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血枯经闭的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12268阅读:141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血枯经闭的中药丸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经闭,又称闭经。女子年过18周岁而月经未行或月经来后连续停经3个
月以上的妇科病证。从未行经者称原发性闭经,行经后又停闭者称继发性闭
经。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停经、绝经期的绝经以及少女初潮后因肾气未盛而
间歇半年以上但无其他不适者,均不作经闭论。
有关经闭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汉代《金匮要略》论及经闭,并提
出了若干有效的治疗方药。
经闭有血枯经闭和血枯经闭之分。血枯经闭,一般为虚损所致,多因先
天不足,或早婚早孕,房室不节,精血匮乏;或劳倦伤脾,生化乏源,气血
不足,或失血久病,血海空虚所致。西医中并没有治疗血枯经闭的针对性药
物,一般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血枯经闭分以下证型:①血虚经闭。证见经闭,
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无力。治宜益气扶脾、养血调经,方用归脾汤加减。
阴亏血耗,心火偏亢,心悸失眠,多梦纷扰者,兼用养心补血、活血通络法,
方用柏子仁丸加减。②肾虚经闭。肾阳虚者证见月经初潮应行未行,或经行
后又复经闭,身体矮小虚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面色淡白或晦暗,小便
频数,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沉细。治宜补肾温阳、益冲任,方用右归丸
加减。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以上中医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治疗血枯经闭的中药
丸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治疗血枯经闭,服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血枯经闭的中药丸,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龙胆草11-13、川黄连4-6、杭白芍12-14、板蓝根9-11、山豆根4-6、
熟地7-9、阿胶12-14、全当归13-15、女贞子9-11、丹皮8-10、生地6-8、
炒桃仁9-11、乳香4-6、没药4-6、降香4-6、墨旱莲9-11、龟板9-11、马
鞭草9-11、鸡血藤9-11以及炼蜜40-80。
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血枯经闭的中药丸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龙胆草12、川黄连5、杭白芍13、板蓝根10、山豆根5、熟地8、阿胶
13、全当归14、女贞子10、丹皮9、生地7、炒桃仁10、乳香5、没药5、
降香5、墨旱莲10、龟板10、马鞭草10、鸡血藤10以及炼蜜60。
一种治疗血枯经闭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龙胆草、川黄连、杭白芍、板蓝根、山豆根、熟地、阿胶、
全当归、女贞子、丹皮、生地、炒桃仁、乳香、没药、降香、墨旱莲、龟板、
马鞭草以及鸡血藤烘干,粉碎,过100-150目筛,得到药粉;
步骤二、将蜂蜜熬制5-15分钟,得到炼蜜;
步骤三、将炼蜜与药粉混合,并和成膏泥状,静止20-40分钟后分制成
丸状,即得所述中药丸。
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血枯经闭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三中所加
炼蜜的量以使所和成的膏泥能够成型且不粘手为准。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认为
血枯经闭的病因为:心肝火盛,内热阳亢,血液煎熬而沸腾,致经血色紫黑
而少或经血干枯,渐致闭绝。治宜清心平肝、滋阴凉血、祛瘀。本发明中,
龙胆草,泻肝胆之火;川黄连,泻心胃之火;杭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山豆根,清热解毒、凉血;熟地,滋阴养血;阿
胶,滋阴补血;全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女贞子,补益肝肾、清虚热;
丹皮,滋阴凉血、活血散瘀;生地,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炒桃仁,
活血祛瘀;乳香、没药,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降香,行
瘀定痛;墨旱莲,滋阴凉血、滋补肝肾;龟板,滋阴养血;马鞭草,凉血、
散瘀、通经;鸡血藤,养血调经。
本发明通过以上多种中药的合理配伍,清心平肝、滋阴凉血,使血枯经
闭得以治愈。
本发明根据对临床100例患者观察统计,按照每日2-3丸,每丸5-8克的
量进行服用,每5-10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5个疗程,对血枯经闭治愈率
92%以上。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
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
够据以实施。
一种治疗血枯经闭的中药丸,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龙胆草
11-13、川黄连4-6、杭白芍12-14、板蓝根9-11、山豆根4-6、熟地7-9、
阿胶12-14、全当归13-15、女贞子9-11、丹皮8-10、生地6-8、炒桃仁9-11、
乳香4-6、没药4-6、降香4-6、墨旱莲9-11、龟板9-11、马鞭草9-11、鸡
血藤9-11以及炼蜜40-80。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龙胆草、川黄连、杭白芍、板蓝根、山豆根、熟地、阿胶、
全当归、女贞子、丹皮、生地、炒桃仁、乳香、没药、降香、墨旱莲、龟板、
马鞭草以及鸡血藤烘干,粉碎,过100-150目筛,得到药粉。
步骤二、将蜂蜜熬制5-15分钟,得到炼蜜。
步骤三、将炼蜜与药粉混合,并和成膏泥状,静止20-40分钟后分制成
丸状,即得所述中药丸。
实施例1
1、称取龙胆草120克、川黄连50克、杭白芍130克、板蓝根100克、
山豆根50克、熟地80克、阿胶130克、全当归140克、女贞子100克、丹
皮90克、生地70克、炒桃仁100克、乳香50克、没药50克、降香50克、
墨旱莲100克、龟板100克、马鞭草100克以及鸡血藤100克,110℃烘干
40分钟,粉碎,过100目筛,得到药粉。
2、取枣花蜜650克,文火熬制10分钟,使水分蒸发后剩余600克,即
得炼蜜。
3、将炼蜜与药粉混合均匀,和成膏泥状,静置20分钟。
4、将静置后的膏泥用制丸机制成每个为8克湿重的药丸,即得所述中药
丸。
按照每日3丸的量进行服用,每5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实施例2
1、称取龙胆草110克、川黄连40克、杭白芍140克、板蓝根90克、山
豆根60克、熟地70克、阿胶140克、全当归150克、女贞子90克、丹皮
80克、生地60克、炒桃仁90克、乳香60克、没药60克、降香60克、墨
旱莲110克、龟板90克、马鞭草90克以及鸡血藤110克,120℃烘干30分
钟,粉碎,过150目筛,得到药粉。
5、取槐花蜜700克,文火熬制12分钟,使水分蒸发后剩余550克,即
得炼蜜。
6、将炼蜜与药粉混合均匀,和成膏泥状,静置25分钟。
7、将静置后的膏泥用制丸机制成每个为6克湿重的药丸,即得所述中药
丸。
按照每日2-3丸的量进行服用,每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
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间接或直接运
用在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