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医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疏肝用的灸条。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肩周炎、盆腔炎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中医认为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但采用传统灸条灸疗治疗目的不明确,疗效不确切,为此,申请人针对不同疾病分别进行药用灸条研究,意外的发现将适量的艾绒、丁香、柴胡、木香混合后用于灸疗对于养肝护肝效果显著。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疏肝灸条。本申请人发现,在艾绒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丁香、柴胡、木香制成灸条用于施灸对养肝护肝效果显著。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的疏肝灸条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艾绒60-80g、丁香5-15g、柴胡3-10g、木香3-10g;进一步,艾绒65-75g、丁香10-15g、柴胡5-10g、木香5-10g;优选,艾绒70g、丁香10g、柴胡5g、木香10g。艾绒:是由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加工而成。传统制作艾绒的步骤和工艺为:选取干燥洁净的艾叶,除去枝梗,放入石臼中,用木杵捣碎,用细筛罗去尘屑、渣滓,如此反复捣、筛,达到艾绒细软、柔烂如绵的程度,加工才算完成,然后将所得艾绒贮藏在干燥的环境中;现代艾绒主要采用机械粉碎,生产率高。艾绒的功效主要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养生保健的作用。丁香(floscaryophylli)是桃金娘科番樱桃属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又名公丁香,别名有鸡舌香、丁子香、支解香、瘦香娇,百里馨等,始载于《药性论》,味辛,性温。功效:理气降逆,温中止痛,暖肾。主治脘腹冷痛,呃逆、恶心、呕吐;肾阳不足的阳痿及寒湿。柴胡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u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柴胡味苦,性微凉,归肝、胆经,具有和表解里、舒肝、升阳之功效。木香又名蜜香、青木香、南木象、广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saussurealappacbclarke),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肝经。中医常用以治疗胃部胀满、消化不良、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的功效。本发明的艾灸用中药组合物应用于艾灸,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本申请中将艾绒、丁香、木香、柴胡混合物制作成灸条弥补传统灸条成分单一、灸疗效果针对性差的缺陷,对养肝护肝的效果显著。2.本申请的灸条中加入了丁香、木香和柴胡后味道更易被患者接受,无不良刺激性气味。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并不限于此。艾绒质量由艾绒的纯度来决定的,纯度越高质量越好,反之愈差。艾绒纯度是用多少公斤艾叶制作成1公斤的艾绒这个比例数表示,依级别来分:普通级(8:1以下)、高级(15:1以下)、特级(25:1以下)、极品(25:1以上)四种艾绒;依艾叶陈放的年份分为:新艾绒和陈艾绒,其中,陈艾绒用年份来命名,如:一年陈艾绒、二年陈艾绒等。本申请中的艾绒可以采用传统工艺或现代工艺,也可以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结合制备;艾绒的级别依据实际需求而定,优选三年5:1陈艾绒。实施例1a、将烘干的丁香、柴胡、木香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然后分别称取丁香10g、柴胡5g、木香10g混合均匀;b、将艾绒7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宽100m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步骤a制得的混合中药细粉末,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卷紧成直径约17-18mm、长度约200-210mm的圆柱条,粘合封闭,45-60℃低温干燥,装袋包装即可。实施例2a、将烘干的丁香、柴胡、木香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然后分别称取丁香15g、柴胡10g、木香10g混合均匀;b、将艾绒65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宽100m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步骤a制得的混合中药细粉末,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卷紧成直径约17-18mm、长度约200-210mm的圆柱条,粘合封闭,45-60℃低温干燥,装袋包装即可。实施例3a、将烘干的丁香、柴胡、木香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然后分别称取丁香10g、柴胡5g、木香3g混合均匀;b、将艾绒8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宽100m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步骤a制得的混合中药细粉末,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卷紧成直径约17-18mm、长度约200-210mm的圆柱条,粘合封闭,45-60℃低温干燥,装袋包装即可。实施例4a、将烘干的丁香、柴胡、木香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然后分别称取丁香14g、柴胡8g、木香8g混合均匀;b、将艾绒7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宽100m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步骤a制得的混合中药细粉末,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卷紧成直径约17-18mm、长度约200-210mm的圆柱条,粘合封闭,45-60℃低温干燥,装袋包装即可。效果例1.研究对象1.1病例来源本研究共收集确诊为病毒型肝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在24-50岁,随机分为两组:药灸组30例,对照组30例。1.2排除标准①伴有心源性体克、致命性心律失常、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②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内分泌系统以及造血系统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怀孕及哺乳期妇女;⑤有精神异常或不愿合作者。2治疗方法2.1对照组对照组艾条的制备:步骤a:对照组的中药成分按照专利(cn101361925a)中配制,具体如下:取甜瓜蒂20g、丁香5g、粳米15g、麝香0.2g、赤小豆18g,按如下步骤制备:(1)赤小豆放入锅内文火炒熟,冷却待焦后研成细粉末;(2)甜瓜蒂晾极干后研成细粉末,丁香晾极干后研成细粉末,干粳米研成细粉末,康香研成细粉末;(3)将上述赤小豆、甜瓜蒂、丁香、干粳米、麝香五种细粉末分别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后,备用即可。步骤b:将艾绒70g,均匀平铺在一张长250mm、宽100mm的白棉纸上,再均匀地在艾绒上撒布按照步骤a制得的细粉末25g,将白棉纸两端折叠约60mm,卷紧成直径约17-18mm、长度约200-210mm的圆柱条,粘合封闭,45-60℃低温干燥,装袋包装备用即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灸条治疗,取中院和内关穴位,每穴灸治20min,隔日1次,共灸治6个月。2.2药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药灸治疗。取中院和内关穴位,每穴灸治20min,隔日1次,共灸治6个月。3治疗效果3.1疗效判断显效:症状均明显减轻或多数症状消失,肝功指标接近正常或肝功指标多数正常;有效:症状和体征有一定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或反趋向恶化3.2治疗结果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30814873.33药灸组301810293.33由上表可知,药灸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因此,药灸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可见应用本发明的药灸对治疗肝炎效果显著。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