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2611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边搬运一次性穿着物品的料片一边制造该物品的装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有以下的方法:在一次性尿布等的制造工序中,沿着在搬运方向上延伸的波形状的切断线将连续料片切开,分割成两至三部分在先技术文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2-272781a(摘要)

专利文献2:wo2005/013871a1(摘要)

但是,呈波形状切开的分割料片周期性地具有在与搬运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凸部。难以向该凸部施加所述搬运方向的张力。因此,搬运中的凸部的形状容易变得不稳定。特别是,在沿着凸部侧的边缘配置有弹性构件的情况下,容易因弹性构件的收缩力而在凸部产生褶皱。若产生这样的褶皱,则难以执行穿着物品的搬运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接合、即密封。另外,若产生褶皱,则前后的腰身部的重叠容易产生偏离。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容易使具有凸部的连续料片的形状稳定,从而能够提高基于接合的密封的品质。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利用该制造方法,由连续层叠体生成所述穿着物品,该连续层叠体具备成为各个穿着物品的一方的腰身部的第一连续料片、成为所述穿着物品的另一方的腰身部的第二连续料片、以及沿所述第一连续料片以及第二连续料片的宽度方向架设的多个吸收性主体,其中,

所述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包括:

搬运工序,在该搬运工序中,在沿着所述第一连续料片以及第二连续料片的连续方向的搬运方向上搬运所述连续层叠体;

弯折工序,在该弯折工序中,将所述连续层叠体在所述吸收性主体处对折,使得所述第一连续料片与第二连续料片相互重叠;

第一接合工序,在该第一接合工序中,将相互重叠的所述第一连续料片以及第二连续料片的沿所述搬运方向延伸且形成所述穿着物品的腿孔的第一侧缘部的一部分在所述搬运方向上间断地相互接合;

展开工序,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之后,将所述第一连续料片和第二连续料片中的至少一方的连续料片所产生的褶皱在宽度方向上展开;以及

第二接合工序,在该第二接合工序中,在将所述褶皱展开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连续料片与所述第二连续料片至少在所述第一侧缘部的相反侧的第二侧缘部的一部分相互接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用于由连续层叠体生成所述穿着物品,该连续层叠体具备成为各个穿着物品的一方的腰身部的第一连续料片、成为所述穿着物品的另一方的腰身部的第二连续料片、以及沿所述第一连续料片以及第二连续料片的宽度方向架设的多个吸收性主体,其中,

所述穿着物品的制造装置具备:

搬运装置,其用于在沿着所述第一连续料片以及第二连续料片的连续方向的第一搬运方向上搬运所述连续层叠体;

弯折装置,其将所述连续层叠体在所述吸收性主体处对折,使得所述第一连续料片与第二连续料片相互重叠;

第一接合装置,其将相互重叠的所述第一连续料片以及第二连续料片的沿所述第一搬运方向延伸且成为所述穿着物品的腿孔的第一侧缘部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搬运方向上间断地相互接合;

至少一根倾斜辊,其配置在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搬运方向正交的主轴线方向倾斜的倾斜轴线上,以便将所述第一连续料片和第二连续料片中的至少一方的连续料片所产生的褶皱在宽度方向上展开;以及

第二接合装置,其在所述褶皱展开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连续料片与所述第二连续料片至少在所述第一侧缘部的相反侧的第二侧缘部的一部分相互接合。

根据本发明,在第一接合工序与第二接合工序之间的展开工序中,或者在基于第一接合装置的接合与基于第二接合装置的接合之间的工序中,能够将至少一方的所述连续料片所产生的褶皱在宽度方向上展开。因此,能够在至少一方的连续料片的形状稳定并且所述连续料片未产生褶皱或褶皱小的状态下,将两个连续料片相互接合。其结果是,基于接合的密封品质提高并且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设置有多根倾斜辊。

附图说明

图1a以及图1b分别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穿着物品的一个例子的展开图以及主视图。

图2a以及图2b分别是示出该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简要俯视图。

图3是示出制造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布局图。

图4a以及图4b分别是示出该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布局图以及概念性的俯视图。

图5a以及图5b分别是用于对该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概念性的俯视图。

图6a以及图6b分别是用于对该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的概念性的俯视图。

图7a以及图7b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的概念图。

图8是示出该搬运装置的一部分的简要立体图。

图9是该搬运装置的简要剖视图。

图10a、图10b、图10c以及图10d分别是示出利用该搬运装置将褶皱展开的方法的展开图。

图11a以及图11b分别是该穿着物品的展开图以及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制造方法中,优选为,将所述吸收性主体对折,使得所述第一侧缘部彼此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

在该情况下,由于以使第一侧缘部彼此形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对折,因此被接合部位的形状难以产生偏差。例如,穿着物品的被密封的两个端部的形状难以产生偏差。

在本制造方法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将所述第一连续料片与所述第二连续料片在从所述第一侧缘部到第二侧缘部的范围内相互接合。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整个宽度范围内将穿着物品的两端部密封。

在本制造方法中,优选为,还具备保持工序,在该保持工序中,抑制乃至防止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中接合的所述第一侧缘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

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接合工序中接合的第一侧缘部彼此的一部分难以在宽度方向上移动。因此,所述密封的可靠性提高。

在本制造方法中,优选为,还具备预先展开工序,在所述弯折工序之后且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之前,针对所述一方的连续料片中的由所述第一接合工序接合的部位,将所述一方的连续料片所产生的褶皱预先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展开。

在该情况下,由第一接合工序接合的部位的褶皱预先在宽度方向上展开。因此,容易在第一接合工序中获得所期望的接合状态或接合力。

在本制造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倾斜辊配置为与所述一方的连续料片中的所述腰身部的所述第二侧缘部接触,

基于所述倾斜辊的第二搬运方向被设定为,随着朝向所述第一搬运方向的下游而朝向另一方的连续料片的所述第二侧缘部。

在该情况下,将一方的连续料片在第二搬运方向上搬运,使得两个连续料片的第二侧缘部彼此相互一致乃至接近。

在本制造装置中,进一步优选为,还具备辊,该辊与所述另一方的连续料片接触,以便在所述另一方的连续料片的搬运路线上产生与同所述倾斜辊接触并被搬运所引起的所述一方的连续料片的搬运的距离的增加相同大小的距离的增加。

在该情况下,两个连续料片的搬运方向的相位形成所期望的相位。因此,能够防止连续料片彼此的搬运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在本制造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抑制乃至防止由所述第一接合装置接合的所述第一侧缘部的一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

在该情况下,由第一接合装置接合的第一侧缘部彼此的一部分难以在宽度方向上移动。

在本制造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褶皱展开装置,该褶皱展开装置将由所述第一接合装置接合的所述第一侧缘部的一部分所产生的褶皱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展开。

在该情况下,由第一接合装置接合的部位的褶皱被褶皱展开装置预先在宽度方向上展开。因此,容易在由第一接合装置接合的第一侧缘部的一部分获得所期望的接合状态或接合力。

与所述各实施方式之一或者下述的实施例相关地说明以及/或者图示的特征能够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其他实施方式或者其他实施例中,以相同或者类似的方式、以及/或者以与其他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的特征组合或者取而代之的方式进行利用。

实施例

根据据参考了附图的以下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而更明确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例以及附图仅用于图示以及说明,不应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确定。在附图中,多个图中的相同的部件编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表述后利用()一并标注英语单词,以便进一步明确其含义。

以下,在进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之前,根据附图来说明穿着物品1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概要。

如图1a的展开图所示,穿着物品1具备吸收性主体2以及前后一对的腰围构件3f、3b。所述吸收性主体2具有前侧(front)部(腰身部)20、背侧(back)部(腰身部)21以及胯裆部22。前侧部20覆盖穿着者的前腰身(腰身的前部)并在腰围方向x1上延伸。背侧部21覆盖穿着者的后腰身(腰身的后部)并在腰围方向x1上延伸。胯裆部22覆盖所述前侧部20与背侧部21之间的穿着者的裆部。

所述胯裆部22与前侧部20以及背侧部21相连,在与所述腰围方向x1正交的纵向(长边方向)y上延伸。所述吸收性主体2构成胯裆部22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如图1b那样,本穿着物品1在所述胯裆部22沿与所述腰围方向x平行的假想的线(line)对折的状态下被穿着。即,所述前腰围构件3f与所述后腰围构件3b的腰围方向x的端部3e彼此以相互重叠的状态被密封。本穿着物品也可以为短裤型,将前侧部20与背侧部21的腰围方向x的端部彼此熔接。

也可以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吸收芯(core)。也可以在覆盖吸收芯的肌肤面的未图示的顶片(topsheet)的上方设置有未图示的罗口(cuff)。

如图1a所示,吸收性主体2架设在前腰围构件3f与后腰围构件3b之间。即,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所述纵向y的一方的端部、即前侧部20粘贴于所述前腰围构件3f。另一方面,吸收性主体2的所述纵向y的另一方的端部、即背侧部21粘贴于所述后腰围构件3b。

前腰围构件3f在与吸收性主体2重叠的腰围方向x的中央部具有凹部42。另一方面,后腰围构件3b在与吸收性主体2重叠的腰围方向x的中央部具有凸部41。所述两腰围构件3f、3b的两端部3e的高度(宽度)被设定为彼此相同的高度(宽度)。

也可以是,所述各腰围构件3f、3b均由层叠体形成,该层叠体通过使腰身部用弹性构件f1以及腿部用弹性构件f2被一对料片(附图中仅图示了一片)夹住并层叠而成。

所述各弹性构件f1、f2夹在所述一对料片之间,在所述腰围方向x上伸缩。也可以是,所述各弹性构件f1、f2在供吸收性主体2的前侧部20以及背侧部21配置的各腰围构件3f、3b的区域中被切断。

接下来,在进行本制造方法的说明之前,说明本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

本制造装置从连续层叠体r生成所述穿着物品1(图1b),所述连续层叠体r具备成为图1b的各个穿着物品1的一方的腰身部的图2的第一连续料片w1、成为所述穿着物品的另一方的腰身部的第二连续料片w2、以及在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以及第二连续料片w2的宽度方向d上架设的多个吸收性主体2。

如图3所示,本制造装置具备搬运装置11、弯折装置12、扭转装置13、第一接合装置14、保持装置15、倾斜辊16、第二接合装置17以及切断装置18等。所述搬运装置11由未图示的马达这样的原动机以及驱动辊或多个辊构成,在沿着图2a以及图2b的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以及第二连续料片w2的连续方向的第一搬运方向x1上搬运所述连续层叠体r。

图3的所述弯折装置12例如具备セーラ,如图2a所示,将所述连续层叠体r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处对折,使得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与第二连续料片w2相互重叠。即,连续层叠体r在沿第一搬运方向x1延伸的假想的折线l上对折。

此时,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以及第二连续料片w2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吸收性主体2、2间的中央部分,在定位为形成所述腿孔23的两个料片的第一侧缘部m1、m1彼此的位置相互不偏离的状态下对折。

图3的所述扭转装置13将所述对折的连续层叠体r扭转90°,使得连续层叠体r沿水平面搬运。

需要说明的是,扭转装置13既可以通过排列多组成对的辊而构成,也可以通过设置多组成对的传送带而构成。

如图2b所示,所述第一接合装置14将沿相互重叠的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以及第二连续料片w2的所述第一搬运方向x1延伸且成为所述穿着物品的腿孔23的第一侧缘部m1彼此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搬运方向x1上间断地相互接合。

该接合既可以是临时固定程度的接合,也可以作为第一接合装置14而采用例如热封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b、图2a以及图2b中,该接合部分标注有点图案。

如图3、图4a以及图4b所示,所述保持装置15以及倾斜辊16分别与朝两个方向分开搬运的第二连续料片w2以及第一连续料片w1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b中,连续层叠体r由双点划线图示。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4b所示,两根倾斜辊16配置在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搬运方向x1正交的主轴线15a方向倾斜的倾斜轴线16a上,以便将相互平行地产生于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的褶皱在宽度方向d上展开。

所述倾斜辊16配置为在与第一侧缘部m1非接触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的所述腰身部的第二侧缘部l2接触。所述倾斜辊16的倾斜轴线16a的倾斜设定为,基于所述倾斜辊16的第二搬运方向x2随着朝向所述第一搬运方向x1的下游而朝向所述第二连续料片w2的所述第二侧缘部l2。需要说明的是,倾斜辊16既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三根以上。在倾斜辊16是多根的情况下,只要在相同的方向上倾斜,也可以不是相互平行。

如图3所示,所述保持装置15也可以由抑制或防止通过所述第一接合装置14接合后的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以及第二连续料片w2的所述第一侧缘部m1的一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d(图2)上移动的一对保持辊15r、15r构成。

所述一对保持辊15r与所述第二连续料片w2接触,以便在所述第二连续料片w2的搬运路线上产生与同所述倾斜辊16、16接触并被搬运所引起的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的搬运的距离的增加相同大小的距离的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b所示,所述一对保持辊15r、15r相互平行并且沿所述主轴线15a方向延伸。

图3的所述第二接合装置17也可以是例如具备砧辊17r与超声波焊头17h的超声波熔接装置。

所述第二接合装置17只要在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的褶皱展开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与所述第二连续料片w2至少在图2b的所述第一侧缘部m1的相反侧的第二侧缘部l2的一部分相互接合即可。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2b那样,将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与所述第二连续料片w2在从所述第一侧缘部m1到第二侧缘部l2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在密封部s处相互接合。

图3的所述切断装置18在由所述第二接合装置17接合的图2b的密封部s沿切断线c将所述连续层叠体r逐个切断,从而得到各个尿布。所述切断装置18例如包括切刀与砧部。

需要说明的是,该切断也可以在利用超声波焊头17h进行熔接时同时进行。

接下来,说明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

如图2a所示,在第一连续料片w1与第二连续料片w2之间沿宽度方向d逐个架设所述吸收性主体2而生成连续层叠体r。一边在沿着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以及第二连续料片w2的连续方向的第一搬运方向x1上搬运所述连续层叠体r,一边进行以下的弯折工序、第一接合工序、展开工序、第二接合工序以及切断工序。

在所述弯折工序中,利用图3的弯折装置12,将所述连续层叠体r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处对折,使得图2a的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与第二连续料片w2相互重叠。在所述弯折工序中,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吸收性主体2、2间的中央部分将所述吸收性主体2对折,使得两料片w1、w2彼此相互重叠。

在形成于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的凸形状的部位,特别是因弹性构件f2的张力而在第一连续料片w1产生褶皱,第一连续料片w1在宽度方向d上收缩。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连续料片w2的凸部41,因配置有吸收性主体2而不会产生褶皱。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连续料片w2的凹部因在搬运方向上被施加了张力而难以在宽度方向d上收缩。因此,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吸收性主体2、2间的中央部分,当以第一连续料片w1以及第二连续料片w2的第一侧缘部m1彼此在局部相互重叠的方式折叠连续层叠体r时,两连续料片w1、w2的第二侧缘部l2彼此形成相互位置偏移的状态。

即,在第一连续料片w1沿宽度方向d收缩的状态下,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吸收性主体2、2间的中央部分,当以第一连续料片w1以及第二连续料片w2的第一侧缘部m1彼此在局部重叠的方式将所述连续层叠体r折叠时,两连续料片w1、w2的第二侧缘部l2彼此在宽度方向d上相互偏离。

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中,利用第一接合装置14(图3),在各个穿着物品的成为各端部3e的位置、且是所述穿着物品1的成为腿孔23的第一侧缘部m1彼此,以点图案所示那样在所述第一搬运方向x1上间断地相互接合。

之后,所述连续层叠体r中的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二侧缘部l2一边与图3的两根倾斜辊16接触一边被搬运。另一方面,图2b的所述连续层叠体r中的第二连续料片w2的第二侧缘部l2一边与图3的两根保持辊15r接触一边被搬运。

在图5a~图6b中,连续层叠体r中的各个尿布的部分由双点划线图示。

如图5a~图6a那样,所述连续层叠体r的所述第二连续料片w2通过一对保持辊15r,由此,执行抑制或防止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中接合后的所述第一侧缘部m1的一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d上移动的保持工序。

在所述展开工序中,通过将图5a的连续层叠体r的第一连续料片w1如图4a以及图5b那样与一对倾斜辊16接触,由此,产生于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的褶皱在宽度方向d上展开。

即,图5a的沿第一搬运方向x1搬运的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二侧缘部l2与相对于第一搬运方向x1倾斜的倾斜辊16接触。因该接触而沿着图5b的倾斜辊16的旋转方向,在朝向第二连续料片w2的第二侧缘部l2的第二搬运方向x2上搬运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二侧缘部l2。

所述倾斜辊16与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二侧缘部l2接触,但不与第一侧缘部m1接触。因此,即便所述倾斜辊16将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二侧缘部l2在宽度方向d上拉伸,第一连续料片w1与倾斜辊16连续地接触,也能够防止腿孔23侧的吸收性主体2与倾斜辊16发生干扰。

另外,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一侧缘部m1中的在第一接合工序中被接合的一部分经由第二连续料片w2而被保持辊15r保持,防止在第二搬运方向x2上被搬运。即,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吸收性主体2、2间的中央部分,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一侧缘部m1不会沿所述第二搬运方向x2被搬运,而是沿所述第一搬运方向x1被搬运,该料片w1的第二侧缘部l2沿搬运方向x2被搬运。

利用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二侧缘部l2朝向第二搬运方向x2的搬运,对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二侧缘部l2作用拉伸褶皱的力。最终,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吸收性主体2、2间的中央部分,两连续料片w1、w2的各第二侧缘部l2相互一致的状态下,形成连续层叠体r的成为所述端部3e的部位在宽度方向d的整个宽度内重叠的状态。

即,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吸收性主体2、2间的中央部分,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以及第二连续料片w2的各第一侧缘部m1不会沿宽度方向d移动,而是沿第一搬运方向x1被搬运。另一方面,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二侧缘部l2沿所述第二搬运方向x2被搬运,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的褶皱沿宽度方向d被拉伸,在端部3e处,第一连续料片w1的宽度与第二连续料片w2的宽度相等。

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在使所述褶皱展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与所述第二连续料片w2至少在所述第一侧缘部m1的相反侧的第二侧缘部l2彼此的一部分相互接合。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与所述第二连续料片w2在两个端部3e的一方的部位(一端部),在从所述第一侧缘部m1到第二侧缘部l2的范围内相互接合。

所述第二接合工序间断地进行,但所述展开工序也可以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之前进行、与所述第二接合工序同时进行、以及如图6a那样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之后继续进行。最终,如图6b所示,当所述端部3e的另一方的部位(另一端部)到达所述焊头17h时,对该部位进行超声波熔接。

本实施例的展开工序也可以不利用倾斜辊16执行,而是利用例如在朝向第二侧缘部l2的宽度方向d上旋转的辊、球或环带的接触来执行。另外,在两片连续料片w1、w2的双方存在褶皱的情况下,也可以单独拉伸各个所述连续料片w1、w2。

接着,根据图7a~图11b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在进行搬运方法以及搬运装置的说明之前,说明本实施例的尿布的构造。

在图11a以及图11b中,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腰围构件3f的凹部42与后腰围构件3b的凸部41之间架设有吸收性主体2。另一方面,如图11a的展开图以及图11b所示,也可以是,前后的腰围构件3f、3b在相互密封的两端部3e、3e形成为相同的高度(宽度)。

即,图11a的前腰围构件3f的两端部3e由凸部41形成,后腰围构件3b的两端部3e由凹部42形成。

接下来,说明搬运装置。

如图8所示,搬运部61利用鼓筒形成褶皱展开装置60的一部分。如图9所示,本搬运部61利用来自驱动轴64的驱动力如图8那样以周速度v1旋转。该周速度v1的切线方向是与第一连续料片w1的搬运速度v2相同的方向,并且周速度v1比搬运速度v2大。因此,第一连续料片w1相对于搬运部61的接触面6f的相对速度v的方向(相对方向)xr如假想线所示那样形成为与实际的搬运方向(第一搬运方向)x1相反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续料片w1以接近线接触的状态与接触面6f接触。

如图9所示,搬运部61由中空的圆筒管形成。在搬运部61的内部配置有箱62以及作为吸引导管63的管道。所述箱62以及吸引导管63也可以不旋转而固定于未图示的框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狭缝7在展开的状态下由双点划线图示。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图8的狭缝7构成所述褶皱展开装置60的一部分且形成于所述圆筒管(鼓筒)。狭缝7以随着沿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相对于所述接触面6f移动的相对方向xr延伸而从所述凸部41的基端侧41b向前端侧41p位移的方式斜向延伸。

接下来,根据图7说明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

首先,与所述的实施例同样地在第一连续料片w1与第二连续料片w2之间沿宽度方向d逐个架设所述吸收性主体2而生成连续层叠体r。一边在沿着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以及第二连续料片w2的连续方向延伸的第一搬运方向x1上搬运所述连续层叠体r,一边执行以下的弯折工序、第一展开工序、第一接合工序、第二展开工序、第二接合工序以及切断工序。

在所述弯折工序中,将所述连续层叠体r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处对折,使得第一连续料片w1与第二连续料片w2相互重叠。

由于在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上形成的凹凸形状或弹性构件f2的张力使第一连续料片w1产生褶皱,由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一连续料片w1的凸部41如实线所示那样在宽度方向d上大幅收缩,因此,在一对连续料片w1、w2的第一侧缘部m1彼此在相邻的所述吸收性主体2、2间的中央部分、即各个穿着物品的成为各端部3e的位置相互位置偏移的状态下,执行所述弯折。

另外,由于凸部41在宽度方向d上收缩,从而第一连续料片w1形成为在宽度方向d上收缩的状态。因此,在一对连续料片w1、w2的第二侧缘部l2彼此位置偏移的状态下执行所述弯折。

这样,在对折之后的状态下,在腰侧以及腿孔侧的两方,形成为侧缘不一致的状态。

另一方面,经由吸引空间6a对图8以及图9的狭缝7作用有负压。通过该负压,在第一连续料片w1的搬运中利用比所述凸部41在所述宽度方向d上收缩的力更大的吸引力向所述狭缝7吸引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一侧缘部m1的被吸引部10。通过该吸引使所述收缩的所述凸部41如以下说明那样伸展。

如图10a所示,当连续料片w1的凹部42到达上游狭缝部70时,所述凹部42的第一侧缘部m1的被吸引部10经由上游狭缝部70被吸引到狭缝7内并吸住。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图10中,对被狭缝7吸引的被吸引部10标注点图案。

接下来,当在第一连续料片w1的宽度方向d上收缩的凸部41到达上游狭缝部70时,所述凸部41的第一侧缘部m1的被吸引部10以被吸引到上游狭缝部70内并略微进入的状态被吸住。

如图10b所示,当第一连续料片w1的凹部42越过上游狭缝部70并到达倾斜狭缝部71时,所述凹部42的被所述狭缝7吸住的部位与狭缝7分离,并且与图8的搬运部61的接触面6f分离。

接下来,如图10c所示,随着搬运第一连续料片w1而使凸部41越过倾斜狭缝部71。越过所述倾斜狭缝部71的部位与倾斜狭缝部71分离,并且与图8的所述搬运部61的接触面6f分离。此时,被图10c的所述倾斜狭缝部71吸住的第一连续料片w1的部位在宽度方向d上位移,由此使所述凸部41在图10d的与所述相对方向xr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伸展。

在图7b中的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中,在所述伸展之后,在成为各个穿着物品的各端部3e的位置、且是成为所述穿着物品1的腿孔23的第一侧缘部m1彼此的位置,以点图案所示,将所述连续料片w1、w2彼此在所述第一搬运方向x1上间断地相互接合。

之后,所述连续层叠体r中的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二侧缘部l2一边与未图示的所述的倾斜辊接触一边被搬运。另一方面,所述连续层叠体r中的第二连续料片w2的第二侧缘部l2一边与未图示的所述的保持辊接触一边被搬运。这样,在所述第二展开工序中,利用所述倾斜辊将第一连续料片w1的第二侧缘部l2沿斜向搬运,产生于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的褶皱在宽度方向d上展开。由此,两连续料片w1、w2的第二侧缘部l2彼此相互一致或接近。

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在将所述褶皱展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续料片w1与所述第二连续料片w2在端部3e的一方的部位(一端),在从所述第一侧缘部m1到第二侧缘部l2的范围内相互逐个接合。

也可以在接合后或者接合时,将连续层叠体r切断成各个短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合工序以及第二接合工序也可以分别通过热封或者声波密封中的任一种来执行。

如上,参照附图说明了优选的实施例,但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则能够在阅读了本说明书的基础上在不言自明的范围内容易地想到各种变更以及修改。

例如,通过本制造方法制造的穿着物品也可以不设置弹性构件。

另外,各连续料片也可以不是层叠体。

另外,褶皱被拉伸的料片也可以是不具有凹凸的侧缘部与搬运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料片。

因此,这样的变更以及修改也解释为包含在由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尿布、短裤、生理用品、口罩等一次性穿着物品。

附图标记说明

1:穿着物品

11:搬运装置

12:弯折装置

13:扭转装置

14:第一接合装置

15:保持装置

15a:主轴线

16:倾斜辊

16a:倾斜轴线

17:第二接合装置

18:切断装置

2:吸收性主体

20:前侧部

21:背侧部

22:胯裆部

23:腿孔

3b:后腰围构件

3f:前腰围构件

3e:端部

f1:腰身部用弹性构件

f2:腿部用弹性构件

41:凸部

42:凹部

60:褶皱展开装置

c:切断线

s:密封部

x:腰围方向

x1:第一搬运方向

x2:第二搬运方向

xr:相对方向

d:宽度方向

y:纵向

l2:第二侧缘部

m1:第一侧缘部

r:连续层叠体

w1:第一连续料片

w2:第二连续料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