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8575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的药物。



背景技术: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的突发性症状,由气管、支气管粘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咳嗽时先是声门关闭,呼吸肌收缩,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通常伴随着声音。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作用。咳嗽病因很多,必须及时查明,方能根治。如果咳嗽不停,由急性转为慢性,常常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如胸闷、咽痒、喘气等。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为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咳嗽的不利作用,是可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使病情加重。另外,持久剧烈的咳嗽可影响休息,还易消耗体力,并可引起肺泡壁弹性组织的破坏,诱发肺气肿。咳嗽的形成和反复发病,常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目前,临床上治疗咳嗽的配方和各种各样的医药有很多,但是,相对而言,治疗的周期偏长,见效不明显,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口感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的药物。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的药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柴胡15-20份、葛根30-50份、麻黄10-30份、桂枝10-30份、炙甘草10-30份、党参5-15份、桔梗8-12份、杏仁5-15份、射干8-12份、白术5-15份、茯苓5-15份、附子10-30份。

上述用于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的药物,各原料的最佳重量份配比为:

柴胡18份、葛根40份、麻黄20份、桂枝20份、炙甘草20份、党参10份、桔梗10份、杏仁10份、射干10份、白术10份、茯苓10份、附子20份。

所述的原料药材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将全部原料药粉碎成粗粉,一起混合置于容器中,加入原料量4-6倍浓度为40-60%的乙醇浸渍4-6天后,过滤去渣,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浓缩液80-100份,备用;

(2)在步骤(1)制得的浓缩液中加入800-1000份水和0.8-1份山梨酸钾,搅匀、静置20-30h,过滤,得滤液,备用;

(3)另用90-100份蔗糖,加100-120份水煮沸30-40min,过滤,备用;

(4)将步骤(2)和(3)的滤液混合置于容器内,加600-1000份水,冷却后装瓶、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制成产品。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如下:

柴胡: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月经不调。

葛根:其根部为中草药葛根,又名鹿藿、黄斤、鸡齐根。性凉,味甘、辛。主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颈僵)、烦热消渴、泄泻、痢疾、麻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症。

麻黄: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性味辛、微苦,温。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

桂枝:性味辛、甘、温。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与其它温里药配伍治疗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

炙甘草: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俗称炮制,就是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5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性温。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党参:具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肺虚喘咳,气短懒言,自汗,血虚萎黄,口渴。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杏仁:别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带苦味,多作药用,具有润肺、平喘的功效,对于因伤风感冒引起的多痰、咳嗽、气喘等症状疗效显著。

射干: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热毒痰火邰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茯苓:药用部位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

本发明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的药物选取12种天然中药科学配伍,配方简单,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滋肾润肺、祛风止咳、除痰散结、清热解毒的效果,见效快,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的药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柴胡15kg、葛根30kg、麻黄10kg、桂枝10kg、炙甘草10kg、党参5kg、桔梗8kg、杏仁5kg、射干8kg、白术5kg、茯苓5kg、附子10kg。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将全部原料药粉碎成粗粉,一起混合置于容器中,加入原料量4倍浓度为40%的乙醇浸渍4天后,过滤去渣,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浓缩液80kg,备用;

(2)在步骤(1)制得的浓缩液中加入800kg水和0.8kg山梨酸钾,搅匀、静置20h,过滤,得滤液,备用;

(3)另用90kg蔗糖,加100kg水煮沸30min,过滤,备用;

(4)将步骤(2)和(3)的滤液混合置于容器内,加600kg水,冷却后装瓶、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制成产品。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的药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柴胡18kg、葛根40kg、麻黄20kg、桂枝20kg、炙甘草20kg、党参10kg、桔梗10kg、杏仁10kg、射干10kg、白术10kg、茯苓10kg、附子20kg。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将全部原料药粉碎成粗粉,一起混合置于容器中,加入原料量5倍浓度为50%的乙醇浸渍5天后,过滤去渣,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浓缩液90kg,备用;

(2)在步骤(1)制得的浓缩液中加入900kg水和0.9kg山梨酸钾,搅匀、静置25h,过滤,得滤液,备用;

(3)另用95kg蔗糖,加110kg水煮沸35min,过滤,备用;

(4)将步骤(2)和(3)的滤液混合置于容器内,加800kg水,冷却后装瓶、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制成产品。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由感冒引起的咳嗽的药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柴胡20kg、葛根50kg、麻黄30kg、桂枝30kg、炙甘草30kg、党参15kg、桔梗12kg、杏仁15kg、射干12kg、白术15kg、茯苓15kg、附子30kg。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将全部原料药粉碎成粗粉,一起混合置于容器中,加入原料量6倍浓度为60%的乙醇浸渍6天后,过滤去渣,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浓缩液100kg,备用;

(2)在步骤(1)制得的浓缩液中加入1000kg水和1kg山梨酸钾,搅匀、静置30h,过滤,得滤液,备用;

(3)另用100kg蔗糖,加120kg水煮沸40min,过滤,备用;

(4)将步骤(2)和(3)的滤液混合置于容器内,加1000kg水,冷却后装瓶、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制成产品。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发明中药的临床疗效,选择收治患者中的60例,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年龄20-4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为20例,分别为实验组1-3组。

实验组1-3组分别服用实施例1-3的药物,每日3次,每次内服3g, 3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其中显效58例,有效57例,治愈56例,无效3例,治愈率93%,有效率9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