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寒药浴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4358阅读:13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养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寒药浴组合物。
背景技术
:药浴对人体具有独到功效,自古以来一直受医学界重视。沐浴前在水中“加料”亦有助促进健康,例如加入适量白酒,可清洁身体及消除疲劳,更能治疗痔疮、便秘及有助增强性能力。在中医中,药浴法是外治法之一,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药浴其形式多种多样:洗全身浴称“药水浴”;局部洗浴的又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称,尤其烫洗最为常用。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所谓香汤,就是用中药佩兰煎的药水。其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兮沐芳华。”其弟子宋玉在《神女赋》中亦说:“沐兰泽,含若芳。”从清代开始,药浴就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我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婴儿癫痫的药浴方。《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经》中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可以讲,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晋、南北、隋唐时期,临床医学发展迅速,药浴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各科。宋、金、元、明时期,药浴的方药不断增多,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药浴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元代周达观在《真蜡风土记》中记有“国人寻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频频洗头便自痊可。”可见当时药浴已成为当时医生和百姓常用的一种治病养生方法。药浴作用机理概言之,系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目前市场上针对药浴时使用的中药较多,但对疾病的针对性不强,多以去除疲劳的功效为主。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寒药浴组合物,具有温阳散寒,护胃暖宫,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驱寒药浴组合物,由重量份为艾叶400-600份、干姜100-300份、桂枝100-300份、蛇床子100-300份组成。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一种驱寒药浴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艾叶400份、干姜200份、桂枝200份、蛇床子200份。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寒药浴组合物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为片剂、汤剂或散剂。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各种原料药的功效作用如下: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苦燥辛散,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脉、止冷痛、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干姜,别称白姜、均姜、干生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主要功效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桂枝,正名:肉桂,又名玉桂、桂皮等。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蛇床子,别名野茴香、蛇床实、蛇床仁、蛇珠、野萝卜碗子、秃子花、蛇米。性温,味苦。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充分地展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实施例1(1)取干姜100份、桂枝100份、蛇床子100份;将以上三味中药分别净选,去除杂质,混合均匀备用;将混合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1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0.5小时,得到药液。分别过滤后,调ph值至中性,蒸发回流得浸膏。(2)取艾叶400份,粉碎加工,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然后与β-环糊精制得包和物,采用真空浓缩(真空度0.06kpa,温度70℃),减压干燥。(3)将上述所得的干燥固体和浸膏按比例混合,加入无机盐离子,干燥的干提取物;粉碎并过100目筛,将干提取物、乳糖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分成两份,一份干提取物、乳糖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碳酸氢钠混匀,一份干提取物、乳糖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与柠檬酸混匀,然后将混好的两份再与柠檬香精、硬脂酸镁混匀,用压片机压片,得疏风药浴泡腾片100片,每片25g。使用时,在木桶中放入7.5l、40℃左右热水,将一片驱寒药浴泡腾片扔入热水中,待驱寒药浴泡腾片完全溶解后,将足浸泡在木桶中30min即可。实施例2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制作配比为艾叶400份、干姜200份、桂枝200份、蛇床子200份配方的驱寒药浴泡腾片。使用时,在木桶中放入8l、40℃左右热水,将一片驱寒药浴泡腾片扔入热水中,待驱寒药浴泡腾片完全溶解后,将足浸泡在木桶中25min即可。实施例3(1)按配方称取重量份配比为艾叶600份、干姜100份、桂枝100份、蛇床子100份的各中药材并混合均匀,得到组合物;(2)将所得的组合物在常温下进行第一次粉碎,得到20目粗粉;(3)将步骤2所得的粗粉用超微粉碎机在零下三度进行粉碎,得到300目超细粉;(4)将所得的超细粉按照每袋25g的规格分装入袋,得驱寒药浴粉。使用时,将药浴粉放入盛有7.5l左右开水的木桶中,倒入一袋本发明驱寒药浴粉并搅拌均匀。将足放置木桶上方,用药浴蒸汽熏蒸一段时间。待药浴水温降至40℃左右时,将足浸入药液中,浸泡时间大约35min,在足浴过程中,始终保持水温在40℃左右即可。实施例4按照实施例3的制备步骤制备配方为艾叶400份、干姜200份、桂枝200份、蛇床子200份的驱寒药浴粉。使用时,将药浴粉放入盛有8l左右开水的木桶中,倒入一袋本发明驱寒药浴粉并搅拌均匀。将足放置木桶上方,用药浴蒸汽熏蒸一段时间。待药浴水温降至40℃左右时,将足浸入药浴中,浸泡时间大约30min,在足浴过程中,始终保持水温在40℃左右即可。实施例5(1)按照配方称取艾叶500份、干姜200份、桂枝200份、蛇床子200份的配方药材,混合均匀得到组合物;(2)将所得的组合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1小时,第二次煎煮0.5小时,第三次煎煮0.5小时,分别得到组合物药液1、2、3;(3)将步骤2中所得组合物药液1、2、3分别滤汁去渣,得到过滤液1、2、3;(4)将步骤3中所得的过滤液1、2、3混合均匀得到组合物4;(5)将步骤4中所得的混合物4加热浓缩至药液相对密度为1.2(50℃下测定),得驱寒药浴浓缩液;(6)将步骤5所得的驱寒药浴浓缩液,按照150ml/袋规格进行包装。使用时,将本发明驱寒药浴浓缩液一袋倒入盛有50l、温度在40℃左右热水的木桶中,混合均匀。使用者将身体浸入木桶中浸浴35min左右即可,在浸浴过程中,水温始终控制在40℃左右为宜。实施例6按照实施例5的步骤制得重量份配比为艾叶500份、干姜300份、桂枝300份、蛇床子300份的驱寒药浴浓缩液。使用时,将本发明驱寒药浴浓缩液倒入盛有45l、水温在40℃木桶中混合均匀,使用者将身体浸入木桶中,浸浴30min即可,在浸浴过程中,水温始终控制在40℃左右为宜。实施例7(1)按照配方称取重量配比为艾叶500份、干姜300份、桂枝300份、蛇床子300份的四味药材,混合均匀得到驱寒药浴混合物;(2)选取用于食品和医疗的ss无纺布煎煮袋,规格为16x21cm待用;(3)将步骤(1)所得的驱寒药浴混合物分装入步骤(2)备好的煎煮袋内,得100g/袋驱寒药浴煎煮袋。使用时,取本发明驱寒药浴煎煮袋一袋,放入8l左右水中,加热煎煮约45分钟,得到驱寒药液。将所得驱寒药液放入木桶中,待药液温度降至45℃左右时,将足放入药液浸泡30min即可。实施例8按照实施例7的步骤制得重量份配比为艾叶400份、干姜200份、桂枝200份、蛇床子300份的驱寒药浴煎煮袋。使用时,取本发明驱寒药浴煎煮袋一袋,放入10l左右水中,加热煎煮约50分钟,得到驱寒药液。将所得驱寒药液放入木桶中,待药液温度降至45℃左右时,将足放入药液浸泡30min即可。实验例(一)患者筛选选取中医诊断为寒邪胃痛的患者共120例,年龄在15-70岁。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每组各40例。醉酒及精神疾病患者、幼儿等不能配合治疗者排除。(二)试验方法治疗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驱寒药浴足浴粉一袋放入40度左右的温水10l中进行足浴30min,同时使用艾灸同时施灸足三里、中脘穴30min,每日一次,十天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1: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治疗,10mg,每日1次,十天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2:采用配比为干姜粉、吴茱萸各10g的配方,制作成足浴粉25g,放入40度左右10l的温水中进行足浴30min,每日1次,十天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三)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痊愈: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疼痛明显改善,可以忍耐,不影响日常工作;无效;疼痛无缓解基本加重,严重影响日常活动。有效率=(痊愈+有效)/nx100%。(四)结果组别n痊愈有效无效有效率(%)对照组1401023782.5对照组2401223587.5治疗组402810295结果显示,实验组对中医诊断为寒邪胃痛患者的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1的82.5%和对照组2的87.5%;治疗效果显著。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