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面修复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523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创面修复敷料,属于医疗救护领域。
背景技术
:创面是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如外科手术、外力、热、电流、化学物质、低温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作用下所导致的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同时,皮肤的正常功能受损。也称为伤口或者创伤。创面修复既伤口修复。创面修复是创伤、烧伤外科乃至整个医学界所面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但真正把它作为一项独立的课题来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近20余年来才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一方面,创面修复的许多基本问题过去并没有真正获得解决,另一方面,现代医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又给创面修复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甚至一些重要的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如传统的敷料(纱布)仅起单纯覆盖创面的作用,而现在,研制敷料的概念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敷料不仅要覆盖创面,还应具有促进组织修复的功能,即所谓“活性敷料”或“革命性敷料”。其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过去不太为人们重视的慢性体表溃疡与瘢痕防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此,进一步重视创面修复研究既是学术上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医学与生物学提出的新要求。国外对创面修复十分重视,其基础研究已深入至细胞、分子与基因水平。70年代以来,由于能有效的获取大量细胞因子并用于动物实验,使得在以生长因子与创面修复关系为突破口的组织修复研究国外走在了前列,并由此带动了整个创面修复的发展。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在组织修复的细胞学、胞外基质与胶原代谢、生长因子促(抑)创面修复机理、慢性难愈合溃疡的病理生理特征与促愈合方法、增生性瘢痕的成因与控制、活性敷料的研制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不少基础研究成果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我们国家有关创面修复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并且已在烧伤创面修复等领域取得可喜成绩。但总的来讲,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整体研究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又落后于临床治疗。由于创面修复是一系统工程,涉及外科、创伤外科、烧伤、整形等诸多医学领域,并与生物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以及生物材料学等许多基础与应用科学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如果不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课题来进行跨学科、跨专业攻关,显然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著名工程院院士盛志勇教授、北京304医院付小兵教授等一大批医学知名人士,早在2003年就开始陆续发表了大量论文或专著,并提出了“要充分利用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成果,从细胞、分子与基因水平探索正常与组织修复失控发生的奥秘,寻找可靠的促修复方法,加速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的观点。目前,已经商品化应用于临床的皮肤创面覆盖物有:表皮细胞膜片、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海绵膜、胶原凝胶膜等。①表皮细胞膜片:该膜片(KC)缺点在于必须取患者的皮肤活检标本,需要2-3周的准备时间,缺乏真皮成分,膜片菲薄易碎[O’ConnerNE,MallikenJB,Bankaclilegcls,etal.Graftingofburnswithculturedepitheliuntpreparedfromautologousepidermalcells[J].Lancet,1981,1:75-78]。②脱细胞真皮基质:其缺点是可能含有未除净的抗原物质,有传染病毒的危险,并且材料孔贯通性差。③胶原海绵膜:如中国专利94118836.1和01134743.0,其缺点是材料中不含有细胞生子因子,并且力学性能差,不能抗感染;中国专利200510022581.X,材料中虽然直接加入了生长因子,但没引入微球缓释技术,生长因子易失去生物活性。④胶原凝胶:如中国专利CN02117585.3和CN03130382.X,缺点是生产过程复杂,胶原凝胶会收缩80%左右,抵抗胶原酶降解能力差,易遭到病毒感染和免疫排斥反应,脆性大,手术操作困难。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无免疫排斥或免疫排斥作用极低的、应用范围广泛、创面修复效果极佳的创面修复敷料。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1.一种创面修复敷料,为多孔材料,特征在于,其表面附着有细胞生长因子的胶原蛋白。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造三维纤维基材料第一步:将生物可降解纤维分散在水或乙醇中,形成均相悬浊液;所述悬浊液中,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10%;第二步:将所述悬浊液在15-36℃下进行陈化处理8-15h,使悬浊液形成凝固块;第三步:采用超临界干燥方法脱除所述凝固块中凝固的水或乙醇,形成纤维交错材料;第四步:将纤维交错材料进行1-5h热交联处理,获得纤维交错点粘结固定的三维纤维基材料;生物可降解纤维选自: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交酯、聚氨酯、聚乙烯醇、或丝蛋白、弹力蛋白拟态的肽聚合物、海藻酸一种或多种物质制成的纤维。(2)进行多孔处理将步骤(1)获得的敷料基体浸渍在水中,然后再加入致多孔组合物,处理温度20~60℃,时间为10~60min。所述致多孔组合物为:碳酸镁、发泡剂和生物相容粘合剂,其中所述发泡剂包含磷酸盐和磷酸氢盐,该磷酸盐和磷酸氢盐在所述组合物内存在的摩尔比为1:3-1:15,该组合物水合时反应从而产生作为气体组分的二氧化碳,其中从所述组合物释放出所述气体组分在组合物中产生至少8%的孔隙率;(3)浸渍胶原蛋白将多孔处理后的三维纤维基材料浸渍含有细胞生长因子的胶原蛋白水溶胶,然后干燥,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为1-10wt%,胶原蛋白的含量为130—1500IU/mL;(4)交联固化干燥完毕后进行交联固化,其中,所述交联剂选自1-乙基-3-(3-二甲基胺丙基)-碳化二亚胺、戊二醛、双醛淀粉、乙二醇缩水甘油醚、丙三醇缩水甘油醚、杨梅栲胶、荆树皮栲胶、1,6-己二异氰酸盐中的任一种;交联固化结束后,得到创面修复敷料。其中所述交联剂溶液中交联剂的含量浓度优选为0.01~0.05mol/L,更优选为0.03mol/L;所述交联固化的时间优选为5~12h,更优选为8~9h。所述细胞因子是对细胞的归巢或趋化或细胞分化起作用的因子,这些因子可选自细胞定向迁移因子(SDF-1)、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白介素IL-3、血管生成素结合因子(ECM)、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或细胞定向迁移因子、胰岛素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桥蛋白、生长激素类(如:促生长素)等细胞吸引及粘附因子所述生物相容粘合剂中还包括:核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肽,聚(α-羟基酸),聚(内酯),聚(氨基酸),聚(酸酐),聚(原酸酯),聚(酸酐-CO-酰亚胺),聚(原碳酸酯),聚(α-羟基烷酸酯),聚(磷酸酯),聚(L-丙交酯)(PLLA),聚(D,L-丙交酯)(PDLLA),聚乙交酯(PGA),聚(丙交酯-CO-乙交酯)(PLGA),聚(L-丙交酯-CO-D,L-丙交酯),聚(D,L-丙交酯-CO-亚丙基碳酸酯),聚羟基丁酸酯(PHB),聚羧酸,聚(盐酸烯丙胺),聚(氯化二烯丙基二甲铵),聚(亚乙基亚胺),聚富马酸丙二醇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碳纤维,聚乙二醇,聚氧乙醇,聚(乙烯基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环氧乙烷-CO-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及它们的共聚物。所述生物相容粘合剂选自:藻酸,阿拉伯酸,瓜尔胶,黄原胶,明胶,壳多糖,脱乙酰壳多糖,乙酸脱乙酰壳多糖,乳酸脱乙酰壳多糖,硫酸软骨素,N,O-羧甲基脱乙酰壳多糖,葡聚糖,纤维蛋白胶,甘油,透明质酸,透明质酸钠,纤维素,葡糖胺,蛋白聚糖,淀粉,乳酸,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共聚物,甘油磷酸钠,胶原,糖原,角蛋白,丝,及它们的混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致孔组合物的引入使得敷料比常规创面贴具有更高和更均匀的孔隙,增强敷料在使用过程中的透气性;(2)三维纤维基的制造方法相对于传统创面膜的静电纺丝技术更为简单,容易控制,无论原料还是工艺成本都更为低廉,具有较好的透气透湿性;(3)本发明制造的创面敷料,能够促进皮肤纤维细胞生长,加快损伤皮肤的愈合,相对于医用纱布而言,动物皮肤完全愈合的所需的天数减少了一半左右,且不会出现创面红肿以及瘢痕挛缩。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制造三维纤维基材料第一步:将聚乙烯醇纤维分散在水中,形成均相悬浊液;所述悬浊液中,纤维的质量分数为7%;第二步:将所述悬浊液在15℃下进行陈化处理8h,使悬浊液形成凝固块;第三步:采用超临界干燥方法脱除所述凝固块中凝固的水或乙醇,形成纤维交错材料;第四步:将纤维交错材料进行5h热交联处理,获得纤维交错点粘结固定的三维纤维基材料;(2)进行多孔处理将步骤(1)获得的三维纤维基材料浸渍在水中,然后再加入致多孔组合物,处理温度25℃,时间为18min。所述致多孔组合物为:碳酸镁、发泡剂和生物相容粘合剂,其中所述发泡剂包含磷酸盐和磷酸氢盐,该磷酸盐和磷酸氢盐在所述组合物内存在的摩尔比为1:7,该组合物水合时反应从而产生作为气体组分的二氧化碳,其中从所述组合物释放出所述气体组分在组合物中产生至少8%的孔隙率;(3)浸渍胶原蛋白将多孔处理后的三维纤维基材料浸渍含有细胞生长因子的胶原蛋白水溶胶,然后干燥,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为5wt%,胶原蛋白的含量为1300IU/mL;(4)交联固化干燥完毕后进行交联固化,其中,所述交联剂为乙二醇缩水甘油醚,交联固化结束后,得到创面修复敷料。实施例2:(1)制造三维纤维基材料第一步:将丝蛋白纤维分散在水或乙醇中,形成均相悬浊液;所述悬浊液中,纤维的质量分数为7%;第二步:将所述悬浊液在15℃下进行陈化处理8h,使悬浊液形成凝固块;第三步:采用超临界干燥方法脱除所述凝固块中凝固的水或乙醇,形成纤维交错材料;第四步:将纤维交错材料进行2h热交联处理,获得纤维交错点粘结固定的三维纤维基材料;(2)进行多孔处理将步骤(1)获得的三维纤维基材料浸渍在水中,然后再加入致多孔组合物,处理温度20℃,时间为50min。所述致多孔组合物为:碳酸镁、发泡剂和生物相容粘合剂,其中所述发泡剂包含磷酸盐和磷酸氢盐,该磷酸盐和磷酸氢盐在所述组合物内存在的摩尔比为1:6,该组合物水合时反应从而产生作为气体组分的二氧化碳,其中从所述组合物释放出所述气体组分在组合物中产生至少8%的孔隙率;(3)浸渍胶原蛋白将多孔处理后的三维纤维基材料浸渍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胶原蛋白水溶胶,然后干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为8wt%,胶原蛋白的含量为130IU/mL;(4)交联固化干燥完毕后进行交联固化,其中,所述交联剂为双醛淀粉,交联固化结束后,得到创面修复敷料。其中所述交联剂溶液中交联剂的含量浓度为0.03mol/L;所述交联固化的时间为8~9h。对比例1:1)制备RGD重组蛛丝蛋白-聚乙烯醇复合纤维膜将RGD重组蛛丝蛋白(暨南大学提供)和聚乙烯醇(平均聚合度为2400~2500)溶于98wt%的甲酸溶液中,配制成含有5wt%RGD重组蛛丝蛋白和5wt%聚乙烯醇的纺丝液。把纺丝液吸入2mL规格的注射器中,利用静电纺织技术,在80kV(电压强度)、20cm(注射器针头距收集屏表面)、5ml/h(纺丝液流量)、45℃条件下,将纺丝液制备成RGD重组蛛丝蛋白-聚乙烯醇复合纤维膜。2)配制bFGF-胶原蛋白溶液将胶原蛋白(石家庄旭尔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溶于无菌水中配制成2wt%的胶原蛋白溶液,按500IU/ml添加bFGF(北京科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得到bFGF-胶原蛋白溶液。3)制备创面修复敷料将上述制得的RGD重组蛛丝蛋白-聚乙烯醇复合纤维膜恒温37℃浸泡在上述制得的bFGF-胶原蛋白溶液中30min,然后放入凝胶模具中室温自然凝胶干燥2h,得到干燥成型的复合纤维膜。将干燥成型的复合纤维膜放入浓度为0.01~0.05mol/L的EDC·HCl溶液中交联8h加固,得到厚度为0.05mm的创面修复敷料。最后将制得的创面修复敷料放入无菌包装袋,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对比例2:不进行步骤(2)多孔处理,其他步骤同时实施例1对比例3:(1)制造三维纤维基材料第一步:将聚乳酸分散在水或乙醇中,形成均相悬浊液;所述悬浊液中,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3%;第二步:将所述悬浊液在40℃下进行陈化处理20h,使悬浊液形成凝固块;第三步:采用超临界干燥方法脱除所述凝固块中凝固的水或乙醇,形成纤维交错材料;第四步:将纤维交错材料进行6h热交联处理,获得纤维交错点粘结固定的三维纤维基材料;(2)进行多孔处理将步骤(1)获得的三维纤维基材料浸渍在水中,然后再加入致多孔组合物,处理温度15℃,时间为9min。所述致多孔组合物为:碳酸镁、发泡剂和生物相容粘合剂,其中所述发泡剂包含磷酸盐和磷酸氢盐,该磷酸盐和磷酸氢盐在所述组合物内存在的摩尔比为1:16;(3)浸渍胶原蛋白将多孔处理后的三维纤维基材料浸渍含有细胞生长因子的胶原蛋白水溶胶,然后干燥,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为15wt%,胶原蛋白的含量为100IU/mL;(4)交联固化干燥完毕后进行交联固化,其中,所述交联剂选自1-乙基-3-(3-二甲基胺丙基)-碳化二亚胺,交联固化结束后,得到创面修复敷料。其中所述交联剂溶液中交联剂的含量浓度优选为0.08mol/L,所述交联固化的时间14h。创面修复敷料在创面的测试用100只白兔做测试,建立动物创伤模型,随机分成5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对比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白兔麻醉消毒后,制造成3cm×3cm的切口,完整去除皮肤全层,分别用与创面相同大小的实施例组和对比例组膜贴覆盖创面,空白对照创面不做特殊处理,然后无菌加压包扎。术后肌注青霉素10u/kgbw,每天2次,连续3天注射,预防感染。每周换药,去除各组膜贴,伤口清洁后按原方法包扎。1至4周后观察各组动物创面的变化,计算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现有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结果如下表1:表1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的创面愈合率(%)组别第一周第二周第四周空白对照14.9163.3398.94对比例123.7683.5899.97对比例2257998.88对比例3208198.90实施例1279099.99实施例2298999.97表1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周愈合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制造的创面修复敷料。实施例组创面未见明显瘢痕挛缩、无红肿和炎症,空白对照组出现水肿和炎症,比较例部分有明显瘢痕挛缩。孔隙率的测定:在恒温条件下,往5ml比重瓶中装满无水乙醇,称重(W1),将复合纤维膜称重(Ws)。并将膜置于比重瓶中,静置15min,利用真空泵进行脱气,直至无气泡逸出,使乙醇充分扩散到膜的孔隙中,加满乙醇,称重(W2)。把浸满乙醇的样品取出,对剩余的乙醇与比重瓶进行称重(W3)。计数公式:孔隙率=(W2-W3-Ws)/(W1-W3)表2孔隙率(%)实施例188%实施例286%比较例182%比较例265%比较例383%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