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骨填充物输送器械,特别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使用的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
背景技术:
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中,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入,患这种疾病的患者也在迅速增加,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被广泛应用于椎体成形术中,在影像设备监视下,借助外力向椎骨的松质骨间隙内注射填充物(如骨水泥),达到修复椎体高度,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缓解患者腰背疼痛,从而治疗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目的。
国内目前在椎体成形术(PVP或PKP)中所使用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头端(远端)是平直状,无法弯曲的。例如专利号为200720060062.7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器械,其中所描述的骨填充物输送管就是平直不能弯曲的。在手术过程中,一般在椎体内部采用对称注入骨填充物的方式来保持椎体生物力学上的受力平衡,而传统的骨填充物输送管只能用于同侧椎体骨填充物的输送,故每节椎体都要进行两次穿刺,然后注入骨填充物,手术时间较长,对患者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多椎体病变的患者上述缺陷更加明显。
现有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例如专利201210316761.9,在手术过程中,在患者骨骼内,骨填充物灌注位置由输送套管远端侧壁上孔的位置决定,无法有效控制骨填充物灌注位置,对椎体最终填充效果有很大影响,增大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以及二次骨折的风险。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亟需一种可以灵活使用,能够根据预设骨填充物注射孔进而进行精确有效调节,并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费用的骨填充物输送管。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将输送管的远端设计成可以相对移动的内外双层结构,并在双层结构管壁上分别设置骨填充物注射孔,通过调节内管和外管之间相对位置,控制内管和外管上骨填充物注射孔的重合与错开,实现精确控制骨填充物灌注位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方案1: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外管手柄、内管和内管手柄,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置有固定的弯曲角度,所述内管的近端与所述内管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内管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为柔性管,或者所述内管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管的远端封闭,所述内管的外径与所述外管的内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mm,所述内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1个内注射孔,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外注射孔,通过调节所述外管手柄和/或所述内管手柄,使得所述内管与外管相对位移,从而实现所述外注射孔依次与所述内注射孔在目标位置重合。
方案2: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外管手柄、内管和内管手柄,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置有固定的弯曲角度,所述内管的近端与所述内管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内管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为柔性管,或者所述内管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管和/或所述外管的远端封闭,所述内管的外径与所述外管的内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mm,所述内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内注射孔,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外注射孔,调节所述外管手柄和/或所述内管手柄,使得所述内管与外管相对位移,从而依次实现所述内注射孔与所述外注射孔在目标位置对应重合。
方案3: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外管手柄、内管和内管手柄,所述外管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置有固定的弯曲角度,所述外管的远端封闭,所述内管的近端与所述内管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内管可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为柔性管,或者所述内管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管的外径与所述外管的内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mm,所述内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内注射孔,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1个外注射孔,调节所述外管手柄和/或所述内管手柄,使得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相对位移,从而实现所述外注射孔依次与所述内注射孔在目标位置重合。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技术方案1的多个所述外注射孔沿所述外管的轴线方向排布,通过调节所述内管手柄以便沿轴向移动内管来实现所述外注射孔依次与所述内注射孔在目标位置重合。
更优选的,技术方案1的多个所述外注射孔沿所述固定的弯曲角度的外侧弧度在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从远端向近端排布。
优选的,当技术方案1的所述内管由弹性材料制成时,所述内管的强度低于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强度,多个所述外注射孔沿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呈螺旋线分布,在所述外管手柄和/或所述内管手柄上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操作所述外管手柄和/或所述内管手柄,使得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相对转动,参照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实现所述外注射孔依次与所述内注射孔在目标位置重合。
优选的,技术方案2的多个所述内注射孔沿所述内管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内管的远端封闭;多个所述外注射孔沿所述外管的固定的弯曲角度的外侧弧度在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从远端向近端轴向排布,通过调节所述内管手柄以便沿轴向移动内管来实现一个所述外注射孔与一个所述内注射孔在目标位置重合。
更优选的,多个所述内注射孔彼此之间的轴向间距不同;多个所述外注射孔彼此之间的轴向间距不同。
优选的,技术方案2的多个所述内注射孔沿所述内管的轴线方向排布,多个所述外注射孔沿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呈螺旋线分布;当所述内管由弹性材料制成时,所述内管的强度低于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强度,在所述外管手柄和/或所述内管手柄上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操作所述外管手柄和/或所述内管手柄,使得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相对转动,参照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实现一个所述外注射孔与一个所述内注射孔在目标位置重合。
优选的,技术方案2的多个所述外注射孔沿所述外管的固定的弯曲角度的外侧弧度在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从远端向近端轴向排布,多个所述内注射孔沿所述内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呈螺旋线分布;当所述内管由弹性材料制成时,所述内管的强度低于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强度,在所述外管手柄和/或所述内管手柄上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操作所述外管手柄和/或所述内管手柄,使得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相对转动,参照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实现一个所述外注射孔与一个所述内注射孔在目标位置重合。
更优选的,多个所述外注射孔与多个所述内注射孔的轴向间距不同。
优选的,技术方案2的多个所述外注射孔沿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呈螺旋线分布,多个所述内注射孔沿所述内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呈螺旋线分布;当所述内管由弹性材料制成时,所述内管的强度低于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强度,在所述外管手柄和/或所述内管手柄上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操作所述外管手柄和/或所述内管手柄,使得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相对转动,参照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实现一个所述外注射孔与一个所述内注射孔在目标位置重合。
更优选的,多个所述外注射孔与多个所述内注射孔的轴向间距相同。
优选的,技术方案3的多个所述内注射孔沿所述内管的轴线方向排布,通过调节所述外管手柄以便沿轴向移动外管来实现所述外注射孔依次与所述内注射孔在目标位置重合。
优选的,上述3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性材料由金属记忆合金或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或者由上述材料组合制成;所述柔性管由金属管雕刻制成,或者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或者由医用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组合制成。
优选的,上述3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管由金属弹簧管制成。
优选的,上述3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为刻度标记线,通过对应刻度来调节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的相对运动角度。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与进步如下:
首先,本发明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具有远端带孔的双层机构,这种结构能够使内管沿所述输送管的轴向做往复运动或旋转运动或旋转往复运动,通过改变内管和外管之间相对位置,控制内管和外管上骨填充物注射孔的重合与错开,实现精确控制骨填充物灌注位置,使术者操作更加灵活,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其次,在灌注填充物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内、外管的相对位置,每次只有一个孔重合,有效控制椎体内骨填充物的进入位置和填充量,使骨填充物在椎体内分布更加均匀,提高椎体力学性能。
由此,可以灵活使用本发明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其能够根据预设的孔进行精确有效调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外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内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外管和内管沿轴向剖开后外注射孔和内注射孔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内管手柄和外管手柄上角度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外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内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外管和内管沿轴向剖开后外注射孔和内注射孔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内管手柄和外管手柄上角度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3-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外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内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外管和内管沿轴向剖开后外注射孔和内注射孔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内管手柄和外管手柄上角度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4-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外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内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外管和内管沿轴向剖开后外注射孔和内注射孔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内管手柄和外管手柄上角度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5-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外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内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外管和内管沿轴向剖开后外注射孔和内注射孔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内管手柄和外管手柄上角度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6-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外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内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外管和内管沿轴向剖开后外注射孔和内注射孔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内管手柄和外管手柄上角度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7-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外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内注射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7-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外管和内管沿轴向剖开后外注射孔和内注射孔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内管手柄和外管手柄上角度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以上附图中的标号如下:1.外管,2.内管,3.外管手柄,4.内管手柄,5.外管标记线,6.内管标记线,10.外注射孔,20.内注射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近端是指接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所述远端是指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
实施例1:
如图1-1所示,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包括外管1和外管手柄3,所述外管1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3固定连接,如图1-2所示,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置有固定的弯曲角度,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外注射孔10,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沿所述外管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沿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1-4所示,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还包括内管2和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近端与内管手柄4固定连接,如图1-3所示,所述内管2为柔性管,所述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1个内注射孔20,所述内注射孔20沿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1-4所示,所述内管2的远端封闭,所述内管2的外径与所述外管1的内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mm,所述内管2与外管1可以相对移动,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相对外管1做往复运动,每次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使内管2相对于外管1移动一段距离,使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从远端向近端依次重合。
所述外管1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记忆合金或是弹性材料和记忆合金的组合,所述内管2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金属管雕刻或是医用高分子材料或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组合。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内管2可以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外管1内,把内管2装入外管1内时,所述内注射孔20与外注射孔A重合,通过调节内管2近端连接的内管手柄4,使内管2的远端做往复运动,这时其远端的骨填充物内注射孔20与外管1上的骨填充物外注射孔10发生相对位移,如图1-5所示当所述内管2上的内管标记线6中的标记线d与所述外管手柄3上外管标记线5在一条直线上时,图1-4中的内注射孔20与外注射孔B重合,不断地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使内管标记线6与外管标记线5在一条直线上直到内注射孔20与最后一个外注射孔C重合,实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从远端向近端依次重合;使所需要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重合后,对选定的点进行灌注,多次调节,多点注射。
实施例2:
如图2-1所示,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包括外管1和外管手柄3,所述外管1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3固定连接,如图2-2所示,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置有固定的弯曲角度,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外注射孔10,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沿所述外管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呈螺旋线分布,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沿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2-4所示,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还包括内管2和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近端与内管手柄4固定连接,如图2-3所示,所述内管2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1个内注射孔20,所述内注射孔20沿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2-4所示,所述内管2的远端封闭,所述内管2的外径与所述外管1的内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mm,所述内管2的强度低于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强度,所述内管2与外管1可以相对移动,旋转所述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相对外管1做旋转往复运动,每次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使内管2旋转一定角度,使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从远端向近端依次重合。
所述外管1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记忆合金或是弹性材料和记忆合金的组合,所述内管2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金属管雕刻或是医用高分子材料或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组合。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2-4所示,所述内管2可以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外管1内,把内管2装入外管1内时,所述内注射孔20与外注射孔A重合,图2-5中所述外管手柄3上的角度外管标记线为5,其中w、x、y和z表示角度刻度线所对应的角度,所述内管手柄4上的内管标记线为6,虚线框图部分为所述外管手柄3的表面结构示意图,起初所述内管2装入所述外管1时,所述内管标记线6与所述外管手柄3上的角度刻度w重合,通过调节内管2近端连接的内管手柄4使内管2旋转一定角度,使内管2 的远端做旋转往复运动,这时其远端的内注射孔20与外管1上的外注射孔10发生相对位移,当所述内管标记线6与所述外管手柄3上的角度刻度x重合时,图2-4中的内注射孔20与外注射孔B重合,不断地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直到内注射孔20与最后一个外注射孔C重合,实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从远端向近端依次重合;使所需要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重合后,对选定的点进行灌注,多次调节,多点注射。
实施例3
如图3-1所示,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包括外管1和外管手柄3,所述外管1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3固定连接,如图3-2所示,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置有固定的弯曲角度,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外注射孔10,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沿外管1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之间的轴向距离不同,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沿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3-4所示,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还包括内管2和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近端与内管手柄4固定连接,如图3-3所示,所述内管2为柔性管,所述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内注射孔20,所述多个内注射孔20沿内管2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多个内注射孔20之间的轴向距离不同,所述多个内注射孔20沿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3-4所示,所述内管2的远端封闭,所述内管2的外径与所述外管1的内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mm,所述内管2与外管1可以相对移动,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相对外管1做往复运动,每次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使一个所述内注射孔20与一个所述外注射孔10重合。
所述外管1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记忆合金或是弹性材料和记忆合金的组合,所述内管2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金属管雕刻或是医用高分子材料或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组合。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3-4所示,所述内管2可以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外管1内,把内管2装入外管1内时,所述内注射孔a与外注射孔A重合,通过调节内管2近端连接的内管手柄4,使内管2的远端做往复运动,这时其远端的骨填充物内注射孔20与外管1上的骨填充物外注射孔10发生相对位移,当如图3-5所示内管手柄4的内管标记线6中的一个标记线d与所述外管手柄3上的外管标记线5在一条直线上时,图3-4中的内注射孔a与外注射孔A错开、内注射孔b与外注射孔B重合,不断地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使内管手柄4上的最后一个标记线e与外管标记线5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最后一个内注射孔c和外注射孔C重合,从而实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从远端向近端依次重合且每次只有一个孔重合;使所需要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重合后,对选定的点进行灌注,多次调节,多点注射。
实施例4:
如图4-1所示,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包括外管1和外管手柄3,所述外管1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3固定连接,如图4-2所示,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置有固定的弯曲角度,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外注射孔10,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沿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呈螺旋线分布,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沿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4-4所示,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还包括内管2和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近端与内管手柄4固定连接,如图4-3所示,所述内管2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管2的强度低于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强度,所述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内注射孔20,所述多个内注射孔20沿内管2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多个内注射孔20沿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4-4所示,所述内管2和/或所述外管1的远端封闭,所述内管2的外径与所述外管1的内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mm,所述内管2的多个骨填充物注射孔20之间的轴向间距与所述外管1的多个骨填充注射孔10之间的轴向间距相同,所述内管2与外管1可以相对移动,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相对外管1做旋转运动,每次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使内管2旋转一定角度,使一个所述内注射孔20与一个所述外注射孔10重合。
所述外管1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记忆合金或是弹性材料和记忆合金的组合,所述内管2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金属管雕刻或是医用高分子材料或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组合。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4-4所示,所述内管2可以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外管1内,把内管2装入外管1内时,所述内注射孔a与外注射孔A重合,图4-5中所述外管手柄3上的角度外管标记线为5,其中w、x、y和z表示角度刻度线所对应的角度,所述内管手柄4上的内管标记线为6,虚线框图部分为所述外管手柄3的表面结构示意图,起初所述内管2装入所述外管1时,所述内管标记线6与所述外管手柄3上的角度刻度w重合,通过调节内管2近端连接的内管手柄4,使内管2的远端做旋转运动,这时其远端的内注射孔20与外管1上的外注射孔10发生相对位移,当所述内管标记线6与所述外管手柄3上的角度刻度x重合时,图4-4中的内注射孔b与外注射孔B重合、内注射孔a与外注射孔A错开,不断地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直到最后的内注射孔c与最后的外注射孔C重合,实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从远端向近端依次重合且每次只有一个孔重合,实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从远端向近端依次重合;使所需要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重合后,对选定的点进行灌注,多次调节,多点注射。
实施例5:
如图5-1所示,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包括外管1和外管手柄3,所述外管1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3固定连接,如图5-2所示,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置有固定的弯曲角度,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具有多个外注射孔10,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沿外管1的轴向方向排布,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沿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5-4所示,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还包括内管2和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近端与内管手柄4固定连接,如图5-3所示,所述内管2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管2的强度低于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强度,所述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内注射孔20,所述多个内注射孔20沿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呈螺旋线分布,所述多个内注射孔20沿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5-4所示,所述内管2和/或所述外管1的远端封闭,所述内管2的外径与所述外管1的内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mm,所述内管2的多个骨填充物注射孔20之间的轴向间距与所述外管1的多个骨填充注射孔10之间的轴向距离相同,所述内管2与外管1可以相对移动,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相对外管1做旋转运动,每次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使内管2旋转一定角度,使一个所述内注射孔20与一个所述外注射孔10重合。
所述外管1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记忆合金或是弹性材料和记忆合金的组合,所述内管2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金属管雕刻或是医用高分子材料或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组合。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5-4所示,所述内管2可以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外管1内,把内管装入外管内时,所述内注射孔a与外注射孔A重合,图5-5中所述外管手柄3上的角度外管标记线为5,其中w、x、y和z表示角度刻度线所对应的角度,所述内管手柄4上的内管标记线为6,虚线框图部分为所述外管手柄3的表面结构示意图,起初所述内管2装入所述外管1时,所述内管标记线6与所述外管手柄3上的角度刻度w重合,通过调节内管2近端连接的内管手柄4,使内管2的远端做旋转运动,这时其远端的内注射孔20与外管1上的外注射孔10发生相对位移,当所述内管标记线6与所述外管手柄3上的角度刻度x重合时,图5-4中的内注射孔b与外注射孔B重合、内注射孔a与外注射孔A错开,不断地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直到最后的内注射孔c与最后的外注射孔C重合,实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从远端向近端依次重合且每次只有一个孔重合,实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从远端向近端依次重合;使所需要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重合后,对选定的点进行灌注,多次调节,多点注射。
实施例6:
如图6-1所示,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包括外管1和外管手柄3,所述外管1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3固定连接,如图6-2所示,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置有固定的弯曲角度,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具有多个外注射孔10,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沿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呈螺旋线分布,所述多个外注射孔10沿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6-4所示,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还包括内管2和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近端与内管手柄4固定连接,如图6-3所示,所述内管2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管2的强度低于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强度,所述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内注射孔20,所述多个内注射孔20沿所述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呈螺旋线分布,所述多个内注射孔20沿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6-4所示,所述内管2和/或所述外管1的远端封闭,所述内管2的外径与所述外管1的内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mm,所述内管2的多个骨填充物注射孔20之间的轴向间距与所述外管1的多个骨填充注射孔10之间的轴向距离相同,所述内管2与外管1可以相对移动,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相对外管1做旋转运动,每次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使内管旋转一定角度,使一个所述内注射孔20与一个所述外注射孔10重合。
所述外管1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记忆合金或是弹性材料和记忆合金的组合,所述内管2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金属管雕刻或是医用高分子材料或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组合。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6-4所示,所述内管2可以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外管1内,把内管2装入外管1内时,所述内注射孔a与外注射孔A重合,图6-5中所述外管手柄 3上的角度外管标记线为5,其中w、x、y和z表示角度刻度线所对应的角度,所述内管手柄4上的内管标记线为6,虚线框图部分为所述外管手柄3的表面结构示意图,起初所述内管2装入所述外管1时,所述内管标记线6与所述外管手柄3上的角度刻度w重合,通过调节内管2近端连接的内管手柄4,使内管2的远端做旋转运动,这时其远端的内注射孔20与外管1上的骨填充物外注射孔10发生相对位移,当所述内管标记线6与所述外管手柄3上的角度刻度x重合时,图6-4中的内注射孔b与外注射孔B重合、内注射孔a与外注射孔A错开,不断地调节所述内管手柄4直到最后的内注射孔c与最后的外注射孔C重合,实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从远端向近端依次重合且每次只有一个孔重合;使所需要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重合后,对选定的点进行灌注,多次调节,多点注射。
实施例7:
如图7-1所示,一种骨填充物输送套管,包括外管1和外管手柄3,所述外管1的近端与所述外管手柄3固定连接,如图7-2所示,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设置有固定的弯曲角度,所述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1个外注射孔10,所述外注射孔10沿外管1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7-4所示,所述外管1的远端封闭,所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还包括内管2和内管手柄4,所述内管2近端与内管手柄4固定连接,如图7-3所示,所述内管2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内注射孔20,所述多个内注射孔20沿内管2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多个内注射孔20沿内管2的远端部分的管壁分布的剖开效果如图7-4所示,所述内管2的外径与所述外管1的内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mm,所述内管2与外管1可以相对移动,调节所述外观手柄3,所述外管1相对内管2做往复运动,每次调节所述外管手柄3,所述外注射孔10与所述内注射孔20中的一个孔重合。
所述外管1由弹性材料或金属弹簧管或弹性材料和金属弹簧管的组合制成,所述内管2的制作材料是弹性材料或是记忆合金或是弹性材料和记忆合金的组合。
在使用过程中,如图7-4所示,所述内管2可以滑动地套装在所述外管1内,把外管1和内管2装配好后,所述外注射孔10与内注射孔a重合,通过调节外管2近端连接的内管手柄3,使外管1的远端做往复运动,这时其远端的外注射孔10与内管2上的内注射孔20发生相对位移,如图7-5所示当所述外管1上的外管标记线5与所述内管手柄4上内管标记线d在一条直线上时,图7-4中的外注射孔10与内注射孔b重合,不断地调节所述外管手柄3使外管标记线5与内管标记线6在一条直线上,直到外注射孔10与最后一个内注射孔c重合,实现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从远端向近端依次重合;使所需要的骨填充物输送套管的内、外注射孔重合后,对选定的点进行灌注,多次调节,多点注射。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