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痱子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8572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痱子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痱子是夏天最常见出现的,主要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 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 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发生痱子,主要表现为:红色粟粒疹,或者黄色至透明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壁流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有轻度烧灼、刺痒感,导致烦躁抓痒,目前,临床上治疗痱子的药物主要以外用为主,对于治疗痱子目前尚缺少公认安全有效的口服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治疗痱子的中药配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痱子的中药配方,所述的中药是由如下原料配比制成:黄芩3~6份、浮萍3~5份、金银花6~10份、地丁9~12份、野菊花9~12份、滑石15~20份、黄连1.5~4份、赤芍6 ~9份、栀子6~9份、丹皮6~9份、板蓝根 9~13份、甘草1.5~5份、薄荷3~6份、藿香3~6份、神曲4.5~8份。

所述的中药是由如下原料配比制成,黄芩3g、浮萍3g、金银花6g、地丁11g、野菊花12g、滑石20g、黄连2g、赤芍6g、栀子6g、丹皮6g、板蓝根 9g、甘草2g、薄荷3g、藿香3g、神曲8g。

所述的中药是由如下原料配比制成,黄芩3.5g、浮萍3.5g、金银花6.5g、地丁11.5g、野菊花12g、滑石19g、黄连2g、赤芍6g、栀子6g、丹皮6g、板蓝根 9g、甘草2g、薄荷3g、藿香3g、神曲7g。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中药配伍原则加水熬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饮用,疗效显著、能够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各原料药的药理药性分析如下:

1)黄芩:黄芩本名“芩”,是为芩草,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芩”字本义为“止血草”,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药,多年生草本,茎基部伏地,上升,高(15)30~120厘米,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棕褐色,茎四棱形,基部多分枝,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全线,总状花序项生,花偏生于花序一边;花唇形,蓝紫色,小坚果近球形,黑褐色,包围于宿萼中,花期7~10月,果期8~10月,茎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叶具短柄,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两面无毛或疏被微柔毛,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花序顶生,总状,长7~15厘米,常再于茎顶聚成圆锥状;苞片下部者似叶,上部者远较小,卵状披针形;花萼长4毫米,盾片高1.5毫米,果时增大;花冠紫色、紫红色至蓝紫色,长2.3~3厘米,筒近基部明显膝曲,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小坚果卵球形,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脐。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2)浮萍:多年生细小草本,漂浮水面。根5-11条束生,细长,纤维状,长3-5cm,在根的着生处一侧产生新芽,新芽与母体分离之前由一细弱的柄相连结,叶状体扁平,单生或2-5簇生,阔倒卵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上面稍向内凹,深绿色,下面呈紫色,有不明显的掌状脉5-11条,花序生于叶状体边缘的缺刻内;花草性,雌雄同林;佛焰苞袋状,短小,2唇形,内有2雄花和1雌花,无花被;雄花有雄蕊2,花药2室,花丝纤细;雌花有雌蕊1,子房无柄,1室,具直立胚珠2,花柱短,柱头扁平或环状,果实圆形,边缘有翅,花期4-6月,果期5-7月。浮萍,浮水小草本,根1条,长3-4cm,纤细,根鞘无翅,根冠钝圆或截切状,叶状体对称,倒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5-6mm,宽2-3mm,上面平滑,绿色,不透明,下面浅黄色或为紫色,全线,具不明显的3脉纹,叶状体背面一侧具囊,新叶状体于囊内形成浮出,以极短的细柄与母体相连,随后脱落,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叶状体边缘开裂处;佛焰苞翼状,内有雌花1,雄花2;雄花花药2室,花丝纤细;雌花具1雌蕊,子房巨室,具弯生胚珠1枚。果实近陀螺状,无翅,种子1颗,具凸起的胚乳和不规则的凸脉12-15条。

性味归经:味辛;性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尿的功效,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

3)金银花:又名忍冬(学名:Lonicera japonica)"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本种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具有大形的叶状苞片。它在外貌上有些象华南忍冬,但那个种的苞片狭细而非叶状,萼筒密生短柔毛,小枝密生卷曲的短柔毛,与本种明显不同,这个种的形态变异非常大,无论在枝、叶的毛被、叶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花冠的长度、毛被和唇瓣与筒部的长度比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所有这些变化看来较多地同生态环境相联系,并未显示与地理分布之间的相关性。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4)地丁:地丁草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缺刻,早落;花瓣4枚,淡紫色,倒卵状长圆形,外侧两片苦地丁大,前面一片平展,倒卵状匙形,先端呈兜状,背面具宽翅,后面一片先端亦呈兜状、基部有距,距长5-6.5毫米,背面有翅;内侧两瓣较小、先端连合,雄蕊6枚,每3枚花丝连合,形成2束,与外侧两花瓣对生,后1束雄蕊花丝基部具蜜腺,插入距内,子房长椭圆形,外被柔毛,花柱线形,稍扁,顶端微2裂,黄白色,瘤状突起。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时疫感冒,咽喉肿痛,疔疮肿痛,痈疽发背,痄腮丹毒。

5)野菊花:(学名:Dendranthema indicum)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头状花序的外形与菊花相似,野生于山坡草地、田边、路旁等野生地带,以色黄无梗、完整、苦辛、花未全开者为佳,野菊花性微寒,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花序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的功效,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6)滑石: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它非常软并且具有滑腻的手感,人们曾选出10个矿物来表示10个硬度级别,称为摩斯硬度,在这10个级别中,第一个就是滑石,柔软的滑石可以代替粉笔画出白色的痕迹,滑石一般呈块状、叶片状、纤维状或放射状,颜色为白色、灰白色,并且会因含有其他杂质而带各种颜色,滑石的用途很多,如作耐火材料、造纸、橡胶的填料、绝缘材料、润滑剂、农药吸收剂、皮革涂料、化妆材料及雕刻用料等等,滑石是已知最软的矿物,其莫氏硬度标为1,用指甲可以在滑石上留下划痕,河南省方城县的独树镇区北部伏牛山余脉浅山丘陵地带,已探明的滑石贮量达80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滑石加工生产基地,滑石是一种重要的陶瓷原料,它用于陶瓷坯料和釉料中,作为化工料引入釉中,起降温,改善釉面粗糙度的作用。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寒;归膀胱、肺、胃经。

功能主治: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的功效,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7)黄连: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全部基生;叶柄长5-12(-16)cm;叶片坚纸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cm,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长3-8cm,宽2-4cm,顶端急尖,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表面沿脉被短柔毛,花葶l-2,高12-25cm,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朵;总苞片通常3,披针形,羽状深裂,小苞片圆形,稍小;萼片5,黄绿色,窄卵形,长9-12.5mm;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7mm,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心皮8-12,离生,有短,蓇葖果6-12,长6-8mm,具细柄,种子7-8粒,长椭圆形,长约2mm,宽约0.8mm,褐色,花期2-4月,果期3-6月。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具有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的功效,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

8)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多年生草本植物,赤芍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数枚鞘状膜质鳞片,叶互生;叶柄长达9cm,位于茎顶部者叶柄较短;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5-12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近革质,花两性,数朵生茎顶和叶腋,直径7-12cm;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cm,宽1-1.7cm,绿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长3.5-6cm,宽1.5-4.5cm,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或粉红色,栽培品花瓣各色并具重瓣;雄蕊多数,花丝长7-12mm,花药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钝圆;心皮2-5,离生,无毛,蓇葖果卵形或卵圆形,长2.5-3cm,直径1.2-1.5cm,先端具椽,花期5-6月,果期6-8月。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9)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常绿灌木,高达2m,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全缘;托叶2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气体能力强,萌芽力强,耐修剪,是典型的酸性花卉,同时也是岳阳市市花。

性味归经:味苦;型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10)丹皮:多年生落叶小灌木,高1~1.5米,根茎肥厚,枝短而粗壮,叶互生,通常为2回3出复叶;柄长6~10厘米;小叶卵形或广卵形,顶生小叶片通常为3裂,侧生小叶亦有呈掌状3裂者,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略带白色,中脉上疏生白色长毛,花单生于枝端,大形;萼片5,覆瓦状排列,绿色;花瓣5片或多数,一般栽培品种,多为重瓣花,变异很大,通常为倒卵形,顶端有缺刻,玫瑰色,红、紫、白色均有;雄蕊多数,花丝红色,花药黄色;雌蕊2~5枚,绿色,密生短毛,花柱短,柱头叶状;花盘杯状,果实为2~5个蓇葖的聚生果,卵圆形,绿色,被褐色短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生于向阳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常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11)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进行采挖,炮制后可入药,在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的根茎及根。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12)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性味归经:味甘、平;性微凉;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主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13)薄荷: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属薄荷的地上部分,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又称南薄荷(山东),草薄荷(甘肃部分地区),水薄荷(云南),鱼香菜(四川)、狗肉香(贵州)、水益母、接骨草(云南昆明),土薄荷,仁丹草,野仁丹草、见肿消(江苏),苏薄荷,蕃荷菜,在广西全州石塘镇一带也被称为“五香”等,茎直立,高30-60厘米,下部数节具纤细的须根及水平匍匐根状茎,锐四菱形,具四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仅沿菱上被柔毛,多分枝。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5(7)cm,宽0.8-3cm,先端锐尖,侧脉约5-6对,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花冠淡紫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

性味归经:味辛;性凉;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14)藿香: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0.5-1.5米,四棱形,粗达7-8毫米,上部被极短的细毛,下部无毛,在上部具能育的分枝,叶心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5-11厘米,宽3-6.5厘米,向上渐小,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心形,稀截形,边缘具粗齿,纸质,上面橄榄绿色,近无毛,下面略淡,被微柔毛及点状腺体;叶柄长1.5-3.5厘米。轮伞花序多花,在主茎或侧枝上组成顶生密集的圆筒形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长2.5-12厘米,直径1.8-2.5厘米;花序基部的苞长不超过5毫米,宽约1-2毫米,披针状线形,长渐尖,苞片形状与之相似,较小,长约2-3毫米;轮伞花序具短梗,总梗长约3毫米,被腺微柔毛,花萼管状倒圆锥形,长约6毫米,宽约2毫米,被腺微柔毛及黄色小腺体,多少染成浅紫色或紫红色,喉部微斜,萼齿三角状披针形,后3齿长约2.2毫米,前2齿稍短。花冠淡紫蓝色,长约8毫米,外被微柔毛,冠筒基部宽约1.2毫米,微超出于萼,向上渐宽,至喉部宽约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宽大,长约2毫米,宽约3.5毫米,平展,边缘波状,基部宽,侧裂片半圆形。雄蕊伸出花冠,花丝细,扁平,无毛,花柱与雄蕊近等长,丝状,先端相等的2裂,花盘厚环状。子房裂片顶部具绒毛,成熟小坚果卵状长圆形,长约1.8毫米,宽约1.1毫米,腹面具棱,先端具短硬毛,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15)神曲:为辣蓼、青蒿、杏仁泥、赤小豆、鲜苍耳子加入面粉或麸皮后发酵而成的曲剂。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的功效,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食少泄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原料制成:黄芩4g、浮萍3.5g、金银花7.5g、地丁9.3g、野菊花9.7g、滑石15.5g、黄连1.5g、赤芍6.3g、栀子6.3g、丹皮6.4g、板蓝根 13g、甘草5g、薄荷3.3g、藿香3.7g、神曲5g。

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中药配伍原则加水熬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饮用,疗效显著、能够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原料制成:黄芩4.5g、浮萍4.5g、金银花8.5g、地丁9.3g、野菊花9.3g、滑石17.5g、黄连2.4g、赤芍6.2g、栀子6.3g、丹皮6.5g、板蓝根 9.6g、甘草3.4g、薄荷3.6g、藿香3.4g、神曲5g。

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中药配伍原则加水熬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饮用,疗效显著、能够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原料制成:黄芩3.2g、浮萍3.8g、金银花6.3g、地丁9.5g、野菊花9.2g、滑石19g、黄连4g、赤芍6.4g、栀子6.6g、丹皮6.3g、板蓝根 9.4g、甘草2.3g、薄荷4.4g、藿香4.3g、神曲5.3g。

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中药配伍原则加水熬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饮用,疗效显著、能够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