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针罩触发的自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225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具有针罩触发的自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注射药剂的注射装置。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从被保持的筒注射药剂的自动注射器装置,以及与这类注射装置的性能相关的改进。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疾病,患者必须定期注射药剂,诸如每周一次、每日一次甚至每日多次。为了帮助患者克服对针的恐惧,已经研制出全自动注射装置,其目标是使注射装置的使用尽可能简单。这类装置通常被设计成使得使用者将注射装置放置到注射位置上并且启动装置。这种启动使装置将针插入皮肤,注射一剂药剂,随后将针移动至遮蔽位置。

一般地,对于以上类型的注射装置,主要的注意力已经被引导向对装配有玻璃筒的装置,其中,针插管固定地附接到所述筒的出口端部。这种针插管最初被帽构件以无菌方式覆盖,该帽构件在存储期间作用为用于针插管的止挡并且需要在使用之前移除。通常,这些装置还包括用于在使用之前和/或之后遮蔽针的针罩部分。这类装置的公开包括在US7449012、US7717877和WO2008/116688中。

一些制造商倾向于具有可刺穿的隔的类型的筒,隔在存储期间为筒出口提供密封,并且其中,在使用时隔被针插管刺穿。US2752918、US5658259、US6743203、US6210369和WO94/07553中公开了使用这种类型的筒的现有技术装置。该种类型的装置以分隔存储的配置保持针组件和筒,在启动装置时该配置允许随后的连接以在筒和针组件之间建立流体连通。此外,通常包含针自动刺穿使用者的皮肤,以便随后自动地传送药剂。

虽然以上装置的目标是提供高度自动化,提供将针自动地插入真皮的注射装置,也阻止了使用者控制所述插入,这可导致使用者不安。

提供自动化药剂传送的注射装置,即自动注射器,通常使用驱动弹簧作为用于注射的驱动力。在使用之前,驱动弹簧将保持在预紧张位置,当启动装置时驱动弹簧从该位置被释放。在启动之后,驱动弹簧利用来自紧张的能量向前驱动筒的活塞。

与具有针罩操作式触发的自动注射器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释放机构通常依赖于至少一个部件,所述部件被施加以过大的力并且维持驱动弹簧处于柱塞可被释放以便排出筒的药剂的状态。触发原理通常依赖于至少一个锁部件,所述锁部件变形以解锁从而从驱动弹簧释放能量。由于驱动弹簧所提供的过大的力,这种原理常常导致针罩移动的非最佳表现。

对于这类装置,与针罩移动的反馈和触发的动作之间缺乏同步相关的缺陷包括:

-对于包含用于密封前针部分的可刺穿的无菌密封件的自动注射器来说,即使触发尚未实现,针的无菌密封件也可被戳穿,

-使用者难以预测装置何时将触发,

-如果罩缓慢收缩,这可导致针疼痛地插入,

-可能在针罩完全收缩之前启动触发,从而引起在浅层深度的注射。

考虑到以上确定的现有技术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注射器,其改进了通过针罩的移动进行的触发,并且能够在操作期间改进对装置的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用于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装置、并且同时能够以减少的成本制造的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被保持的筒排出单个剂量的药物的自动注射器,包括:

- 基部,

- 相对于所述基部被布置的药物筒,所述筒包括:

a)细长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并且限定中心纵向轴线,所述本体具有适于连接到所述针的远侧布置的出口,以及

b)被容纳在所述本体中的活塞,所述活塞被配置成沿远侧方向轴向地被驱动,以通过所述出口排出一剂药物,

- 适于与所述活塞配合的柱塞,

-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用于提供力并且被布置成作用在所述柱塞上,以远侧地驱动所述活塞,

- 针罩,所述针罩相对于所述基部能够在延伸位置和塌缩位置之间轴向地移动,

其中,所述自动注射器限定触发锁,所述触发锁被配置成抵抗所述致动器的力可释放地维持所述柱塞处于初始轴向位置,所述触发锁由所述针罩操作,

其中,所述针罩和所述基部中的一个限定一个或多个接触表面,每个接触表面能够在相应的配合的斜坡表面上弹性地滑动,所述相应的配合的斜坡表面形成在所述针罩和所述基部中的另一个中,以在针罩从所述延伸位置朝向所述塌缩位置位移期间对所述针罩的移动提供阻力,所述一个或多个接触表面和所述相应的配合的斜坡表面对所述针罩位移在第一阶段中的移动产生高阻力,随后对所述针罩位移在第二阶段中的移动产生低阻力,并且

其中,所述触发锁被配置成,在所述针罩位移的所述第二阶段期间,被操作用于释放所述柱塞。

在使用情形中,当使用者已经克服对移动阶段的初始高阻力,对抗第二阶段中的针罩移动的阻力的特别转变确保了针罩将一直移动进入塌缩位置。当触发锁在针罩位移的第二阶段期间排他地操作时,确保了在触发锁被释放之前,针将在注射位置处被插入到期望的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阶段中的移动的所述阻力和/或对第二阶段中的移动的所述阻力独立于致动器所提供的力而起作用。此外,阻力的转变相对于触发释放动作独立地起作用,使得能够更好地控制触发程序。

接触表面可被针罩提供为一个或多个弹性咬合臂。咬合臂适于相对于未偏置位置径向向内变形。每个咬合臂可被配置为与相应的斜坡部段配合,该斜坡部段沿基部的内壁表面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斜坡部段被形成为轴向延伸的肋,所述肋被提供有斜切的远侧前部部段,当针罩从远侧延伸位置移动到近侧塌缩位置时,允许咬合臂因斜坡部段的斜切部段而变形。

斜坡部段的斜切部段可连接到沿近侧方向连续的具有恒定高度的斜坡区段,即,斜坡具有与装置的旋转轴线平行或基本平行地延伸的内斜坡表面。

在注射位置处应用自动注射器时,当咬合臂接合或碰撞斜坡部段的斜切部段时,首先产生大的轴向力。因此,需要大的力用于在针罩上施加,以便咬合臂攀爬斜坡部段。一旦咬合臂已经攀爬斜坡部段,这导致咬合臂已经径向向内变形,随着针罩相对于基部进一步被向近侧被推动,咬合臂沿恒定高度的斜坡部段行进和滑动。此动作需要力被应用在针罩上,这种力远小于初始的大的力。因而,针罩位移将发生在两个阶段中,即,第一大力阶段和第二小力阶段。从所述对移动阻力高的阶段至所述对移动阻力低的阶段的转变,为装置的使用者产生可容易地观察的反馈信号,即触发即将开始。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自动注射器的被保持的针包含用于前针的无菌屏障,其中,所述无菌屏障在所述针罩位移的所述第二阶段期间被刺穿。因而,体验未被触发但具有被戳穿的针无菌屏障的装置的风险很低。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大力阶段可被设计成在针罩从延伸位置朝向塌缩位置的位移的1mm以内。在特定实施例中,咬合臂可被设计成当针罩置于延伸位置时已经接合斜坡部段的斜切部段。

短距离上的高的初始针罩位移确保了,由于人的动作的惯性,针罩被完全位移并且自动注射器被有效地触发。就此,触发点可位于咬合臂在恒定高度斜坡区段接合斜坡部段的位置处,优选在咬合臂和斜坡部段的恒定高度斜坡部段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路径的最近侧半部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自动注射器的被保持的针包含用于前针的无菌屏障,其中,所述无菌屏障在所述针罩位移的所述第二阶段期间被刺穿。因而,体验未被触发但具有被戳穿的针无菌屏障的装置的风险很低。

针罩可被配置成沿中心纵向轴线移动。当针罩置于延伸位置时,装置的针受针罩保护,防止使用者触碰针。注射装置可容纳相对于基部被固定地安装的针。在这类实施例中,当针罩置于塌缩位置时,针的前部突出通过针罩。

在排出一剂药剂之后,针罩可适于向远侧移动,从而使得针不再突出通过针罩。在此状态,针罩可置于与以上提及的延伸位置相同的位置。

以上提及的咬合臂可被配置成当针罩返回延伸位置时返回其初始位置。对于多次使用的自动注射器,咬合臂因此可准备用于在一个或多个随后的给药施用中重新操作。

筒本体可限定面向近侧的后表面。筒的布置在远侧的出口可包括适于被针单元的后针刺穿的可刺穿隔,该针单元具有沿远侧方向延伸的前针和沿近侧方向延伸的后针。在替代配置中,筒本体出口部分包括注射针,该注射针相对于筒本体被固定地附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部形成装置的壳体。自动注射器可容纳相对于基部被固定地安装的针。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针被配置成相对于针罩可手动操作,从而使得当针罩被保持在靠着注射位置时,相对于针罩手动地操作前针(反之亦然)会引起前针手动地穿透进入注射位置,并引起触发锁的随后释放。

通过配置所述装置使得手动地施加在装置的一部分上的推力被传递成作用在针上的用于使前针手动地穿透进入注射位置的手动力,使用者获得了对注射针的插入的改进的控制。同时,通过利用此配置,在施用期间,针相对于使用者被隐藏。通过提供改进的对针插入过程的控制,可缓和使用者的潜在不安。启动移动的第一部分相对于针罩向前移动针,以将针插入使用者皮肤中。移动的第二部分启动排出组件。在特定实施例中,这允许使用者在启动装置之前手动地插入针的前部尖端,并且如果使用者希望中止操作的话,可以及时停止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柱塞限定柱塞螺纹部件,并且基部限定基部螺纹部件,该基部螺纹部件适于与柱塞螺纹部件操作地联接,

其中,在启动之前,a)所述柱塞螺纹部件操作地联接到所述基部螺纹部件;并且b)所述触发锁作用以阻止或限制所述柱塞螺纹部件和所述基部螺纹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由此维持所述柱塞处于所述初始轴向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触发锁被配置成使得,当所述针罩被朝向所述塌缩位置移动时,所述触发锁被释放,以使所述柱塞螺纹部件和所述基部螺纹部件之间能够自由地相对旋转,引起从所述初始轴向位置释放所述柱塞并且排出所述一剂药物。

在根据这种实施例的自动注射器中,所述装置包括针罩触发式排出组件,其中,致动器,诸如预加应力的致动弹簧,被致动用于通过相对于基部移动针罩释放柱塞的轴向移动。根据一个方面,由于当针罩被从延伸位置轴向地移动至塌缩位置时,致动器中积累的能量不改变,因此施加在针罩上用于执行此移动的力不会引起柱塞抵抗致动器(诸如预加应力的致动弹簧)所提供的力而移动。因而,特别是对于具有被配置成向柱塞施加大的力的致动器的自动注射器(诸如用于排出高粘度液体的自动注射器、或被配置与薄注射针一起使用的自动注射器),针罩的移动在很大程度上不被致动器所提供的力阻碍。

自动注射器可被配置成使得,在释放触发锁之前,并且在维持基部螺纹部件和柱塞螺纹部件之间的操作性联接时,致动器所应用的力传递成具有用于下述分力的力,该分力使基部螺纹部件和柱塞螺纹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除可能的针罩弹簧所施加的力之外,当移动针罩用于触发排出组件时,仅需要克服归因于针罩移动的摩擦力。

触发锁可被配置成包括使具有配合的几何结构的第一和第二部件接合,该几何结构在启动之前接合以维持触发锁,并且在启动时断开接合,并且其中所述断开接合不包括配合的几何结构的变形。

柱塞螺纹部件和基部螺纹部件之间的相对旋位移动围绕第一旋转轴线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线相对于筒本体的中心纵向轴线同轴地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线和中心纵向轴线相对于彼此不同轴地布置。

在本发明的背景下,当涉及“基部螺纹部件”、“柱塞螺纹部件”和“适于与柱塞螺纹部件操作性地联接的基部螺纹部件”时,这应该被解释成,当柱塞螺纹部件与基部螺纹部件操作地联接时,柱塞和基部之间的相对移动由螺旋导引移动提供。螺旋导引移动可由柱塞和基部之间的直接接合提供,或由经由被布置在基部和柱塞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部件的间接接合提供。螺旋导引移动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螺纹联接以及轨和轨跟随件联接。螺纹联接可由配合的螺丝螺纹提供,该螺纹沿第一旋转轴线具有恒定导程、或沿第一旋转轴线具有可变导程。螺纹部件可由连续螺纹部段或多个螺纹区段提供。轨和轨跟随件联接可限定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具有恒定间距(patch)的轨、或沿第一旋转轴线具有可变间距的轨。

当螺旋导引移动由螺纹联接提供时,螺纹联接可被形成为非自锁的螺纹联接。

柱塞螺纹部件可被提供成从所述柱塞径向向外延伸的外螺纹部件,并且被配置成接合由基部螺纹部件提供的内螺纹部件。替代地,柱塞螺纹部件可被提供成从柱塞的轴向孔眼的侧表面部分径向向内延伸的内螺纹部件,被配置成接合由基部螺纹部件提供的外螺纹部件。

针可包含用于前针的无菌屏障。在存在后针的应用中,可包含用于后针的无菌屏障或用于前针和后针两者的无菌屏障。在一些实施例中,无菌屏障可被形成为柔性盖或鞘,该盖或鞘被配置成用于容纳针(即前针或后针)的至少一部分的闭合腔。在装置操作期间,柔性盖或鞘被配置成被针穿透。

注射装置可包括呈存储能量源形式的致动器,存储能量源联接到柱塞并且被配置成用于在触发锁释放时驱动柱塞。存储能量源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弹簧元件,诸如预加应力的弹簧、压缩气体等,其中,在制造自动注射器期间,存储的能量可积累。在其他形式中,能量源被配置成在装置的初始操作期间在启动注射机构之前被充能。存储能量源存储足够的能量以操作自动注射器,用于排出意图从被保持的筒中排出的药物总量,并且可选地,剩余能量用于向前驱动筒以便联接后针和/或用于驱动针罩以便进行针遮蔽操作。

在特定形式中,致动器被提供成向柱塞施加轴向力的螺旋压缩弹簧。在替代形式中,螺旋压缩弹簧被配置成额外施加扭矩,该扭矩作用以使柱塞螺纹部件和基部螺纹部件相对于彼此旋转。

柱塞可包括驱动柱。此外,柱塞可包括位于驱动柱和被保持的筒的活塞之间的分隔构件。分隔构件被安装成用于轴向位移,但可被阻止相对于基部进行旋位移动。在自动注射器的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弹簧是被内部地布置在驱动柱的纵向孔眼中的螺旋压缩弹簧。驱动柱可由金属合金制成,诸如不锈钢。替代地,驱动柱可由塑料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注射器可包括针罩弹簧,其与针罩和针相关联,以将前针推动到其遮蔽状态或者将针罩推动到前针被遮蔽的状态。在特定实施例中,针罩弹簧是与致动器或致动弹簧分离的元件。针罩弹簧的示例性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与自动注射器的其他部件相分离地形成或一体形成的弹簧,诸如在压缩模式和/或扭转模式中作用的螺旋弹簧、片簧、塑料弹簧或塑料材料弹簧元件。

在自动注射器的一些实施例中,触发锁包括第一锁元件,当所述针罩从延伸位置朝向塌缩位置移动时,该第一锁元件可轴向地移动,其中,所述第一锁元件和柱塞限定相应的配合的锁几何结构,该配合的锁几何结构被配置成,在启动之前,维持所述柱塞螺纹部件和所述基部螺纹部件之间的旋转锁定或制动,所述配合的锁几何结构适于解锁或释放所述制动,以当所述针罩朝向所述塌缩位置移动时,使所述柱塞螺纹部件和所述基部螺纹部件之间能够自由旋转。

第一锁元件可与针罩一体形成,作为针罩子组件的一部分,或者替代地作为与针罩分离但通过针罩的移动进行操作的部件。

在自动注射器的特定实施例中,第一锁元件被阻止相对于基部旋转。第一锁元件和柱塞螺纹部件限定相应的配合的锁或制动几何结构,该配合的锁或制动几何结构被配置成在启动之前维持所述柱塞螺纹部件和第一锁元件之间的旋转锁定或制动,所述配合的锁几何结构适于解锁,以使当所述针罩被朝向所述塌缩位置移动时所述柱塞和所述第一锁元件之间能够自由旋转。

在替代实施例中,当针罩已被按压到其塌缩位置中时,所述第一锁元件被允许相对于基部旋转;但是当针罩处于延伸位置时,第一锁元件被阻止相对于基部旋转。第一锁元件和柱塞螺纹部件限定相应的配合的几何结构,该配合的几何结构被配置成阻止或仅允许有限的相对旋转但允许轴向位移。

可以注意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触发锁仅需要在初始存储状态中(即,在启动排出组件之前)仍然可用,就是说仍然处于锁定模式。在启动排出组件之后,触发锁不需要再次进入锁定模式,即,当针罩返回其延伸位置时,锁元件不需要阻止或限制活塞螺纹部件和基部螺纹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

在自动注射器的一些实施例中,基部螺纹部件相对于基部被固定地放置,诸如通过与基部一体形成。当基部限定壳体或壳体的部段时,基部螺纹部件因此相对于壳体轴向地和旋转地被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元件限定第一锁特征部,并且柱塞螺纹部件限定配合的锁特征部,其中,第一锁特征部和配合的锁特征部中的一个限定轴向轨,并且其中,第一锁特征部和配合的锁的特征部中的另一个限定轨跟随件。在这种实施例中,轴向轨可形成为沿与第一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轨。因而,当针罩从延伸位置朝向塌缩位置移动时,触发锁被释放,而不会引起第一锁元件和柱塞螺纹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仅在释放触发锁之后,即,当轨跟随件与轨断开接合时,在第一锁元件和柱塞螺纹部件之间能够旋转。之后,由于基部螺纹部件和柱塞螺纹部件之间的操作的联接,致动器所施加的力引起柱塞螺纹部件和基部螺纹部件之间的旋位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为所述沿与第一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轴向轨的替代,轴向延伸的轨可被形成为相对于第一旋转轴线成角度地延伸,所述角度诸如小于20度,替代地小于15度,替代地小于10度,以及又替代地小于5度。在特定应用中,当在针罩的轴向位移期间仅引起柱塞螺纹部件和基部螺纹部件之间的有限的旋转时,这种略微成角度的轴向延伸的轨将是可接受的。

在自动注射器的其他替代实施例中,其中,基部形成自动注射器的壳体的一部分或限定壳体,基部螺纹部件由轴向地被固定但相对于基部可旋转地安装的可旋转部件限定。触发锁包括第一锁元件,当针罩从延伸位置朝向塌缩位置移动时,该第一锁元件可轴向地移动。第一锁元件和可旋转部件限定相应的配合的锁几何结构,该配合的锁几何结构被配置成在启动之前维持所述可旋转部件和基部之间的旋转锁定,所述配合的锁几何结构适于解锁,以当所述针罩朝向所述塌缩位置移动时,使可旋转部件和基部之间能够旋转。

第一锁元件可被阻止相对于基部旋转。第一锁元件和可旋转部件限定相应的配合的锁几何结构,该配合的锁几何结构被配置成在启动之前维持所述可旋转部件和第一锁元件之间的旋转锁定或制动,所述配合的锁几何结构适于解锁或释放所述制动,以当所述针罩被朝向所述塌缩位置移动时,使可旋转部件和第一锁元件之间能够自由旋转。在这类实施例中,柱塞螺纹部件可被阻止相对于基部旋转。柱塞可相对于基部不可旋转地安装,并且柱塞螺纹部件可被固定地设置在柱塞上。

在自动注射器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柱塞的初始第一轴向位移期间,柱塞螺纹部件仅操作地与基部螺纹部件联接;而在第二轴向位移中,柱塞螺纹部件被从与基部螺纹部件的操作地联接中释放,允许柱塞随后继续沿轴向位移。

在轴向释放柱塞之后,柱塞的冲程结束位置可由柱塞相对于筒的面向近侧的后表面的预定轴向止动位置提供。自动注射器可被配置成使得柱塞的止动几何结构直接接合筒的面向近侧的后表面。替代地,一个或多个中间部件可位于柱塞和筒的面向近侧的后表面之间,以提供相对于筒的面向近侧的后表面的所述柱塞的预定轴向止动位置。

在自动注射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柱塞螺纹部件包括下述几何结构,即该几何结构具有比筒的圆柱形部段的内径大的径向尺寸(诸如直径)。具体对于具有存储大量能量的致动器的自动注射器来说,柱塞螺纹部件的大尺寸使坚固的设计成为可能,该设计提供无问题的长期存储,甚至在螺纹部件中的一个或两个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致动器在长期存储期间被保持在预拉紧状态的情形中。

在自动注射器的壳体具有总长度L的特定实施例中,基部螺纹部件可被布置成从壳体的近侧端部延伸。基部螺纹部件可被布置成从壳体的近侧端部延伸少于L的30%,替代地少于L的20%,替代地少于L的10%,以及又替代地少于L的5%。

在特定实施例中,柱塞螺纹部件的尺寸可被确定为从柱塞的近侧端部沿远侧方向沿柱塞延伸对应于小于整个柱塞长度的75%的长度,替代地延伸对应于小于整个柱塞长度的50%的长度,替代地延伸对应于小于整个柱塞长度的25%的长度,以及又替代地延伸对应于小于整个柱塞长度的15%的长度。

在自动注射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柱塞螺纹部件位于柱塞的近侧端部处。柱塞和柱塞螺纹可形成为整体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柱塞螺纹部件可形成为被布置在柱塞上的固定轴向位置处的释放螺母。释放螺母可相对于柱塞自由旋转。在这类实施例中,柱塞可被配置成相对于底座不旋转,例如,通过相对于基部被锁定。

在自动注射器的一些实施例中,装置不可更换地将筒容纳在所述基部内,并且其中,不能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从所述装置移除所述筒。在这类实施例中,自动注射器形成一次性装置。

在自动注射器的一些实施例中,作用用于引起柱塞螺纹部件和底座螺纹部件之间的旋转、以便从初始轴向位置释放柱塞的力至少部分地由致动器施加。在特定实施例中,作用用于引起柱塞螺纹部件和底座螺纹部件之间的旋转、以便从初始轴向位置释放柱塞的力排他地由致动器施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在针罩上的用于引起针罩移动到塌缩位置的外部应用的力,未被传递至作用以引起柱塞螺纹部件和基部螺纹部件之间的旋转、以便从初始轴向位置释放柱塞的分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应用在针罩上的用于引起针罩移动到塌缩位置的外部应用的力,被传输至作用以引起柱塞螺纹部件和基部螺纹部件之间的旋转、从而使柱塞从初始轴向位置释放的分力。

在包含筒和单独的针单元的实施例中,筒和针单元可最初被保持在筒和针单元分开一定距离的配置。在释放触发锁时,致动器可能够引起筒和后针进入筒隔被后针刺穿的状态,并且随后使柱塞移动以通过针分配药剂。

注射装置可包含启动器,启动器与针机械地相关联,从而使得当启动器和针罩相对于彼此移动时,其引起前针和针罩相对于彼此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启动器相对于针罩移动时,针基本上跟随启动器的移动。在特定实施例中,针以阻止启动器和针之间的相对轴向移动的方式附接到启动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启动器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容纳筒的壳体部段,并且其中,壳体部段适于被使用者的手抓握。在这种实施例中,启动器可联接到针,以在启动器相对于针罩移动时将力从启动器传递到针。

如在此使用的,用语“药剂”意在包括任何包含可流动的、能够以受控方式穿过传送装置(诸如中空针或插管)的药物的药剂,诸如液体、溶液、凝胶或细粒悬浮液。此外,以上定义包括在施用之前被溶解成液体形式的冻干药物。典型的药剂包括如下药品:诸如多肽类、蛋白质(例如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和C肽)和激素制剂,生物衍生物或活性剂、基于激素和基因的制剂、营养配方以及以固体(分配的)或液体形式的其他物质。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a、1b和1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注射装置1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前视图和剖视侧视图,注射装置处于初始遮蔽状态,

图2a、2b和2c示出装置100的剖视前视图和剖视侧视图,图示前针从针罩完全突出的状态,

图3a、3b和3c示出装置100的剖视前视图和剖视侧视图,图示筒已经连接到针用于流体传送,并且其中排出已经开始的状态,

图4a和4b示出装置100的剖视前视图和剖视侧视图,图示已经从筒排出预定剂量的药剂的状态,

图5a、5b和5c示出装置100的剖视前视图和剖视侧视图,图示针罩已经返回遮蔽状态的状态,

图6是装置100的触发元件的详细立体图,

图7是装置100的释放螺母的详细立体剖视图,

图8示出注射装置100的释放螺母组件的剖视图,

图9a是注射装置100的上部壳体部段的局部切割立体图,

图9b是注射装置100的释放螺母组件的剖视立体图,以及

图9c是壳体部段200的近侧部分的局部切割剖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用于施用预定量的液体药剂的医疗注射装置100的示例性实施例。装置100是自动注射器,被配置成用于在单次施用中排出一剂药物,其后装置100准备好被丢弃。图1a至5c示出注射装置100在其操作期间的各种状态,并且不同的视图给出对操作原理的详细评估。

可以注意到,包括图1c、2c、3c、4a、4b和5c的一组图中描绘的部件略多于图1a至5c的系列中的其余图所示的部件。但是,所述部件不增加对本发明的主要特征的理解。此外,对于在操作期间将会变形至挠曲状态的元件,首先提及的那组图更准确地图示了挠曲元件的真实操作状态。

注射装置100包括沿中心纵向轴线延伸的细长壳体。壳体的示例性剖面形状可包括圆形壳体、多边形壳体或,如图所示,显示更复杂的剖面形状(参见图8)。壳体形成基部,基部包括被布置在装置的远侧端部处的下部壳体部段220和被布置在装置的近侧端部处的上部壳体部段200。下部壳体部段220和上部壳体部段200彼此连结,以形成容纳药剂筒600的包封结构。在所示实施例中,所示基部还包括支撑构件230,该支撑构件230被安装成轴向地相对于上部和下部壳体部段200/220固定。

注射装置100还可包括附接到装置100的远侧端部用以保护装置100的针头的可移除式保护帽(未示出)。下部壳体部段220包括两个相反的窗口222。当帽已经从装置100被移除时,窗口222允许视觉检查容纳在装置100内的药剂。此外,窗口222允许装置的使用者通过检查被布置在壳体内的药剂筒600的活塞或替代地柱塞装置的存在或位置,确定装置100是否已经用于注射。在所示实施例中,由于制造原因,上部壳体部段200被形成为与下部壳体部段220分离但永久地固定到下部壳体部段220上的元件,但是在替代实施例中,上部壳体部段200可与下部壳体部段220一体形成。

图1a、1b和1c示出在保护帽已被移除但处于施用操作之前的情况的装置100的前视和侧视剖视图。与下部壳体部段220同轴布置并且相对于下部壳体部段220可滑动的针罩350被示出为从下部壳体部段220的远侧端部突出。针罩350可相对于壳体在远侧延伸位置和第二近侧塌缩位置之间滑动;在该远侧延伸位置,被布置在下部壳体部段220内的针组件500的前端处于遮蔽状态;而在该第二近侧塌缩位置,针组件500的前端突出通过被布置在针罩350的远侧壁表面的中心部分中的孔口354。

注射装置100被配置成,当针罩350从远侧延伸位置朝向塌缩位置移动时,被触发以注射剂量的药剂。当保护帽被附接到下部壳体部段220上时,保护帽防止针罩350被操纵,并由此防止过早触发注射装置100。

下部壳体部段220容纳填充有药剂的筒600,该筒600具有出口610和可滑动地布置的活塞630,出口610被筒隔620覆盖,所述筒隔620适于被针刺穿以建立与筒内部的流体连通。当针刺穿筒隔620时,可朝向出口610驱动活塞630,以便从筒600分配药剂。通过排出组件控制所述分配。筒600被布置成可相对于下部壳体部段220从近侧存储位置移动到远侧主动位置。

在下部壳体部段220的远侧是呈针组件500形式的针单元,针单元被布置成最初相对于筒600分离的配置。在所示实施例中,针组件500包括针插管,针插管具有从针座501分别沿远侧和近侧方向突出的前针510和后针520。前针510和后针520均包括分别用于刺穿使用者皮肤和筒隔620的尖端511和521。

如图1c所示,针组件500还可包括前盖512和后盖522,分别形成用于前针510和后针520的无菌鞘。前盖和后盖中的每个可被形成为橡胶鞘,在盖512/522被迫使朝向针座501时,该盖512/522可被针511/521的尖端部分穿透。在使用装置100之前,两个盖512/522中的每个置于延伸位置,在该位置,所述盖密封前针510和后针520中的相应的一个。前盖和后盖可通过胶合、焊接、过盈配合、单独的安装元件或通过相应的器件附接到针座501。

针插管可通过胶合、过盈配合或类似连结过程附接到针座501。在所示实施例中,针座501是与壳体分离的元件,但是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形成为壳体200/220的一部分。针座501形成为大体管状结构,沿筒向近侧地延伸,并且甚至还延伸至临近筒的位置。以此方式,针座501沿筒的圆柱形外壁支撑筒600。这样,针座501被设计成作为筒保持件起作用,筒600被允许相对于针座501沿轴向在近侧存储位置和远侧主动位置之间滑动并进入远侧主动位置。

在所示实施例中,针座501,并且因而针插管,相对于装置100的壳体被轴向地安装,从而使得当壳体相对于针罩350移动时,针插管跟随壳体的轴向移动。

在所示实施例中,针罩350被形成为大体管状构件,具有被布置成最初覆盖前针510和前盖512的远侧面。针罩350被安装为相对于下部壳体部段220可滑动,允许有限地沿轴线移动预定的轴向距离。

针罩350与位于针罩350近侧的触发元件380配合。触发元件380也被形成为大体管状的元件,并且沿近侧方向从针罩轴向地延伸至接近上部壳体部段200的近侧端部的位置。在装置100的组装状态,针罩350和触发元件380作为单个实体作用,即触发元件380的移动跟随针罩350的轴向移动。因而,触发元件380可从远侧端部位置移动至近侧端部位置,该远侧端部位置与针罩350的延伸位置相对应,该近侧端部位置与针罩350的塌缩位置相对应。在所示实施例中,针罩350和触发元件380中的每个以防止相对于壳体200/220旋位移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触发元件380和针罩350可形成为整体部件。

针罩弹簧340被布置在壳体部段200和触发元件380之间。凭借针罩弹簧340沿远侧方向推动触发元件380,从而使得当没有外部应用的力被施加在针罩上时,针罩置于其远侧延伸位置(在图1a、1b和1c中示出)。在此位置,触发元件380和/或针罩350上的止动几何结构阻止两个部件沿远侧方向进一步移动。当外部应用的力被施加在针罩350上用于沿近侧方向相对于壳体移动针罩时(诸如当在针罩靠着注射位置按压装置100时),外部应用的力与针罩弹簧340所提供的力相反地起作用,导致针罩350和触发元件380受迫沿近侧方向移动。当针罩350置于近侧塌缩位置时,触发元件380的近侧端部表面阻止触发元件和针罩350相对于壳体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参见图2a至2c)。

当装置100从注射位置被移除时,由于来自针罩弹簧340的力,针罩350将向远侧移动。在已经执行注射之后,当针罩350再次到达其远侧位置时,如图5c所示,针罩350将被锁定在此位置以使针罩不可操作(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当涉及“其远侧位置”时,可以注意到,所示装置100被设计成使得该远侧位置对应于在触发之前针罩所置于的初始远侧位置,在所述远侧位置针罩不可操作。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使针罩不可操作的最终远侧位置可位于与触发之前的初始远侧位置略微不同的位置,例如,位于相对于壳体略微不同的轴向位置。

针组件500被布置在下部壳体部段220的远侧端部处,从而使得当针罩处于其延伸位置时针罩350完全覆盖针组件。当针罩350处于其近侧塌缩位置时,前针510突出通过针罩350的孔口354。

如图1b所指示的,凭借从针座501径向地向内延伸的两个弹性臂530,筒600被维持处于其近侧存储位置。在图1b所示的初始状态,弹性臂530置于下述位置,即在该位置弹性臂530支撑并制动筒600的颈部以阻止筒沿远侧方向移动。当足够大的力被施加在筒600上时,该力作用以将筒600移动至远侧主动位置中,弹性臂530适于沿径向向外屈曲。但是,在针罩350置于其远侧延伸位置的初始状态,针罩350的阻挡几何结构351包围弹性臂530以阻止弹性臂530向外屈曲,并因此阻止筒600向远侧移动。如稍后将描述的,阻挡几何结构351被配置成当针罩350移动到其近侧塌缩位置时轴向地移动,为将要沿径向向外屈曲的弹性臂530留出空间。

注射装置100的排出组件基于柱塞装置,该柱塞装置沿远侧方向沿装置的中心纵向轴线被驱动,以便使活塞630前进,由此从筒600排出剂量的药剂。所示实施例中的柱塞装置包括驱动柱310和分隔构件400。在其他实施例中,柱塞装置可形成整体元件。在装置100中,致动器330被布置在装置的近侧部分中,提供存储的能量源用于向驱动柱310施加远侧方向的力。分隔构件400是位于驱动柱310和筒600的活塞630之间的大体管状的构件。分隔构件400作用为中间构件,用于传递由驱动柱310施加在活塞630上的力,以用于使活塞沿远侧方向前进。分隔构件400被安装成可轴向地位移,但是被防止相对于壳体200/220旋转。

致动器被以致动弹簧330的形式提供,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致动弹簧330被提供为预加应力的螺旋形压缩弹簧。通过在装置制造期间使压缩弹簧应变而为致动弹簧330供能。此外,驱动柱310是中空的,以允许致动弹簧330位于驱动柱310内。被布置在致动弹簧330内的导引元件360有助于导引致动弹簧330以防止其向侧面弯曲。导引元件360在其近侧端部处提供座部分,该座部分被布置成作用为用于支撑致动弹簧330的近侧端部的座。

分隔构件400形成有止动表面401,止动表面401位于与分隔构件400的远侧端部相距预定距离处,以与筒的后端611配合,以由此为筒600内的活塞630限定精确冲程结束位置。在填充筒600期间,由于活塞630可相对于筒600的后端611被准确地定位,因此可通过利用在排出操作完成时止动表面401碰撞筒600的后端611,而准确地控制排出的剂量的药剂的精确体积。

在所示实施例中,分隔构件400和配合的支撑构件230还可包括一对或多对咔哒声产生元件,该支撑构件230固定地附接到壳体200/220或与之相关联,该咔哒声产生元件诸如适于与敲击臂配合的突起,以在注射期间和/或注射完成时产生咔哒声。

如上所提及的,在所示实施例中,以预加应力的致动弹簧330形式的致动器沿远侧方向推动驱动柱310。在注射装置100的未启动状态,与驱动柱310相关联的释放螺母320与上部壳体部段200和触发元件380配合,以抵抗致动弹簧330的力将驱动柱310制动在初始轴向位置。在启动排出组件时,即,通过操作触发元件,释放螺母320被释放,允许驱动柱向前冲以便在活塞630上提供远侧方向的力。

作为使用在装置制造期间被压缩的预加应力的弹簧的替代,自动注射器的其他实施例可包括用于压缩弹簧(作为装置投入使用时的初始程序)的机构。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致动器可形成为扭转弹簧,该扭转弹簧被预加应力,以施加扭转力用于向前驱动排出装置的旋转驱动部。替代地,致动器可以为压缩介质(诸如气体)的形式。替代地,致动器可包括气体发生器,诸如电化学电池。

驱动柱310被提供成拉深的金属管,该驱动柱310沿中心纵向轴线延伸,并且限定闭合远侧端部和开口的端部部分,所述开口端部部分在其近侧端部处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圈。释放螺母320被布置在驱动柱310的近侧端部处,以包围驱动柱310。释放螺母320具有轴向孔眼321,轴向孔眼321限定周向圈,该周向圈靠置在驱动柱310的圈上,以防止驱动柱310相对于释放螺母320沿远侧移动。在所示实施例中,释放螺母320可相对于驱动柱310自由旋转。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释放螺母320相对于驱动柱310被固定地附接或与其一体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释放螺母320可围绕与上述中心纵向轴线同轴的旋转轴线旋转。

图9a至9c更详细地示出了,释放螺母320限定螺纹325,当装置100处于触发之前的初始状态时,螺纹325接合与壳体部段200相关联的螺纹205。可释放的触发锁作用为阻止释放螺母320和壳体部段200之间的相对旋转,由此维持驱动柱310处于初始轴向位置。

在所示实施例中,触发锁由触发元件380提供,阻止释放螺母320和壳体部段200之间的相对旋转。如图6和8所示,触发元件380的轴向轨386被配置成与上部壳体部段200的相应轴向肋206接合,阻止触发元件380相对于壳体200/220旋转,但能够进行轴向位移。在所示实施例中,释放螺母320的两个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328适于与在触发元件380的内表面上径向向内延伸的相应轴向轨388接合(见图5、6和7)。轴向轨388各自具有有限的轴向长度,该轴向长度限定在轴向轨386的远侧端部位置处开口的周向相邻区域。当释放螺母320相对于触发元件380发生足够大的轴向位移时,释放螺母320能够旋转。但是在触发之前的初始状态,只要触发元件380相对于预定触发位置位于远侧,释放螺母320就被阻止而不能旋转。触发元件380的触发位置位于紧邻触发元件380的近侧端部位置的点,但在该近侧位置的远侧。

只要释放螺母320被阻止而不能相对于壳体旋转,释放螺母320的螺纹325和壳体的螺纹205之间的螺纹接合就阻止释放螺母320轴向地移动。因而,在启动排出组件之前,只要触发元件380位于触发位置的远侧,驱动柱310也被阻止沿远侧方向移动。在所示实施例中,螺纹325和螺纹205的尺寸形成为提供大的表面积以吸收来自致动器330的力,使得就螺纹部件能够使用塑料材料。

螺纹连接结构325/205的导程、螺纹长度以及突起328和轴向轨388之间的接合尺寸被配置成使得,当触发元件380朝向触发位置位移时,一旦释放螺母320已被释放以便旋转,并且因而螺母320被略微旋转时,突起328就不能再次接合轴向轨388。因而,一旦通过向针罩350施加用于触发装置的力,而使排出组件已经被启动,在施加在针罩上的力可能被释放的情况下,驱动柱310向远侧的移动也不能被中断,即驱动柱310将继续其向远侧的移动直至由元件401/611限定的所意图的给药结束位置。

图9a示出顶部壳体部段200的部分切割的立体图,其中,可见触发元件和释放螺母320。释放螺母320、触发元件380和顶部壳体部段200一起形成释放螺母组件。为了清楚起见,所描绘的视图仅示出处于触发之前的初始状态的注射装置100的选择的部件,但是其中省略了额外的部件,诸如致动弹簧330和驱动柱310。可见释放螺母320的螺纹325和壳体部段200的螺纹205之间的接合。图9b示出剖视立体图中的释放螺母组件。

返回参照图1c、5c和图6,触发元件380包括形成为成对的弹性或可挠曲臂的多个可挠曲锁元件392,所述臂部分地构成针罩锁,当针罩在注射结束之后返回到延伸位置时,针罩锁使针罩350永久地被止动。如果注射装置形成为用于执行多次分开的给药注射的装置,则针罩锁可省略。

如图5c所示,每个可挠曲锁元件392的弹性被约束至膜铰接部段392a,该膜铰接部段将相应可挠曲臂与触发元件380的其余部分连接起来。每个可挠曲锁元件392包括刚性梁部段,该刚性梁部段从其在铰接部段处的远侧端部朝向近侧端部392b延伸。

可挠曲臂392中的每个被配置成径向向外屈曲或挠曲,从被动未偏置配置离开到偏置主动配置,在偏置主动配置中提供针罩锁。在图1a中最佳可见被动未偏置配置。可挠曲臂392中的每个在近侧端部392b处形成外突起,该外突起被配置成当针罩350被止动时进入形成在顶部壳体部段200中的相应凹口202中。在图5c中最佳可见偏置主动配置。

所述针罩锁还包含与柱塞装置相关联的锁启动器,诸如被布置在柱塞上的启动几何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锁启动器由一对启动臂402限定,该启动臂402由分隔构件400形成并且从分隔构件径向向外延伸。启动臂402中的每个包括沿径向方向提供弹性的弹性部段403。当启动臂402的轴向位置对应于可挠曲臂392的轴向位置时,启动臂402中的每个配合,并且向相应的可挠曲臂392施加径向向外方向的力,以径向向外地推动可挠曲臂392的近侧端部392b。但是,在驱动柱310已经达到其给药结束的位置后,并且当可挠曲臂392中的每个的突起与其相应的凹口202轴向地对齐时,启动臂402所施加的径向向外力仅将可挠曲臂392向外移动并进入其相应凹口202中。当可挠曲臂392中的每个的突起未与其相应的凹口202轴向对齐时,可挠曲臂392被阻止径向向外移动。通过比较图2a和图3a,变得显然的是,在分隔构件400向前移动期间,弹性部段403的弹性使得启动臂402中的每个能够经过其相应的可挠曲臂392。在此顺序期间,可挠曲臂392不径向向外挠曲,这是因为其近侧端部392被顶部壳体部段200保持在其被动未偏置配置。

针罩350或触发元件38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表面,每个接触表面可在形成在壳体中的相应的配合的斜坡上弹性地滑动。参照图1c、6和9c,在所示实施例中,触发元件380将接触表面提供成成对的弹性咬合臂382,该咬合臂382适于相对于所示未偏置位置径向向内变形。每个咬合臂382被配置成与相应的斜坡部段212配合,该斜坡部段212沿壳体部段200的近侧部分中的内壁表面形成。如在图2c中最佳可见的,每个斜坡部段212被形成为轴向延伸的肋,所述肋被提供有斜切的远侧前部部段,当触发元件380被从远侧端部位置向近侧端部位置移动时,允许咬合臂382因斜坡部段212的斜切部段而变形。斜坡部段282的斜切部段连接到沿近侧方向连续的具有恒定高度的斜坡区段,即,斜坡具有与旋转轴线平行或基本平行地延伸的内斜坡表面。

当针罩350从远侧延伸位置朝向近侧塌缩位置移动时,触发元件380的咬合臂382和相应的斜坡部段212向触发元件380的移动提供阻力,并且因此向针罩350的移动提供阻力。在注射位置处应用自动注射器100时,当咬合臂382接合斜坡部段212的斜切部段时,首先产生大的轴向反作用力。因此,需要大的力被施加在针罩350上,以便咬合臂382攀爬斜坡部段212。一旦咬合臂382已经攀爬斜坡部段212,这导致咬合臂382已经径向向内变形,随着针罩350相对于壳体200/220进一步被向近侧推动,咬合臂382沿恒定高度的斜坡部段行进和滑动。此动作需要力被应用在针罩350上,这种力远小于初始的大的力。因而,针罩位移将发生在两个阶段中,即,第一大力阶段和第二小力阶段。

应该明白,向近侧位移针罩所需的力将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致动器330所提供的力,但是相反将决定于针弹簧340的力以及用于咬合臂382和斜坡部段212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力分布(force profile)。在针罩350相对于壳体200/220的位移期间,反作用于移动的摩擦力将是恒定的,该移动由致动器330所施加的力引起。

如下文将进一步论述的,以上提及的触发元件380的预定触发位置以及针罩350的相应位置,将位于针罩的近侧移动的最终部分处,其中,咬合臂382沿斜坡部段212的恒定高度斜坡区段行进。

短距离上的高的初始针罩位移确保了,由于人的动作的惯性,针罩被完全位移并且自动注射器被有效地触发。就此,触发点可位于咬合臂382在恒定高度斜坡区段接合斜坡部段212的位置处,优选在咬合臂382和斜坡部段212的恒定高度斜坡部段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路径的最近侧半部内。

自动注射器可被配置成使得,一旦已经克服了用于径向向内弯曲咬合臂382的大的初始力,前盖512仅被前针510刺穿。因而,将最小化可能发生的未触发但装置被戳穿的风险。

在下文中,主要参考图1a至5c,并将描述注射装置100的操作。

作为操作装置100的第一步骤,从装置移除之前提及的保护帽。如以上提及的,图1a至1c示出处于与其初始存储情况相对应的状态的装置,但保护帽从壳体200/220被移除。针罩350处于其延伸位置,由此前针510处于遮蔽状态。此外,后针520处于遮蔽状态,因为筒600置于其与针组件500分开的初始位置。

根据以上描述,壳体200/220相对于针罩350作用为启动器,由此,当壳体被使用者的手抓握并且装置100的远侧端部被压靠在注射位置时,针罩350将相对于皮肤维持被止动并且壳体相对于针罩350向远侧移动,以便启动装置100的排出组件。

当装置100被启动时(参见图2a至2c),针罩350相对于下部壳体部段220沿近侧方向移动,并且针罩350的远侧端部表面朝向针组件500移动。所述移动使前针510通过针罩350中的小孔口354。当针插管相对于孔口354移动时,以上提及的前盖512(见图2c)优选被围绕孔口354的几何结构阻挡,由此当前盖被压缩在针罩350和针座501之间时允许前针510穿透前盖512。替代地,前盖也可移动通过孔口354。在这种情形中,前盖将压靠患者皮肤,由此被压缩在装置100和注射位置之间。前盖的压缩可以以手风琴式的方式或向侧向弯曲,例如径向向外弯曲,的方式。前盖可具有特定的几何结构,以确保前盖总是被压缩在针罩350和针座501之间。针罩350中的孔口354也可具有特定几何结构用于确保前盖的正确压缩。

在图1a至1c所示的状态中,由于针罩弹簧340所施加的压力,触发元件380处于其远侧位置。参见图9b,实现了可释放的触发锁,该触发锁相对于壳体200/220旋转地锁定释放螺母320,并且驱动柱310因此处于其初始位置。筒600位于其近侧存储位置。咬合臂382已经攀爬斜坡部段212,导致斜坡部段212已经使咬合臂382径向向内变形(见图2c)-。

当针罩350到达预定位置(即近侧塌缩位置)时,针罩350将到达止动极限,见图2a、2b和2c。在此状态,前针510插入患者皮肤中并且前盖512被压缩(见图2c)。根据针罩350的移动,触发元件380已经移动到其近侧位置,即,越过触发位置。

当触发元件380已被移动至其近侧位置时,触发元件380的轴向轨388将被位移,从而从与释放螺母320的突起328的接合中断开接合。此情形在图2a中最佳可见。由于致动弹簧330沿远侧方向向驱动柱310和释放螺母320施加力,非自锁螺纹接合325/205将引起释放螺母320旋转。在图2a和2b中,释放螺母320已经相对于上部壳体部段200略微旋转,并且根据螺纹接合,释放螺母320和驱动柱310已经朝向远侧方向轴向地略微移动。驱动柱310和分隔构件400之间的初始间隔已被消除,从而使得凭借驱动柱310和分隔构件400致动弹簧的力能够作用在筒600的活塞630上。

针罩350并且因此阻挡几何结构351已经在近侧位置移动,从而使得弹性臂530自由向外挠曲。如图3a至3c所示,来自致动弹簧330的力首先使驱动柱310、分隔构件400和活塞630沿远侧方向位移一段距离。在此阶段的第一部分期间,后针520仍与筒600的隔620分离,并且因此筒受迫与活塞630一起移动。致动弹簧330的力足以克服向外挠曲弹性臂530所需的力。但是,可以注意到在图3b和4b中,弹性臂530被示出相对于筒600的壁部段重叠。对弹性臂530实际上如何挠曲的更正确的描绘可见图3c和4b。

最初,当筒600向远侧移动时,分隔元件400的止动表面401和筒600的后端611之间的距离维持不变,这是因为活塞630大体不相对于筒600的本体移动。但是,在筒600已经沿远侧方向完全移动之后,活塞630开始其在筒600内的移动,所述距离减小。如以上注意到的,启动臂402的弹性使得启动臂能够径向向内挠曲并且沿轴向经过可挠曲臂392。在一些实施例中,启动臂402的挠曲可作用为当筒进入远侧主动位置时减小筒600和针座501之间的冲击。

在图3c所示的状态中,筒600已经完全移动到其远侧主动位置中,在该处筒600与形成在针座501中的止动特征部相遇。后针520已经穿透后盖522,并且后盖已被筒600的隔620所施加的力压缩。此外,后针520已经穿透筒的隔620。因而,已经实现针插管和筒600中包含的药剂之间的流体连通。在此位置,针插管与患者皮肤和筒600所包含的药剂连接。在建立针插管和筒600之间的流体连通之后,驱动柱310现在正在被相对于上部壳体部段200迫使并且正在被致动弹簧330向远侧推动,药剂凭借该驱动柱310被注射到患者体内。在图3a和3b所示的状态中,致动弹簧330所施加的力已经作用在驱动柱310上,用于从筒600排出流体的第一部分。

来自致动弹簧330的力继续作用在活塞630上,使活塞前进到由给药结束特征部决定的给药结束位置。当分隔元件400的止动表面401到达筒600的后端611时,驱动柱310的移动停止,由此停止排出药剂(参见图4b)。

图5a至5b和5c示出注射装置100在已经相对于注射位置收缩之后的注射装置100的状态。当装置被移除时,针罩350相对于下部壳体部段220向前移动,凭借针罩弹簧340推动针罩,由此释放前盖512(图5a和5b中未示出)上的压缩压力。在所示实施例中,前盖512维持于其塌缩位置。在替代实施例中,前盖将倾向于返回其覆盖前针510的延伸位置。

当从患者移除装置100时,前针510从患者皮肤被移除。在所述前盖512返回其延伸位置的实施例中,前盖将阻止从针插管排出的过量药剂从装置滴出。由于来自筒600的压力,后盖保持处于其塌缩位置。

如以上论述的,针罩350包括针罩锁,该针罩锁使得一旦针罩已经从近侧塌缩位置返回远侧延伸位置(即在该位置,前针510处于其遮蔽状态),针罩350就相对于近侧移动被锁定。但是,这被设计成仅当分隔构件400处于给药结束位置或紧邻给药结束位置的位置时发生。

图5a示出正在针罩350锁定之前时的注射装置100,其中,针罩已被移动至远侧延伸位置,并且可挠曲臂392的轴向位置与上部壳体200中的相应凹口202对齐。在图5a中,可挠曲臂392的近侧端部392b刚开始沿径向向外移动。

具体参照图5c,在自动注射器100的最终状态,通过分隔构件400的启动臂402的弹性部分403,可挠曲臂392的近侧端部392b已被径向向外压到其偏置主动配置。当可挠曲臂392的突起的轴向位置已经与壳体200中相应凹口202的轴向位置对齐时,允许可挠曲臂392的径向向外移动,并且因而可挠曲臂392移动至与壳体部段200直接锁定接合。通过仍被致动弹簧220远侧地迫使或通过其他手段,分隔构件400将被阻止沿远侧方向移动。因而,启动臂402维持可挠曲臂392上的向外方向的力,阻止可挠曲臂径向向内移动。可挠曲臂的铰接部段392a可被设计成使得启动臂402仅需向可挠曲臂392提供小的力来维持可挠曲臂处于其主动配置。因而,材料蠕变的风险不可能发生在启动臂402或可挠曲臂392上。在这一点上,还可以注意到,在注射装置100的初始存储情况,启动臂402和可挠曲臂392都置于它们的未偏置位置,由此也最小化了蠕变风险。

在排出意图的剂量期间,分隔构件400在期望的冲程中向远侧移动,在该冲程期间,启动臂402从近侧开始位置向远侧移动至远侧端部位置。在所示实施例中,启动臂被配置成,仅当启动臂402置于在远侧端部位置附近的有限范围内的轴向位置时,与相应的可挠曲臂392沿轴向重合并配合。因而,当启动臂402位于该范围内的轴向位置近侧时,启动臂402将不能与可挠曲臂392配合并不能向相应的可挠曲臂392施加径向向外方向的力。因而,仅在给药冲程结束时以及仅在使用者从注射位置退回装置100之后,才能实现针罩锁功能。

在排出程序期间以及在启动臂402置于远侧端部位置附近的轴向位置之前,如果使用者从注射位置过早地退回注射装置100,则针罩弹簧340会将推动触发元件380并因此推动针罩350到其远侧延伸位置中。但是,由于针罩350尚未进入锁定状态,因此可以在新的注射位置重新穿透,并且使用者将能够注射和接收意图剂量的剩余部分。

图5c的放大图揭示了392中的每个的面向近侧的表面392c和凹口202的相应的面向远侧的表面形成有倾斜部段,当增加的压力沿近侧方向被施加在针罩350上时,倾斜部段倾向于朝向可挠曲臂392的主动配置径向向外移动该可挠曲臂392。因而,如果过大的力被应用到针罩350上,用于沿近侧方向移动针罩,则有效地获得针罩在远侧延伸位置的锁定。因而,安全地维持针罩锁定功能。在对自动注射器100进行可能的重新加帽后,装置准备好被丢弃。

以上已经示出了一些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强调,本发明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以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主题内以其他方式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