应用薄膜条带(6)本身,

-一应用工具(7)藉由一耦合装置的组件(8,13;15,16,18;23,29,36,37)可移除且仅机械地可连接至薄膜条带(6),其中在目标地点薄膜条带(6)的应用之后,藉由机械地脱离耦合装置(8,13;15,16,18;23,29,36,37)本身从而留下薄膜条带(6),应用工具(7)可从组织移除而无残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薄膜条带为可挠性多电极数组形式的一微机电系统(MEMS)。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件,其中可挠性)薄膜条带(6)为聚酰胺类或聚对二甲苯类。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组件,其中可挠性薄膜条带(9)于末端具有一加强保持孔(8),且其中应用工具(7)由一插入针(10)和一保持导线(13)所构成,插入针(10)具有一内部钻孔(11)和在其末端开口旁之一侧朝向钻孔(11)的一窗口(12),保持导线(13)设计来在薄膜条带(9)插入组织的期间穿过插入针(10)的内部钻孔(11)且穿过薄膜条带(9)中的所述保持孔(8)横卧于所述窗口(12),从而将可挠性薄膜条带(9)可移除地锁定至插入针(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件,其中插入针(10)为一微加工手术级钢管,具有200微米的外径和100微米直径的一内部钻孔(11)。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件,其中插入针(10)具有一锥形顶端(14),尖锐到足以允许硬脑膜和脑组织的穿透。

7.如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组件,其中保持导线为一手术级不锈钢导线,具有70微米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组件,其中可挠性薄膜条带(17)逐渐变细至在其末端(18)旁由聚酰胺线构成的一保持线,且其中应用工具由在其末端具有一穿孔(16)的实心插入针(15)所构成,聚酰胺线被设计来在应用可挠性薄膜条带(17)之前穿过插入针(15)的所述穿孔(16)。

9.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组件,其中可挠性薄膜条带(25)于其末端具有一加强保持孔(25),且其中应用工具由一实心插入针(25)和一分离的聚酰胺线(29)所构成,实心插入针(25)在其末端处具有一穿孔(26),分离的聚酰胺线(26)设计来在应用薄膜条带之前穿过插入针(25)中的所述穿孔(26),且穿过可挠性薄膜条带(24)中的保持孔(25)。

10.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组件,其中可挠性薄膜条带(24)于末端具有一加强保持孔(23),且其中应用工具由一实心插入针(35)和一分离的聚酰胺线(29)所构成,实心插入针(25)在其末端具有两个穿孔(36、37),分离的聚酰胺线(29)设计来在应用薄膜条带之前以环状方式穿过插入针(25)的所述穿孔(36、37),以及穿过可挠性薄膜条带(24)的保持孔(23),穿孔作为环线引导。

11.如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组件,其中插入针由一直径200微米的钢杆体所构成。

12.如权利要求8、9、10或11所述的组件,其中插入针在初始的5,75公厘是以3度角逐渐变细,且在最后末公厘处逐渐变细至10度的顶端。

13.如前述任何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其中至少一部份的耦合装置(13;18;29)和应用工具(7)在应用应用工具(7)、耦合装置(13;18;29)和薄膜条带(6)的组合件之前被可移除的导管(40;41)包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件,其中导管(40)的顶端(42)具有一尖锐的切割形状。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件,其中导管(41)的顶端(43)具有一钝的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3、14或15中之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导管(40;41)由具有220~260微米之内径和300~400微米之外径的钢管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3~16中之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导管(49;41)设有切入外侧的通道,用于接受薄膜条带(6),允许薄膜条带(6)在其插入活组织时待在导管(49;41)之外。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