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225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医疗用器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器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用于治疗女性的尿失禁的医疗用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医疗用器件具有细长的轴、和设成能够从该轴的前端出没的针。从穿刺到尿道壁的针向粘膜层与粘膜下层之间注入药液而使尿道壁局部隆起,缩窄尿道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改善尿失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0103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通常的尿失禁的治疗中,为了使尿道壁在整周范围内均匀隆起,至少向3个部位注入药液。此时,如果在注入药液后将针立即从尿道壁拔出,则药液经由在尿道壁开的孔而漏出到尿道壁的外侧,因此医生必须在至药液固化为止的时间(30秒至1分钟左右)内维持将针穿刺到尿道壁的状态。因此,无法立即转移到在其他部位的注入作业,存在作业繁杂且治疗耗费时间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用器件,该医疗用器件能够在将药液注入到体腔壁内之后,迅速转移到在下一部位的注入作业,且能够减轻作业的繁杂性来实现治疗时间的缩短。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用器件,其具有:针,其具有沿着长度方向而从前端至基端贯通形成的内孔;药液供给部,其与该针的所述基端连接,将由于被加热或冷却而固化的药液供给到所述内孔内;变温部件,其设于所述针的前端或前端附近,能够由于能量的供给而加热或冷却;以及温度调节单元,其向该变温部件供给所述能量,对所述变温部件进行加热或冷却。

根据本发明,将插入到体腔内的针的前端穿刺到体腔壁,接着从药液供给部经由针的内孔向体腔壁的内侧注入药液,由此能够使体腔壁局部隆起。该情况下,从温度调节单元向位于针的前端或其附近的变温部件供给能量,对该变温部件进行加热或冷却,由此能够使蓄积在体腔壁的内侧的药液迅速固化。因此,在注入药液后,能够将针从体腔壁迅速拔出而转移到在下一部位的注入作业,且能够减轻作业的繁杂性来实现治疗时间的缩短。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将所述变温部件加热到30℃以上50℃以下。作为由于被加热到30℃以上50℃以下而固化的药液,可优选使用胶原蛋白溶液。

由此,能够减轻由于对变温部件进行加热而对周边组织造成的影响。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将所述变温部件冷却到10℃以上30℃以下。

由此,能够减轻由于对变温部件进行冷却而对周边组织造成的的影响。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具有:能量源,其设于所述针的基端侧,输出所述能量;以及能量传递部件,其与所述针并列地在该针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连接所述能量源和所述变温部件,将从所述能量源输出的能量传递至所述变温部件,具有隔热单元,所述隔热单元介于所述针与所述能量传递部件之间,对所述能量传递部件与所述针之间进行隔热。

由此,即使能量传递部件的温度由于能量的传递而发生了变化,也能够通过隔热单元防止将能量传递部件的温度变化传递到针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以下情况:伴随能量的传递,在针的内孔内,药液的粘性下降。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具有筒状的套管,所述筒状的套管具有从前端面贯通至基端面、且将所述针收纳为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贯通孔。

由此,在药液的注入时以外,能够在将针的尖端收纳在套管内的状态下使针在体腔内移动。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套管具有相对于体腔壁固定该套管的前端的固定单元。

由此,在通过固定单元相对于体腔壁固定了套管的前端的状态下,继续进行针对体腔壁的穿刺、药液的注入和固化,由此能够通过配置于体腔壁内侧的药液附近的变温部件,使药液高效固化。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固定单元是从所述套管的前端面突出的多个突起。

由此,在使套管的前端面与体腔壁紧贴的状态下,多个突起插入体腔壁,由此套管的前端面的、沿着体腔壁的表面的方向上的移动被卡定。由此,不需要特殊操作,就能够相对于体腔壁暂时固定套管的前端。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固定单元是设于所述套管的前端、把持所述体腔壁的一对把持部件。

由此,能够通过利用一对把持部件把持体腔壁的简单操作,相对于体腔壁暂时固定套管的前端。

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变温部件设于所述套管的前端面。

由此,通过使套管的前端面与体腔壁紧贴,能够使变温部件位置对准于注入到体腔壁内侧的药液的附近。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起到如下效果:能够在将药液注入到体腔壁内之后,迅速转移到在下一部位的注入作业,且能够减轻作业的繁杂性来实现治疗时间的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器件的整体结构图。

图2A是说明图1的医疗用器件的使用方法的图,示出了使套管的前端面与尿道壁的表面紧贴后的状态。

图2B是说明图1的医疗用器件的使用方法的图,示出了将针穿刺到尿道壁而注入药液后的状态。

图2C是说明图1的医疗用器件的使用方法的图,示出了将针从尿道壁拔出后的状态。

图3是示出图1的医疗用器件的变形例的前端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1的医疗用器件的另一变形例的前端部分的侧视图。

图5A是说明图4的医疗用器件的使用方法的图,示出了将针穿刺到尿道壁后的状态。

图5B是说明图4的医疗用器件的使用方法的图,示出了注入药液后的状态。

图5C是说明图4的医疗用器件的使用方法的图,示出了利用一对把持部件把持着尿道壁的状态。

图5D是说明图4的医疗用器件的使用方法的图,示出了将针从尿道壁拔出后的状态。

图6是示出图1的医疗用器件的又一变形例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器件1。

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器件1是插入到在内窥镜的细长的插入部形成的处置器械用通道内来使用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一边通过内窥镜观察体腔内,一边将药液A注入到体腔壁的内侧而使体腔壁局部隆起。

如图1所示,医疗用器件1具有:细径的套管2;收纳在该套管2的内部的针3;安装于该针3的基端的药液供给部4;设于套管2的前端面2b的加热部件(变温部件)5;以及调节该加热部件5的温度的温度调节单元6。

套管2是细长的圆筒状的部件,具有在长度轴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2a、和在其前端相对于长度轴倾斜的前端面2b。

针3是比套管2细径的细长圆筒状的部件,具有在长度轴方向上贯通的内孔3a。针3的前端面相对于长度轴倾斜,前端是锐利的尖端3b。针3的外径尺寸被设计成比贯通孔2a的内径尺寸小,使得在针3的外周面与套管2的贯通孔2a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即空气层S。

药液供给部4具有:喷出口与针3的基端连接的喷射器4a;以及被插入到该喷射器4a内的柱塞4b。通过压入柱塞4b,将收纳在喷射器4a内的药液A从喷出口供给到针3的内孔3a内,从而能够从针3的前端面的开口3c喷出药液A。

药液A在室温(大约25℃)与体温(大约37℃)之间具有溶胶-凝胶转变温度,在室温下是具有能够在针3的内孔3a中流动的低粘性的溶胶状,是体温下是具有高粘性的凝胶状。作为这样的药液A的成分,优选为胶原蛋白、糖胺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磷酯等)、纤维素、直链淀粉、葡聚糖、海藻糖、壳聚糖、海藻酸、聚乳酸、聚乙醇酸、白蛋白、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盐、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加热部件5在针3的前端面,由以在整周范围内围起内孔3a的开口3c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的、高导热性的金属膜构成。

温度调节单元6具有:设于套管2的基端侧的、具有加热器那样的热源(能量源)6a的温度控制装置6b;以及连接该温度控制装置6b内的热源6a和加热部件5的传热线(能量传递部件)6c。

传热线6c由高导热性的金属的细线构成,穿过套管2的侧壁内,从套管2的前端延伸至设于套管2的基端部分的塞柱(plug)2c,进而从塞柱2c延伸至热源6a。

温度控制装置6b经由塞柱2c与传热线6c连接。当温度控制装置6b使热源6a工作而使热源6a的温度上升时,热源6a的热被传递到传热线6c,进而传递到加热部件5而对该加热部件5进行加热。此时,温度控制装置6b调节热源6a的温度,使得加热部件5被加热到30℃以上50℃以下。

接着,针对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器件1的作用,列举向尿道壁B的粘膜层与粘膜下层之间注入药液A的尿失禁治疗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器件1治疗尿失禁时,首先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到患者的尿道内。接着,在如图2A所示那样将针3的尖端3b缩入在套管2内的状态下,经由插入部的处置器械用通道将针3和套管2插入到尿道内,使套管2的前端面2b与尿道壁B的表面紧贴。由于套管2的前端面2b相对于套管2的长度轴倾斜,因此在图2B的状态下,套管2相对于尿道壁B的表面倾斜配置。

然后,在保持套管2相对于尿道壁B的位置的状态下,使针3相对于套管2朝前端侧移动,由此如图2B所示,使针3从套管2的前端面2b突出,将尖端3b穿刺到尿道壁B,从而将针3的前端面配置到粘膜层与粘膜下层之间。接着,通过压入药液供给部4的柱塞4b,使喷射器4a内的药液A经由针3的内孔3a从开口3c喷出。喷出的药液A蓄积在粘膜层与粘膜下层之间,由此尿道壁B局部隆起。

然后,在保持套管2相对于尿道壁B的位置的状态下,使针3相对于套管2朝基端侧移动,由此如图2C所示,将针3从尿道壁B拔出并使尖端3b缩入到套管2内。继而,通过温度控制装置6b使热源6a的温度上升,开始加热部件5的加热。由此,将尿道壁B的与加热部件5紧贴的紧贴部分以及位于该紧贴部分附近的药液A加热,促进药液A的固化,从而药液A迅速固化成凝胶状。

接着,使套管2的前端面2b朝尿道壁B的其他处置部位移动,并反复相同的操作,使在周向上各隔开大约120°的合计3个部位隆起,使得尿道壁B在整周范围内大致均匀地隆起。由此,能够局部缩窄尿道来治疗尿失禁。

该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器件1,通过加热部件5对注入到尿道壁B的内侧的药液A进行加热,由此药液A迅速固化。在药液A固化后,即使将针3从尿道壁B拔出,药液也不会从在尿道壁B上开的孔C漏出。因此,医生在注入药液A后,不用长时间等待,就能够将针3从尿道壁B立即拔出而转移到向其他部位注入药液A的作业。由此,有能够减轻作业的繁杂性、且缩短治疗耗费的时间的优点。

此外,从热源6a向加热部件5传递热的传热线6c也被加热,但介于套管2的内周面与针3的外周面之间的空气层(隔热单元)S作为隔热层发挥功能,隔断从传热线6c向针3的热的传递。由此,有如下优点:能够防止通过传热线6c的热将针3的内孔3a内的药液A加热而导致药液A的粘性下降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可以在套管2的前端面2b设有从该前端面2b突出的多个突起(固定单元)71。该情况下,构成加热部件5的金属膜可以仅设于前端面2b中的除突起71以外的平坦部分,也可以还设于突起71的表面。

由此,在使套管2的前端面2b与尿道壁B的表面紧贴的状态下,突起71插入到尿道壁B,由此套管2的前端面2b的、沿着尿道壁B的表面的方向的移动被卡定,套管2的前端面2b相对于尿道壁B被暂时固定。在将套管2的前端面2b固定于尿道壁B的状态下,继续进行针3对尿道壁B的穿刺、药液A的注入和固化,能够在将加热部件5配置于注入到尿道壁B内侧的药液A附近的状态下,高效地进行加热部件5对药液A的加热和固化。

也可以是,替代突起71,而如图4所示,套管2在其前端具有一对把持部件72a、72b,通过用该一对把持部件72a、72b把持尿道壁B,相对于尿道壁B暂时固定套管2的前端。

把持部件72a、72b是大致碗形的,在使弯曲的面相互朝向相反侧的状态下可开闭地联结。在该结构中,加热部件5设于各把持部件72a、72b的相互对置的环状平坦面中的、至少前端侧的部分。

针3设成能够从一对把持部件72a、72b之间出没。优选的是,设置使一对把持部件72a、72b的开闭动作和针3的出没动作联动的机构,使得在一对把持部件72a、72b打开时针3朝前端侧突出,在一对把持部件72a、72b闭合时针3朝基端侧缩入。例如,将用于对一对把持部件72a、72b进行开闭驱动的线73和针3联结,在通过线73的推出而打开一对把持部件72a、72b时,针3也一起被推出,在通过线73的牵引而闭合一对把持部件72a、72b时,针3也一起被牵引。

图5A至图5D示出具有把持部件72a、72b的医疗用器件1的使用方法。首先,如图5A所示,在打开了一对把持部件72a、72b的状态下将针3穿刺到尿道壁B,接着如图5B所示那样注入药液A。然后,如图5C所示,闭合一对把持部件72a、72b来把持尿道壁B的隆起部分。此时,针3从尿道壁B被拔出。继而,在把持部件72a、72b之间把持着隆起部分的状态下对加热部件5进行加热而使药液A固化,然后如图5D所示,打开一对把持部件72a、72b。

这样也能够通过加热部件5对注入到尿道壁B的内侧的药液A高效地进行加热和固化。另外,把持部件72a、72b的形状不限于碗形,能够适当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具有套管2,但也可以省略套管2。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针3的外周面,固定有沿着针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管8,在该导管8内,以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有传热线6c。加热部件5由固定于传热线6c的前端的、环状的金属的细线等构成,通过对设于传热线6c的基端部的操作部6d进行操作,能够使加热部件5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导管8与针3之间,设有用于对该导管8与针3之间进行隔热的隔热部件(隔热单元)9。

由此,与具有套管2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细径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通过加热而固化成凝胶状的药液A,并设为具有被加热的加热部件5,但也可以替代其而使用通过被冷却至体温而固化成凝胶状的药液,对变温部件进行冷却。例如,可以替代热源6a而使用冷热源,使用与加热部件5同样地由金属膜构成的冷却部件,并经由传热线6c将冷热源的冷热传递至冷却部件而对该冷却部件进行冷却。该情况下,优选调节冷热源的温度来将冷却部件冷却至10℃以上30℃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能量源与变温部件的组合,说明了热源6a与金属膜的组合,但能量源与变温部件的组合不限于此。

例如,可以使用电流源作为能量源,使用电线作为能量传递部件,并通过电流的供给对由金属膜构成的加热部件5进行加热。在使用电流源作为能量源的情况下,作为变温部件,可以使用通过电流的供给而发热的电阻体那样的发热元件、或者通过电流的供给而吸热的帕尔贴元件那样的吸热元件。

或者,可以使用高频电源作为能量源,使用超声波振子作为变温部件,并通过超声波振子由于高频电流的供给而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对超声波振子和药液A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内窥镜用处置器械的医疗用器件1,但医疗用器件1的形式不限于此,能够变更为适于各种治疗方法的规格。例如,医疗用器件1可以是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中与其他医疗用器件独立开使用的器件。

标号说明

1:医疗用器件;2:套管;2a:贯通孔;2b:前端面;2c:塞柱;3:针;3a:内孔;3b:尖端;3c:开口;4:药液供给部;4a:喷射器;4b:柱塞;5:加热部件(变温部件);6:温度调节单元;6a:热源(能量源);6b:温度控制装置;6c:传热线(能量传递部件);6d:操作部;71:突起(固定单元);72a、72b:把持部件(固定单元);8:导管;9:隔热部件(隔热单元);A:药液;B:尿道壁;S:空气层(隔热单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