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湿疹的外用洗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201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专门用于婴幼儿湿疹治疗的中药。
背景技术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目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虽然湿疹的发病原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在于如果因为瘙痒一直用手抓的话,湿疹部分就很难痊愈;婴幼儿自制力和自我意识较差,会不自觉的抓挠湿疹部位,造成小儿湿疹的治疗十分困难。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外用洗液,以中草药为原料实现了对婴幼儿湿疹的治疗。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外用洗液,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吴茱萸10~20份、蛇床子5~10份、艾叶15~20份、薏仁15~20份、红花5~10份、姜10~20份、苦参10~20份、炉甘石5~10份、硫磺5~10份、仙鹤草5~15份、苦地丁5~10份、鱼腥草2~5份;将上述原料药研磨成粉末后加10倍水浸泡4小时,然后加热煎煮至溶液变为原本1/3,冷却后得到洗液用于浸泡湿疹部位。各味原料药的药理药效: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tinctorius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夏季开花,当花色由黄转为鲜红时采摘,阴干。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活血化瘀,通经。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阻,癥瘕积滞,跌打伤痛,麻疹不透。吴茱萸:为小乔木或灌木,拉丁学名Tetradiumruticarpum,原名Euodia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的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炉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味甘,性平。归肝、脾经。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翳膜遮睛,胬肉攀睛,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瘙痒。硫磺: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味酸,性温。归肾、大肠经。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姜:别名:生姜、白姜、川姜,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还有醒胃开脾、增进食欲的作用。仙鹤草:又叫西洋龙芽草。味苦,性温。归胃、肝、脾、肺、大肠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广泛用于各种出血之证,例如: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咯血、衄血,赤白痢疾,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等证,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用于癌症及各种出血之症。蛇床子:性温,味苦。归肾经。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尚有类似性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人体骨髓造血功能,保护肾上腺皮质。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艾叶: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性凉,味甘、淡。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薏米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苦地丁:别名,地丁草、苦丁、小鸡菜;罂粟科紫堇属植物苦地丁CorydalisbungeanaTurcz.的全草。夏秋采集全草,除去泥沙,晒干备用。味苦,性寒。归心、脾经。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肾炎,黄疸,肠炎,疔疮肿毒,淋巴结结核,眼结膜炎,角膜溃疡。鱼腥草: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本发明的中药为经过多年临床试验总结而得,特别针对婴幼儿容易用手抓湿疹部位这一特点,多用无毒的外用药物,杀菌止痒,且味苦、涩,避免婴幼儿频繁触碰湿疹部位,有效解决了患处反复,长期无法真正痊愈的问题,保障了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临床病例研究:本发明对随机选取100例被诊断为湿疹的10岁以下患者,其中男性58人,女性42人,年龄0~1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程等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药物进行治疗,15天一个疗程,停药5天,三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对照组:涂覆皮炎平软膏。疗效标准:对治疗前后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症状进行观察。临床治愈:皮肤无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症状,且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皮肤风团、脱皮现象消失,仅有轻微红肿和发痒或症状消失后在3个月内复发;有效:皮肤风团、脱皮现象明显减小;无效: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组别人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100201461080%对照组100101761766%表1从表1中的数据可见,本发明的药物对治疗湿疹有显著的疗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外用洗液,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吴茱萸10~20份、蛇床子5~10份、艾叶15~20份、薏仁15~20份、红花5~10份、姜10~20份、苦参10~20份、炉甘石5~10份、硫磺5~10份、仙鹤草5~15份、苦地丁5~10份、鱼腥草2~5份。实施例1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外用洗液,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组成:吴茱萸20g、蛇床子5g、艾叶10g、薏仁15g、红花10g、姜20g、苦参20g、炉甘石5g、硫磺5g、仙鹤草5g、苦地丁5g、鱼腥草2g。将上述原料药作为一剂,研磨成粉末后加10倍水浸泡4小时,然后加热煎煮至溶液变为原本1/3,冷却后得到洗液用于浸泡湿疹部位,每天一剂分为早中晚三次浸泡,每次15分钟。实施例2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外用洗液,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组成:吴茱萸10g、蛇床子10g、艾叶15g、薏仁20g、红花5g、姜10g、苦参10g、炉甘石10g、硫磺10g、仙鹤草15g、苦地丁10g、鱼腥草5g。实施例3一种治疗小儿湿疹的外用洗液,实施例3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组成:吴茱萸15g、蛇床子7g、艾叶12g、薏仁13g、红花7g、姜13g、苦参12g、炉甘石6g、硫磺7g、仙鹤草10g、苦地丁6g、鱼腥草4g。病例1:韩XX,女,3岁,1岁开始手部关节、手心、手指侧面随机多发湿疹,涂覆激素类药物后很快消失,但短时间内又会复发,不断反复,严重影响睡眠,采用实施例1配方制备成为的洗液连续浸泡手部3个疗程后,湿疹部位完全消失,随便半年内无复发。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