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收集使用者尿液和粪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9687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用于收集使用者尿液和粪便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集使用者尿液和粪便的装置,特别是卧床不起的使用者,无论成人或儿童、男性或女性。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收集无法使用厕所的卧床病人(特别是在医院或疗养院)的尿液和粪便,人们会使用一次性尿布或可洗的便盆。

任何已知的解决方法从卫生角度来看都无法令人满意。

事实上,当一片尿布被使用后,它必须从病人身下被拿走并丢弃,然后换上干净的尿布。在病人的粪便与负责更换尿布的人(例如护士),或者粪便与任何设备或地面之间,都存在着意外接触的风险。

当人们使用非一次性的便盆时,便盆需要清洗干净来重复使用。这意味着每次便盆被弄脏后,必须有人(例如护士)取走便盆,换上另一个干净的便盆,然后把弄脏的便盆送到专门的区域清洗和消毒。因此,会存在对便盆的诸多处理。此外,对便盆的清洗和消毒可能并不彻底,未彻底消毒的便盆可能会与其他病人、其他人、其它设备或地面发生接触。

然而,现在已知的是,与粪便或被粪便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接触,会增加被诸多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尤其是粪便中含有的细菌。这对医院或疗养院之类的机构尤其会造成问题,院内感染,尤其被具有对抗生素多重耐药性的细菌感染,会威胁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健康。

因此,需要一种收集使用者尿液和粪便的装置,可以限制或防止使用者的粪便与负责处理此装置的人员发生意外的接触。

因此,us2003/0116575的美国专利文献提出了一种放置在传统便盆上的一次性容器。这种一次性容器包括用来储存病人尿液和粪便的底部储存箱和用来将病人的尿液和粪便引导至底部储存箱的顶部接收箱。接收箱与储存箱之间被一个防喷溅元件隔开,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柔性瓣。该至少一个柔性瓣限定了一条缝隙,该缝隙在病人的尿液和粪便通过时打开来使其通过,而尿液和粪便一经通过便关闭。

然而,us2003/0116575的美国专利文献所提出的这种一次性容器并不能分离尿液和粪便,哪怕是暂时的,因此这就增加了病人被弄脏的风险。此外,us2003/0116575的美国专利文献没有提供出限制或防止长期卧床的使用者产生褥疮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集使用者尿液和粪便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表面,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臀部;腔室,与支撑表面所限定的开口连通,且具有底部;以及垫片组件,适用于让底部与支撑表面之间保持距离。其中,腔室包括内壁元件,内壁元件垂直位于支撑表面与底部之间的中间位置上,且适用于采取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第一结构中,内壁元件将腔室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在这些腔室之间形成障碍物,来使尿液与这些腔室连通的同时,将粪便滞留在上腔室内。在第二结构中,障碍物基本消失,以便让粪便进入腔室的底部。

如上所述的装置,由于内壁元件在垂直方向上位于支撑表面与底部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因此当内壁元件处于第一结构时,上腔室具有适用于接收放置在装置上的使用者粪便的内容积,从而使得使用者在往装置内排尿和排便时不会弄脏其它例如床的设备。

此外,当内壁元件处于第一结构时,只要内壁元件保持第一结构,那么尿液直接流入下腔室,且障碍物将粪便滞留在上腔室。因此,假如本发明装置的使用者更多的是坐着或卧床的病人,那么特别由于本发明装置常会在使用者的座位或床上与使用者接触一段时间,那么粪便不会被尿液所稀释,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了使用者被弄脏的风险。

因此,当人们想要将已弄脏的装置替换为另一干净的装置时,负责替换装置的人将内壁元件从第一结构调整为第二结构。内壁元件处于第二结构时,内壁元件形成的障碍物基本去除,也就是说,内壁元件仍在腔室内,但其结构被改变,以使得其不再阻挡粪便通过。粪便由此通向下腔室并被滞困在内。这样,粪便便被更加地远离使用者和负责更换装置的人。因此,与粪便接触的风险被消除或大大降低。

可能地,内壁元件包括至少一柔性薄膜部。

因此,这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将一个或多个柔性薄膜部与腔室壁相固定,来构成内壁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可能地,障碍物由至少一柔性薄膜部的至少一凹入折叠部形成。

因此第一结构调整为第二结构时,障碍物易于被去除,因为只需将至少一折叠部展开即可实现去除。此外,折叠部局部地加固了柔性薄膜部,在第一结构中使其保持良好的定位,来避免障碍物被过早去除,在第一结构中,折叠部形成两个腔室之间的有效隔离并形成对粪便的有效支撑。

可能地,在第一结构中,两个腔室的连通包括呈缝隙形状的开口,缝隙被彼此相对放置的两个柔性薄膜部的两个凹入折叠部所限定,障碍物由此两个凹入折叠部形成。

这些折叠部表现出上述优点。此外,在第一结构调整为第二结构的过程中,障碍物被去除的同时缝隙也会扩大。此外,内壁元件的构造也相对简单,因此只需要将两个柔性薄膜部分别与腔室内壁相固定。

缝隙可大致位于装置的纵向方向,或者装置的横向方向上。

可能地,在第一结构中,缝隙的宽度在0.5厘米到3厘米之间。

这个宽度足以在保留使用者粪便的同时让尿液通过。

可能地,缝隙的长度在10厘米到60厘米之间。

这个长度足以在第一结构调整为第二结构的过程中让几乎所有粪便通过。

可能地,底部和至少一柔性薄膜部由相同的柔性薄膜形成。

这一做法简化了装置的构造。

可能地,至少一柔性薄膜部的顶端与支撑表面连接而底端与底部连接。

因此,为了将内壁元件从第一结构调整为第二结构,只需抓住装置的一部分来移动支撑表面,将这部分往上拉,由此使至少一折叠部自动展开。装置的操作由此得到简化,而且如果操作正确,负责操作装置的人与病人的粪便之间产生意外接触的风险被限制。

可能地,腔室的一部分一直延伸到支撑表面下方。

由此腔室的容积增加。

可能地,吸收元件被设置在底部上。

因此,当装置被不小心打翻,或者底部破损,或者内壁元件被损坏时,尿液溅出的风险被限制。此外,当粪便突然从上腔室掉落到下腔室,甚至当下腔室收集了大量尿液时,尿液溅出的风险会被避免或消除。

可能地,垫片组件包括充气坐垫。

由此,通过一种简单的使用方法,可以让底部与支撑表面保持一定距离。

可能地,支撑表面为充气坐垫的顶表面。

由此,使用者的臀部被充气部分支撑。因此,装置不仅可以收集卧床使用者的尿液和粪便,还可以在使用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时,限制或防止褥疮的产生。

可能地,充气坐垫包括具有止回阀的充气阀。

因此,充气坐垫可以通过外部空气压力充气,且没有不良放气。

可能地,支撑表面所限定的开口的长边尺寸为至少20厘米。

开口的大小为此基本足以围绕使用者的生殖器区域,从而避免了其它设备,例如床,被尿液或粪便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ii-ii向截面图。

图3a和图3b分别为图1所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ii-ii向截面图。

图4a是图1所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4b是类似于图4a所示视图的一个变型实施例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装置的vi-vi向截面图。

图7a和图7b分别为图5所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vi-vi向截面图。

图8a是图5所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8b是类似于图8a所示视图的一个变型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所有附图和描述中,dv、dl、dt分别表示本发明装置的垂直、纵向和横向方向。

垂直方向dv为与其上安装本发明装置的表面(例如床表面)相垂直的方向。本发明装置的纵向方向dl为与放置在本发明装置上的使用者的头部-上半身-腿部轴线重合的方向。

横向方向dt为处于水平面内,与纵向方向dl相垂直的方向。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1包括限定出开口20b的充气坐垫10。

充气坐垫10由切割成合适的尺寸和形状(特别是环形)来获得外连接边缘11和内连接边缘12的两个膜片连接而成。例如,膜片为塑料材质(例如聚乙烯(pe))的薄膜,其被连续地展开,如众所周知,薄膜之间通过熔化局部的塑料材料来形成连接。塑料材料可以是生物塑料,特别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甚至可制成堆肥的塑料,例如基于玉米淀粉的塑料。当然,薄膜之间也可通过除了局部熔化塑料以外的方法,例如粘接,来实现连接。

充气坐垫10具有顶表面10a和底表面10b,顶表面作为使用者身体的支撑表面,此将在之后详述。顶表面10a在其中心限定出开口10e。

充气坐垫10具有充气阀16,充气阀16包括进气管16a和止回阀16b。充气阀16可放置在充气坐垫10的任何地方。

如下面详述,充气阀16被用来在本发明装置1被放置在使用者身下之前给充气坐垫10充气。充气坐垫10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来充气,包括像给气球充气一样往里吹气。然而,也可以使用外部泵、安装在装置1(未示出)上的泵或者,在医院或疗养院的设施中可获得的医用高压氧气泵或空气泵。一旦充气坐垫10已经被充气或正在充气,止回阀16b便用来防止放气现象。具有此用途的止回阀是已知器件,在此不做详述。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外部氧气或空气充气的补充或替代方式,还可对充气坐垫10进行如下设置:充气坐垫10内包含适量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接触时会产生气体的特性,也可提供一种接触系统,例如让最初分隔这些化合物的内壁破裂。

从图2所示截面图可以看到,装置1具有腔室20,腔室20具有内壁元件23。

内壁元件23在垂直方向上位于装置1的支撑表面10a与底部22之间的中间位置上。换句话说,当装置1被水平放置在表面上时,内壁元件23位于比支撑表面10a低而比底部22高的位置。尽管它是柔性的,但内壁元件23仍可在重力作用下趋于触碰底部。

图2示出了内壁元件23处于当充气坐垫10被充气时所采用结构中的装置1以及放置在水平面(以下简称“第一结构”)上的装置1。

在第一结构中,内壁元件23把腔室20分隔为上腔室20c和下腔室20a。

上腔室20c向上通过开口10e与外界相通,同时其侧面通过充气坐垫10的内部边缘来限定。

由于内壁元件23所处位置低于支撑表面10a,因此可知,上腔室20c具有使其容纳使用者粪便400(见图3a)的垂直尺寸以及内容积。优选地,内壁元件23的高度选为当使用者排便的时候,粪便400与使用者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例如,内壁元件与由支撑表面限定的平面之间的距离d可为3厘米至10厘米。

下腔室20a位于上腔室20c的下方,并且通过开口20b与上腔室20c相通,开口20b被内壁元件23限定。下腔室20a的底部与装置1的底部22重合。

一般来说,下腔室20a的垂直尺寸较小(如图2和图3a所示,为清晰起见进行了放大),其顶壁被内壁元件的底表面所具体限定,顶壁甚至可接触到底部22,但这不影响装置1的使用。然而,下腔室20a被希望可以容纳使用者的尿液300。为此,在示出的例子中,腔室的底部22填充有吸收元件24,吸收元件24在稍微增加一些容积的情况下用来吸收尿液。吸收元件24可以是儿童或成人使用的吸收型尿布中通常使用的类型。它可以被固定(例如粘接)在底部22上,或者仅仅放置在底部22上。

尽管没有在图中示出,但如果想要增加下腔室20a的容量,那么可以在横向方向dt上扩大其容积,以使其部分地延伸到支撑表面10a的下方。

在第一结构(见图3a)中,内壁元件23形成有阻挡使用者粪便400的障碍物。“形成障碍物”被用来希望内壁元件23趋于保持粪便400,阻止或限制粪便400向腔室20底部进入,因此,粪便400基本与底部22保持一定距离,不与处于下腔室20a的尿液保持接触。

内壁元件23还可设计成通过采用不同于第一结构的另一种结构(以下简称“第二结构”),来响应外部操作。

在第二结构中,内壁元件23形成的障碍物基本去除,即内壁元件23仍置于腔室20内,但其构造被改为不再阻挡粪便400进入(例如,因为开口20b变大)。于是,粪便400由于重力进入腔室20的底部。因此,粪便400和尿液300都位于腔室20的底部且与开口10e、支撑表面10a以及使用者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从而在第二结构中,减少了粪便400与处理装置的人的皮肤之间发生接触的风险。

可选地,装置1可包括外壁26,例如为柔性聚乙烯(pe)或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薄膜,外壁26与外连接边缘11连接,且包围内壁元件23并覆盖底部22,例如,如果底部22意外损坏,那么从中流出的尿液和粪便都会被外壁26阻挡。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装置的使用和操作。

为了把装置1放置在例如使用者所躺的床表面与使用者身体表面之间,需要像上述那样给充气坐垫10充气,然后安顿使用者,使其臀部被支撑表面10a支撑。这样,当使用者卧床时,充气坐垫10便支撑着使用者,因而减少或防止褥疮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当使用者被安顿在装置上时,内壁元件23处于上述第一结构。

正如图1、图4a和图4b所示,充气坐垫10的外轮廓优选为椭圆形(即类似鸡蛋的轮廓),以使其长边尺寸与纵向方向dl重合,短边尺寸与横向方向dt重合,且充气坐垫10上接近使用者上半身的区域轮廓更宽(见图4a和图4b的顶部)。这样便增加了对使用者的支撑。

为了进一步增加对使用者的支撑,还可以将靠近使用者背部的坐垫部分设计得更宽和/或更厚(见图4a和图4b的顶部)。总之,如有必要可以考虑其他形状的充气坐垫10。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在安顿使用者时要使其头部-上半身-腿部轴线与纵向方向dl基本重合,并且其生殖器区域要位于充气坐垫的开口10e和开口20b上方。

总之,装置1通常像一个救生圈的形状,优选为椭圆形,其中安装了腔室20来接收尿液和粪便,使用者俯卧身体使其生殖器区域位于救生圈的中央开口上方。

在使用者排尿和/或排便后,必须更换装置1。

当内壁元件23为第一结构时,其形成用于阻挡粪便400通过的障碍物。如上所述,粪便400因此与使用者的皮肤保持距离。另一方面,由于开口20b没有关闭,因此其保持一种使尿液300可以进入下腔室20a的连通。

通过对装置1的外部操作,内壁元件23从第一结构转变为第二结构。因此,内壁元件23形成的障碍物基本被去除,从而使粪便400进入下腔室20a。

如果吸收元件24被置于底部22,那么大部分或全部的尿液都被吸收元件24吸收。因此,假设下腔室20a收集了大量的尿液,那么便可避免或消除粪便400突然掉落到下腔室20a的过程中尿液溅出的风险。同样,这样也避免了当装置意外打翻或当底部22穿透或当柔性薄膜23破损时的尿液溅出。出于节约原因,当选择不像上述那样通过外壁26覆盖柔性薄膜23时,最后两种情况尤其不希望出现。

当内壁元件23为第二结构时,弄脏的装置1可以被转移到其它地方,并换上干净的新装置1。

一般来说,设定装置1为一次性使用。这意味着装置1在使用后会被直接销毁,例如通过焚烧的方式。在这方面,用聚乙烯(pe)或生物塑料制造柔性薄膜具有优势,因为这样一来装置1的成本足够低廉,从经济层面是可行的。另一方面,如果装置1是一次性的,那么便没有必要准备场所来清洗脏污的装置,就像已知的便盆,并且也没有必要在使用场所内搬移这些装置。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增加装置与其他设备或表面之间的接触次数。

具体而言,为了处理装置1,充气坐垫10会被放气,例如沿虚线(未示出)撕开充气坐垫10,或用尖锐的物体将其刺破,然后把装置放在一个合适的容器内。如有必要,容器可以是接收医疗废物的容器。

下面将更详细地介绍内壁元件23的可能结构。

内壁元件23可包括至少一柔性薄膜部,柔性薄膜部的顶端可与支撑表面(更准确地说是充气坐垫10)连接,且其底端可与底部22连接。可以看到的是,至少一柔性薄膜部与底部可以由同一薄膜通过恰当折叠而形成。

例如,此至少一柔性薄膜部的顶端可连接到内连接边缘12,或更一般地连接到充气坐垫10的底表面10b。这些柔性薄膜部不必对称地连接到充气坐垫10。换句话说,这些柔性薄膜部的顶端可从不同的高度连接到充气坐垫10。

在这一实施例中,开口20b的端部在接近内连接边缘12附近关闭(例如通过局部焊接)(见图4a和图4b)。

至少一柔性薄膜部的形状是这样的:在第一结构中,其形成至少一个凹入折痕,以使阻挡粪便400的障碍物通过这至少一个凹入折痕来形成。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折痕“凹入”实际意味着折叠线(参考图2所示的23l1和23r1)与通过折叠线连接在一起的折叠两侧相比,当从横向方向dt的横截面来看,更多地处于朝向装置内部的位置。换句话说,折叠的形状趋于将至少一柔性薄膜部朝向腔室20的内部突出。

至于充气坐垫10,至少一柔性薄膜部可由聚乙烯(pe)或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成。优选地,至少一柔性薄膜部既要具有足够的厚度来支撑粪便400的重量而不会破裂或被损坏,也要足够轻薄来能够轻易折叠和展开。例如,厚度可为20μm到500μm,优选为30μm到100μm。

图2、图3a和图3b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结构,其中装置1包括两个彼此相对放置的柔性薄膜部23a和23b。每个柔性薄膜部23a、23b各自包括凹入折叠部,此凹入折叠部分别被标为23l和23r。这些折叠部的折叠线23l1和23r1限定了开口20b,大致呈现缝隙的形状。

从图4a和图4b可以看到,此缝隙可以沿纵向方向dl大致平行,或沿横向方向dt大致平行。装置1的操作在这两种情况下是相同的。

当装置如下所述那样从第一结构变为第二结构时,为了保证使用者的所有粪便能够通过,此缝隙的长度大约在10厘米到60厘米之间。然而,在这一实施例中,此缝隙的长度优选为10厘米到40厘米。

优选地,为了使开口10e的尺寸足以大致围绕使用者的生殖器区域,来避免其它材料,例如床被尿液或粪便污染,开口10e的长边尺寸为至少20厘米。

在图3a示出的内壁元件23的第一结构中,凹入折叠部23l和23r形成阻挡粪便400通过的障碍物。然而,由于凹入折叠部23l和23r的折叠线23l1和23r1所限定的缝隙20b没有关闭,因此其提供一种使尿液300可通向下腔室20a的连通。

例如,为了提供一种使尿液300通过的同时阻止粪便400通过的连通,缝隙20b的宽度大约在0.5厘米至3厘米之间。

为了使内壁元件23从第一结构(图3a)转变为第二结构(图3b),只需抓住充气坐垫10上不同的两点(优选为截然相反的两点),优选位于其外围的两点,然后将其沿垂直方向dv向上抬。由于柔性薄膜部23a和23b固定在充气坐垫10的底表面10b或内连接边缘12上,因此凹入折叠部23l和23r随着充气坐垫10被抬起而逐渐“展开”。值得注意的是,最好沿着垂直于缝隙轴线的方向抓住充气坐垫10(即坐垫被抓的两点连线要基本垂直于缝隙的轴线),以避免妨碍柔性薄膜23的展开。

当凹入折叠部23l和23r“展开”时,缝隙20b逐渐扩大。因此,凹入折叠部23l和23r形成的障碍物基本消失,从而使粪便400进入下腔室20a。

虽然本文上述装置描述了具有基本上为缝隙形状开口两侧的凹入折叠部,但也可将开口设计为其他形状(三角形、四边形等),且开口两侧各具有柔性薄膜部形成的凹入折叠部,或开口的一侧或多侧具有两个(或更多)叠加的折叠部的结构。

由此可以理解,如果装置1的操作正确,那么粪便400与负责更换装置1的人之间的意外接触风险是非常低的。事实上,因为只需要抓住充气坐垫10的两点,因此人们无需与粪便400,甚至是与粪便400产生接触的装置元件发生接触。另一方面,当抓住装置1的充气坐垫10上两个截然相反的点时,可以很好地抓住装置1,且意外侧翻的风险被限制。最后,由于粪便400被滞困在下腔室20a中,因此粪便400与另一表面、另一设备或地面之间发生意外接触的风险比尿布更小。

第二实施例

下文将描述第二实施例,重点在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

因此,在下面关于第二实施例的附图和描述中,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元件通过相同的参考编号来表示,且除必要情况外不会再重新提及。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元件编号均使用大于100的参考编号来表示。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装置100的俯视立体图。装置100通常和上述装置1相类似,除了内壁元件。

更准确地说,从图6可更清晰地看到,装置包括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内壁元件23相对应的内壁元件123,并且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包括至少一柔性薄膜部。具体地,示出了两个柔性薄膜部123a和123b,下文可理解为延伸至任意数量的柔性薄膜部。

在这一实施例中,柔性薄膜部123a和123b各自顶端被固定在外连接边缘11上而不是内连接边缘12上,或是被固定在除了充气坐垫10的底表面10b的任意位置上。在这里,柔性薄膜部123a和123b不必以对称的方式连接到充气坐垫10。比如,如果有必要的话,两个连接的其中一个可以连接到外连接边缘11上而另一个可以连接到内连接边缘12上或底表面10b的任意位置。

因此,阻挡粪便400通过的障碍物比第一实施例中的位置要稍低一些。

如同第一实施例,当内壁元件为第一结构时,腔室20被分为上腔室20c和下腔室20a,二者通过开口120b相连通。

由于柔性薄膜部123a和123b通过各自的顶端固定在外连接边缘11上,因此上腔室20c的周边部120d延伸至支撑表面10a的下方。如果想要进一步增大腔室20的容量,那么也可以让下腔室20a的一部分向支撑表面10a下方延伸。

如同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应例子,柔性薄膜部123a和123b均被折叠来使它们各自具有凹入折叠部,分别标作123l和123r。这些折叠部的折叠线123l1和123r1限定了开口120b,大致呈现缝隙的形状。

如图8a和图8b所示,此缝隙可沿纵向方向dl大致平行,或沿横向方向dt大致平行。装置在这两种情形下的操作相同。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反,开口120b在内连接边缘12的附近没有关闭,相反地,它一直延伸到充气坐垫10的支撑表面10a的下方(见图8a和图8b)。

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为了简化装置1的结构,可设定底部22和柔性薄膜部123a及123b可由恰当设置且其两端连接到内连接边缘12的同一柔性薄膜形成。

为了让使用者的所有粪便在从第一结构变为第二结构的过程中通过,如下所述,缝隙的长度大约在10厘米到60厘米之间。然而,在这一实施例中,缝隙的长度优选为40厘米到60厘米。

为了提供一种使尿液300通过的同时阻止粪便400通过的连通,缝隙120b的宽度可为0.5厘米至3厘米。

优选地,为了使开口10e的尺寸足够基本围绕使用者的生殖器区域,来避免其它设备,例如床被尿液或粪便污染,开口10e的长边尺寸可选为至少20厘米。

图7a和图7b示出了装置100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当装置100被尿液300或粪便400污染后,可以抓住充气坐垫10上的两点,然后将其沿垂直方向dv往上抬,从而将内壁元件123从第一结构(图7a)转变为第二结构(图7b)。

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相同地,凹入折叠部123l和123r随着外连接边缘11被向上抬而逐渐“展开”,缝隙120b逐渐扩大,凹入折叠部123l和123r所形成的障碍物基本消失,从而使粪便400进入下腔室20a的底部22。此实施例在卫生方面具有与第一实施例装置1同样的优点。

与第一实施例装置1相比,装置100还具有下述优点。

在内壁元件123的第一结构中,用于阻挡粪便400的障碍物的位置稍低于其在第一实施例中的位置。例如,内壁元件与支撑表面的顶部所限定的平面之间的距离d’大约为4厘米到10厘米。这样一来减少了粪便400与使用者或者负责更换装置100的人的皮肤之间的意外接触。

此外,当从第一结构转换为第二结构时,上腔室20c朝向缝隙120b自然形成一个斜坡。这有助于粪便进入下腔室20a。这使得装置100更易于使用。特别地,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减少了粪便400卡在上腔室20c里或内连接边缘12上的风险。

尽管上述装置1和装置100所述的环境都是在医院或疗养院之类的机构被卧床的使用者使用,但本发明显然不局限于此。特别地,本发明装置也可被坐着使用,因此使用者不必必须躺在装置上。

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参考了具体实施例,但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显然可以在这些实施例中做出改动和变化。此外,所提到的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被组合到附加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该被看作是说明性而不是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