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上联动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7523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耳鸣治疗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阈上联动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耳鸣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医学上定义为“指非外部声音产生的听觉感知,常被形容为嘶嘶声、嗡嗡声或尖声铃声”,对患者的身心影响极大,如失眠、疲劳、压力大、不易放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消沉和易激动,最终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交和工作。虽然引起耳鸣的原因较复杂,发病机制多样化,但绝大部分耳鸣与患者的听觉系统密切相关,并且涉及其他神经网络系统,包括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由于这些神经网络的参与,调控了耳鸣的状态,通常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药物或手术治疗方式效果不显著。

在进行耳鸣频率匹配的时候,操作人员需要控制给声的强度,通常给声强度为阈上5dB;耳鸣患者的标准听力图并不是固定某一阈值的,这时在扫描耳鸣频率时就必须手动控制给声强度。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会因为嫌麻烦或操作不当,没有严格控制好给声强度,容易导致难以匹配患者所诉的耳鸣位点。

如:当选择2000Hz处给声,因为该处听阈为30dB,所以给声强应为35dB;在耳鸣检测过程中选择频率步进为1/1频程,则另外生成4000Hz和1000Hz两个频率的测试音。如果按常规设定,当直接给予次两频率的声音时,声强也为35dB,这样问题就出现了,4000Hz处应给予60dB的声强才够,35dB的响度患者其实是听不到的,1000Hz处则给30dB就足够了;所以,运用目前的测试方法,操作人员必须手动控制两个测试音强度,操作较为麻烦,测试时间耗费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阈上联动测试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阈上联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输入标准听力测试图;

S20、依据标准听力测试图得出所有频率对应的测试声强;

S30、点击听力测试图上的任意频率,给出测试音。

本发明的阈上联动测试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听力测试图上的每个频率对应有相应的测试声强,当操作者点击其中一个声音频率时,声音强度自动跳至对应的声强,无需手动控制给声强度,较快与患者所述的耳鸣位点相匹配,提高测试速度,提高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中测试声强均为阈上5dB。由此,防止响度过高引起的音调感觉变化,保证了检测的准确度,满足听力学测试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0中任意相邻两个测试音的频率相差大于或等于1Hz。由此,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中频率对应的测试声强可以进行手动增加或减小。由此,增加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阈上联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输入标准听力测试图,耳鸣患者的听力测试图输入至计算机或其他听力检测设备中;

S20、依据标准听力测试图得出所有频率对应的测试声强,其中,测试声强均为阈上5dB;

S30、点击听力测试图上的任意频率,给出测试音。当操作者在键盘上移动频率时,测试音的响度相应进行改变,如,测试音的频率4000Hz对应声强为60dB,频率1000Hz对应声强为30dB;操作者点击4000Hz频率处的声音时,则听力检测设备自动播放频率4000Hz、声强为65dB的测试音;操作者点击1000Hz频率处的声音时,则听力检测设备自动播放频率1000Hz、声强为35dB的测试音。

步骤S30中任意相邻两个测试音的频率相差大于或等于1Hz,耳鸣声在检测时,频率可以采用步进式,提高检测的精准度。

步骤S20中频率对应的测试声强可以进行手动增加或减小,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手动调节测试声强,可以将测试声强调为阈上6dB或其他。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创建了FollowTest功能模块,将FollowTest功能模块嵌入到听力扫描的听力测试软件内,通过计算机控制听力测试软件平台硬件设备,实现了FollowTest功能模块所具有的功能,FollowTest功能模块自动生成与相应频率对应声强的测试音,通过点击听力测试软件中的FollowTest功能模块将测试音输出。

本发明的阈上联动测试方法可以精确到1Hz的频率步进,从125~8000Hz共有7876个频点,大大提高了耳鸣患者耳鸣声的匹配精度,便于患者准确找到患者所述的耳鸣位点。当患者的听力测试图输入到听力测试软件的FollowTest功能模块后,FollowTest功能模块自动生成听力测试图上所有频率对应的测试声强,即为听力测试图上声强的阈上5dB,在原来声强上加5dB;在不同的频点生成相应的响度。因此,该方法在使用时,操作者可以点击听力测试图上的任一频率即可播放相应声强的测试音,大大节省了测试时间,无需在切换频率时手动调节声强,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