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包括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吸收制品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611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备包括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吸收制品的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包括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吸收制品的工艺。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吸收制品的工艺,该吸收制品包括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干法成网纤维结构和任选的载体层。



背景技术:

吸收制品通常包括顶片、底片、和设置在顶片和底片之间的吸收芯。吸收制品包括采集层和任选地分配层。采集层能够从顶片接收液体身体流出物以便暂时储存它们。然后,分配层可从采集层接收液体身体流出物并且将它们分配并转移至吸收芯以便有效地利用吸收芯。此类吸收制品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流体处理特性。

已开发出了三维顶片;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申请us2014/0121625a1。

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三维顶片。

需要开发出一种制备用于吸收制品的具有三维结构的面向皮肤层的方法,该面向皮肤层提供改善的干燥度感知和改善的流体处理特性例如面向皮肤层上的较少回渗,同时仍然满足穿着者的身体舒适度和感知舒适度以及渗漏预防。

还需要制备具有三维结构的面向皮肤层以便减少液体身体流出物与穿着者皮肤的接触。还期望面向皮肤层为看护者和穿着者提供柔软感/松软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吸收制品的工艺,并且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沿纵向基本上连续地延伸的液体可透过的顶片幅材,顶片幅材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纵向基本上连续地延伸的液体不可透过的底片幅材;和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采集层,顶片幅材和采集层包括纤维;

(b)将顶片幅材和采集层以面对面关系对齐,使得顶片幅材的第二表面接触采集层的第一表面;

(c)使顶片幅材连同采集层一起同时机械地变形并组合,以提供具有三维突出部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其中三维突出部由顶片幅材和采集层的纤维形成,其中大多数三维突出部各自包括形成开口的基部、相对的远侧部分、和位于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基部和远侧部分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侧壁,其中基部、远侧部分和一个或多个侧壁由纤维形成,使得大多数三维突出部仅在基部处具有开口;其中采集层的宽度小于顶片幅材沿横向的宽度;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具有包括采集层的第二表面的第一表面;以及

(e)将底片幅材的一部分接合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顶片幅材的一部分,使得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第一表面面朝底片幅材。

该工艺可包括切割成单个吸收制品的步骤,该吸收制品包括底片、顶片和采集层,其特征在于,顶片和采集层接合以形成顶片/采集层层合体。

该工艺可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干法成网纤维结构或湿法成网纤维结构;

(b)将干法成网纤维结构或湿法成网纤维结构沉积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第一表面上或沉积在底片幅材上;以及

(c)将底片幅材的一部分接合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顶片幅材的一部分,其中干法成网纤维结构或湿法成网纤维结构位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和底片幅材之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吸收制品的工艺,并且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沿纵向基本上连续地延伸的液体可透过的顶片幅材,顶片幅材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纵向基本上连续地延伸的液体不可透过的底片幅材;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采集层;干法成网纤维结构和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载体层幅材,顶片幅材和采集层包括纤维;

(b)将顶片幅材和采集层以面对面关系对齐,使得顶片幅材的第二表面接触采集层的第一表面;

(c)使顶片幅材连同采集层一起同时机械地变形并组合,以提供具有三维突出部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

其中三维突出部由顶片幅材和采集层的纤维形成,其中大多数三维突出部各自包括形成开口的基部、相对的远侧部分、和位于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基部和远侧部分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侧壁,其中基部、远侧部分和一个或多个侧壁由纤维形成,使得大多数三维突出部仅在基部处具有开口;

其中采集层的宽度小于顶片幅材沿横向的宽度;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具有包括采集层的第二表面的第一表面;

(d)将干法成网纤维结构沉积在载体层幅材的第一表面上;以及

(e)将底片幅材的一部分接合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顶片幅材的一部分,使得载体层幅材的第二表面面向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或底片幅材。

该工艺可包括切割成单个吸收制品的步骤,该吸收制品包括底片、载体层、顶片和采集层,其特征在于,顶片和采集层接合以形成顶片/采集层层合体。

大多数三维突出部可为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中的三维突出部或顶片/采集层层合体中的三维突出部的超过50%或超过60%或超过70%或超过80%或超过90%或超过95%或超过98%。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中的顶片幅材和采集层可彼此紧密接触。

远侧部分处的空隙区域的最大内部宽度可大于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基部的突出部基部宽度。对基部的突出部基部宽度或远侧部分处的空隙区域的最大内部宽度的测量可在以20x的放大率拍摄的显微照片上进行。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区域中的顶片和采集层的纤维可基本上或完全围绕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一个或多个侧壁。

大多数三维突出部可被构造成以受控方式塌缩,使得每个形成开口的基部保持打开,并且根据“加速压缩方法”,在压缩之后每个形成开口的基部的突出部基部宽度大于0.5mm。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采集层的宽度的宽出量可不超过分配层宽度的40%和/或不超过吸收芯宽度的20%。

该吸收制品可包括衬圈箍。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可至少或仅存在于其中顶片/采集层层合体中的顶片重叠采集层的区域中。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可存在于平行于吸收制品的横向轴线延伸的区域中。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可存在于如下区域中,所述区域平行于吸收制品的纵向轴线,但不延伸超过其中衬圈箍附接到吸收制品的区域。在所述情况下,形成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顶片中的三维突出部由顶片的纤维形成。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可朝底片突出。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可包括与载体层的第二表面接触的远侧端部。载体层的第二表面可附接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远侧端部。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可包括多个三维突出部,当吸收制品在使用时,多个三维突出部朝底片幅材或朝穿着者的身体突出。

该工艺可包括提供顶片幅材(具有顶片的第一区域)和采集层(具有采集层的第一区域)的步骤;其中采集层中的第一区域中的纤维浓度和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远侧端部中的纤维浓度大于采集层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侧壁中的纤维浓度;并且其中顶片的第一区域中的纤维浓度和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远侧端部中的纤维浓度大于顶片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侧壁中的纤维浓度。

该工艺可包括提供顶片幅材(具有顶片的第一区域)和采集层(具有采集层的第一区域)的步骤;其中采集层的第一区域中的纤维浓度大于采集层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远侧端部中的纤维浓度;并且其中顶片的第一区域中的纤维浓度和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远侧端部中的纤维浓度大于顶片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侧壁中的纤维浓度。

该工艺可包括提供顶片幅材(具有顶片的第一区域)和采集层(具有采集层的第一区域)的步骤;其中采集层的第一区域中的纤维浓度大于采集层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侧壁中的纤维浓度;并且其中采集层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侧壁中的纤维浓度大于形成采集层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远侧端部的纤维的浓度。

该工艺因此可包括向顶片幅材、采集层、和/或载体层幅材上施加标记的步骤。

该工艺可包括在顶片幅材、采集层、和/或载体层幅材上印刷标记的步骤。

附图说明

虽然本说明书通过特别指出并清楚地要求保护本发明的权利书要求作出结论,但据信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说明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呈尿布形式的吸收制品,该尿布包括示例性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其中采集层的长度小于顶片的长度,其中一些层被部分地移除;

图2为图1的尿布的横截面;

图3为图1的尿布的横截面;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呈尿布形式的吸收制品,该尿布包括示例性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其中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仅形成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中的其中顶片与采集层重叠的部位,其中一些层被部分地移除;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呈尿布形式的吸收制品,该尿布包括具有另一种类型的吸收芯的示例性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其中一些层被部分地移除;

图6为图5的尿布的横截面;

图7为在与图6相同的点处截取的图5的吸收制品的横截面,其中由于吸收制品加载有液体身体流出物而形成了通道;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工艺的一个示例的示意侧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工艺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侧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工艺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侧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呈尿布形式的吸收制品,该尿布包括具有载体层的示例性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其中一些层被部分地移除;

图12a为图11的尿布的横截面;

图12b为图11的尿布的另一个横截面;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呈尿布形式的吸收制品,该尿布包括具有载体层的示例性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其中一些层被部分地移除;

图14为图13的尿布的横截面;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呈尿布形式的吸收制品,该尿布包括具有定位在吸收制品的前区中的采集层的示例性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其中一些层被部分地移除;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呈尿布形式的吸收制品,该尿布包括具有定位在吸收制品的后区中的采集层的示例性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其中一些层被部分地移除;

图17a为设备的透视图,该设备包括用于形成本发明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第一成形构件和第二成形构件;

图17b为图17a所示设备的第一成形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7c为图17a所示设备的透视图,示出了与第二成形构件相互啮合的第一成形构件;

图18a为用图17a所示设备获得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透视图;

图18b为用图17a所示设备获得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示意图;

图18c为用图17a所示设备获得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示意图。

图18d为用图17a所示设备获得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示意图。

图18e为用图17a所示设备获得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示意图。

图18f为用图17a所示设备获得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示意图。

图19a为用图17a所示设备获得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示意图;

图19b为用图17a所示设备获得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示意图;

图19c为用图17a所示设备获得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示意图。

图19d为用图17a所示设备获得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示意图。

图19e为用图17a所示设备获得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的定义

如本文所用,术语“吸收制品”是指紧贴或邻近穿着者的身体以吸收和容纳从身体排出的各种液体身体流出物的一次性产品,诸如尿布、裤和女性卫生巾等。这些吸收制品通常包括顶片、底片、吸收芯和任选地采集层和/或分配层和其它部件,其中吸收芯通常置于底片和采集系统或顶片之间。本发明的吸收制品可为尿布或裤。

如本文所用,术语“尿布”是指旨在由穿着者围绕下体穿着的用以吸收和容纳由身体排出的液体身体流出物的吸收制品。尿布可由幼儿(例如婴儿或学步儿童)或成人穿着。它们可具有扣紧元件。

如本文所用,术语“裤”是指被设计成用于婴儿或成人穿着者的具有固定边缘、腰部开口和腿部开口的吸收制品。通过将穿着者的腿伸入腿部开口并将裤型吸收制品拉到穿着者下体附近的位置而将裤穿用到穿着者身上。裤可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来预成形,包括但不限于利用可重复扣紧的和/或不可重复扣紧的粘结(例如,缝合、焊接、粘合剂、内聚粘合、扣件等)将制品的各部分接合在一起。裤可在沿制品周边的任何位置预成形(例如,侧边紧固的、前腰紧固的)。

如本文所用,术语“可延展的”是指如下材料,如果经受以下测试,在达到断裂力时或在达到断裂力之前,所述材料在施加力时能够沿纵向和/或横向经历等于或大于其初始长度的至少100%的表观伸长:

md拉伸特性和cd拉伸特性使用方法wsp110.4(05)optionb以50mm的样本宽度、60mm的标距、和60mm/分钟的延伸速率来测量。

根据如上所述的“测试方法”,期望材料在达到断裂力时或在达到断裂力之前能够沿纵向和/或横向经历等于或大于至少100%或110%或120%或130%最高至200%的表观伸长。

如果材料能够经历小于其初始长度的100%的表观伸长(如果经受上述测试),则其为“不可延展的”,如本文所用。

如本文所用,术语“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是指以面对面关系设置的顶片幅材与采集层的紧密组合。顶片幅材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当吸收制品在使用时,顶片幅材的第一表面面朝穿着者的身体。采集层面向底片幅材或任选的分配层。顶片幅材和采集层已在顶片幅材和采集层彼此组合期间经历了同时且联合的机械变形。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包括形成三维突出部的变形部。

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中,顶片幅材和采集层可彼此紧密接触。

可通过将顶片幅材和采集层嵌套在一起来形成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其中顶片幅材的三维突出部与采集层的三维突出部重合并贴合在一起,如图18b和19a所示。顶片幅材和采集层可均为可延展的,使得顶片幅材和采集层能够拉伸。

另选地或除了上文所述之外,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还可通过如下方式形成:中断顶片幅材或采集层中的一者,使得相应的另一个非中断的顶片幅材或采集层的三维突出部互穿中断的顶片幅材或采集层,如图18c和19b所示。

在另一种替代形式中或除了上文所述之外,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可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中中断顶片幅材或采集层中的一者,使得相应的另一个非中断的顶片幅材或采集层的三维突出部与中断的顶片幅材或采集层的三维突出部至少部分地贴合在一起,如图18d、18e、19c和19d所示。

在另一种替代形式中或除了上文所述之外,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还可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中中断顶片幅材和采集层,并且顶片幅材的三维突出部与采集层的三维突出部重合并贴合在一起。如果顶片幅材和采集层包括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中的中断部,则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中的顶片幅材中的中断部将不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中的采集层中的中断部重合,如图18f和19e所示。

如本文所用,术语“中断部”是指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形成期间形成于顶片幅材和/或采集层中的洞,并且不包括通常存在于非织造材料中的纤维之间的孔隙和间隙。

如本文所用,术语“机械地变形并组合”是指顶片幅材和采集层被放置成面对面关系,并且在第一辊和第二辊之间同时被机械地变形,并且同时被紧密地组合。顶片幅材和采集层的机械变形取决于所述工艺、所需的设备,但也取决于顶片幅材和采集层的特性,即纤维的表观伸长、纤维移动性、在其中形成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中变形和拉伸的能力、经历塑性变形的能力,该塑性变形在使用了第一辊和第二辊之后或由于弹性恢复而部分地回弹之后定形。

机械变形可包括在第一成形构件和第二成形构件之间将顶片幅材和采集层接合在一起,使得获得包括三维突出部的多个变形部。三维突出部由顶片幅材和采集层的纤维形成。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由形成开口的基部、相对的远侧部分以及位于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基部和远侧部分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侧壁限定。基部、远侧部分和一个或多个侧壁由纤维形成,使得大多数三维突出部仅在基部处具有开口,如图18a所示。

如本文所用,术语“顶片/采集层层合体”是指以面对面关系设置的顶片与采集层的紧密组合。顶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当吸收制品在使用时,顶片的第一表面面朝穿着者的身体。采集层面向底片或任选的分配层。顶片和采集层已在顶片和采集层彼此组合时经历了同时且联合的机械变形。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包括形成三维突出部的变形部。

对于所得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

-顶片可嵌套到采集层中或反之亦然,使得顶片的三维突出部和采集层的三维突出部重合并贴合在一起,如图18b和19a所示。

-另选地或除了上文所述之外,顶片或采集层中的一者可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中被中断,使得由相应的另一个非中断的顶片或采集层制成的三维突出部互穿顶片的中断部或采集层的中断部,如图18c和19b所示。

-另选地或除了上文所述之外,顶片或采集层中的一者可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中被中断,使得由相应的另一个非中断的顶片或采集层制成的三维突出部与中断的顶片的三维突出部或中断的采集层的三维突出部至少部分地贴合在一起,如图18d、18e、19c和19d所示。

-另选地或除了上文所述之外,顶片和采集层可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中被中断,并且顶片的三维突出部与采集层的三维突出部重合并贴合在一起。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中的顶片中的中断部可不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中的采集层中的中断部重合,如图18f和19e所示。

如本文所用,术语“大多数三维突出部”是指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中的三维突出部或吸收制品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中的三维突出部的超过50%或超过60%或超过70%或超过80%或超过90%或超过95%或超过98%,它们各自包括形成开口的基部、相对的远侧部分以及位于三维突出部的基部和远侧部分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侧壁。基部、远侧部分和一个或多个侧壁由纤维形成,使得三维突出部仅在基部处具有开口(如图18a示例性所示)。

如本文所用,术语“纵向”或“md”是指材料诸如幅材沿整个制造过程前进的路径。

如本文所用,术语“横向”或“cd”是指在幅材的平面中垂直于纵向的路径。

如本文所用,术语“纤维素纤维”是指通常为木浆纤维的天然纤维。可适用的木浆包括化学木浆,诸如牛皮纸浆、亚硫酸盐木浆和硫酸盐木浆,以及机械木浆,包括例如碎木浆、热力学木浆以及化学改性的热力学木浆。也可利用得自落叶树(在下文中也被称作“硬木”)和针叶树(在下文中也被称作“软木”)的木浆。硬木纤维和软木纤维可共混,或者另选地,以层的形式沉积以提供分层的幅材。

如本文所用,术语“干法成网纤维”是指在气态流体介质(空气)中提供的纤维。

如本文所用,术语“湿法成网纤维”包括如下纤维素纤维,根据湿法成网造纸工艺,该纤维素纤维在被转换加工成幅材并干燥之前悬浮在含水介质诸如水中。

如本文所用,术语“幅材”是指能够被卷绕成卷的材料。幅材可为非织造材料。

如本文所用,术语“非织造幅材”是指由定向或任意取向的纤维通过摩擦和/或胶粘和/或粘附而粘结成的制造的材料、幅材、片或毛层,不包括纸张和通过织造、编织、簇成、缝编而组合束缚的纱或长丝的产品,无论是否另外缝过。纤维可为天然或人造来源。纤维可以是短纱或者连续长丝或者是原位形成的。非织造材料的多孔纤维结构可按需要被构造成液体可透过的或不可透过的。

如本文所用,术语“吸收芯”是指如下部件,其被放置在或旨在被放置在吸收制品内,并且包括被包封在芯包裹物中的吸收材料。术语“吸收芯”不包括采集层或分配层或不是芯包裹物的整体部分或不被放置在芯包裹物内的吸收制品的任何其它部件。吸收芯通常为吸收制品的如下部件,其包括全部或至少大部分的超吸收聚合物,并且具有吸收制品的所有部件的最高吸收容量。

如本文所用,术语“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是指在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中,吸收材料的基重为吸收芯的其余部分中的吸收材料基重的至少小于10%,具体地小于5%,或小于2%。

如本文所用,术语“超吸收聚合物”(本文缩写为“sap”)是指如下吸收材料,它们是交联聚合物材料,当使用“离心保留容量”(crc)测试(edana方法wsp241.2-05e)来测量时,该聚合物材料能够吸收至少10倍于它们重量的含水的0.9%盐水溶液。本发明的sap具体地可具有超过20g/g,或超过25g/g,或20至50g/g,或20至40g/g,或25至35g/g的crc值。可用于本发明的sap包括多种水不溶性但水可溶胀的能够吸收大量液体身体流出物的聚合物。

如本文所用,术语“接合到”包括通过将元件直接附连到其它元件上而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个元件上的构型,以及通过将元件附连到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该中间元件继而附连到另一个元件上,而将元件间接固定到另一个元件上的构型。术语“接合到”涵盖将某一元件在选定位置处固定到另一个元件的构型,以及将某一元件跨元件之一的整个表面完全地固定到另一个元件的构型。术语“接合到”包括任何已知的其中元件可被固定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机械缠结。

如本文所用,术语“邻近横向边缘接合”是指当第一层的第一横向边缘和/或第二横向边缘邻近第二层的第一横向边缘和/或第二横向边缘接合时,第一层的第一横向边缘和/或第二横向边缘设置在与第二层的第一横向边缘和/或第二横向边缘内侧地间隔开的区域内。所述区域具有如下宽度,该宽度为第二层的宽度的1%至30%。

“包括”或“包含”是开放式术语,每个均指定其后所述例如一个组分的存在,但不排除本领域已知的或本文所公开的其它特征例如元件、步骤、组分的存在。这些基于动词“包括”的术语应当被解读为涵盖较窄的术语“基本上由…组成”,其排除未提及的显著地影响所述特征结构执行其功能的方式的任何元件、步骤或成分;并且涵盖术语“由…组成”,其排除未指定的任何元件、步骤或成分。下文所述的任何优选的或示例性实施方案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除非明确地指明如此进行。字词“通常”、“常常”、“有利地”等也限定特征,其不旨在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除非明确地指明如此进行。

对吸收制品20的一般说明

一种其中可使用本发明的吸收芯28的示例性吸收制品20为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的具有不同吸收芯构造的胶粘尿布20。图1、图4和图5为处于平展状态的示例性尿布20的顶部平面图,其中所述结构的部分被切除以更清楚地示出尿布20的构造。该尿布20仅是出于例证的目的示出的,因为本发明可用于制备多种尿布或其它吸收制品。

吸收制品20包括由液体可透过的顶片24和采集层52形成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换句话讲,吸收制品20包括液体可透过的顶片24和采集层52,其特征在于,顶片24和采集层52接合以形成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吸收制品20包括液体不可透过的底片25和位于顶片24和底片25之间的吸收芯28。吸收制品20包括前边缘10、后边缘12、和两个纵向侧边缘13。前边缘10为吸收制品20的在被穿着时旨在朝向使用者的前部放置的边缘,并且后边缘12为相对边缘。当从处于平展构型的面向穿着者侧观察吸收制品20时,吸收制品20可假想地被纵向轴线80划分,该纵向轴线从吸收制品20的前边缘10延伸至后边缘12,并且将吸收制品20相对于该轴线划分成两个基本上对称的半部,如图1、图4和图5示例性地所示。

吸收制品20可包括分配层54,该分配层可包括干法成网纤维结构或湿法成网纤维结构。当吸收制品20在使用时,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面朝穿着者的身体。

根据“湿破裂强度测试方法”,包括湿法成网纤维的湿法成网纤维结构可具有50g至500g的“湿破裂强度”以及它们的组合。

分配层54可包括干法成网纤维结构。干法成网纤维结构可包括干法成网纤维。干法成网纤维结构可包括具有超吸收聚合物和干法成网纤维的混合物。干法成网纤维可包括纤维内交联纤维素纤维。

分配层54可包括湿法成网纤维结构。湿法成网纤维结构可包括湿法成网纤维。

分配层54可具有30gsm至400gsm,具体地100gsm至300gsm或50gsm至250gsm的平均基重。

如下文所详述的工艺所详述,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同时被机械地变形并组合在一起以形成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形成吸收制品20中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包括形成三维突出部250的机械变形部。机械变形部向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提供三维结构。

吸收制品20可包括存在于顶片24和底片25之间的弹性化衬圈箍32、和直立阻隔腿箍34。图1、4和5也示出了其它典型的尿布部件,诸如包括紧固突片42的紧固系统,该紧固突片朝吸收制品20的后边缘12附接并且朝吸收制品20的前边缘10与着陆区44配合。吸收制品20也可包括附图中未示出的其它典型部件,诸如后弹性腰部结构、前弹性腰部结构、一个或多个横向阻隔箍、洗剂应用等。

如图7所示,阻隔腿箍34可由接合到吸收制品20的其余部分(通常为顶片24和/或底片25)的近侧边缘64和游离的端边界定,其旨在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并形成密封。阻隔腿箍34可在近侧边缘64处通过粘结部65接合,该粘结部可例如通过粘合剂粘结、融合粘结或已知的粘结方法的组合制成。每个阻隔腿箍34可包括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弹性线丝35以提供更好的密封。衬圈箍32可相对于阻隔腿箍34放置在侧向外侧。衬圈箍32能够提供围绕穿着者大腿的更好的密封。通常每个衬圈腿箍32将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线丝或弹性元件33,例如在腿部开口区域中的顶片24和底片25之间。

当吸收制品20处于平坦状态时,吸收制品20也可假想地被横向轴线90划分成具有沿纵向轴线测量的相等长度的前区和后区。该吸收制品的横向轴线90垂直于纵向轴线80,并且被放置在吸收制品20的二分之一长度处。吸收制品20的长度可沿纵向轴线80从吸收制品20的前边缘10至后边缘12测量。顶片24、采集层52、分配层54和吸收芯28各自具有宽度,该宽度可从它们相应的横向边缘且平行于横向轴线90测量。

吸收制品20被假想地分成前区36、后区38和位于吸收制品20的前区和后区之间的裆区37。前区、后区和裆区各自为吸收制品20的长度的1/3。吸收制品也可包括前耳片46和后耳片40,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

本发明的吸收芯28可包括吸收材料60,该吸收材料为纤维素纤维(所谓的“透气毡”)和超吸收聚合物的共混物,该共混物呈被包封在一个或多个基底中的颗粒形式,参见例如us5,151,092(buell)。另选地,吸收芯28可不含透气毡,如下文所详述。

一般来讲,如从吸收芯28的顶侧面观察,吸收芯28可由如下层的周边限定,该层由芯包裹物160内的吸收材料60形成。吸收芯28可采用各种形状,具体地显示所谓的“狗骨”或“沙漏”形状,其表现出沿其宽度朝芯的中部或“裆”区的渐缩。这样,吸收芯28在旨在置于吸收制品的裆区中的吸收芯28的区域中可具有相对窄的宽度。这可提供例如更好的穿着舒适性。因此,吸收芯28可在其最窄点处具有如下宽度(如沿横向测量的),该宽度小于约100mm、90mm、80mm、70mm、60mm或甚至小于约50mm。吸收芯28也可为大致矩形的,见例如图5所示,但也可使用其它沉积区域,诸如“t”或“y”或“沙漏”或“狗骨”形状(见例如图4)。

现在将更详细地讨论吸收制品20的一些部件。

“不含透气毡的”吸收芯28

本发明的吸收芯28可包括被包封在芯包裹物160内的吸收材料60。按吸收材料60的总重量计,吸收材料60可包括80%至100%的sap,诸如sap颗粒。出于评估sap在吸收芯28中所占百分比的目的,芯包裹物160不被认为是吸收材料60。

所谓“吸收材料”,是指具有至少一些吸收特性和/或液体保持特性的材料,诸如sap、纤维素纤维以及一些经亲水性处理的合成纤维。通常,用于制备吸收芯的粘合剂不具有吸收特性,并且不被认为是吸收材料。sap含量可为芯包裹物160内所包含的吸收材料60的重量的基本上高于80%,例如至少85%、至少90%、至少95%且甚至最高至并包括100%。相比于通常包括介于40%-60%之间的sap和介于40%-60%之间的纤维素纤维的常规吸收芯,上述基本上高于80%sap的sap含量可提供相对薄型吸收芯28。本发明的吸收材料60可具体地包括小于10%重量百分比,或小于5%重量百分比的天然纤维和/或合成纤维,或甚至基本上不含天然纤维和/或合成纤维。吸收材料60可有利地包括极少纤维素纤维或不包括纤维素纤维,具体地按吸收芯28的重量计,吸收芯28可包括小于15%、10%,或5%的(透气毡)纤维素纤维,或甚至基本上不含纤维素纤维。此类吸收芯28可为相对薄型的,并且薄于常规透气毡芯。图1、图2和图3为包括“不含透气毡的”吸收芯28的吸收制品20的例证。

过去已提议过包含相对高量sap的具有各种吸收芯设计的“不含透气毡的”吸收芯28,参见例如us5,599,335(goldman)、ep1447066a1(busam)、wo95/11652(tanzer)、us2008/0312622a1(hundorf)、和wo2012/052172(vanmalderen)。

本发明的吸收芯28可包括例如粘合剂以帮助将sap固定在芯包裹物160内,并且/或者确保芯包裹物160的完整性,具体地当芯包裹物160由一个或多个基底制成时。芯包裹物160通常将比严格地在其内包含吸收材料60所需的区域延伸到更大区域上。

芯包裹物

吸收材料60被包封在一个或多个基底中。芯包裹物160包括面向顶片24的顶侧面16和面向底片25的底侧面16。芯包裹物160可由围绕吸收材料60折叠的单个基底制成。芯包裹物160可由彼此附接的两个基底(一个主要提供顶侧面16并且另一个主要提供底侧面16’)制成,如图2示例性地所示。典型构型为所谓的c形包裹物和/或夹心包裹物。在c-包裹物中,如图6中示例性示出的,一个基底的纵向和/或横向边缘在另一个基底上方折叠以形成侧翼。然后这些翼片粘结到另一个基底的外表面,通常通过用粘合剂粘结。相比于夹心密封件,所谓的c形包裹物构造可提供有益效果,诸如在润湿加载状态下改善的耐破裂性。

芯包裹物160可由适用于接收和容纳吸收材料60的任何材料形成。芯包裹物160可具体地由非织造幅材形成,诸如梳理非织造织物、纺粘非织造织物(“s”)或熔喷非织造织物(“m”)、以及任何这些材料的层合体。例如,熔纺聚丙烯非织造织物是合适的,具体地是具有层合幅材sms、或smms或ssmms结构,并且具有约5gsm至15gsm基重范围的那些。合适的材料例如公开于us7,744,576、us2011/0268932a1、us2011/0319848a1或us2011/0250413a1中。可使用由合成纤维提供的非织造材料,诸如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尤其是聚丙烯(pp)。

包括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的“不含透气毡的”吸收芯28

吸收芯28可包括由如下层的周边限定的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该层由芯包裹物160内的吸收材料60形成。

吸收芯28可包括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60的一个或多个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并且通过所述区域,芯包裹物160的顶侧面16的一部分由一个或多个芯包裹物粘结部27附接到芯包裹物160的底侧面16’的一部分,如图5和6所示。具体地,在这些区域中可不存在吸收材料60。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少量诸如具有吸收材料60的污染物不被认为是吸收材料。一个或多个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可有利地由吸收材料60限定,这意味着一个或多个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不延伸至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的任一边缘。

如果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延伸至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的任一边缘,则每个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可在每个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的任一侧上具有吸收材料60的区域。

吸收芯28可包括至少两个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它们对称地设置在吸收芯28的纵向轴线的两侧上,如图5所示。

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可为直的并且完全纵向取向并且平行于纵向轴线,但也可为弯曲的或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曲部分。

此外,为了降低液体身体流出物渗漏的风险,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有利地不延伸直至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的任一边缘,并因此被吸收芯28的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围绕并完全被包纳在所述吸收材料沉积区域内。通常,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和吸收材料沉积区域8的最近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至少5mm。

已提议过包括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的“不含透气毡的”吸收芯28,参见例如欧洲专利申请12196341.7。

当吸收材料60吸收液体并开始溶胀时,吸收芯28中沿一个或多个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的一个或多个通道26’可开始形成。随着吸收芯28吸收更多液体,由一个或多个通道26’形成的吸收芯28内的凹入部将变得更深并且更易于被看见和触摸到。通道26’的形成也可用来指示吸收制品20已加载有液体身体流出物。芯包裹物粘结部27应当至少在吸收材料60吸收中等量的液体身体流出物的第一阶段期间保持基本上完整。

如图7所示,当吸收材料溶胀时,芯包裹物粘结部27保持至少初始时附接在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中。吸收芯28的其余部分中的吸收材料60在其吸收液体时溶胀,使得芯包裹物因此沿包括芯包裹物粘结部27的基本上不含吸收材料的区域26形成通道26’。

制备具有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的吸收制品的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三维结构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

一种制备吸收制品20的工艺100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沿纵向基本上连续地延伸的液体可透过的顶片幅材240、顶片幅材240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纵向基本上连续地延伸的液体不可透过的底片幅材2555、和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采集层52。在吸收制品20中,当吸收制品20在使用时,顶片24的第一表面将面朝穿着者的身体。顶片幅材240和因此顶片24和采集层52包括纤维。

将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以面对面关系对齐,使得顶片幅材240的第二表面接触采集层52的第一表面。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同时被机械地变形并组合在一起,以提供具有三维突出部250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这意味着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均被机械地变形并同时组合在一起。

三维突出部250由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的纤维形成。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各自包括形成开口并具有突出部基部宽度的基部256、相对的远侧部分257、以及位于大多数三维突出部的基部256和远侧部分257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侧壁255。基部256、远侧部分257和一个或多个侧壁255由纤维形成,使得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仅在基部处具有开口,如例如图18a所示。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通过下文详述的机械工艺来获得。

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为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中的或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中的三维突出部250的超过50%或超过60%或超过70%或超过80%或超过90%或超过95%或超过98%。

纤维可基本上或完全围绕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一个或多个侧壁255。这意味着存在多根纤维,它们有助于形成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和远侧部分257的一部分。术语“基本上围绕”不要求每个单根纤维基本上或完全围绕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而被包裹。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具有包括采集层52的第二表面的第一表面。

底片幅材2555的一部分接合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的顶片幅材240的一部分,使得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0的第一表面面朝底片幅材2555。

制备吸收制品20的工艺100可包括提供干法成网纤维结构或湿法成网纤维结构的步骤,如图8所示。

如图8所示,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在第一辊和第二辊(211,212)之间被机械地变形并组合以形成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干法成网纤维结构的干法成网d纤维540(如图8所示,由分配材料喂料机210提供)或湿法成网纤维结构可被沉积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或底片幅材2555的第一表面上。

底片幅材2555的一部分可接合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的顶片幅材240的一部分,使得干法成网纤维结构或湿法成网纤维结构位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和底片幅材2555之间。

干法成网纤维结构可包括干法成网纤维。干法成网纤维结构可包括具有超吸收聚合物(sap)和干法成网纤维的混合物。干法成网纤维可包括纤维内交联纤维素纤维。

分配层可不含丝束纤维。

分配层54可例如包括按重量计至少50%的交联纤维素纤维。交联纤维素纤维可为起褶皱的、加捻的、或卷曲的、或它们的组合(包括起褶皱的、加捻的和卷曲的)。该类型的材料已在过去作为采集系统的一部分用于一次性尿布中,例如us2008/0312622a1(hundorf)。

适用于分配层54的示例性化学交联的纤维素纤维公开于us5,549,791;us5,137,537;wo95/34329或us2007/118087中。示例性交联剂可包括聚羧酸诸如柠檬酸和/或聚丙烯酸诸如丙烯酸和马来酸共聚物。

分配层可通常具有30g/m2至400g/m2,具体地100g/m2至300g/m2的平均基重。分配层的密度可根据制品的压缩而变化,但在0.30psi(2.07kpa)下测量可介于0.03g/cm3至0.15g/cm3之间,具体地0.08g/cm3至0.10g/cm3之间。

该工艺可包括提供吸收芯28的步骤,该吸收芯包括吸收材料60。按吸收材料60的总重量计,吸收材料60可包括80%至100%的sap,诸如sap颗粒。

另一种类型的吸收材料可为基于包含酸性基团的交联单体的吸水性泡沫,参见例如ep0858478b1、wo97/31971al、wo99/44648al和wo00/52087al。

因此,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的第一表面可承载分配层54的材料或吸收芯28的吸收材料60。

吸收制品20可包括衬圈箍32。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至少存在于采集层52和顶片24中,存在于其中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中的顶片24与采集层52重叠的区域中。然而,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存在于平行于吸收制品20的横向轴线90延伸的区域中。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存在于如下区域中,该区域平行于吸收制品20的纵向轴线80延伸,但不延伸超过其中衬圈箍32附接到吸收制品20(具体地附接到顶片24)的区域,如图2或3所示。在所述情况下,形成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由顶片24的纤维形成。

另选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在如下区域中存在于采集层和顶片中,该区域平行于吸收制品20的横向轴线90延伸,使得包括顶片24的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与采集层52重叠。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区域的长度可比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的长度宽5%至60%或10%至40%。顶片/采集层245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存在于如下区域中,该区域平行于吸收制品20的纵向轴线80延伸,使得包括顶片24的三维突出部的区域与采集层52重叠。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区域的宽度可比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的宽度宽5%至60%或10%至40%。在所述情况下,形成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由顶片24的纤维形成。

在另一种替代形式中,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仅存在于其中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中的顶片24与采集层52重叠的部位,如图4所示。

因此,三维突出部250可提供深度印象,并且可支持看护者的感知:吸收制品20能够很好地吸收液体身体流出物。

根据如下所述的“突出部高度测试方法”,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具有0.3mm至5mm或0.5mm至3mm或1.0mm至2.0mm的测量的突出部高度。根据如下所述的“突出部基部宽度测试方法”,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具有0.5mm至10mm或0.5至5mm或0.5mm至3.0mm或1.0mm至2.5mm或1.5mm至2.5mm的三维突出部250的测量的突出部基部宽度。具有包括具体测量的突出部高度和测量的突出部基部宽度的形状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有助于提供深度印象,并且可支持看护者的感知:吸收制品20能够很好地吸收液体身体流出物。

这些三维突出部250提供空隙体积以接收液体身体流出物。同时,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紧密接触下面层即分配层54。由干法成网纤维结构或湿法成网纤维结构的未固结的纤维540制成的分配层54可沉降在由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三维突出部250提供的凹入部中(未示出于示意图中)。分配层54可沿循三维突出部的形状。因此,液体身体流出物被更有效地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传输至分配层54,这可改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的干燥度。可减少穿着者皮肤处的回渗。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也可允许更有效地使用吸收芯28。总体上讲,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相对于放置在采集层52的顶部上的三维顶片24可具有改善的干燥度。

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包括不接触穿着者皮肤的空隙区域253。相比于平坦顶片,吸收制品20可较少接触穿着者皮肤。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空隙区域253可帮助空气在穿着者皮肤和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之间渗透。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空隙区域253可改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透气性。

除了改善干燥度之外,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空隙区域253也可允许粪便被吸收和采集在空隙区域内。在所述情况下,本发明适于吸收相对低粘度的粪便。

采集层52的宽度小于顶片幅材240沿横向的宽度。在包括纵向轴线80和垂直于纵向轴线80的横向轴线90的吸收制品20中,采集层52沿平行于横向轴线90的方向的宽度小于顶片24沿平行于横向轴线90的方向的宽度。如果顶片24和采集层52的宽度相同,则可能在衬圈箍32的下面发生液体身体流出物的芯吸。因此,液体身体流出物可能不被吸收芯28适当地吸收,这导致液体身体流出物渗漏出吸收制品20。如果采集层52沿平行于横向轴线90的方向的宽度小于顶片24沿平行于横向轴线90的方向的宽度,则采集层52(其可从顶片24接收液体身体流出物)可直接将液体身体流出物传输至分配层54以便随后被吸收芯28吸收。因此,暂时被存储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中的液体身体流出物将不容易通过毛细作用力朝衬圈箍32抽吸并抽吸到所述衬圈箍的下面。因此通过使采集层52沿平行于横向轴线90的方向的宽度小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中的顶片24沿平行于横向轴线90的方向的宽度,可减少渗漏。

为了帮助减少渗漏和回渗,采集层52沿平行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横向轴线90的方向的宽度可不比分配层54的宽度宽超过40%和/或不比吸收芯28沿平行于横向轴线90的方向的宽度宽超过20%。在所述情况下,液体身体流出物可不在采集层52的横向边缘处或邻近该横向边缘积聚。这防止了液体身体流出物芯吸到衬圈箍32的下面。实际上,当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比吸收芯28的宽度宽不超过20%时,液体身体流出物可被容易地传输到吸收芯28中,这可有效地将流体从采集层52抽吸到吸收芯28中。这防止了液体身体流出物从采集层52芯吸到衬圈箍32的下面。

采集层52可接收穿过顶片24的液体身体流出物,并且可将它们分配至下面的吸收层。在这种情况下,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中的顶片24可具有比采集层52弱的亲水性。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可被容易地脱水。

为了增强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的脱水,可减小采集层52的孔隙尺寸。为此,采集层52可由具有相对小旦尼尔的纤维制成。采集层52也可具有增大的密度。

该工艺可包括如下步骤:沿横向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的第一表面的横向边缘处或邻近该横向边缘将底片幅材2555的部分接合到顶片幅材240的部分。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的第一表面的横向边缘不包括任何采集层52。当底片幅材2555的部分接合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的顶片幅材240的部分时,采集层52因而被包封在顶片幅材240和底片幅材2555之间。

该工艺可包括切割成单个吸收制品的步骤,该吸收制品包括底片25、顶片24和采集层52,其特征在于顶片24和采集层52接合以形成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可在工艺设备中的特定位置处制备。因此,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可能不能够用来在工艺的期望的位置处承载分配层54的干法成网纤维结构。

一种制备吸收制品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沿纵向基本上连续地延伸的液体可透过的顶片幅材240、顶片幅材240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纵向基本上连续地延伸的液体不可透过的底片幅材2555、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采集层52、干法成网纤维结构和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71,172)的载体层幅材170,如图9和10所示。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包括纤维。

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与采集层52以面对面关系对齐,使得顶片幅材240的第二表面接触采集层52的第一表面。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同时被机械地变形并组合在一起,以提供具有三维突出部250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

三维突出部250由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的纤维形成。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各自包括形成开口的基部256、相对的远侧部分257、以及位于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基部256和远侧部分257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侧壁255。基部256、远侧部分257和一个或多个侧壁255由纤维形成,使得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仅在基部256处具有开口。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三维突出部250的至少50%或至少80%可仅在基部256处具有开口。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通过下文所详述的机械工艺来获得。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具有包括采集层52的第二表面的第一表面。

将干法成网纤维结构的纤维540沉积在载体层幅材170的第一表面171上,如图9和10所示。底片幅材2555的一部分接合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0的顶片幅材240的一部分,使得载体层幅材170的第二表面172面向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或底片幅材2555。

因此,在所述工艺中,无论在何处制备和提供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载体层幅材170均可在那里承载分配层54的材料。

根据用于制备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的三维结构的方法,当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被一起机械地变形时,可能无意地产生洞。当分配层54包括干法成网纤维结构时,干法成网纤维结构的纤维540可穿过在所得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处形成的所述无意的洞,并且不可取地接触穿着者的皮肤。期望防止干法成网纤维结构的纤维540穿过所得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所述无意的洞。

载体层幅材170可设置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和干法成网纤维结构之间,如图9所示。在吸收制品20中,载体层17可充当阻隔层以阻止干法成网纤维结构的纤维540穿过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洞,该洞是无意地由顶片24与采集层52的三维机械变形形成的,如图11和12(a-b)所示。另外,载体层17还可帮助将液体身体流出物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转移至干法成网纤维结构。

吸收制品20中的载体层17的第一表面171可在其纵向边缘处或邻近其纵向边缘附接到吸收芯28。因此,当载体层17设置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和干法成网纤维结构之间,并且载体层17的第一表面171附接到吸收芯28时,干法成网纤维结构的纤维540可能不能够在载体层17和吸收芯28之间逸出,如图12b所举例说明。载体层17对吸收芯28的纵向边缘的附接可包括均匀连续的粘合剂层173、粘合剂的不连续的图案化施加或一系列独立粘合剂线、粘合剂螺旋线或粘合剂点。

另选地,载体层幅材170可设置在干法成网纤维结构和吸收芯28之间,如图10所示。因此,吸收制品20中的载体层17可帮助将液体身体流出物从分配层54分配并转移至吸收芯28,如图13和14所示,这允许更有效地利用吸收芯28。

载体层17可在其纵向边缘处或邻近其纵向边缘附接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第一表面。因此,当载体层17设置在干法成网纤维结构和吸收芯28之间,并且载体层17附接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第一表面时,干法成网纤维结构的纤维540可能不能够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和载体层17之间逸出。载体层17对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第一表面的纵向边缘的附接可包括均匀连续的粘合剂层、粘合剂的不连续的图案化施加或一系列独立粘合剂线、粘合剂螺旋线或粘合剂点。

该工艺可包括切割成单个吸收制品20的步骤,该吸收制品包括底片25、载体层17、顶片24和采集层52,其特征在于,顶片24和采集层52接合以形成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的采集层52可沿纵向连续地设置。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沿平行于纵向轴线80的方向的长度可等于顶片24沿平行于吸收制品20的纵向轴线80的方向的长度。

另选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的采集层52可沿纵向间断地设置。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沿平行于纵向轴线80的方向的长度可小于顶片24沿平行于吸收制品20的纵向轴线80的方向的长度,如图4所示。当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中的采集层52的长度小于顶片24的长度时,液体身体流出物不能够被容易地朝吸收制品20的纵向边缘(10,12)抽吸,这减少了渗漏。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中的采集层52的长度可小于沿吸收制品20的纵向轴线80获取的吸收芯28的长度,参见例如图4。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可被定位在吸收制品20的前区36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定位在裆区37中,如图15所示。在所述情况下,将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定位在吸收制品20的前区36中有助于围绕穿着者的尿点采集和分配液体身体流出物诸如尿液。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可被定位在吸收制品20的后区38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定位在裆区37中,如图16所示。将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定位在吸收制品20的后区38中有助于采集穿着者的粪便,尤其是当粪便具有低粘度时。

当吸收制品在使用时,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朝底片25或朝穿着者的身体突出。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可被假想地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可包括朝底片25突出的三维突出部250。第二区域可包括当吸收制品在使用时朝穿着者的身体突出的三维突出部250。

例如,第一区域可被定位在吸收制品20的前区36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定位在裆区37中。

通过具有第一区域,其中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三维突出部250朝底片25突出,可帮助采集液体身体流出物并将液体身体流出物吸收至吸收芯28。通过具有第二区域,其中当吸收制品在使用时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三维突出部250朝穿着者的身体突出,可改善身体不受所述流出物污染的效果。因此,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组合可允许吸收制品20更好地发挥作用。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可涂覆有洗剂组合物。洗剂组合物可位于介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三维突出部250之间的顶片24的区域中。

用于尿布的典型洗剂组合物公开于美国专利6,426,444b2中。所得洗剂组合物可通过如下方式施加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喷涂、印刷(例如,柔性版印刷)、涂布(例如,接触槽式涂布、凹版涂布)、挤出、微胶囊化或这些施加技术的组合。

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以任何合适的布置结构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平面设置。合适的布置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交错布置结构、和区。在一些情况下,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可同时包括三维突出部250和本领域已知的其它特征部诸如压花部和孔。三维突出部250和其它特征部可位于独立区中,可混杂或重叠。混杂布置结构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产生。在一些情况下,混杂布置结构可通过使用美国专利公布us2012/0064298a1(orr等人)中所述的技术来产生。在其它情况下,重叠的布置结构可通过如下方式产生:形成三维突出部250,随后使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0在其上具有凸成形元件的成形构件与柔顺表面之间穿过,并且向用成形构件和柔顺表面向所述幅材施加压力。这些用于产生重叠的布置结构的技术允许三维突出部250和其它特征部组合,因此它们设置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上的不同位置中,或者它们可致使三维突出部250中的至少一些和所述其它特征部(孔、压花部)中的至少一些设置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上的相同位置中。

载体层

载体层17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非织造材料、薄纸、或膜以及它们的组合。

用于载体层17的非织造幅材的示例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已知非织造幅材,诸如纺粘非织造幅材、熔喷非织造幅材、和纺粘-熔喷-纺粘非织造幅材。这些非织造幅材由热塑性聚合物制成。

用于构成用于载体层17的非织造幅材的纤维的材料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已知纤维,诸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和丙烯酰基共轭纤维诸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由芯皮型纤维和并列型纤维形成的纤维。纤维可单独使用或以组合方式使用。另外,载体层17还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载体层17可包括由湿法成网纤维制成的薄纸,该湿法成网纤维包括具有根据“湿破裂强度测试方法”的50g至500g的“湿破裂强度”的纤维素纤维以及它们的组合。

载体层17可经表面活性剂处理以使载体层17成为亲水性的。载体层17可由如上所述组中的一种材料制成,所述材料已被化学改性以使其成为亲水性的。亲水性载体层17可因此改善液体身体流出物从分配层54向吸收制品20的吸收芯28的转移。

载体层17可具有至少5gsm至60gsm或至少5gsm至20gsm或至少5gsm至15gsm的基重。

载体层17可宽于和长于分配层54。当分配层54包括干法成网纤维结构时,并且如果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包括一些洞,载体层可帮助防止干法成网纤维结构的纤维540触及穿着者的皮肤。

载体层17可为着色的。该工艺可包括提供着色的载体层幅材170的步骤。可通过颜料着色向载体层17赋予颜色。术语“颜料着色”包括适用于向载体层17赋予非白色颜色的任何颜料。因此该术语不包括“白色”颜料诸如tio2,该颜料通常被加入到常规吸收制品的层中以赋予它们白色外观。颜料在施用时通常分散在载色体或基底中,例如如施用在墨水、油漆、塑料或其它聚合材料中那样。

可将颜料例如掺入到聚丙烯母料中。母料包括分散在载体介质中的高浓度的颜料和/或添加剂,该颜料和/或添加剂然后可用来将天然聚合物材料着色或改性为着色的双组分非织造材料。可掺入的合适的着色母料材料的一个示例为pantone颜色270sanylenvioletpp42000634exclariant,其为一种带有高浓度紫色颜料的pp树脂。通常,按载体层17的重量计,所掺入的颜料量可为0.3%-2.5%。

另选地,可通过将着色剂浸渍到基底中来向载体层17赋予颜色。可在基底诸如聚合物、树脂或非织造材料的形成中浸渍着色剂诸如染料、颜料或组合。例如,可在薄膜、纤维或长丝形成期间将着色剂加入到聚合物的熔融批料中。

当从顶片观察吸收制品20时,着色的载体层17可向看护者提供增强的深度印象以支持由三维突出部250赋予的此类印象,只要着色的载体层17是从顶片24可见的。因此,着色的载体层17可支持看护者的感知:吸收制品20能够很好地吸收液体身体流出物。

出于相同的原因,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和/或采集层52可为着色的。

载体层17可为多孔的,可具有相对高的渗透性,并且当在诸如20cm水柱的抽吸压力下暴露于流体时具有相对高的饱和度水平。载体层17的相对高的饱和度水平可被定义为载体层17的孔隙中的液体身体流出物的体积和载体层17的总空隙体积之间的比率。载体层17可帮助提供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和分配层54之间的连通性。

另外,载体层17还可包括一些相对小尺寸的洞,使得分配层54的干法成网纤维结构的纤维540可部分地穿过载体层的洞。因此,干法成网纤维结构的纤维540可编结并接触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载体层17可包括具有0.02mm至10mm的尺寸的洞。

机械变形部和所得三维突出部

与将顶片24与采集层52一起机械地变形并组合相关的工艺100的步骤可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纵向取向和横向取向的第一成形构件和第二成形构件(211,212),如图17a、17b和17c所示。第一成形构件和第二成形构件(211,212)可为鼓形、大致圆柱形或板形。

设备200的第一成形构件211可具有包括多个离散的、间隔开的凸成形元件213的表面,所述凸成形元件具有接合到第一成形构件211的基部、与基部间隔开的顶部、和在成形元件213的基部和顶部之间延伸的侧面。凸成形元件213可具有平面图周边和高度。

凸成形元件213上的顶部可具有倒圆的菱形形状,参见例如图17a,在位于凸成形元件213的顶部和侧壁的过渡处具有竖直侧壁和圆角化的或倒圆的边缘。

第二成形构件212可具有包括第二成形构件212中的多个凹槽214的表面。凹槽214可对齐并且被构造成在其中接收相应的凸成形元件213。因此,第二成形构件212的每个凹槽214可足够大以便能够接收第一成形构件211的每个相应的凸成形元件213。凹槽214可具有与凸成形元件213类似的形状。凹槽214的深度可大于凸成形元件213的高度。

第一成形构件和第二成形构件(211,212)可进一步由啮合深度(doe)限定,该啮合深度为第一成形构件和第二成形构件(211,212)相互啮合程度的量度,如图17c所示。啮合深度(doe)可从凸成形元件213的顶端至第二成形构件212的表面的最外侧部分测量,所述部分不在凹槽214内。啮合深度(doe)可在1.5mm至5.0mm或2.5mm至5.0mm或3.0mm至4.0mm的范围内。

第一成形构件和第二成形构件(211,212)可由位于第一成形构件和第二成形构件(211,212)之间的间隙限定,如图17c所示。间隙为凸成形元件213的侧壁和凹槽214的侧壁之间的距离。间隙可在0.1mm至2mm或0.1mm至1.5mm或0.1mm至1mm的范围内。

顶片24和采集层52可因此在第一成形构件和第二成形构件(211,212)之间接合在一起,并且被机械地变形并组合在一起以形成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因此包括形成三维突出部250的变形部。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可被假想地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可包括具有不同形状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

当从剖视图观察,即沿z方向观察时,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所述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球形、锥形和蘑菇形。

当从上方观察时,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所述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菱形、倒圆菱形、美式足球形、卵圆形、三叶草形、三角形、泪珠形和椭圆形突出部。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为非圆形。

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结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图形。具有图形可支持看护者的感知:吸收制品能够很好地吸收液体身体流出物。

另外,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还可结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图形诸如徽标,例如pampersheart徽标。

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沿所有方向具有类似的平面图尺度,或者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沿一个尺度比沿另一个尺度长。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具有不同的长度尺度和宽度尺度。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因此具有长度与宽度的比率。长度与宽度的比率可在10:1至1:10的范围内。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可包括多个三维突出部250,它们朝分配层54延伸(也见图2)或朝载体层17延伸(见图11、12)。当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朝分配层54延伸时,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和下面的分配层54之间的接触面积得到改善。分配层54将沿循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形状。因此,可增大液体身体流出物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向分配层54的转移。

图18a-图18f示出了三维突出部250的不同的另选替代方案。球形突出部可为一种类型的三维突出部250,它们可通过上述工艺步骤使用设备200来获得。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可包括朝底片25突出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

如图18a所示,三维突出部250由顶片24和采集层52的纤维形成。三维突出部250由形成开口并具有突出部基部宽度的基部256、延伸至远侧端部259的相对的放大远侧部分257和位于基部256和远侧部分257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侧壁255限定。基部256、远侧部分257和一个或多个侧壁255由纤维形成,使得三维突出部250仅在基部256处具有开口,如图18a所示。侧壁255可为基本上连续的。例如,侧壁255可为球形或锥形。三维突出部250可包括超过一个侧壁255,例如在棱锥形突出部中。纤维可基本上或完全围绕三维突出部250的一个或多个侧壁255。

如图18b所示,包括内三维突出部251a和外三维突出部251b的三维突出部250可通过在第一成形构件和第二成形构件(211,212)之间使顶片240与采集层52接合来制备,诸如来自顶片24的内三维突出部251a和来自采集层52的外三维突出部251b重合并贴合在一起。因此,如图18b所示,顶片24的内三维突出部251a和采集层52的外三维突出部251b被嵌套在一起。

内三维突出部251a可包括构成顶片24的多根纤维254a。外三维突出部251b(内三维突出部251a可嵌套在其中)可包括构成采集层52的多根纤维254b。构成三维突出部250的多根纤维(254a,254b)可围绕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

顶片24和采集层52均可为可延展的。构成顶片24和采集层52的纤维可伸长和/或可活动,使得顶片24和采集层52能够拉伸而被嵌套在一起。

一般来讲,构成顶片24和采集层52的材料的延展性可根据三维突出部250的所期望尺寸来选择。如果期望相对大的三维突出部250,则将选择具有相对较高延展性的材料。

例如,根据如“定义”部分中所述的“测试方法”,顶片24或采集层52在达到断裂力时或在达到断裂力之前能够沿纵向和/或横向经历等于或大于至少100%或110%或120%或130%最高至200%的表观伸长。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期望具有沿纵向或横向较大的三维突出部250。为此,构成顶片24和采集层52的材料可因此沿纵向与沿横向相比更可延展,或反之亦然。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包括空隙区域253,该空隙区域为三维突出部251a的不包括任何纤维或仅包括极少纤维的部分。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由形成开口的基部256的突出部基部宽度wb1限定,该突出部基部宽度是从基部256处的内部部分251a的两个侧壁测量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由空隙区域253的宽度wd2限定,该宽度为在内三维突出部251a的两个侧壁之间测量的最大内部宽度,或者当远侧部分具有基本上圆形形状时,该宽度为侧壁的最大直径。远侧部分处的空隙区域253的最大内部宽度wd2可大于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基部256的突出部基部宽度wb1。对于一些类型的三维形状诸如球状形状来讲是这样,如图18b所举例说明;但对于锥形形状来讲并非如此。三维突出部250的基部256的突出部基部宽度wb1可在1.5mm至15mm或1.5mm至10mm或1.5mm至5mm或1.5mm至3mm范围内。对基部256的突出部基部宽度wb1和远侧部分257的宽度wd2这些尺度的测量可在显微照片上进行。

当基部256的突出部基部宽度wb1的尺寸为本文所指定时,应当理解,如果开口沿特定方向不是均匀的宽度,则突出部基部宽度wb1在最宽部分处测量。对基部256的突出部基部宽度wb1或远侧部分257处的空隙区域253的最大内部宽度wd2的测量可在以20x放大率拍摄的显微照片上进行。

由于构成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多根纤维(254a,254b)可存在于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一个或多个侧壁255中,因此当向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上施加压缩力时,大多数三维突出部可不在一个侧面上塌缩并闭合基部256处的开口。当三维突出部250被压缩时,可保持基部256处的开口,并且可围绕基部256处的开口产生增大的不透明度的环。因此,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保留,并且当从顶片24观察吸收制品20时仍然可使消费者看见。在经受了任何固有压缩力之后,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保留,该固有压缩力归因于压缩包括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吸收制品(在被填充到包装中之前)的工艺或步骤。

换句话讲,当向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施加z方向力时,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在x-y平面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尺度稳定性。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塌缩构型没有必要是对称的,只要塌缩构型防止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坍塌或回推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初始平面中。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约束,宽基部256和大顶盖52(大于基部开口256的突出部基部宽度),加上缺乏枢转点,致使三维突出部250以受控方式塌缩(大远侧部分257防止三维突出部250坍塌和回推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初始平面中)。因此,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不含铰链结构,该铰链结构否则的话将允许它们在被压缩时折叠至所述侧面。

期望当根据下文的“测试方法”部分中的“加速压缩方法”测试时,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中的三维突出部250中的至少一个三维突出部在7kpa负载下以下述受控方式塌缩。

另选地,至少一些或在其它情况下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以本文所述的受控方式塌缩。

另选地,基本上所有三维突出部250均可以本文所述的受控方式塌缩。三维突出部250的塌缩能力也可在35kpa的负载下测量。7kpa和35kpa的载荷可模拟制造和高压缩封装条件。穿着条件可在2kpa或更小最高至7kpa范围内。

一般来讲,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被构造成以受控方式塌缩,使得形成开口的每个基部256保持打开,并且在压缩之后形成开口的每个基部256的突出部基部宽度大于0.5mm。

在三维突出部250的区域中,顶片24和/或采集层5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中断部。一个或多个中断部的形成可归因于顶片24和采集层52的特性。顶片24相对于采集层52中的纤维移动性和/或纤维延展性来讲可为不太可延展的,或反之亦然,使得在顶片24和/或采集层52中开始形成洞。

如图18c所示,采集层52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三维突出部250的区域中可被中断。

一般来讲,采集层52可具有比顶片24低的延展性。在此类情况下,采集层52可开始破裂并形成中断部,即与构成顶片24的纤维相比,构成采集层52的纤维不太可延展和/或不太可活动。

由相应的另一个非中断的顶片制成的三维突出部251a互穿中断的采集层52。在此类情况下,中断部可通过用上文详述的工艺使采集层52局部破裂来形成。互穿可通过推动顶片幅材240穿过采集层52来实现。为了获得这些三维突出部,设备200的啮合深度(doe)可被充分地选择为2mm至10mm,或3mm至7mm。中断的采集层52可在三维突出部250的区域中具有任何合适的构型。破裂可涉及只是裂开采集层52,使得采集层52中的中断部保持为简单的二维洞。可能发生的是,三维突出部250的区域中的采集层52的一部分可被略微挠曲或推挤出位以形成翼片269。

当相应的另一个非中断的顶片24互穿中断的采集层52时,可使顶片24直接接触下面层例如载体层17、分配层54或吸收芯28,从而导致有效的顶片脱水,这可改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干燥度。

另选地,如图18d或18e所示,采集层52可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三维突出部250的区域中被中断。中断的采集层52的三维突出部251b可包括中断部(258b)。非中断的顶片24的三维突出部251a可与中断的采集层的三维突出部251b重合并贴合在一起,如图18d所示。换句话讲,顶片24不被推动穿过采集层52,使得顶片24不互穿采集层52。

另选地,非中断的顶片24的三维突出部251a可与中断的采集层的三维突出部251b部分地贴合在一起,如图18e所示。

同样,顶片24可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三维突出部250的区域中被中断。

一般来讲,顶片24可具有比采集层52低的延展性。在此类情况下,顶片24可开始破裂并形成中断部,即与构成采集层52的纤维相比,构成顶片24的纤维可不太可延展和/或不太可活动。

在另一种替代形式中,顶片24和采集层52可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三维突出部250的区域中被中断,并且顶片251a的三维突出部与采集层52的三维突出部251b重合并贴合在一起。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三维突出部250的区域中的顶片24中的中断部258a将不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三维突出部250的区域中的采集层52中的中断部258b重合,如图18f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顶片24和采集层52中的中断部(258a,258b)在三维突出部250中处于不同位置。

当吸收制品20在使用时,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可朝穿着者的身体突出(也见图3)。当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朝穿着者的身体突出时(当吸收制品20在使用时),位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和穿着者的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减小以便导致增强的干燥感和舒适度。因此,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向穿着者提供软垫和改善的舒适感。

图19a-图19e示出了另选替代方案,说明多个三维突出部250例如球形突出部可如何从采集层52向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突出。在这些另选替代方案中,三维突出部250可包括内三维突出部251a和外三维突出部251b。采集层52的内三维突出部251a嵌套在顶片24的外三维突出部251b中。内三维突出部251a可包括采集层52的多根环状纤维254b。外三维突出部251b(内三维突出部251a嵌套在其中)可包括顶片24的多根环状纤维254a。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10cm2的面积可包括5至100个三维突出部250,10至50个三维突出部250或20至40个三维突出部250。

纤维浓度

顶片幅材240可包括顶片幅材240的大致平面的第一区域。采集层52可包括采集层52的大致平面的第一区域。相应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的三维突出部可包括多个离散的整体第二区域。术语“大致平面的”并不意味着隐含任何特定的平坦度、光滑度、或维数。因此,顶片幅材240的第一区域可包括为顶片幅材240的第一区域提供形貌的其它特征部。采集层52的第一区域可包括为采集层52的第一区域提供形貌的其它特征部。此类其它特征部可包括但不限于小的突出部、围绕形成开口的基部256的凸起网络区域、和其它类型的特征部。因此,当相对于相应的第二区域考虑时,顶片幅材240的第一区域和/或采集层52的第一区域可为大致平面的。顶片幅材240的第一区域和/或采集层52的第一区域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平面图构型。在一些情况下,顶片幅材240的第一区域和/或采集层52的第一区域可呈连续的互连网络的形式,其包括围绕三维突出部250中的每个三维突出部的部分。

与相应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的未形成的第一区域中的顶片幅材240和/或采集层52的部分相比,侧壁259和围绕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基部256的区域每给定面积可具有可见地显著较低的纤维浓度(这可为较低基重或较低不透明度的证据)。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也可在侧壁259中具有薄化纤维。因此,纤维可具有第一横截面积(当它们处于未变形的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中时)、和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9中的第二横截面积,其中第一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横截面积。侧壁259也可包括一些断裂纤维。侧壁259可包括大于或等于约30%,或者大于或等于约50%的断裂纤维。

如本文所用,术语“纤维浓度”具有与基重类似的意义,但纤维浓度是指纤维数目/给定面积,而不是如基重中的g/面积。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可包括被取向成基部256朝上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其中每个相应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的远侧端部259处的纤维浓度在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之间不相同。

采集层52的第一区域中的纤维浓度和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远侧端部259中的纤维浓度可大于采集层52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中的纤维浓度。

顶片幅材240的第一区域中的纤维浓度和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远侧端部259中的纤维浓度可大于顶片幅材240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中的纤维浓度。

另选地,采集层52的第一区域中的纤维浓度可大于采集层52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中的纤维浓度,并且采集层52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中的纤维浓度可大于形成采集层52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远侧端部259的纤维的浓度。

采集层52的第一区域中的纤维浓度可大于采集层52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远侧端部259中的纤维浓度,并且顶片幅材240的第一区域中的纤维浓度和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远侧端部259中的纤维浓度可大于顶片幅材240中的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中的纤维浓度。

形成采集层52和/或顶片幅材240中的第一区域纤维的纤维的一部分可包括热点粘结部,并且形成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和远侧端部259的采集层52和/或顶片幅材240中的纤维的部分可基本上不含热点粘结部。在三维突出部中的至少一些中,采集层52和/或顶片幅材240中的纤维中的至少一些可围绕三维突出部250的周边在位于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和基部256之间的过渡处形成嵌套或圆圈。

在一些情况下,顶片幅材240或采集层52可在其中具有多个粘结部(诸如热点粘结部)以将纤维保持在一起。任何此类粘结部通常存在于前体材料中,相应的顶片幅材240或采集层52由该前体材料形成。

在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中形成三维突出部250也可影响顶片幅材240和/或采集层52内的粘结部(热点粘结部)。

三维突出部250的远侧端部259内的粘结部可保持不受形成了三维突出部250的机械变形工艺的影响(不被破坏)。然而,在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中,初始时存在于前体顶片幅材240和/或采集层52中的粘结部可能被破坏。当说粘结部可被破坏时,这可采取若干形式。粘结部可能断裂并留下粘结部的残余物。在其它情况下,诸如在相应的顶片幅材240或采集层52的前体材料不足粘结的情况下,纤维可与轻微形成的粘结部位解开编结(类似于解开一个活结),并且所述粘结部位将基本上消失。在一些情况下,在机械变形工艺之后,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可基本上不含(或完全不含)热点粘结部。

顶片幅材240的第一区域和三维突出部250的远侧端部259内的粘结部可保持完整。然而,在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中,初始存在于前体顶片幅材240中的粘结部可能被破坏,使得侧壁255基本上不含热点粘结部。这种顶片幅材240可与采集层52组合,其中在第一区域和三维突出部250的远侧端部259中,顶片幅材240内的纤维浓度也大于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中的纤维浓度。

采集层52可在保持完整的采集层52的第一区域和三维突出部250的远侧端部259内具有热点粘结部。然而,在三维突出部250的侧壁255中,初始存在于包括采集层52的前体采集层52中的粘结部可能被破坏,使得采集层52的侧壁255基本上不含热点粘结部。在其它情况下,三维突出部250的远侧端部259处的采集层52中的热点粘结部也可能被破坏,使得三维突出部250中的至少一些三维突出部的远侧端部259基本上不含或完全不含热点粘结部。

标记

顶片幅材240、采集层52、和/或载体层幅材17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标记。在其它实例中,这些层或幅材中的多于一者可包括标记。

如本文所用,术语“标记”可包括例如带有颜料的一种或多种墨、带有颜料的粘合剂、词语、设计、商标、图形、图案、和/或着色区域。术语“标记”不包括完全色调化的或着色的层。标记通常可为与以下项不同的颜色:(1)标记所印刷在其上的、被定位在其上的或施加到其上的层或幅材;或(2)与吸收制品20的其它层或幅材不同的颜色。

短语“不同的颜色”是指相同颜色的不同色调(例如,深蓝色和浅蓝色),或者可为完全不同的颜色(例如,蓝色和灰色)。

标记应当为从吸收制品20的面向穿着者表面、面向衣服表面、或两者至少部分地可见的,但标记可不印刷在、被定位在或施加到吸收制品20的面向穿着者表面或面向衣服表面上。

标记可印刷在、被定位在或施加到例如三维突出部区域和非三维突出部区域、仅三维突出部区域、或仅非三维突出部区域上。三维突出部区域可包括大多数三维突出部250的一部分或全部。

标记可包括可光活化的材料、可液体活化的材料、可ph活化的材料、可温度活化的材料、可经液活化的材料、可尿液活化的材料、或可bm活化的材料、或可以其它方式活化的材料。这些可活化的材料通常可经历化学反应、或其它反应,从而使标记从一种颜色变成不同的颜色、从一种颜色变成相同颜色的不同色调、从吸收制品20中在视觉上不是可区别的或可识别的颜色变成在吸收制品20中在视觉上可区别的或可识别的颜色、或从在吸收制品20中在视觉上可区别的或可识别的颜色变成在吸收制品20中在视觉上不是可区别的或可识别的颜色。

在一个实例中,在标记经历所述反应之后,标记可生长或收缩或显示图形/不显示图形。在其它实例中,标记可在制造期间或穿着期间由应力或应变活化。

标记可为白色或非白色。如果标记在颜色上为白色,则至少一个层可为非白色,使得标记为从例如吸收制品20的面向穿着者表面和/或面向衣服表面可见的。

标记可包括压花部、熔合粘结部、或其它机械变形部。在其它实例中,标记可至少部分地重叠压花部、熔合粘结部、或其它机械变形部。

在一些情况下,标记可形成于双组分纤维的皮或芯内。例如,芯可为白色,而皮可为蓝色,或反之亦然。

标记可位于、被定位在、形成于、印刷在或施加到某个层或幅材的全部或一部分上、或与所述某个层或幅材的全部或一部分一起形成。标记也可位于、被定位在、形成于、印刷在或施加到吸收制品20的一个或多个层或幅材或所有合适的层或幅材上、或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层或幅材或所有合适的层或幅材一起形成。标记可位于、被定位在、形成于、印刷在或施加到吸收制品20的一个或多个层或幅材的任一侧面或两个侧面上、或与所述任一侧面或两个侧面一起形成。在一些情况下,适用于放置标记的层或幅材包括以下项中的一者或多者:顶片幅材240或顶片24、第二顶片、采集层52、分配层54、载体层幅材170或载体层17、芯包裹物160,芯包裹物160的底侧面16’、芯包裹物160的顶侧面16、和/或至少部分地被定位在顶片24和芯包裹物160的顶侧面16之间的附加层(下文有时候称作“适用于放置标记的材料”)。

除了上述标记之外或与上述标记分开,适用于放置标记的层或幅材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或其一部分可具有与用于放置标记的剩余层或幅材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或其一部分不同的颜色。上述短语“不同颜色”的定义也适用于本公开的该部分。在一些情况下,标记可为与适用于放置标记的层或幅材中的任何一者或多者不同的颜色。

另选地,标记可位于适用于放置标记的层或幅材中的一者上,而剩余的适用于放置标记的层或幅材中的另一者可为与标记不同的颜色。一个示例可为白色载体层幅材170上的蓝色标记,其中采集层52或顶片幅材240为深青色。

在另一个示例中,蓝色标记可位于白色载体层幅材170上,其中采集层52和顶片幅材240也是白色。因此,蓝色标记可从面向穿着者表面观察到。

在另一个示例中,蓝色标记可位于采集层52上,其中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同时被机械地变形并组合在一起,优选地嵌套在一起,从而提供具有三维突出部250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

在其中顶片和采集层同时被机械地变形并组合在一起,优选地嵌套在一起以提供具有三维突出部250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的情况下,标记可在此类机械变形(或优选地即嵌套)之前或之后施加到采集层52或顶片幅材240。

在一个示例中,两种不同的标记可被定位在用于放置标记的相同或不同的层或幅材上。两种不同的标记可在例如颜色、图案、和/或图形上不同。如果两种不同的标记位于用于放置标记的不同的层或幅材上,则两个层可为相同颜色或不同的颜色,或者具有相同颜色或不同颜色的部分。

在一些情况下,吸收制品20的内部(面向穿着者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可见颜色可与吸收制品20的外部(面向衣服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可见颜色协调和/或互补,如美国专利8,936,584中所更详述。从吸收制品20的内部可见的标记也可与从外部可见的标记协调和/或互补。在这种实例中,吸收制品20的底片25可包括外覆盖件非织造材料和底片膜。从吸收制品20的外部可见的标记可位于外覆盖件非织造材料或底片膜上。

在其它实例中,从内部可见的标记和/或颜色也可与从吸收制品20的外部可见的标记和/或颜色协调或互补。

除了上文所述之外,适用于放置标记的层或幅材中的一者的第一部分可为第一颜色,并且适用于放置标记的层或幅材中的同一者的第二部分可为第二颜色。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可为不同颜色。在其它实例中,适用于放置标记的层或幅材中的一者的第一部分可为第一颜色,并且适用于放置标记的层或幅材中的不同的一者的第二部分可为第二颜色。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可为不同颜色。

在一个实例中,在吸收制品20中,顶片24、采集层52、芯包裹物160的一部分、或附加层(例如,载体层170)中的一者可为与顶片24、采集层52、芯包裹物160的部分、或附加层中的不同的一者不同的颜色。

在另一个实例中,在吸收制品20中,顶片24的一部分、采集层52的一部分、芯包裹物160的一部分、或附加层的一部分中的一者可为与顶片24的部分、采集层52的部分、芯包裹物160的部分、或附加层的部分中的不同的一者不同的颜色。

在另一个实例中,在吸收制品20中,顶片24、采集层52、包裹物160的一部分、或附加层中的一者的第一部分可为与顶片24、采集层52、芯包裹物160、或附加层中的相同一者的第二部分不同的颜色。

本公开的工艺可包括将标记施加到或定位在或印刷在顶片幅材240、采集层52、载体层幅材170、芯包裹物160的一部分、和/或至少部分地定位在顶片幅材240和底片幅材2555之间的附加层上。可将标记定位在或印刷在或施加到顶片幅材240、采集层52、载体层幅材170、芯包裹物160的部分、和/或至少部分地被定位在顶片幅材240和底片幅材2555之间的附加层的任一侧面上。如果将标记施加到或定位在或印刷在顶片幅材240或采集层52上,则该步骤可在顶片幅材240和采集层52同时被机械地变形并组合在一起以提供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幅材2450之前或之后进行。

在一些形式中,标记可被定位在或印刷在或施加到包括纸浆纤维的载体层幅材170上。在其它形式中,标记可被定位在或印刷在或施加到采集层52的面向衣服表面或面向穿着者表面。在一些情况下,可购买其上带有标记的适用于放置标记的材料,或者可在将这些材料喂送到吸收制品制造线之前或在喂送期间施加或印刷或定位所述标记。

用于顶片和采集层的前体材料

本发明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可由任何合适的非织造材料(“前体材料”)制成。在一些情况下,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也可不含纤维素材料。用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前体材料可具有合适的特性以便被变形。前体材料的合适的特性可包括:纤维的表观伸长、纤维移动性、在其中形成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三维突出部250的区域中的变形和拉伸能力。因此,前体材料能够经历机械变形以确保三维突出部250将不趋于恢复到或回到先前的层合在平坦采集层52上的平坦顶片24的构型。

适于用作用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的非织造材料的若干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纺粘非织造材料;梳理非织造材料;和带有相对特定的特性而能够被容易地变形的非织造材料。

一种适于用作用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的非织造材料可为可延展的聚丙烯/聚乙烯纺粘非织造织物。一种适于用作用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的非织造材料可为纺粘非织造织物,包括聚丙烯和聚乙烯。纤维可包含聚丙烯和聚乙烯的共混物。另选地,纤维可包括双组分纤维,诸如皮-芯纤维,其带有纤维的皮上的聚乙烯和纤维的芯中的聚丙烯。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顶片24可具有8gsm至40gsm或8gsm至30gsm或8gsm至20gsm的基重。

适用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采集层52的非织造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纺粘非织造材料、通风粘结的(“tab”)梳理高蓬松非织造材料、水刺非织造材料、水编结的非织造材料、和树脂粘结的梳理非织造材料。纺粘pet可比梳理非织造材料更致密,从而提供更大的均匀度和不透明度。由于pet纤维不是非常可延展的,因此可粘结非织造织物,使得当材料被应变时,纤维中的至少一些可与粘结部位容易地分开以允许所述纤维被拉出所述粘结部位并重新布置。这种类型的粘结,例如压力粘结,可帮助增大纤维的移动水平。实际上,纤维在张力下趋于从粘结部位拉出。

采集层表现出10gsm至120gsm或10gsm至100gsm或10gsm至80gsm的基重。

顶片24和/或采集层52可具有0.01g/cm3至0.4g/cm3或0.01g/cm3至0.25g/cm3或0.04g/cm3至0.15g/cm3的密度。

顶片24和采集层52可在机械变形之前或在机械变形期间接合在一起。如果需要,可选择性地在顶片24和采集层52之间利用粘合剂、化学粘结、树脂或粉末粘结、或热粘结以将顶片24和采集层52的某些区域或全部粘结在一起。此外,顶片24和采集层52还可在加工期间粘结,例如,通过将顶片24梳理到采集层52上并且热点粘结所组合的层。

在任何机械变形之前,顶片24可附接到采集层52。例如,顶片24可在其中顶片24和采集层52重叠的部位附接到采集层52。顶片24对采集层52的附接可包括均匀连续的粘合剂层、粘合剂的不连续的图案化施加或一系列独立粘合剂线、粘合剂螺旋线或粘合剂点。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中的粘合剂的基重可为0.5gsm至30gsm或1gsm至10gsm或2gsm至5gsm。

实施例

顶片和采集层用热熔融粘合剂彼此附接,该热熔融粘合剂是按螺旋线形式以5gsm的基重施加的。将采集层相对于顶片居中到顶片上并且放置成与顶片的前md边缘相距50mm。顶片和采集层附接在一起以形成复合幅材。

附接在一起的顶片和采集层已通过使它们在一对相互啮合的凸辊和凹辊之间穿过而同时被机械地变形。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顶片接触凸辊。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采集层接触凹辊。凸辊上的齿具有类似于图14a所示的倒圆的菱形形状,在位于齿的顶部和侧壁之间的过渡处具有竖直侧壁和圆角化的或倒圆的边缘。齿为0.186英寸(4.72mm)长和0.125英寸(3.18mm)宽,具有0.150英寸(3.81mm)的cd间距和0.346英寸(8.79mm)的md间距。配对凹辊中的凹槽也具有类似于凸辊的形状的倒圆的菱形形状,在辊之间具有0.032-0.063英寸(0.813mm-1.6mm)的间隙。加工速度为800fpm,并且啮合深度(doe)为0.155英寸(3.94mm),其中顶片接触凸辊,并且采集层接触凹辊。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顶片为密度为0.11g/cm3的亲水性涂覆的单组分高伸长率纺粘聚丙烯(hespp)非织造材料。用于顶片的单组分hespp非织造材料具有20gsm的总体基重。首先将该单组分hespp非织造材料涂覆上由脂肪酸聚乙二醇酯制成的面漆,以便产生永久亲水性单组分hespp非织造材料。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顶片具有168mm的宽度和488mm的长度。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采集层为纺粘非织造材料,其基重为60gsm并且密度为0.13g/cm3。采集层包括经表面活性剂处理的具有70/30的pet/共pet比率的7旦尼尔的pet/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三叶形双组分纤维。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采集层具有90mm的宽度和338mm的长度。

用于实施例的原型尿布

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尿布原型是使用2014年11月在德国商购获得的pampersactivefits4(尺寸4)尿布制备的。pampersactivefits4(尺寸4)尿布包括顶片、顶片下面的采集层、采集层下面的分配层、位于分配层和吸收芯下面的底片之间的吸收芯。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尿布原型是使用pampersactivefits4(尺寸4)尿布制备的。

将用于上述实施例的附接在一起的顶片和采集层放置在2014年11月在德国商购获得的pampersactivefit尿布之上,已从该尿布移除了商业顶片和采集层,同时将分配层保持在原位。对于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每个尿布原型,将顶片/采集层层合体放置在具有朝底片突出的三维突出部的分配层之上。

将采集层前边缘放置成与分配层前边缘相距10mm。用热熔融粘合剂将顶片/采集层层合体附接到分配层和吸收芯上,该热熔融粘合剂施加到面向分配层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整个侧面上。热熔融粘合剂是按螺旋线形式以5gsm的基重施加的。

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朝底片突出,因为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顶片接触凸辊,如上所述。

将每个原型尿布以“袋内叠堆高度”(即10个双折尿布的总厚度为90mm)压实在袋中并持续1个星期。然后打开所述袋,并且在进行任何测试之前,将从袋中取出的尿布在23℃+/-2℃和50%+/-10%的相对湿度(rh)下调理至少24小时。

根据相应的“突出部高度测试方法”和“突出部基部宽度测试方法”,测量了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测量的突出部高度和测量的突出部基部宽度(表1)。

表1:突出部高度和宽度的平均测量值

测试方法

湿破裂测试方法

本文所用的“湿破裂强度”为当纤维结构润湿并经受相对于纤维结构平面的变形时,其吸收能量的能力的量度。

纤维结构(在该测试方法内称作“样本”)的湿破裂强度使用电子耐破度测试仪和指定的测试条件来确定。对从4次实验获得的结果取平均值,并且针对由单一湿法成网纤维层组成的纤维结构55记录湿破裂强度。

装置

-设备:耐破度测试仪–thwing-albertvantagebursttester或等同的球式耐破度测试仪器,其中所述球在测试期间向下移动。参见制造商的操作和设置说明。球直径为1.59cm,并且夹具开口直径为8.9cm。

-校准砝码-参见制造商的校准说明。

-对于实验室测试,将调理室温度和湿度控制在以下限度内:

温度:23°±1℃

相对湿度:50%±2%

-裁纸刀-切板,600mm尺寸

-剪刀-100mm或更大

-盘-宽度/长度/深度约为:240×300×50mm,或等同物

-所用调理室的温度下的蒸馏水

样本制备

纤维结构55可从辊上退绕。

在即将进行测试之前,将待测试样本在调理室中调理24小时。所有测试均是在调理室内进行的。

切割所述样本,使得它们为约228mm的长度和约140mm的宽度。

操作

根据制造商对所用仪器的说明,设置并校准所述bursttester仪器。

抓住样本的窄边缘,将样本的中心浸入到填充有蒸馏水(与顶部相距约25mm)的盘中。使样本静置在水中4(±0.5)秒。

将样本保持在竖直位置,同时从样本排掉多余的水并持续3(±0.5)秒。

测试应当在排水步骤之后立即进行。样本应当在待测试的样本区域中不具有穿孔、撕裂部或缺陷。如果具有穿孔、撕裂部或缺陷,则重新开始该测试。

将样本放置在bursttester仪器的上环和下环之间。使样本以某种方式居中且平坦地定位在样本固定装置的下环上,使得在样本中不存在松弛。

放低气动式固定装置的上环以固定样本。

开始测试。测试在样本失效(破裂)即当载荷从峰值力下降20g时结束。记录最大力值。

压杆将自动倒退并返回初始位置。

将上环抬起以便取出并丢弃测试过的样本。

重复该规程,直到测试了所有复制品。

计算

湿破裂强度=峰值载荷读数的总和/所测试的复制品的数目

记录湿破裂结果,精确至克。

加速压缩方法

1.切出待测试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245的10个样本(本文称为样品),并且将11个纸巾样本切割成3英寸×3英寸(7.6cm×7.6cm)的正方形。

2.使用具有50-60毫米直径的圆形底脚的thwing-albertprogagethicknesstester或等同物以2.1kpa和2秒的保压时间测量10个样品各自的厚度。记录压缩前厚度,精确至0.01mm。

3.交替放置测试样品的各层与纸巾,以纸巾开始和结束。纸巾的种类无关紧要,使用纸巾是为了防止变形的样本中的突出部发生“嵌套”。样本应当被取向成使得样品各自的边缘和纸巾各自的边缘相对对齐,并且样品中的突出部全部被取向在相同的方向上。

4.将样本的叠堆放置到40℃的烘箱中,并且将砝码放置在叠堆的顶部上。砝码必须大于厚度测试仪的底脚。为了模拟高压力或低袋内叠堆高度,施加35kpa(例如,将17.5kg的砝码施加到70×70mm的面积上)。为了模拟低压力或高袋内叠堆高度,施加7kpa(例如,将3.5kg的砝码施加到70×70mm的面积上)。

5.使样本在烘箱中放置15小时。在时间段过去之后,从样本上移除砝码并且从烘箱中取出样本。

6.在从烘箱中取出样本后的30分钟内,如上文步骤2中所述地测量压缩后厚度,务必保持与记录压缩前厚度时相同的次序。记录所述10个样品各自的压缩后厚度,精确至0.01mm。

7.将样本在23±2℃和50±2%的相对湿度下静置24小时,不将任何砝码施加在所述样本上。

8.在24小时之后,如上文步骤2所述地测量10个样品各自的恢复后厚度,确保保持与记录压缩前厚度和压缩后厚度时相同的次序。记录10个样品各自的恢复后厚度,精确至0.01mm。通过从恢复后厚度减去压缩后厚度来计算厚度恢复量,并且进行记录,精确至0.01mm。

9.如果需要,可针对压缩前厚度、压缩后厚度和恢复后厚度计算10

个样品的平均值。

突出部基部宽度和突出部高度测试方法

1)一般信息

吸收制品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三维突出部的“测量的突出部基部宽度”和“测量的突出部高度”是使用可商购得自gfmesstechnikgmbh(warthestraβe21,d14513teltow/berlin,germany)的gfmprimosopticalprofiler仪器测量的。也可使用具有类似的测量和分析原理的另选的合适的非接触式表面拓朴轮廓仪,此处举例说明了gfmprimos。

所述gfmprimosopticalprofiler仪器包括基于数字微镜投影的紧凑的光学测量传感器,其由以下主要部件组成:

a)具有800×600直接数控微镜的dmd投影仪

b)具有高分辩率(640×480像素)的ccd相机

c)适于测量至少30×40mm面积的投影光学系统

d)适于测量至少30×40mm面积的记录光学系统

e)基于小硬石板的台式三角架

f)冷光源(一种适当的单元为kl1500lcd,schottnorthamerica,inc.(southbridge,ma))

g)运行odscad6.3软件的测量、控制、和评估计算机

开启冷光源。将冷光源上的设定值设置成提供至少2800k的色温。

开启计算机、监视器,并且打开图像采集/分析软件。在primosopticalprofiler仪器中,从odscad6.3任务条选择“startmeasurement”(开始测量)图标,然后点击“liveimage”(实时图像)按钮。

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校准板来校准该仪器的侧向(x-y)和竖直(z)尺寸。此类“校准”是使用由任何无光泽材料构成的刚性实心板进行的,所述板具有11cm的长度、8cm的宽度和1cm的高度。该板具有沟槽或加工的通道,该沟槽或加工的通道具有矩形横截面、11cm的长度、6.000mm的宽度和2.940mm的精确深度。该沟槽平行于板的长度方向。在校准之后,仪器必须能够测量沟槽的宽度尺度和深度尺度,精确至±0.004mm。

所有测试均在保持在23±2℃和50+/-10%相对湿度下的调理室中进行。待测量的表面可略微喷涂有非常细的白色粉末喷涂剂。优选地,喷涂剂为购自hellinggmbh(heidgraben,germany)的nord-testdeveloperu89。

2)突出部基部宽度测试方法

通过如下方式从吸收制品中提取顶片/采集层层合体:以张紧的平面(即拉伸的平面)构型将吸收制品附接到平坦表面,使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顶片朝上。切除任何腿弹性部件或箍弹性部件以便允许吸收制品平坦放置。使用剪刀沿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边缘穿过吸收芯(即芯包裹物)上方的所有层作出两个纵向切口。沿循吸收制品的前腰边缘和后腰边缘穿过相同的层作出两个横向切口。

然后去除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和吸收芯上方的任何其它层,不要干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可使用冷冻喷涂剂(例如由crcindustries,inc.(885louisdrive,warminster,pa18974,usa)制造的crcfreezespray)或等同助剂来促进最上层从吸收制品的去除。然后将顶片/采集层层合体与任何其它层分开,所述任何其它层包括任何载体层(例如非织造载体层、薄纸层);如有必要,使用冷冻喷涂剂。如果分配层例如包含纸浆的层附接到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则用镊子小心地去除任何残余的纤维素纤维,不要改变采集层。

将具有三维突出部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在23℃±2℃的温度和50%±10%的相对湿度下调理了至少24小时)即“样品”铺放在硬质平坦水平表面上,使面向身体侧向上,即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顶片向上。确保样品以平面构型放置,没有被拉伸,使样品未被覆盖。

然后向样品施加1.86kpa(0.27psi)的标称外部压力。此类标称外部压力是在不妨碍形貌轮廓测量的情况下施加的。此类外部压力是使用透明的无光泽平坦板施加的,所述板为200mm乘70mm和适当的厚度(约5mm)以实现83g的重量。将所述板轻轻地放置在样品之上,使得板的中心点远离任何折叠部至少40mm,使整个板静置在样品上。折叠部对应于吸收制品(例如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如下部分,其中出于封装的目的,所述吸收制品已被折叠。

将两个50mm×70mm的金属砝码(每个具有1200g的质量(43mm的近似厚度))轻轻地放置在板上,使得每个金属砝码的70mm边缘与板的70mm边缘对齐。将具有70mm×80mm的外部尺度和42mm×61mm的内部尺度和142g的总重量(近似厚度为6mm)的金属柜架在所述两个端部砝码之间定位在板的中心,使柜架的最长侧边与板的最长侧边对齐。

如果样品小于70×200mm,或者如果不存在无折叠部的足够大的区域,或者如果感兴趣的区域靠近样品的边缘并且不能够用上述plexiglas和砝码设定值来分析,则板的x-y尺度和所添加的金属砝码可被调整以达到1.86kpa(0.27psi)的标称外部压力,同时保持最小30×40mm的视场。在30mm×40mm的视场中应当捕获样品的至少10个完整三维突出部。

将投影头定位成正交于样品表面(即正交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顶片)。

调节样品和投影头之间的距离以便最佳地聚焦。

在primosopticalprofiler仪器中,开启按钮“pattern”(图案)以使红十字出现在屏幕十字上并且黑十字出现在样品上。

调节聚焦控制,直到黑十字在屏幕上与红十字对齐。

调节图像亮度,然后捕获数字化图像。

在primosopticalprofiler仪器中,通过投影仪头部的侧面中的洞和/或通过在屏幕上改变相机“gain”(增益)的设定来改变镜头上的孔。

当照明最佳时,在屏幕底部处标记为“i.o.”的红色圆圈将变成绿色。

点击“measure”(测量)按钮。

通过plexiglas板在30mm×40mm的整个视场上测量顶片/采集层层合体样品的上表面的形貌。重要的是在该时间中保持样品静止不动以便避免所捕获的图像模糊不清。图像应当在将plexiglas板、金属砝码和柜架放置在样品之上之后的30秒内捕获。

在捕获了图像之后,记录所述40mm×30mm视场面积的每一像素的x-y-z坐标。x方向为平行于矩形视场的最长边缘的方向,y方向为平行于矩形视场的最短边缘的方向。z方向为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x-y平面为水平的,而z方向为竖直的,即正交于x-y平面。

使用多项式过滤器(n=6)、11像素乘11像素的中值过滤器、和81像素乘81像素的结构过滤器来整平和过滤这些数据。多项式过滤器(n=6)用6次多项式逼近x-y-z坐标表面,并且将差值返回到所逼近的多项式。11像素乘11像素的中值过滤器将视场(40mm×30mm)分成11像素乘11像素的x-y正方形。位于给定11像素乘11的像素正方形的中心处的像素的z坐标将被该给定正方形的所有像素的平均z值替换。81像素乘81像素的结构过滤器去除所述结构的波动性,并且将属于plexiglas板的底部表面的所有z峰值平移至顶部x-y平面。

“基准平面”因而被定义为x-y平面,其拦截该顶部x-y平面以下100微米的整个视场(即30mm×40mm)的形貌轮廓。在primosopticalprofiler仪器中,为了测量“基准平面”(z=-0.1mm)的“材料面积”,点击按钮“evaluate”(评估)。然后,使用“filter”(过滤器)功能来应用预过滤例程,其包括多项式过滤器(n=6)、11乘11的中值过滤器和结构过滤器(n=81)。以扩展名“.omc”将图像保存到计算机文件中。

对顶片/采集层层合体执行相同的上述规程,使面向衣服侧向上(即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采集层向上),40mm×30mm的视场位于精确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相同x-y位置处。

基准平面的“空区域”可被定义为表面轮廓上方的“基准平面”的区域。具有严格地位于视场面积(即30mm×40mm)内部而不与视场面积(即40mm×30mm)的边界相交或重叠的边界的“空区域”被定义为“隔离空区域”。对于“隔离空区域”,测量的突出部基部宽度被定义为可内接在给定“隔离空区域”内的最大圆圈的直径。该圆圈应当仅与“隔离空区域”重叠。

在primosopticalprofiler仪器中,这可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点击“drawcircle”(画圆圈),并且在选定的“隔离空区域”内画出可能的最大内接圆圈。点击“showsectionalpicture”(显示截面图),可经由点击所述截面图轮廓的末端并随后点击“horizontaldistance”(水平距离)来测量圆圈直径以获得突出部基部宽度。

针对所采集的图像和数字化图像,确定所有“隔离空区域”的突出部基部宽度。然后,将“测量的突出部基部宽度”计算为6个最大突出部基部宽度的算术平均值。

3)突出部高度测试方法

如上文在“突出部基部宽度测试方法”中所述地从吸收制品提取顶片/采集层层合体。

然后进行调理并在1.86kpa(0.27psi)的压力下扫描包括三维突出部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样品,使面向身体侧向上,即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顶片向上,如上文在“突出部基部宽度测试方法”中所述。

在捕获了图像之后,记录并整平/过滤40mm×30mm的视场面积的每一像素的x-y-z坐标,如上文在“突出部基部宽度测试方法”中所述。基准平面也被定义为上文在“突出部基部宽度测试方法”中所述的基准平面。

在primosopticalprofiler仪器中,为了测量“基准平面”(z=-0.1mm)的“材料面积”,点击按钮“evaluate”(评估)。然后使用“filter”(过滤器)功能来应用预过滤例程,其包括多项式过滤器(n=6)、11乘11的中值过滤器和结构过滤器(n=81)。以扩展名“.omc”将图像保存到计算机文件中。

然后对顶片/采集层层合体执行上文在“突出部基部宽度测试方法”中所述的相同的规程,使面向衣服侧向上(即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采集层向上),40mm×30mm的视场位于顶片/采集层层合体的精确的相同x-y位置处。

基准平面的“空区域”可被定义为所述表面轮廓上方的“基准平面”的区域。具有严格地位于视场面积(即30mm×40mm)的内部而不与所述视场面积(即40mm×30mm)的边界相交或重叠的边界的“空区域”被定义为“隔离空区域”。对于“隔离空区域”,“突出部高度”被定义为具有位于该“隔离空区域”中的x-y坐标的顶片/采集层层合体表面轮廓的点的最小z值和顶部x-y平面的z值之间的距离。

点击“drawnparallellines”(画出n条平行线)并画出第一线段,该第一线段平行于所述视场的x轴(所述视场的最长尺度的方向),穿过“隔离空区域”的中心并且延伸到“隔离空区域”边界之外。“隔离空区域”的中心对应于所述线段的中部,该线段平行于所述视场的y轴并且接合“隔离空区域”的最大y值和最小y值。然后输入要画出的线的“number”(数目),并且将所述线之间的“distance”(距离)设定为0.05mm。需要画出足够多的线以便覆盖整个“隔离空区域”。使所述平均化参数为0,然后点击“ok”(确定)。然后点击“showsectionalpicture”(显示截面图)。点击具有最小z值的截面图轮廓的点,并且点击“verticaldistance”(竖直距离)以获得突出部高度。

对于所采集的图像和数字化图像,确定所有“隔离空区域”的“突出部高度”。然后,将测量的突出部高度计算为6个最大“突出部高度”的算术平均值。

本文所公开的量纲和数值不应被理解为严格限于所述确切数值。相反,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每个这样的量纲旨在表示所述值以及围绕该值功能上等同的范围。例如,公开为“40mm”的量纲旨在表示“约40mm”。

除非明确排除或限制,将本文引用的每篇文献,包括任何交叉引用或相关专利或专利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任何文献的引用不是对其相对于任何本发明所公开的或本文受权利要求书保护的现有技术的认可,或不是对其单独地或以与任何其它参考文献或多个参考文献的组合提出、建议或公开了任何此类发明的认可。此外,如果此文献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与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文献中相同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相冲突,将以此文献中赋予该术语的含义或定义为准。

虽然已经举例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多个其他改变和变型。因此,本文旨在于所附权利要求中涵盖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