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182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



背景技术:

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病率约10%。现有的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但对脊柱后凸畸形的恢复较差,内固定虽然在矫正后凸畸形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对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治疗既微创又可有效的恢复椎体的正常形态,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脊柱外固定架固定系统联合椎体成形术为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1977年Magerl首先应用脊柱外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但因结构复杂,临床难以推广。1994年,徐友佳等开始进行脊柱外固定相关研究,未获得较大进展。2006年王文军等基于Magerl外固定架的原理,运用现代椎弓根技术进行改良,治疗了一批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但临床推广仍困难,原因是其设计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4钉撑开复位理念上,力学设计不甚合理。随着现代脊柱复位理念的不断更新,利用伤椎置钉进行椎体复位,是当前最为合理的骨折复位理念,符合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因此,设计一款基于经皮椎体置钉技术及伤椎复位理念的,简便易行的椎体复位系统,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的创伤,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该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能够对脊柱的前柱和后柱进行撑开和/或压缩,并能够在该基础上实现对于伤椎的复位操作,有利于带来安全有效的医疗效果。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包括第一连杆、两个压缩连杆机构、两个撑开连杆机构、两对椎弓根钉以及顶推复位机构;每对椎弓根钉均包括第一椎弓根钉和第二椎弓根钉,所述第一椎弓根钉和所述第二椎弓根钉之间分别连接所述压缩连杆机构和所述撑开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跨接在所述两个压缩连杆机构之间,且所述压缩连杆机构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所述顶推复位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上。

可选的,所述压缩连杆机构设于所述撑开连杆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个压缩连杆机构。

可选的,所述压缩连杆机构包括第二连杆和两个压缩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相垂直,所述两个压缩连接器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所述椎弓根钉穿设于所述压缩连接器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块包括顶层部件和底层部件,所述顶层部件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设为两个,该两个第一连杆分别穿过所述两个第一通孔,所述底层部件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连杆穿过所述穿孔。

可选的,所述顶层部件和所述底层部件之间通过螺柱紧固件连接并可相对转动,且所述顶层部件和所述底层部件之间设有细槽,所述细槽的两端分别和所述两个第一通孔相通,所述螺柱紧固件垂直穿过所述细槽;所述底层部件设有第一锁孔,所述第一锁孔上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锁定螺钉。

可选的,所述压缩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筒、第二连接筒和第一安装筒,所述第一连接筒套接于所述第二连杆外周,所述第二连接筒与所述第一连接筒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筒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筒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安装筒连接有第一连接轴,该第一连接轴的轴向与所述第一安装筒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连接筒套接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椎弓根钉穿过所述第一安装筒,且所述椎弓根钉和所述第一安装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筒的上方设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套接于所述椎弓根钉外周,且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椎弓根钉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撑开连杆机构包括第三连杆和两个撑开连接器,所述两个撑开连接器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所述椎弓根钉还穿设于所述撑开连接器中。

可选的,所述撑开连接器包括第三连接筒、第四连接筒和第二安装筒,所述第三连接筒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杆外周,所述第三连接筒与所述第四连接筒相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筒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四连接筒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安装筒连接有第二连接轴,且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筒的中心轴线,所述第四连接筒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相套接,所述第一安装筒和所述第二安装筒相通,且所述第一安装筒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筒的长度,所述椎弓根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筒和所述第二安装筒。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三连接筒和所述第四连接筒分别设有第二锁孔,所述第二锁孔上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二锁定螺钉。

可选的,所述椎弓根钉包括根钉头部和根钉尾部,所述根钉头部为三角锥尖头,所述根钉尾部呈六角柱状;所述椎弓根钉在所述根钉头部和所述根钉尾部之间的部位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椎弓根钉与所述压缩连杆机构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顶推复位机构通过第二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顶推复位机构包括套管和内芯针,所述内芯针穿过所述套管,所述套管穿过所述第二滑块,且所述套管的外壁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套管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滑块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设为两个,该两个第一连杆分别穿过所述两个第二通孔。

可选的,所述套管包括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设于所述套管的顶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包括第一连杆、撑开连杆机构、压缩连杆机构、椎弓根钉和顶推复位机构,且撑开连杆机构和压缩连杆机构分别和椎弓根钉连接,第一连杆两端的每一端均设置所述撑开连杆机构和所述压缩连杆机构,顶推复位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杆上;因而,本发明的四根椎弓根钉可经皮穿刺入脊椎体,并可根据脊椎体骨折的形态,在上述第一连杆、撑开连杆机构和压缩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对于脊柱的前柱和后柱的撑开和/或压缩操作,在该基础上,则可进一步在顶推复位机构的的顶推作用下,实现对于脊椎体的复位操作。本发明的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结构合理、设计新颖,有利于带来安全有效的医疗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压缩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撑开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二滑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椎弓根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所述的顶推复位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连接器,1-1、第一连接筒,1-2、第二连接筒,1-3、第一安装筒,1-4、限位螺母,1-5、第一连接轴,2、撑开连接器,2-1、第三连接筒,2-2、第四连接筒,2-3、第二安装筒,2-4、第二连接轴,3、第一连杆,4、第一滑块,4-1、顶层部件,4-2、底层部件,4-3、穿孔,4-4、第一通孔,4-5、细槽,4-6、第一锁定螺钉,4-7、螺柱紧固件,5、第二连杆,150、压缩连杆机构,6、椎弓根钉,6-1、根钉头部,6-2、第一外螺纹,6-3、根钉尾部,6-4、第一椎弓根钉,6-5、第二椎弓根钉,7、内芯针,8、套管,8-1、旋转把手,8-2、第二外螺纹,780、顶推复位机构,9、第二滑块,9-1、第二通孔,10、第二锁定螺钉,11、第三连杆,112、撑开连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包括第一连杆3、两个压缩连杆机构150、两个撑开连杆机构112、两对椎弓根钉6以及顶推复位机构780;每对椎弓根钉6均包括第一椎弓根钉6-4和第二椎弓根钉6-5,第一椎弓根钉6-4和第二椎弓根钉6-5之间分别连接压缩连杆机构150和撑开连杆机构112;第一连杆3跨接在两个压缩连杆机构150之间,且压缩连杆机构150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杆3的端部;顶推复位机构780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杆3上。其中,上述压缩连杆机构150设于撑开连杆机构112的上方。

基于上述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四根椎弓根钉6可经皮穿刺入脊椎体,并可根据脊椎体骨折的形态,在上述第一连杆3、撑开连杆机构112和压缩连杆机构150的作用下,实现对于脊柱的前柱和后柱的撑开和/或压缩操作,在该基础上,可进一步在顶推复位机构780的的顶推作用下,实现对于脊椎体的复位操作。本发明的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结构合理、设计新颖,有利于带来安全有效的医疗手术效果。其中,上述压缩连杆机构150能够实现压缩作用、上述撑开连杆机构112能够实现撑开作用,并且压缩连杆机构150可带动撑开连杆机构112一起在第一连杆3的端部滑动和固定,因而能够实现上述的撑开和/或压缩操作,而顶推复位机构780的作用更符合生物力学效果,其可有效的减少上下椎体切割应力,可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复位。本系统可实现局麻下经皮椎体复位手术,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及不能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

参见图1和图2,压缩连杆机构150包括第二连杆5和两个压缩连接器1,第二连杆5通过第一滑块4与第一连杆3连接,且第二连杆5与第一连杆3相垂直,两个压缩连接器1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杆5的两端,椎弓根钉6穿设于压缩连接器1中。进一步的,压缩连接器1包括第一连接筒1-1、第二连接筒1-2和第一安装筒1-3,第一连接筒1-1套接于第二连杆5外周,第二连接筒1-2与第一连接筒1-1相连接,且第二连接筒1-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一连接筒1-1的中心轴线,第一安装筒1-3连接有第一连接轴1-5,该第一连接轴1-5的轴向与第一安装筒1-3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第二连接筒1-2套接第一连接轴1-5,椎弓根钉6穿过第一安装筒1-3,且椎弓根钉6和第一安装筒1-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因而,两个压缩连接器1均可以沿第二连杆5的轴线方向滑动,以实现压缩功能,而且第一滑块4可以分别沿第一连杆3的轴线方向和第二连杆5的轴线方向滑动,第一安装筒1-3可绕第二连接筒1-2的中心轴线作圆周摆动,以上都有利于灵活调节上述各椎弓根钉6的角度和位置,使椎弓根钉6更好地作用于脊椎体。其中,第一安装筒1-3的上方设有限位螺母1-4,限位螺母1-4套接于椎弓根钉6外周,且限位螺母1-4与椎弓根钉6通过螺纹连接,则限位螺母1-4可以对椎弓根钉6进行固定限位,避免椎弓根钉6从第一安装筒1-3中脱离出来。

进一步的,参见图1、图4和图5,上述第一滑块4包括顶层部件4-1和底层部件4-2,顶层部件4-1设有两个第一通孔4-4,第一连杆3的数量设为两个,该两个第一连杆3分别穿过两个第一通孔4-4,底层部件4-2设有穿孔4-3,穿孔4-3的中心轴线和第一通孔4-4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第二连杆5穿过穿孔4-3,则该第一滑块4可以沿第一连杆3的轴线方向以及第二连杆5的轴线方向自由滑动;其中,顶层部件4-1和底层部件4-2之间通过螺柱紧固件4-7连接并可相对转动,且顶层部件4-1和底层部件4-2之间设有细槽4-5,细槽4-5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通孔4-4相通,螺柱紧固件4-7垂直穿过细槽4-5,从而,当用螺柱紧固件4-7将顶层部件4-1和底层部件4-2锁紧时,细槽4-5会受压,并会使得上述第一通孔4-4发生变形,由此使第一滑块4被锁定在第一连杆3上,而当将螺柱紧固件4-7松开时,顶层部件4-1和底层部件4-2之间又可以相对转动,这确保了椎弓根钉6角度和位置调节的灵活性;底层部件4-2设有第一锁孔,第一锁孔上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锁定螺钉4-6,因而,当将第一锁定螺钉4-6锁紧时,可以使上述第一滑块4锁定在第二连杆5上。另外,参见图6,椎弓根钉6包括根钉头部6-1和根钉尾部6-3,根钉头部6-1为三角锥尖头,根钉尾部6-3呈六角柱状,这有利于椎弓根钉6作用于椎体;椎弓根钉6在根钉头部6-1和根钉尾部6-3之间的部位设有第一外螺纹6-2,使椎弓根钉6与上述第一安装筒1-3通过螺纹连接。

参见图1和图3,撑开连杆机构112包括第三连杆11和两个撑开连接器2,两个撑开连接器2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三连杆11的两端,椎弓根钉6还穿设于撑开连接器2中。其中,撑开连接器2包括第三连接筒2-1、第四连接筒2-2和第二安装筒2-3,第三连接筒2-1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杆11外周,第三连接筒2-1与第四连接筒2-2相连接,且第三连接筒2-1的中心轴线和第四连接筒2-2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第二安装筒2-3连接有第二连接轴2-4,且第二连接轴2-4的轴向垂直于第二安装筒2-3的中心轴线,第四连接筒2-2与第二连接轴2-4相套接,第一安装筒1-3和第二安装筒2-3相通,且第一安装筒1-3的长度大于第二安装筒2-3的长度,椎弓根钉6依次穿过第一安装筒1-3和第二安装筒2-3,因而,两个撑开连接器2可以沿第三连杆11的轴线方向自由滑动,而且第二安装筒2-3可绕第四连接筒2-2的中心轴线作圆周摆动,这同样有利于灵活调节上述各椎弓根钉6的角度和位置。

另外,参见图1至图5,第一连接筒1-1、所述第二连接筒1-2、第三连接筒2-1和第四连接筒2-2分别设有第二锁孔,所述第二锁孔上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第二锁定螺钉10,因而,当将相应的第二锁定螺钉10锁紧时,可以使上述压缩连接器1锁定在第二连杆5上,或可使上述撑开连接器2锁定在第三连杆11上,以及可以使上述第一安装筒1-3被固定而不能作圆周摆动,或可使上述第二安装筒2-3被固定而不能作圆周摆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连接筒1-1、第二连接筒1-2、第三连接筒2-1、第四连接筒2-2、第一安装筒1-3以及第二安装筒2-3都是圆形筒。

参见图1和图7,顶推复位机构780通过第二滑块9安装于第一连杆3上,顶推复位机构780包括套管8和内芯针7,内芯针7穿过套管8,套管8穿过第二滑块9,且套管8的外壁设有第二外螺纹8-2,套管8与第二滑块9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因而,第二滑块9可带动该顶推复位机构780沿第一连杆3的轴线方向自由滑动,而且通过旋转套管8可带动内芯针7上下移动而实现顶推作用。其中,第二滑块9设有两个第二通孔9-1,上述的两个第一连杆3分别穿过两个第二通孔9-1;套管8包括蝶形旋转把手8-1,该蝶形旋转把手8-1设于套管8的顶端,这方便了对于套管8的旋转,从而方便了上述内芯针7的上下移动。

本经皮伤椎复位系统的安装过程为:局麻后,在C型X光机引导下,经皮将椎弓根钉6穿刺进入伤椎及上下邻椎,穿刺过程中注意两侧的平衡及对称;穿刺成功后,上下邻椎置入上述的四根椎弓根钉6,每根椎弓根钉6上分别依次套入一个压缩连接器1和一个撑开连接器2,然后在两侧往上层的两个压缩连接器1的第一连接筒1-1穿入第二连杆5,同时将第一滑块4套在第二连杆5上并处于两个压缩连接器1之间,接着再往下层两个撑开连接器2的第三连接筒2-1穿入第三连杆11;之后在伤椎处置入上述顶推复位机构780的内芯针7,再将顶推复位机构780与第一连杆3连接,并使第一连杆3与与上述压缩连杆机构150连接,至此,完成整个系统的装配,系统的整体装配图如图1所示。

在使用时,根据骨折的具体形态,联动压缩四根椎弓根钉6,同时向前旋转上述的顶推套管8,在C臂机引导下观察骨折块的复位程度,待骨折块复位满意后,拧紧各连接组件,完成固定,至此,本系统对伤椎的复位及固定的操作完成。最后,在此基础上可对伤椎进行椎体骨水泥成形术,植骨术等操作,完成下一步手术。整个手术完成后,依此松开各组件,取出各连杆、压缩连接器1和撑开连接器2,最后取出椎弓根钉6。

本发明实施例的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基于伤椎置钉复位的理念,充分考虑脊柱的活动功能及脊柱骨折的常见类型,通过双联通杆的自由滑动,可自由实现对脊柱前柱及后柱的联合撑开、联合压缩、撑开和压缩相结合等操作,并可实现全经皮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包括第一连杆、撑开连杆机构、压缩连杆机构、椎弓根钉和顶推复位机构,且撑开连杆机构和压缩连杆机构分别和椎弓根钉连接,第一连杆两端的每一端均设置所述撑开连杆机构和所述压缩连杆机构,顶推复位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杆上;因而,本发明的四根椎弓根钉可经皮穿刺入脊椎体,并可根据脊椎体骨折的形态,在上述第一连杆、撑开连杆机构和压缩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对于脊柱的前柱和后柱的撑开和/或压缩操作,在该基础上,则可进一步在顶推复位机构的的顶推作用下,实现对于脊椎体的复位操作。本发明的经皮微创的伤椎复位系统结构合理、设计新颖,有利于带来安全有效的医疗手术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